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胸部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1
作者 康嗣如 田荣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能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至2023年10月间于本院行胸部X线正位片检查患者共计129例,在胸部X线正位片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将样本按8:2...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效能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至2023年10月间于本院行胸部X线正位片检查患者共计129例,在胸部X线正位片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将样本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n=103)和测试组(n=26)。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降低数据维度、选择特征,利用逻辑回归(LR)建立预测MPP的临床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并绘制出联合模型对应的诺模图(Nomogrm);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估组合模型的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并采用Hosmer-Lemeshow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各个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731[95%置信区间(CI):0.631~0.832]、0.804[95%CI:0.718~0.890]、0.808[95%CI:0.721~0.896]。在测试组中的AUC分别为0.839[95%CI:0.679~0.999]、0.881[95%CI:0.754~1.000]、0.899[95%CI:0.777~1.000]。DeLong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校正良好(P=0.705、0.705、0.336)。DCA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MPP的临床价值均优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胸部X线影像组学列线图具有客观、准确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列线图 肺炎 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术前评估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元兵 胡超华 +5 位作者 潘代 田荣华 沈浩元 彭湃 余幼林 彭东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3D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术前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38例在3D成像技术辅助下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乳腺MRI检查,通过医学数字成像... 目的:探讨3D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术前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38例在3D成像技术辅助下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乳腺MRI检查,通过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DICOM)数据立体建模,构建3D成像技术重建虚拟图像。比较术前预计切除组织体积(predicted resected tissue volume,PRTV)及术中实际切除组织体积(actual resection tissue volume,ARTV)差异性及一致性,并行保乳术后组织标本切缘及乳房美学评价。结果:3D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乳腺、肿瘤、腺体及血管等解剖结构及其三维毗邻关系。术中所见与术前3D图像吻合度为97.4%(37/38)。术前PRTV为(61.7±20.1)m L,术中ARTV为(65.1±20.7)m 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1)。术后补充二次手术1例,发生率2.6%(1/38)。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100%(38/38)。结论:3D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乳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准确评估保乳术切除体积,指导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成像技术 乳腺癌 保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