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
作者 寇继光 寇玥婷 +2 位作者 袁岸龙 摆斌 赵运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铋镁颗粒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治疗的124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 目的 探讨胃铋镁颗粒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治疗的124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胃铋镁、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然后给予泮托拉唑维持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2例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脱落。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3.4±2.1)d]明显短于对照组[(4.9±2.8)d],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明显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率(90.3%)、Hp根除率(93.5%)、溃疡愈合率(91.9%)及总有效率(100.0%)与对照组(91.7%、93.3%、91.7%、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铋镁颗粒四联疗法能明显缩短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疼痛消失时间,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铋镁颗粒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胆囊壁中微塑料的检测与分析
2
作者 胡乐 李小康 +10 位作者 黄冬冬 晏华军 胡勇军 张涛 胡少辉 殷强 钟碧波 朱泉 刘汉忠 吴尚 袁岸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检测人体胆囊壁组织中的微塑料种类及含量。方法 按纳排标准纳入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例,收集术后胆囊壁标本作为实验组,收集实验环境标本作... 目的 检测人体胆囊壁组织中的微塑料种类及含量。方法 按纳排标准纳入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肝胆外科住院确诊为胆囊结石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例,收集术后胆囊壁标本作为实验组,收集实验环境标本作为对照组(程序空白对照、实验空白对照),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方法检测两组样本中微塑料的种类及含量。结果 在10个胆囊壁标本中检出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66 (PA66)和聚乙烯(PE)共4种微塑料。胆囊壁中PVC、PA66、PET和PE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90.0%(9/10)、30.0%(3/10)和20.0%(2/10)。在检测到微塑料存在的样本中,PVC平均含量为21.04μg/g,PA66平均含量为51.09μg/g,PET平均含量为105.94μg/g。胆囊壁中虽可检测到PE存在,但因其含量较低,无法进行准确定量检测。结论 人体胆囊壁组织存在PVC、PET、PA66和PE共4种微塑料,其中PVC是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微塑料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孝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菌群与肿瘤化疗药物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田成 袁岸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6期37-41,共5页
微生物群由共生细菌和其他宿主上皮屏障中存在的微生物组成。微生物群从局部维持稳态到系统地调节机体代谢、造血、炎症、免疫等生理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还参与上皮屏障和无菌组织中癌症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胃肠道微生物不仅... 微生物群由共生细菌和其他宿主上皮屏障中存在的微生物组成。微生物群从局部维持稳态到系统地调节机体代谢、造血、炎症、免疫等生理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群还参与上皮屏障和无菌组织中癌症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胃肠道微生物不仅参与了癌症的发生,而且参与了癌症预防和化疗的效果。现就胃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及其药物化疗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 胃癌 结肠癌 化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联合D-二聚体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李鹏珂 尹小伍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及D-二聚体(D-dimer)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6例患者为非重症急性胰...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比值(CAR)及D-二聚体(D-dimer)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6例患者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0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的体温、呼吸频率、白细胞、淋巴细胞、血淀粉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脂肪酶、总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心率、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降钙素原、血肌酐、CRP、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及CA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R、D-二聚体是SAP的重要预测因子(P<0.05)。入院时CA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370,P<0.05),D-二聚体与BISAP评分成正相关(r=0.44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AR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70~0.901),灵敏度75.00%,特异度分别为85.9%;D-二聚体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31~0.887),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1.4%;CAR、D-二聚体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47~0.936),灵敏度为77.5%,特异度为87.4%。结论CAR、D-二聚体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当两者联合检测时其预测效能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