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与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升 林希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8,共5页
针对液态成型原理实验课程中铸件产生的缺陷,在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建立了凝固过程瞬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以及硬度随熔炼次数变化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熔炼次数的增加ZL104返回料硬度降低,成分偏析加剧。通过实验教学与创新基金项目... 针对液态成型原理实验课程中铸件产生的缺陷,在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建立了凝固过程瞬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以及硬度随熔炼次数变化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熔炼次数的增加ZL104返回料硬度降低,成分偏析加剧。通过实验教学与创新基金项目的有效结合,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以项促学和精英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基金 实验教学 液态成型原理 ZL1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冶金尘泥直接还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忠勇 何环宇 +1 位作者 裴文博 王海华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49,共5页
用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进行了直接还原试验研究。采用ICP、SEM-EDS对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进行物性分析表明,高炉瓦斯灰中铁元素以高价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碳含量高(27.32%)、颗粒大;转炉污泥中铁元素以金属Fe和浮氏体形式存在,且浮氏... 用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进行了直接还原试验研究。采用ICP、SEM-EDS对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进行物性分析表明,高炉瓦斯灰中铁元素以高价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碳含量高(27.32%)、颗粒大;转炉污泥中铁元素以金属Fe和浮氏体形式存在,且浮氏体以细小状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其它物相中,两者均含有少量有害Zn元素。直接还原试验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提高及还原时间延长,直接还原球团的全铁含量、脱锌率均增大。在C/O=1.0,还原温度1 220℃以上,还原时间30 min以上时,还原球团的全铁含量均大于71%,锌含量均小于0.05%,脱锌率大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瓦斯灰 转炉污泥 物性分析 直接还原 脱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硫化物改善钢性能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泽安 倪红卫 +2 位作者 张华 方庆 董文亮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硫一般被认为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在某些钢中适当含量及合适形态的硫化物不但对钢性能无害反而能提高钢的某些性能.易切削钢中的MnS割断了基体的连续性而使车屑易断,从而减小了刀具的磨损,改善了钢材的切削性能;取向硅钢... 硫一般被认为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在某些钢中适当含量及合适形态的硫化物不但对钢性能无害反而能提高钢的某些性能.易切削钢中的MnS割断了基体的连续性而使车屑易断,从而减小了刀具的磨损,改善了钢材的切削性能;取向硅钢中MnS可作为重要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FeS、MoS2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可改善工具钢的耐磨性;硫氧复合化合物能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改善钢的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与强度;钢中析出的纳米硫化物粒子可以钉扎晶界、细化晶粒,并能起到一定的沉淀强化效果.进一步研究控制钢中硫化物的数量、形态、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对提升钢的性能、开发新的钢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钢性能 第二相粒子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氧流冶金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运明 姜英 +2 位作者 张华 郭兴敏 周国治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49-453,共5页
总结可控氧流冶金的原理、特点、方法,介绍可控氧流冶金在金属熔体的无污染脱氧以及从溶解于离子熔体中的氧化物提取有价金属方面的研究状况,认为可控氧流冶金有利于创建全新的绿色冶金新技术。
关键词 可控氧流冶金 脱氧 还原 氧化锆 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工艺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其春 杨柳 +3 位作者 刘炳宇 钱龙 李具中 何金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1-246,共6页
为减少采用CSP工艺生产的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缺陷,分别在Q235B连铸坯和热轧带钢裂纹处进行取样,通过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铸坯角部横裂纹与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的演变规律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结晶器卷... 为减少采用CSP工艺生产的Q235B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缺陷,分别在Q235B连铸坯和热轧带钢裂纹处进行取样,通过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铸坯角部横裂纹与热轧带钢边部裂纹的演变规律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结晶器卷渣、冷却不均匀是产生连铸坯角部裂纹的主要原因;第2道次过渡带钢的金相组织中出现混晶现象,裂纹边上存在脱碳现象;热轧带钢边部裂纹主要源自于铸坯裂纹,并在轧制过程中得到扩展。根据连铸工艺参数,对边部裂纹缺陷率与液渣层厚度、保护渣消耗量、结晶器振动参数、中间包过热度、结晶器传热参数以及铸坯宽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边部裂纹控制工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薄板坯 连铸 边部裂纹 Q235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气氛对含Ni钢热处理过程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杨治争 张蓬朝 +3 位作者 霍旭东 李光强 汪勇 刘昱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针对给定成分的(0.04%~0.07%)C-(7%~8%)Ni钢,系统探究了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其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温度范围内,降低气相氧分压可显著抑制该含Ni钢的氧化增重,并使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线性向抛物线转变,... 本文针对给定成分的(0.04%~0.07%)C-(7%~8%)Ni钢,系统探究了热处理温度与气氛对其氧化动力学和氧化膜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950℃温度范围内,降低气相氧分压可显著抑制该含Ni钢的氧化增重,并使氧化动力学曲线由线性向抛物线转变,表明氧化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由化学反应速率向扩散传质速率转变。由于内氧化层中富Ni金属相与Fe氧化物相互镶嵌形成网状结构,钢材的除鳞性能受到抑制。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不同气氛下钢样表面外氧化膜厚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内氧化层的演变则存在差异:在空气中,内氧化膜厚度随氧化温度升高而持续增加;而在高纯氮气气氛中,内氧化膜厚度则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950℃几乎消失。其原因在于高温下致密外氧化膜的形成和长大会降低气体/膜界面的氧浓度梯度,从而抑制了内氧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Ni钢 热处理 氧化动力学 氧化膜 气相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工艺和成分体系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峰 李光强 +1 位作者 陈晓 庞春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以低牌号B50A1300硅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精炼RH吹氧量、w[Mn]2/w[Si]比值、FeAl预脱氧效果以及连铸钢水镇静时间等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精炼RH过程吹氧量大于160 Nm3时,钢的铁损迅速劣化;合适的钢成分体系是将w[Mn]2/w... 以低牌号B50A1300硅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精炼RH吹氧量、w[Mn]2/w[Si]比值、FeAl预脱氧效果以及连铸钢水镇静时间等对B50A1300硅钢铁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精炼RH过程吹氧量大于160 Nm3时,钢的铁损迅速劣化;合适的钢成分体系是将w[Mn]2/w[Si]比值严格地控制在0.5以内;最佳的FeAl、FeSi脱氧效果是将FeAl、FeSi脱氧后钢水含氧量分别控制在140×10-4%左右和90×10^-4%-140×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炼RH 脱氧 夹杂物 无取向硅钢 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炼铁炉料冶金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毕学工 竺龙 +1 位作者 李九林 周进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采用醋酸锌水溶液浸泡加锌的方法制备不同含锌量的烧结矿和焦炭试样,并对烧结矿试样进行低温还原粉化率及还原性指标的测试,对焦炭试样进行CO2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含锌量的增加,烧结矿的RDI+3.15和RDI+6.3减小而RDI... 采用醋酸锌水溶液浸泡加锌的方法制备不同含锌量的烧结矿和焦炭试样,并对烧结矿试样进行低温还原粉化率及还原性指标的测试,对焦炭试样进行CO2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含锌量的增加,烧结矿的RDI+3.15和RDI+6.3减小而RDI-0.5明显增大,间接还原速率和RI降低,焦炭的CRI增高而CSR降低,烧结矿中锌含量的增加使其低温还原粉化性和还原性变差,同时焦炭中锌含量的增加使其热性能变差;与喷洒ZnSO4水溶液加锌方法相比,采用醋酸锌水溶液浸泡加锌方法能更准确地确定ZnO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炉料 烧结矿 焦炭 锌负荷 冶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下部气相压降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熊玮 毕学工 周国凡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了阐明高炉下部气相压降的特性,在填料床内模拟高炉下部流动条件进行了气液两相逆流的流体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雷诺数较小时,由于停滞孔隙率的存在,实测压降值比修正厄根方程计算的值大;气相雷诺数较大时,气液界面上产生的粘性... 为了阐明高炉下部气相压降的特性,在填料床内模拟高炉下部流动条件进行了气液两相逆流的流体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气相雷诺数较小时,由于停滞孔隙率的存在,实测压降值比修正厄根方程计算的值大;气相雷诺数较大时,气液界面上产生的粘性曳力较小,实测压降值比修正厄根方程计算的值小。对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得到了阻力系数与气相雷诺数的关系,并提出了新的气相压降计算模型。当填料密度比液体密度小时,在液泛前填料会发生松动和膨胀,通过修正填料床的孔隙度可以计算膨胀填料床的压降。填料膨胀率的大小与液体流量、填料的流化速度及自由沉降速度有关。在实验数据范围内,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滴落带 气液逆流 压降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变压器强油风冷散热动态仿真与控制
10
作者 邵坤 游永华 易正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2,共7页
[目的]牵引变压器通常采用强迫油循环与风扇强制对流相结合的方式散热,其散热效果对变压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牵引变压器强油风冷的散热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一维温度场假设,构建了变压器和油冷却器组件的分布参数模... [目的]牵引变压器通常采用强迫油循环与风扇强制对流相结合的方式散热,其散热效果对变压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牵引变压器强油风冷的散热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基于一维温度场假设,构建了变压器和油冷却器组件的分布参数模型,并整合了油泵、管道等的集中参数模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型。随后,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工具包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以探究牵引变压器在实际交变功率条件下的绕组和酯油温度动态行为。此外,还尝试将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技术引入变压器散热系统。为验证模型准确性,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及结论]在典型动态工况下,牵引变压器在低负载阶段的绕组温度呈现出明显的稳态特征;而在高负载阶段,绕组温度随时间迅速上升。通过采用PID方法控制油冷却器风机运转,可以将绕组温度稳定在允许的高位数值范围内,同时风机功耗相比传统启停控制方案降低了约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牵引变压器散热 强油风冷 SIMULINK动态仿真 PID控制 风机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煤粉燃烧的混合添加剂的正交实验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其春 周飞 +3 位作者 陈永金 郭宜彬 孔凡朔 何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CaCO3,MnO2和CeO2作为添加物质加入所配制的煤粉中进行燃烧试验。试验过程中,按正交表L16(45)安排正交实验。总体上,混有添加剂煤粉的燃烧率相对于未添加任何物质的基准试样煤粉提高了20%左右,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 在实验室条件下选取CaCO3,MnO2和CeO2作为添加物质加入所配制的煤粉中进行燃烧试验。试验过程中,按正交表L16(45)安排正交实验。总体上,混有添加剂煤粉的燃烧率相对于未添加任何物质的基准试样煤粉提高了20%左右,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的最佳配比方案是A3B4C4,即质量比mCaCO3∶mMnO2∶mCeO2=1.5∶2.5∶2.5;CaCO3水平的变动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其他两种物质水平的变动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并估算了在最佳条件下的燃烧率为5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燃烧率 混合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吹H_(2)条件下高炉冶炼参数及炉料还原行为研究
12
作者 邓奇虎 薛正良 +3 位作者 吴映江 李鹏 余岳 李博思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6,共6页
以物料平衡、热平衡及间接还原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高炉能量与质量平衡模型,研究喷吹H_(2)条件下高炉冶炼参数的变化,根据模型计算所得炉腹煤气成分,进行了模拟高炉块状带的炉料还原实验。结果表明:H_(2)与固体燃料置换比为0.19kg/m^(3)... 以物料平衡、热平衡及间接还原度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高炉能量与质量平衡模型,研究喷吹H_(2)条件下高炉冶炼参数的变化,根据模型计算所得炉腹煤气成分,进行了模拟高炉块状带的炉料还原实验。结果表明:H_(2)与固体燃料置换比为0.19kg/m^(3),每喷吹1m^(3)/tH_(2)直接还原度降低0.00139,理论燃烧温度下降约1.9℃;在富氧率不变条件下,喷吹H_(2)量每增加1m^(3)/t,炉缸、炉腹、炉顶煤气量分别增加1.30m^(3)/t、0.88m^(3)/t、0.86m^(3)/t;喷吹H_(2)量从0增至150m^(3)/t,炉料还原度提高14.47%,还原速率指数RVI增加0.575,说明喷吹H_(2)促进了铁氧化物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喷吹H_(2) 能量与质量平衡 燃料比 炉料还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F_(2)对铜渣还原尾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李赟杰 侯阳来 +2 位作者 马国军 罗彦恒 徐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为实现铜渣还原尾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本文参照铜渣还原尾渣的主要成分,使用化学纯试剂配制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探究了添加剂CaF_(2)对微晶玻璃的析晶和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F_(2)的含量增加,微晶玻璃的析晶活化... 为实现铜渣还原尾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本文参照铜渣还原尾渣的主要成分,使用化学纯试剂配制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探究了添加剂CaF_(2)对微晶玻璃的析晶和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F_(2)的含量增加,微晶玻璃的析晶活化能呈现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当CaF_(2)含量为2%时,析晶活化能最低。适量添加CaF_(2)对微晶玻璃的析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CaF_(2)添加量达到6%时则会抑制微晶玻璃析晶。当CaF_(2)含量分别为0、2%或6%时,微晶玻璃呈现表面析晶。当CaF_(2)含量为4%时,微晶玻璃呈现整体析晶。当CaF_(2)含量为0或2%时,微晶玻璃中的主要晶相为钙长石相和钙铝黄长石相。当CaF_(2)含量为4%或6%时,微晶玻璃中有枪晶石相析出。当CaF_(2)添加量为2%时,微晶玻璃的物理性能最佳,其体积密度为2.78 g/cm^(3),吸水率为0.63%,显微硬度为7.99 GPa(814.90HV),抗弯强度为198.2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微晶玻璃 CaF_(2) 析晶动力学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踪微分模糊PID复合控制的结晶器脱模系统分析
14
作者 刘于凯 陈新元 +1 位作者 崔银 程常桂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2,共12页
为解决结晶器脱模系统在非线性和时变负载等复杂条件下运行时所面临的控制挑战,提出了一种结合跟踪微分器和模糊PID的创新控制策略,称为跟踪微分模糊PID复合控制。该控制拥有两个关键特征:误差信号的快速跟踪和PID参数的动态自整定。使... 为解决结晶器脱模系统在非线性和时变负载等复杂条件下运行时所面临的控制挑战,提出了一种结合跟踪微分器和模糊PID的创新控制策略,称为跟踪微分模糊PID复合控制。该控制拥有两个关键特征:误差信号的快速跟踪和PID参数的动态自整定。使用AMESim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证明:跟踪微分模糊PID复合控制在多个方面优于传统PID和模糊PID控制。首先,该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减少了响应滞后和稳态误差。其次,在存在高频噪声和未知大负载干扰的情况下,该控制表现出卓越的轨迹跟踪性能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为结晶器脱模系统的高精度液压伺服控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踪微分模糊PID 模糊PID 跟踪微分器 机电液伺服控制 结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氩气泡分布与夹杂物去除模拟研究
15
作者 曹可儒 马国军 +4 位作者 刘孟珂 方强 吕仁祥 顾华志 姚旺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8,共11页
通过数值模拟与水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保护渣-氩气泡-夹杂物的多相流行为,重点考察了拉坯速度、吹氩流量、水口倾角和浸入深度对氩气泡分布及夹杂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坯速度的增加,结晶器... 通过数值模拟与水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保护渣-氩气泡-夹杂物的多相流行为,重点考察了拉坯速度、吹氩流量、水口倾角和浸入深度对氩气泡分布及夹杂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坯速度的增加,结晶器内氩气泡数量逐渐增多,平均直径逐渐减小,气泡与夹杂物发生率显著增加,夹杂物去除率呈逐渐减小趋势;随着吹氩流量和水口倾角的增加,气泡平均尺寸呈减小趋势,气泡数量明显增加,气泡与夹杂物发生率降低,夹杂物去除率提高,但吹氩流量过大会导致气泡与夹杂物发生率提高;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大,结晶器内氩气泡的尺寸逐渐减小,气泡的数量沿断面至窄面范围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过大的浸入深度则不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当吹氩流量为8L/min、拉坯速度为1.2m/min、水口倾角为25°、水口浸入深度为150 mm时,结晶器内气泡与夹杂物发生率为0.015%,夹杂物去除率可达8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器 氩气泡分布 夹杂物去除 数值模拟 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核壳异质结构6.5% Si高硅钢铁芯的制备与磁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朝阳 樊希安 +3 位作者 李光强 甘章华 陆磊 蔡新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1-1436,共6页
以构建高磁感、低铁损、免轧制高硅电工钢铁芯为出发点,提出采用单辊甩带制备非晶铁硅合金薄带、微氧化法在铁硅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高电阻率铁硅氧化物薄膜制备核壳异质结构高硅电工钢纳米粉末、放电等离子烧结快速成形制备颗粒间绝缘的... 以构建高磁感、低铁损、免轧制高硅电工钢铁芯为出发点,提出采用单辊甩带制备非晶铁硅合金薄带、微氧化法在铁硅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高电阻率铁硅氧化物薄膜制备核壳异质结构高硅电工钢纳米粉末、放电等离子烧结快速成形制备颗粒间绝缘的高硅电工钢铁芯。研究了不同氧化包覆时间对SPS烧结试样密度、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静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氧化包覆5h烧结温度800℃工艺条件下,制备的6.5%Si高硅电工钢铁芯的静磁性能最佳,饱和磁化强度为128.84A.m2/kg、矫顽力为2.25kA/m、剩磁为3.47A.m2/kg。其饱和磁化强度与粉末压延法制备的高硅钢相当,但矫顽力降低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5%Si高硅钢 氧化包覆 放电等离子烧结 异质结构 静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袋除尘器内灰粒动态沉积特性及对沉积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17
作者 吴嘉俊 游永华 +1 位作者 毛汉林 易正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5,共8页
在使用多孔介质方法描述滤袋及其表面灰层渗流的基础上,借助Fluent软件的DPM模型模拟布袋除尘器内灰粒运动和沉积行为,研究灰粒尺寸对滤袋表面滤饼动态形貌的影响,并探求滤饼附加阻力对后续灰粒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尘时间足够长时... 在使用多孔介质方法描述滤袋及其表面灰层渗流的基础上,借助Fluent软件的DPM模型模拟布袋除尘器内灰粒运动和沉积行为,研究灰粒尺寸对滤袋表面滤饼动态形貌的影响,并探求滤饼附加阻力对后续灰粒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尘时间足够长时,灰层厚度和除尘器压力损失近似随时间线性增加,在灰粒质量流量不变条件下,灰粒尺寸越小,压力损失越大;2)小直径灰粒跟随性好,容易被上升气流携带至竖直滤袋尾(顶)部,而大灰粒重力较大,大量集中在滤袋中部区域,两者灰层厚度分布有显著差异;3)与传统忽略灰层阻力的算法相比,该模型通过商业软件二次开发考虑灰层附加阻力后,预测的灰尘厚度分布更为均匀,这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该结论可以为改善布袋除尘器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除尘器 DPM模型 颗粒运动 滤饼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内碱金属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解明亮 陈汝刚 +3 位作者 余珊珊 王炜 陈绍鹏 陈绪亨 《炼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 目前,高炉内碱金属富集量的研究主要分析整体富集量,而炉内不同区域的碱金属富集量并不相同。为此,根据碱金属在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建立碱金属分布模型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K和Na在炉内富集量最大的区域均在炉身中下部,两者在炉内的分布特征具有相似性,但K的富集量远高于Na②炉内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入炉碱金属负荷及炉渣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三元碱度保持不变时,各区域碱金属的富集量随着炉渣(M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少;④降低入炉碱金属负荷、炉渣碱度和增加炉渣(MgO)含量,均有利于降低炉内碱金属的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碱金属 循环富集 分布模型 炉渣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焙烧行为对冶金尘泥含碳球团结构及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娟 何环宇 +2 位作者 唐忠勇 李杨 刘虹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以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为原料制备含碳球团,通过还原焙烧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球团配碳量对球团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均使得球团内金属铁相连晶增加、孔隙减少且金属铁相、浮氏体... 以高炉瓦斯灰和转炉污泥为原料制备含碳球团,通过还原焙烧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球团配碳量对球团微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还原温度、延长还原时间均使得球团内金属铁相连晶增加、孔隙减少且金属铁相、浮氏体及渣相连结增强,球团抗压强度提高,特别是升高温度对改善球团微观结构并提高球团抗压强度的作用最为显著,而球团配碳量的增加导致还原后的球团内部灰分及残碳增多,将铁相连晶分割成大小不一的片区,破坏了铁相聚集连续性,且球团中孔洞及脆性残碳增多,球团强度降低。因此,在控制较低球团配碳量的条件下,在还原焙烧过程中选择较高的温度及较长的时间,冶金尘泥含碳球团可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尘泥 含碳球团 还原焙烧 微观结构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球团高温抗压强度的实验测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运明 余方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采用自制的高温抗压强度测定装置,研究了使用有机黏结剂的含碳球团在不同温度、气氛条件下高温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有机黏结剂“CC”的含碳球团在800℃下保温1 h,球团仍能保持较高的高温强度(30~40 N/球).在球团开始... 采用自制的高温抗压强度测定装置,研究了使用有机黏结剂的含碳球团在不同温度、气氛条件下高温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有机黏结剂“CC”的含碳球团在800℃下保温1 h,球团仍能保持较高的高温强度(30~40 N/球).在球团开始显著的自还原反应之前,球团高温强度主要由有机黏结剂来保证;而在还原反应(1 000℃以上)之后,球团高温强度则主要依靠还原的大量金属铁;球团的高温强度能满足转底炉生产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强度 含碳球团 有机黏结剂 转底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