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T2WI序列腰椎MRI影像组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效能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本院行腰椎MRI检查患者共计291例,在T2WI矢状位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1455个腰椎的...目的探讨基于T2WI序列腰椎MRI影像组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效能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本院行腰椎MRI检查患者共计291例,在T2WI矢状位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1455个腰椎的MRI图像中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将样本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n=233)和测试组(n=58)。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降低数据维度后选择特征,利用逻辑回归(logistics regression,LR)建立预测骨质疏松的临床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估组合模型的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并采用Hosmer-Lemeshow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各个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7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3-0.849]、0.879(95%CI:0.833-0.925)、0.893(95%CI:0.853-0.934)。在测试组中的AUC分别为0.805(95%CI:0.676-0.935)、0.913(95%CI:0.841-0.985)、0.904(95%CI:0.825-0.984)。DeLong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临床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均校正良好(P=0.250,0.753,0.575)。DCA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均优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腰椎T2W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客观、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潜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T2WI序列腰椎MRI影像组学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效能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本院行腰椎MRI检查患者共计291例,在T2WI矢状位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从1455个腰椎的MRI图像中提取放射组学特征,将样本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n=233)和测试组(n=58)。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降低数据维度后选择特征,利用逻辑回归(logistics regression,LR)建立预测骨质疏松的临床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估组合模型的性能,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并采用Hosmer-Lemeshow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各个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7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33-0.849]、0.879(95%CI:0.833-0.925)、0.893(95%CI:0.853-0.934)。在测试组中的AUC分别为0.805(95%CI:0.676-0.935)、0.913(95%CI:0.841-0.985)、0.904(95%CI:0.825-0.984)。DeLong检测结果显示联合模型与临床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临床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均校正良好(P=0.250,0.753,0.575)。DCA结果显示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预测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均优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腰椎T2W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客观、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潜力。
文摘目的:探讨3D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中的术前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38例在3D成像技术辅助下行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乳腺MRI检查,通过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ine,DICOM)数据立体建模,构建3D成像技术重建虚拟图像。比较术前预计切除组织体积(predicted resected tissue volume,PRTV)及术中实际切除组织体积(actual resection tissue volume,ARTV)差异性及一致性,并行保乳术后组织标本切缘及乳房美学评价。结果:3D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乳腺、肿瘤、腺体及血管等解剖结构及其三维毗邻关系。术中所见与术前3D图像吻合度为97.4%(37/38)。术前PRTV为(61.7±20.1)m L,术中ARTV为(65.1±20.7)m 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1)。术后补充二次手术1例,发生率2.6%(1/38)。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100%(38/38)。结论:3D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乳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准确评估保乳术切除体积,指导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