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硼微合金化38B3优特钢棒材的开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世丹 周家林 刘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研究了100 t DC电炉冶炼-100 t LF精炼-100 t VD精练-保护浇铸-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微合金化38B3钢棒材的力学性能、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微合金化钢的抗拉强度≥700 MPa、屈服强度≥425 MPa、硬度≥215 HB、伸长率≥21%、断面收缩率... 研究了100 t DC电炉冶炼-100 t LF精炼-100 t VD精练-保护浇铸-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微合金化38B3钢棒材的力学性能、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微合金化钢的抗拉强度≥700 MPa、屈服强度≥425 MPa、硬度≥215 HB、伸长率≥21%、断面收缩率≥32%;该钢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为7-8级;钢中主要夹杂物为Mn S和Ti4C2S2;钢的强度增加主要是Ti N细晶强化及相变强化共同作用引起的。本研究为轿车零部件用钛微合金化钢的进一步推广作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B3钢 微合金化钢 控轧控冷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加压氨浸法从低品位铅冰铜中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金婷 秦庆伟 +4 位作者 汤海波 陈荣升 曾素琴 徐文俊 王明细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采用NH3·H2O-(NH4)2CO3体系从低品位铅冰铜中加压氨浸分离铜锌,考察了氨水浓度、氧气压力、搅拌速度、碳酸铵浓度、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浸出时间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5 mol/L、氧气压力0.8 MPa、搅... 研究了采用NH3·H2O-(NH4)2CO3体系从低品位铅冰铜中加压氨浸分离铜锌,考察了氨水浓度、氧气压力、搅拌速度、碳酸铵浓度、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浸出时间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5 mol/L、氧气压力0.8 MPa、搅拌速度800 r/min、碳酸铵浓度1.5 mol/L、温度100℃、液固体积质量比6/1条件下浸出4 h,铜、锌浸出率分别为81.99%和70.20%,而铁、铅浸出率仅4.11%和1.78%,铜、锌得到选择性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铅冰铜 氧压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氯化物对铁矿粉高温烧结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代伟 王炜 陈绪亨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
针对含碱金属氯化物较多的冶金粉尘在烧结工序中使用影响混匀矿烧结性能的问题,本文采用微型烧结试验,研究不同碱金属氯化物含量对铁矿粉高温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碱金属氯化物与SiO_(2)反应形成硅酸盐,抑制了复合铁酸... 针对含碱金属氯化物较多的冶金粉尘在烧结工序中使用影响混匀矿烧结性能的问题,本文采用微型烧结试验,研究不同碱金属氯化物含量对铁矿粉高温烧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碱金属氯化物与SiO_(2)反应形成硅酸盐,抑制了复合铁酸钙的形成,导致铁矿粉最低同化温度增加。随着铁矿粉中碱金属氯化物的含量增加,铁矿粉液相数量下降,导致铁矿粉收缩高度和流动性指数均下降。当碱金属氯化物过多时,液相中K+和Na+数量增加使液相黏度降低,导致流动指数有少量增加。碱金属氯化物添加后烧结矿中大孔孔隙数量逐渐下降,使烧结矿黏结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粉 碱金属 氯化物 高温特性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铝和硫含量对铸态取向硅钢高温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诚意 陈先红 +2 位作者 陈伟涛 徐光 李光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SLM)观察了不同酸溶铝(Al_s)和硫含量的铸态取向硅钢试样在高温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Al_s、S含量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分阶段析出的异相组织。Al_s含量为0.010%的试样冷却...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SLM)观察了不同酸溶铝(Al_s)和硫含量的铸态取向硅钢试样在高温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Al_s、S含量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分阶段析出的异相组织。Al_s含量为0.010%的试样冷却过程中分阶段析出异相组织的温度分别为1188、1099、933℃,比Al_s含量为0.015%和0.025%的试样析出温度高,长大的速度慢,异相组织数量多,且其平均尺寸更小,从而具有更均匀的铸态组织。Al_s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取向硅钢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温度。Al_s和S含量的差异引起钢中氧化物如SiO_2、Al_2O_3和MnS、Al N析出物数量及尺寸的差异,是导致钢的组织差异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酸溶铝(Als) 高温组织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润滑技术在CSP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家林 张培毅 +3 位作者 杨光宇 余茹 黄大军 代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7,22,共4页
介绍了CSP热轧工艺润滑机制和润滑方式,说明了CSP轧机使用润滑工艺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CSP轧机使用工艺润滑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紧凑式带钢生产(CSP) 润滑 机制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W焊管焊接过程的电磁场和温度场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盛德 丁凡 +1 位作者 程学鹏 潘成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76-180,共5页
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HFW焊管高频感应焊接过程中的电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APDL语言程序实现了热源温度由开口态到焊合态的提取,并对变换的模型施加热源载荷的方式求解其焊后冷却的温度场,获得了焊缝处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和冷... 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HFW焊管高频感应焊接过程中的电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APDL语言程序实现了热源温度由开口态到焊合态的提取,并对变换的模型施加热源载荷的方式求解其焊后冷却的温度场,获得了焊缝处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和冷却规律,为焊缝附近的组织预测提供了依据。提取焊缝中心上表面节点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曲线与试验所测点的温度进行对比,二者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W焊管 电磁场 温度场 冷却规律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SiC_2-TiSi_2-TiB_2熔覆复合材料在氩气退火过程中的相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文青 刘升 +1 位作者 李虎虎 桂赤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2,共4页
采用氩弧熔敷法制备了Ti_3SiC_2-Ti Si_2-Ti B_2复合材料,并对其在高温氩气退火过程中的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_3SiC_2相在氩气保护和1 450℃高温条件下具有稳定性,而原位合成的含碳的Ti Si_2(C_x)固溶体相在退火过程中通过原... 采用氩弧熔敷法制备了Ti_3SiC_2-Ti Si_2-Ti B_2复合材料,并对其在高温氩气退火过程中的相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_3SiC_2相在氩气保护和1 450℃高温条件下具有稳定性,而原位合成的含碳的Ti Si_2(C_x)固溶体相在退火过程中通过原子扩散而发生分解,其转化产物主要为Ti_3SiC_2及少量的SiC稳定相.退火后,熔覆样品中Ti_3SiC_2的体积含量比退火前增加了4.8%.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样品在退火过程中通过原子扩散引起的反应机制为Ti Si_2(C_x)→Ti_3SiC_2+SiC,并提出了Ti_3SiC_2-Ti Si_2-Ti B_2熔覆复合材料在退火过程中的原子扩散反应模型.退火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钨极氩弧熔敷法与高温退火相结合的复合工艺可以提高Ti_3SiC_2-Ti Si_2-Ti B_2熔覆复合材料的整体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覆复合材料 氩气退火 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辊弯方矩形管工艺参数优化
8
作者 胡盛德 郭志旺 +1 位作者 肖颐 吴晓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38-140,144,共4页
对方矩形管辊弯成形过程中机架间距、摩擦系数和轧制速度三个工艺参数的不同水平值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显式非线性动态分析对所设计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求出各个道次各个参数的信噪比,获得了边部纵向应变峰值... 对方矩形管辊弯成形过程中机架间距、摩擦系数和轧制速度三个工艺参数的不同水平值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显式非线性动态分析对所设计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求出各个道次各个参数的信噪比,获得了边部纵向应变峰值最小时各个道次三个工艺参数的最优值。并用优化后的参数模拟和验证之后,结果是各道次边部纵向应变峰值比优化前各组试验都小。优化后第4到第10道次纵向应变峰值的方差最小,也就是产品边部拉伸最小,并且边部拉伸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设计 显式非线性动态分析 纵向应变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冷却工艺下600 MPa级热轧低成本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海林 徐光 +1 位作者 周明星 胡海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47-51,共5页
在传统热连轧的双相钢中通常需要添加较多的贵重合金元素,因此生产成本高。采用超快冷却工艺试制了Si-Mn-Cr系低成本双相钢。通过热模拟试验绘制了CCT曲线,轧制了一种不含Mo元素的低成本双相钢,分析了轧后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钢的抗... 在传统热连轧的双相钢中通常需要添加较多的贵重合金元素,因此生产成本高。采用超快冷却工艺试制了Si-Mn-Cr系低成本双相钢。通过热模拟试验绘制了CCT曲线,轧制了一种不含Mo元素的低成本双相钢,分析了轧后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钢的抗拉强度为611 MPa,屈服强度为352 MPa,伸长率为30%,扩孔率为65%。采用轧后超快冷技术能成功生产出低成本高性能双相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超快冷却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