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低品位块矿烧结工艺正交试验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易正明
陈轩
+3 位作者
杨福
聂礼
杜东
张东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76,共4页
为了合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以褐铁矿、赫章块矿为研究对象,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别使用褐铁矿、赫章块矿、烧结矿作铺底料,研究了烧结碱度、MgO含量、配碳量对烧结成品率、烧结矿转鼓强度与冶金性能等烧结指标的影响,并获得了...
为了合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以褐铁矿、赫章块矿为研究对象,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别使用褐铁矿、赫章块矿、烧结矿作铺底料,研究了烧结碱度、MgO含量、配碳量对烧结成品率、烧结矿转鼓强度与冶金性能等烧结指标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的烧结工艺参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选取褐铁矿作烧结铺底料,最佳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碱度2.2、配碳量6.0%、MgO含量1.9%,在此工艺下烧结成品率可以达到72.80%,烧结矿转鼓指数68.01%,低温还原粉化性83.0%,还原性85.08%;在烧结过程中能有效脱除块矿所含结晶水、硫等有害杂质,提高块矿铁品位,冶金性能得到改善,有助于高炉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杯试验
褐铁矿
正交设计
低品位矿
烧结
铺底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应用现状和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2
作者
朱诚意
鲍远凯
+2 位作者
汪勇
马江华
李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089-23096,共8页
汽车和钢铁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中心,铁芯是驱动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无取向硅钢是目前性价比最高、...
汽车和钢铁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中心,铁芯是驱动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无取向硅钢是目前性价比最高、商业化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开发高频下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的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品质无取向硅钢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能量转换效率、输出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并降低材料成本,因而倍受行业关注。本论文从满足铁芯加工装配、保证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制备和使用成本、适应电机工作环境变化四个方面归纳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对无取向硅钢性能的特殊要求;评价了国内外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现状和不同规格产品的铁损、磁感、强度指标;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优化合金成分体系设计、组织结构调控、制备工艺及产品规格来提高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和产品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研发和低成本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合金化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测定技术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劳一桂
高运明
+1 位作者
王强
李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2-1888,共7页
冶金离子熔体是高温电解冶炼、金属精炼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介质或多相反应的直接参与者。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冶金离子熔体必须具有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导率作为冶金离子熔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控制产...
冶金离子熔体是高温电解冶炼、金属精炼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介质或多相反应的直接参与者。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冶金离子熔体必须具有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导率作为冶金离子熔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控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电导率与离子熔体结构、离子迁移、导电机理和电极反应机理息息相关,研究冶金离子熔体的电导率也有助于研究冶金的基础理论。因此,电导率对冶金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精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冶金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液态电解质电导率的测定通常在电导池中进行。但冶金离子熔体温度往往很高,导致电导率的测定存在困难,诸如合适的电导池的构建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在测定原理的指导下,已经发展了多种电导率测定技术,目前测量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常用的方法有交流二电极法、交流四电极法、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交流二电极法和交流四电极法由于其电导池结构相对简单,电极、电导池材料获得容易,适用范围广,在监管生产过程中或在需要快速获得电导率数据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交流二电极,交流四电极的优越性在于将测定电压和电流的电极分开,测定电压的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经过,无需考虑电极和引线电阻。但这两种方法在电导池结构上均存在缺陷,使得测试的精度难以把握。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相对于前两者,在电导池结构上的优越性使得它们的测定精度较高,可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但它们的电导池结构通常较为复杂,CVCC法在某些条件下需要特定的材料才能满足实验要求,从而导致实验成本高;同轴圆筒法尽管在电极对中的条件下具备免标定的优势,但高温下依然存在电极变形的影响,同时该法的电导率测试范围受到实验条件下能构建的电导池大小的限制。本文主要对上述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操作、使用条件及测定效果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还对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指导实验室电导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冶金离子熔体
交流二电极法
交流四电极法
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
同轴圆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易正明
覃佳卓
+4 位作者
邓植丹
刘强
杜东
聂礼
张东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87,91,共5页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NOx排放,研究了燃料工艺参数与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烟气中NOx主要由燃料带入,燃料氮元素含量决定了烟气中NOx浓度高低,燃料配比从6%降至4%,NOx浓度平均值从424 mg/m^3降至339 mg/m^3;燃料中...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NOx排放,研究了燃料工艺参数与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烟气中NOx主要由燃料带入,燃料氮元素含量决定了烟气中NOx浓度高低,燃料配比从6%降至4%,NOx浓度平均值从424 mg/m^3降至339 mg/m^3;燃料中碳元素能促进NOx还原反应,同时提供更多热量,促进铁酸钙生成,缩短烧结时间。相对常规烧结,加湿燃烧烧结可以增强料层还原性气氛,增强NO异相还原反应,降低NOx浓度;并提高燃料完全燃烧程度,加快垂直烧结速度,提升烧结矿成品率与转鼓指数;在蒸汽流量0.024 kg/min的工况下进行烧结加湿燃烧,NOx浓度平均值从357 mg/m^3降至338 mg/m^3,转鼓指数提高约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脱硝
加湿燃烧
烧结燃料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过程参数控制的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
8
5
作者
易正明
邵慧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6,共5页
针对烧结过程非线性、强耦合性和大时滞的特点,从过程参数控制的角度对烧结工艺进行了总体分析,确定了烧结矿性能评价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动量项和变学习率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仿真实...
针对烧结过程非线性、强耦合性和大时滞的特点,从过程参数控制的角度对烧结工艺进行了总体分析,确定了烧结矿性能评价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动量项和变学习率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功能和较高的预测精度,用拓扑结构为15-25-4的BP神经网络和0.65×10-3的网络误差进行训练,模型的预报命中率在81.25%以上,充分验证了基于过程参数控制的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烧结工艺
过程参数
BP神经网络
质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保温时间对硅铁还原不锈钢渣的影响
6
作者
李建立
曾强
余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针对由于Cr6+溶出风险从而限制不锈钢渣作为二次资源再利用的问题,结合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锈钢渣样品进行表征,研究在1 550℃条件下保温时间对不锈钢渣FeSi还原产物的存在...
针对由于Cr6+溶出风险从而限制不锈钢渣作为二次资源再利用的问题,结合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锈钢渣样品进行表征,研究在1 550℃条件下保温时间对不锈钢渣FeSi还原产物的存在形式和铬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质量分数为6%FeSi的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不锈钢渣中残余铬含量逐渐降低,铬的回收率逐渐增加,保温时间由5 min增加至30 min时铬的回收率从50.55%增加至86.05%;还原渣中残余铬以金属颗粒形式存在,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金属颗粒的数量减少、粒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渣
CR2O3
FESI
还原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品位块矿烧结工艺正交试验优化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易正明
陈轩
杨福
聂礼
杜东
张东升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
冶金
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水城
钢铁
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7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199)
文摘
为了合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以褐铁矿、赫章块矿为研究对象,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别使用褐铁矿、赫章块矿、烧结矿作铺底料,研究了烧结碱度、MgO含量、配碳量对烧结成品率、烧结矿转鼓强度与冶金性能等烧结指标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的烧结工艺参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选取褐铁矿作烧结铺底料,最佳烧结工艺参数为:烧结碱度2.2、配碳量6.0%、MgO含量1.9%,在此工艺下烧结成品率可以达到72.80%,烧结矿转鼓指数68.01%,低温还原粉化性83.0%,还原性85.08%;在烧结过程中能有效脱除块矿所含结晶水、硫等有害杂质,提高块矿铁品位,冶金性能得到改善,有助于高炉顺行。
关键词
烧结杯试验
褐铁矿
正交设计
低品位矿
烧结
铺底料
Keywords
sinter pot test
limonite
orthogonal design
low-grade ore
sintering process
bedding material
分类号
TF046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应用现状和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2
作者
朱诚意
鲍远凯
汪勇
马江华
李光强
机构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
冶金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
冶金
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3089-2309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860205)。
文摘
汽车和钢铁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可以缓解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中心,铁芯是驱动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无取向硅钢是目前性价比最高、商业化应用最普遍的铁芯材料。开发高频下低铁损、高磁感、高强度的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高品质无取向硅钢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能量转换效率、输出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并降低材料成本,因而倍受行业关注。本论文从满足铁芯加工装配、保证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制备和使用成本、适应电机工作环境变化四个方面归纳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对无取向硅钢性能的特殊要求;评价了国内外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现状和不同规格产品的铁损、磁感、强度指标;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优化合金成分体系设计、组织结构调控、制备工艺及产品规格来提高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性能和产品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研发和低成本制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合金化
组织结构
性能
Keywords
traction motor of new energy vehicles
high-strength non-oriented silicon steel sheets
alloying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properties
分类号
TG142.7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测定技术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劳一桂
高运明
王强
李光强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
冶金
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
冶金
二次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2-188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U1508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148)~~
文摘
冶金离子熔体是高温电解冶炼、金属精炼等冶炼过程中的反应介质或多相反应的直接参与者。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冶金离子熔体必须具有适宜的物理化学性质。电导率作为冶金离子熔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控制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电导率与离子熔体结构、离子迁移、导电机理和电极反应机理息息相关,研究冶金离子熔体的电导率也有助于研究冶金的基础理论。因此,电导率对冶金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精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冶金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液态电解质电导率的测定通常在电导池中进行。但冶金离子熔体温度往往很高,导致电导率的测定存在困难,诸如合适的电导池的构建以及电极材料的选择。在测定原理的指导下,已经发展了多种电导率测定技术,目前测量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常用的方法有交流二电极法、交流四电极法、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交流二电极法和交流四电极法由于其电导池结构相对简单,电极、电导池材料获得容易,适用范围广,在监管生产过程中或在需要快速获得电导率数据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交流二电极,交流四电极的优越性在于将测定电压和电流的电极分开,测定电压的电极上几乎没有电流经过,无需考虑电极和引线电阻。但这两种方法在电导池结构上均存在缺陷,使得测试的精度难以把握。CVCC法和同轴圆筒法相对于前两者,在电导池结构上的优越性使得它们的测定精度较高,可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但它们的电导池结构通常较为复杂,CVCC法在某些条件下需要特定的材料才能满足实验要求,从而导致实验成本高;同轴圆筒法尽管在电极对中的条件下具备免标定的优势,但高温下依然存在电极变形的影响,同时该法的电导率测试范围受到实验条件下能构建的电导池大小的限制。本文主要对上述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的原理、技术优缺点、操作、使用条件及测定效果等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还对四种电导率测定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指导实验室电导率的测定。
关键词
电导率
冶金离子熔体
交流二电极法
交流四电极法
连续改变电导池常数法(CVCC法)
同轴圆筒法
Keyword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tallurgical ionic melt
AC two-electrode technique
AC four-electrode technique
continuously varying cell constant (CVCC) technique
coaxial cylinders technique
分类号
TF701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易正明
覃佳卓
邓植丹
刘强
杜东
聂礼
张东升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
冶金
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水城
钢铁
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87,9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199)。
文摘
为了减少烧结过程中NOx排放,研究了燃料工艺参数与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烟气中NOx主要由燃料带入,燃料氮元素含量决定了烟气中NOx浓度高低,燃料配比从6%降至4%,NOx浓度平均值从424 mg/m^3降至339 mg/m^3;燃料中碳元素能促进NOx还原反应,同时提供更多热量,促进铁酸钙生成,缩短烧结时间。相对常规烧结,加湿燃烧烧结可以增强料层还原性气氛,增强NO异相还原反应,降低NOx浓度;并提高燃料完全燃烧程度,加快垂直烧结速度,提升烧结矿成品率与转鼓指数;在蒸汽流量0.024 kg/min的工况下进行烧结加湿燃烧,NOx浓度平均值从357 mg/m^3降至338 mg/m^3,转鼓指数提高约1个百分点。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脱硝
加湿燃烧
烧结燃料
氮氧化物
Keywords
sintering flue gas
denitration
combustion air humidification
sintering fuel
nitrogen oxides
分类号
TF046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过程参数控制的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
8
5
作者
易正明
邵慧君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
冶金
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
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199)
文摘
针对烧结过程非线性、强耦合性和大时滞的特点,从过程参数控制的角度对烧结工艺进行了总体分析,确定了烧结矿性能评价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动量项和变学习率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自学习功能和较高的预测精度,用拓扑结构为15-25-4的BP神经网络和0.65×10-3的网络误差进行训练,模型的预报命中率在81.25%以上,充分验证了基于过程参数控制的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烧结矿
烧结工艺
过程参数
BP神经网络
质量预测模型
Keywords
sintered ore
sintering technics
process parameter
BP neural network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F046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保温时间对硅铁还原不锈钢渣的影响
6
作者
李建立
曾强
余岳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
钢铁
冶金
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417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CFB57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2073)
文摘
针对由于Cr6+溶出风险从而限制不锈钢渣作为二次资源再利用的问题,结合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锈钢渣样品进行表征,研究在1 550℃条件下保温时间对不锈钢渣FeSi还原产物的存在形式和铬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质量分数为6%FeSi的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不锈钢渣中残余铬含量逐渐降低,铬的回收率逐渐增加,保温时间由5 min增加至30 min时铬的回收率从50.55%增加至86.05%;还原渣中残余铬以金属颗粒形式存在,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金属颗粒的数量减少、粒径增大。
关键词
不锈钢渣
CR2O3
FESI
还原
回收率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slag
Cr2O3
FeSi
reduction
recovery rate
分类号
TF09 [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低品位块矿烧结工艺正交试验优化研究
易正明
陈轩
杨福
聂礼
杜东
张东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应用现状和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朱诚意
鲍远凯
汪勇
马江华
李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冶金离子熔体电导率测定技术进展
劳一桂
高运明
王强
李光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烧结加湿燃烧对NOx排放影响的研究
易正明
覃佳卓
邓植丹
刘强
杜东
聂礼
张东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过程参数控制的烧结矿质量预测模型
易正明
邵慧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保温时间对硅铁还原不锈钢渣的影响
李建立
曾强
余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