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敬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余霞 刘一卓 熊丽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9-61,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科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敬业度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执业环境量表和医务工作者敬业度量表对235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感知的执业环境得分为(69.71±22.34)分,工作敬业度得分为(3.27±...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科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敬业度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执业环境量表和医务工作者敬业度量表对235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感知的执业环境得分为(69.71±22.34)分,工作敬业度得分为(3.27±0.23)分。肿瘤科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敬业度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肿瘤科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敬业度处于中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肿瘤科护士的执业环境,以提高其工作敬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肿瘤科 执业环境 工作敬业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pCE-GFP的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Walker-256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刚 张丽娟 罗利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转染pCE-GFP质粒至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研究重组BMSCs(rBMSCs)对Walker-256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得BMSCs,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E-GFP质粒至BMSCs,rBM-SCs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 目的转染pCE-GFP质粒至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研究重组BMSCs(rBMSCs)对Walker-256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得BMSCs,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CE-GFP质粒至BMSCs,rBM-SCs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处理促进分化。采用ELISA法检测rBMSCs培养上清中白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MTT法检测rBMSCs培养上清对Walker-256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rBMSCs培养上清对Walker-256细胞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细胞共培养跨膜迁移实验,观察rBMSCs趋化能力的改变。结果 rBMSCs培养上清对大鼠Walker-25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BMSCs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GF处理的rBMSCs组作用强于未经HGF处理的rBMSC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GF处理的rBM-SCs组与其他3组比较,Bax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 mRNA表达在各组中未见明显改变。rBMSCs的趋化能力增强,与BMS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HGF处理的rBMSCs组趋化能力强于未经HGF处理的rBMSCs组(P<0.05)。结论经HGF处理的rBMSCs通过调控Walker-256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及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趋化能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染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利琼 张丽娟 冯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23-3224,共2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程度骨骼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疼痛分级标准比较治疗前后骨痛缓解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变化情况,比较骨骼X线片影像学的改变,以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唑来膦酸能降低各种...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程度骨骼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疼痛分级标准比较治疗前后骨痛缓解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变化情况,比较骨骼X线片影像学的改变,以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唑来膦酸能降低各种骨骼病变的血钙水平和减轻骨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能减轻多发性骨髓瘤骨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唑来膦酸 骨痛 高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利琼 王继红 +4 位作者 霍丹 张小丽 张高 胡林 马玉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10-511,共2页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22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1)对照组术前放疗,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DT=40 Gy。(2)治疗组术前放疗,同时联合应用复方苦参...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22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1)对照组术前放疗,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DT=40 Gy。(2)治疗组术前放疗,同时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之间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实验中两组的治疗效果在近期疗效评价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方面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值上分析,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在减轻反应和提高患者耐受方面,术前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组优于术前放疗治疗组。结论:直肠癌患者在术前放疗期间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前放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桃英 孙幼芳 +3 位作者 段家华 周祖良 王君 刘俐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加强型原位杂交方法及寡核苷酸探针高效标记技术对76例胃癌组织、73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胃组织进行MGMT基因标记检测,同时应用自...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加强型原位杂交方法及寡核苷酸探针高效标记技术对76例胃癌组织、73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胃组织进行MGMT基因标记检测,同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胃癌组织MGMT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0.8%(31/76),低于正常胃组织的60.0%(12/20),MGMT表达强阳性率为32.3%(10/31),也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3.3%(10/1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癌旁组织MGMT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6.6%(34/73),MG-MT表达强阳性率为41.1%(14/34),与胃癌组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定量分析示,胃癌组织MGMT阳性表达的积分吸光度、阳性单位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组织、癌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之间MGMT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人体胃组织存在高度表达的MGMT基因,胃癌发生与MGM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有关,MGMT基因异常表达是胃癌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的早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基因表达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MGMT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段家华 孙幼芳 +1 位作者 曾桃英 王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表达,探讨MGMT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疗效、预后、骨髓抑制的关系。方法应用加强型原位杂交三相寡核苷酸探针高效标记技术检测76例胃癌组织MGMT的表达,同时应用自动图像...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表达,探讨MGMT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疗效、预后、骨髓抑制的关系。方法应用加强型原位杂交三相寡核苷酸探针高效标记技术检测76例胃癌组织MGMT的表达,同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76例胃癌MGMT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0.8%(31/76)。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者胃癌组织MGMT阳性表达率为35.3%(4/17),明显低于生存5年以下组,后者MGMT阳性表达率为65.9%(22/41)(P<0.05)。白细胞计数≥3×109/L组MGMT阳性率为54.8%(23/42),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3×109/L组[23.5%(8/34)](P<0.01)。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间MGM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组间MGMT基因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MGMT基因阳性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骨髓抑制有关,提示检测胃癌组织MGMT基因表达水平对抗癌治疗、提高骨髓耐受性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胃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消水方对Lewis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生成及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兵 颜琳琳 +3 位作者 关江锋 胡作为 王珊 侯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15-172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消水方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及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小鼠胸腔内注射PBS缓冲液外,其余两组小鼠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胸腔注射建立动... 目的探讨中药消水方对肺癌小鼠恶性胸腔积液及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小鼠胸腔内注射PBS缓冲液外,其余两组小鼠均采用带荧光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胸腔注射建立动物模型。连续给药10 d,并在第3、8、13天时进行活体成像观察,第14天处死取材,抽取胸腔积液测量体积,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壁层胸膜AQ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小鼠胸腔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5),胸腔积液体积也明显小于模型组(P <0. 01);模型组小鼠壁层胸膜AQP1 mRNA及蛋白表达相比于空白组均显著升高(P<0. 01);而中药组相比于模型组能显著降低壁层胸膜AQ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 <0. 01)。结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小鼠胸膜存在AQP1表达的上调,中药消水方可能通过下调壁层胸膜间皮细胞AQP1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促进恶性胸腔积液的转运,减少恶性胸腔积液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消水方 水通道蛋白1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与原发性肝癌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小丽 刘佳 +2 位作者 马玉芳 王继红 罗莉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74-24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3种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损伤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初发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8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 目的探讨血清3种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损伤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初发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8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束时生存结果,分为存活组(n=101)和死亡组(n=97)。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维生素E、胡萝卜素β、维生素A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包括总抗氧化态(TAS)、总氧化态(TOS)和氧化应激指数(OSI)以及其变化差值。结果死亡组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维生素E变化差值、维生素A变化差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术后3个月TAS水平、TAS变化差值、TOS变化差值、OSI变化差值均低于存活组,术后3个月TOS水平、OSI高于存活组(P<0.05)。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和维生素E变化差值预测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95%CI(0.716,0.894)]、0.894[95%CI(0.735,0.934)]。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与术后3个月TAS水平呈正相关(r=0.521,P<0.05),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611,P<0.05);维生素E变化差值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6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维生素E>10.1μmol/L[OR=0.78,95%CI(0.40,0.98)]和维生素E变化差值>0.6μmol/L[OR=0.89,95%CI(0.49,0.99)]是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是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维生素E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宏山 李俊 瞿广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85-186,共2页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晩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45例,患者均予以替吉奧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共2个周期。观察患者...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晩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45例,患者均予以替吉奧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共2个周期。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9月。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血液学毒性、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等。结论替吉奧联合同步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控制,但还需进ー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化放疗 替吉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MR基因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及浸润性免疫细胞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军林 李兰 李向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43-1949,共7页
目的: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然而,其在肺腺癌(LUAD)中的预后价值及与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关系未知,因此,本文着重研究HMMR在LUAD中的预后价值及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LUAD组织和... 目的: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然而,其在肺腺癌(LUAD)中的预后价值及与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关系未知,因此,本文着重研究HMMR在LUAD中的预后价值及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LUAD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转录表达谱及相应临床信息。通过RT-PCR反应评估LUAD细胞系及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MMR的表达水平。通过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联盟(CPTAC)评估HMMR蛋白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区分LUAD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及Kaplan-Meier方法评估HMM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TIMER评估HMMR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LUAD浸润性免疫细胞浸润丰度间的关系。结果:HMMR在肺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较邻近正常组织或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中显著上调。HMMR表达增加与吸烟超过40年、R1或R2残留肿瘤、高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高TNM分期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MMR高表达组的LUAD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组患者差(41.9个月vs 59.9个月,P<0.001),各亚组分析也显示相似的结果。ROC曲线分析表明,在截断水平为2.103的情况下,HMMR区分LUAD与相邻对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3%和86.2%。相关分析表明,HMM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浸润丰度相关。结论:HMMR表达上调与LUAD预后不良和免疫浸润显著相关,可以作为LUAD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及免疫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MR 肺腺癌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