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uins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作用:一种潜在的药物治疗新靶点
1
作者 赵雨诗 王佰川 +1 位作者 韩勇 王婷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55-1660,共6页
Sirtuins蛋白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中有7种亚型,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和生物学功能,在代谢重编程的调节和细胞死亡的调节以及肿瘤表型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调... Sirtuins蛋白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中有7种亚型,每种亚型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和生物学功能,在代谢重编程的调节和细胞死亡的调节以及肿瘤表型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调节去乙酰化酶活性被认为是病理学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选择。该文聚焦于阐述Sirtuins蛋白在肿瘤中作用和分子机制,以及Sirtuins激活剂和抑制剂在肿瘤中应用,指导相关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和药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s蛋白家族 癌基因 抑癌基因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部控制的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玲 张崎 +2 位作者 张宏 梁俊 王俊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及患者安全目标等构建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检查、培训整改及信息沟通4个模块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选取2个病区试运行成功后在全院开放应用。1年后...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及患者安全目标等构建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检查、培训整改及信息沟通4个模块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选取2个病区试运行成功后在全院开放应用。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平台应用后跌倒、非计划性拔管、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应用平台的422名护士使用整体满意率达93.84%。结论构建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适用性良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 信息平台 内部控制 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罕见血小板反应多样性的用药分析
3
作者 吕天雅 张怡 韩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2-98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行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出现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的治疗经过,为临床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药师门诊结合病史回顾和事后随访,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临床表现,依据最新的循证... 目的通过分析1例脑梗死反复发作患者行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后仍出现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的治疗经过,为临床个体化制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药师门诊结合病史回顾和事后随访,梳理患者疾病治疗过程和临床表现,依据最新的循证证据,结合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试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等分析判断其血小板反应多样性问题,对其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结果通过药师门诊定期随访,评估该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等指标良好,符合治疗预期。结论临床上为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时,应充分结合最新的循证证据对患者血小板反应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依个体化原则制定治疗方案,并通过长期随访保障患者治疗全过程的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脑梗死 血小板高反应性 个体化治疗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体背景下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秋霞 娄佳奡 +5 位作者 鲁文果 张志霞 李金萍 肖艳玲 魏虹 李雯婷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医联体背景下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选取医院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以医联体主导的延... 目的:探讨医联体背景下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选取医院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以医联体主导的延续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Barthel指数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出院后3个月的生命质量评分(QOL)、依从性评分及护理体验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护理工作体验感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QO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服药、锻炼、复诊和饮食方面的依从性分别是对照组的28.83倍、8.14倍、21.00倍和10.23倍。结论:医联体延续护理服务管理模式能为出院患者提供不间断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护理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脑卒中 护理管理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8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魏辉 李慧 +2 位作者 余国华 董素娟 朱卫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8-862,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和外源重组IL-38组(腹腔注射rIL-38),... 目的通过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38(IL-38)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和外源重组IL-38组(腹腔注射rIL-38),给予12周西方饮食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给药结束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检测血清TC、TG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IFN-γ、IL-17、IL-10及TGF-β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Th17、Treg及M2比例指标;观察斑块的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IL-38组主动脉窦和全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减少(P<0.01),且斑块内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显著增加(P<0.05),而CD4~+T细胞、巨噬细胞、MMP-2和MMP-9显著减少(P<0.05)。rIL-38组脾脏Th1、Th17细胞比例显著减少,M2、Treg显著增加(P<0.05)。血浆IFN-γ、IL-17水平降低,IL-10、TGF-β水平升高(P<0.05)。结论外源重组rIL-38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促进斑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白细胞介素38 炎症因子 抗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497定量检测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少平 谈惠群 +2 位作者 胡亚华 张海 章国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404-2408,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93例CRC患者术前、30例健康者血清miR-497表达量;以ELSIA法检测血清V... 目的定量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血清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93例CRC患者术前、30例健康者血清miR-497表达量;以ELSIA法检测血清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含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CRC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CD34表达,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术后随访3年;分析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与CRC血管生成、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血清miR-497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VEGF、Ang-2含量及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iR-497低表达组血清VEGF、Ang-2含量及MVD均显著高于miR-497高表达组(P<0.01);CRC组血清miR-497表达量与血清VEGF、Ang-2含量及MVD均呈负相关(r=-0.437、-0.461、-0.383,P<0.01);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与CRC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术后复发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生存期长短呈正相关(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是影响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血清miR-497表达量降低可促进CRC新生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与CR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术前血清miR-497表达量可成为CRC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croRNA-497 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廖世波 曾荣 +2 位作者 邹毅 吴敏 黄淑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2例肝肾功能正常的绝经后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标准OGTT、IRT... 目的探讨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2例肝肾功能正常的绝经后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标准OGTT、IRT及血常规结果。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1-4椎体骨密度,根据T值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T≥-1,n=49)、骨量减少组(-2.5<T<-1,n=67)和骨质疏松组(T≤-2.5,n=66)。结果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骨质疏松组年龄大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MI小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外源性胰岛素使用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外源性胰岛素[OR=2.402,95%CI(1.305~4.419)]和高BMI[OR=1.171,95%CI(1.068~1.283)]是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年龄[OR=0.910,95%CI(0.875~0.945)]是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显著相关性;外源性胰岛素对绝经后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有益,其对骨密度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胰岛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胰岛素 绝经后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修饰的BMSCs通过MyD88减轻脓毒症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隗世波 刘青云 石雅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50-1457,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效果及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的效果及对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转染组(移植未转染的BMSCs)和IL-33转染组(移植转染IL-33的BMSCs),每组20只。比较4组大鼠72 h内存活率;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和72 h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移植72 h后,用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33转染组大鼠的生存率高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模型组大鼠SCr和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3转染组大鼠移植后SCr和BUN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肾脏组织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IL-1β、IL-6、TNF-α、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转染组比较,IL-33转染组IL-1β、IL-6、TNF-α、TLR4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IL-33基因修饰的BMSCs可显著改善脓毒症AKI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IL-33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抑制肾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白细胞介素33 髓样分化因子88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和反馈在ADR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雨来 周本宏 +1 位作者 赵娴 江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黄石市中心医院在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7级创建过程中,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CDR)系统设计中的药学专业参与经验。方法建立以特征文本、典型医嘱、异动检验值等多种机制来触发ADR上报,并且实现CD... 目的探讨黄石市中心医院在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7级创建过程中,在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数据集成平台(CDR)系统设计中的药学专业参与经验。方法建立以特征文本、典型医嘱、异动检验值等多种机制来触发ADR上报,并且实现CDR系统中对患者再次开具ADR相关用药医嘱产生分级提醒。结果在医院数据集成平台中嵌入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以后,医院ADR上报的便利性、依从性、及时性、完整性都明显提升,也有效减少药源性伤害的再次发生。结论通过侦测临床监控数据来驱动ADR信息上报,使ADR监测从线下转到线上,ADR上报从被动变成主动,同时也构建了用药安全管理的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MSS7级 触发机制 反馈机制 ADR监测 用药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红艳 余松远 +2 位作者 李蕾 贺飞 金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和联合组(微波消融联合阿帕替尼),每组各23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和联合组(微波消融联合阿帕替尼),每组各23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甲胎蛋白(AFP)水平、超声造影测量的病灶大小及病灶内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所有患者治疗随访期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消融组和联合组患者的AFP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与12个月,联合组的AFP明显低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个月与12个月,联合组的ORR、DCR均明显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高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4,P<0.05)。两组之间不同时间段的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瘤体造影增强范围术后不同时间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三个时间段,两组之间相同时间段瘤体造影增强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联合组的造影增强范围小于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P=0.31)。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控制中晚期肝癌的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波消融 阿帕替尼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余今菁 李欢 +4 位作者 胡邱宇 魏舒 王强 方沈应 吴清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菌群结构、丰度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42例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并对细菌16SrRNA基因V4区进行PCR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菌群结构、丰度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42例健康人群的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并对细菌16SrRNA基因V4区进行PCR扩增,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对照人群显著下降(P<0.05),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均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厚壁菌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中丰度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中的丰度相比于健康人群显著增高(均P<0.01)。属水平上:溃疡性结肠炎组梭菌属、乳杆菌属、梭杆菌属和动弯杆菌属丰度明显增高(均P<0.05),而Dialister菌属、Faecalibacterium菌属、粪球菌属、毛螺旋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的丰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构成及丰度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明显失衡,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人食管癌Eca109细胞Shh-Gli1信号通路对放射抗拒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今菁 贺昱霖 +4 位作者 刘佳琪 姚菲 刘群 龙辉 吴清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9-803,共5页
目的:通过上调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探究Shh信号通路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性及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用过表达Gli1质粒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记为Eca109-ox-Gli1组;转染空载质粒为阴性对照组;以不作处理的亲本细... 目的:通过上调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探究Shh信号通路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性及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用过表达Gli1质粒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记为Eca109-ox-Gli1组;转染空载质粒为阴性对照组;以不作处理的亲本细胞株为正常对照组。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内Gli1的表达,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分布。结果: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Eca109-ox-Gli1组的Gli1表达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2 Gy射线照射后,Eca109-ox-Gli1组的存活分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转染后细胞对射线敏感性降低,放射抗拒性增加。Eca109-ox-Gli1组中S期细胞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再照射6Gy后,3组细胞均出现了G_2/M期阻滞,正常对照组相比于Eca109-ox-Gli1组G_2/M期细胞分布显著增高(P<0.01)。结论 :上调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能够增强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抗拒性,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抗拒性 细胞周期 Shh-Gli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荣 黄淑玉 廖世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20-1625,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按腰椎骨密...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按腰椎骨密度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NOP组)。收集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次数、生育次数、绝经年龄、DM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脂肪肝);血检指标(HbA1c、FPG、Fins及生化);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的骨密度T值和腰椎、股骨的骨髓脂肪含量(LFC、FFC)。分析OP组和NOP组指标的差异及腰椎OP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P组年龄、FFC、ALP、HBDH、LDH、绝经年限、妊娠次数、生育次数高于NOP组(P<0.05),OP组体质量指数(BMI)、GGT低于NOP组(P<0.05);两组在FPG、Fins、HbA1c、DM病程、DM家族史、高血压、脂肪肝、LFC、UA、Ca2+、Mg2+、TC、TG、CK上没有差异(P>0.05)。腰椎骨密度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FC、ALP、绝经年限、生育次数是腰椎O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31、1.072、1.029、1.127、1.857),BMI是腰椎O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913)。结论年龄、FFC、ALP、绝经年限、生育次数是腰椎OP的危险因素,BMI是腰椎OP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椎 2型糖尿病 绝经后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铬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若丹 梅勇 +3 位作者 袁辉 聂梦涵 高宏民 苏婉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8-971,共4页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铬及其化合物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及黏膜进入人体,参与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但过多的铬进入人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铬的开采、冶炼、铬盐的制造、电镀、金属加工、制革、油漆、颜料和印染等工业很...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铬及其化合物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及黏膜进入人体,参与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但过多的铬进入人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铬的开采、冶炼、铬盐的制造、电镀、金属加工、制革、油漆、颜料和印染等工业很容易引起相关职业人员铬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散液液微萃取 中铬 离子液体 测定 微量元素 人体健康 金属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调控在阿尔茨海默病铁死亡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炜寒 杜悦 +2 位作者 朱乐 曾燕 魏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8-884,共7页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近年被新定义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与凋亡、坏死等经典细胞死亡方式不同,其特征是细胞内铁积累和严重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典型的线粒体形态功能变化。线粒体级联反应造成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死亡是阿尔茨海默病(A...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近年被新定义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与凋亡、坏死等经典细胞死亡方式不同,其特征是细胞内铁积累和严重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典型的线粒体形态功能变化。线粒体级联反应造成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死亡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环,该文主要归纳了细胞中铁代谢以及线粒体内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异常在AD神经元铁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线粒体调控 阿尔茨海默病 铁稳态 脂质过氧化 氨基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一氯苯的2种代谢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旭光 梅勇 +2 位作者 聂梦涵 陈海川 王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尿样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辅助剂,正辛醇为萃取剂,萃取液离心后,取上层有机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一氯苯的2种代谢物(4-氯邻苯二酚和对氯苯酚)的含量。以RD-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与0.15%(体积分数)的磷酸溶液以体积比65... 尿样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辅助剂,正辛醇为萃取剂,萃取液离心后,取上层有机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一氯苯的2种代谢物(4-氯邻苯二酚和对氯苯酚)的含量。以RD-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与0.15%(体积分数)的磷酸溶液以体积比65∶35组成的混合液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80nm处进行测定。4-氯邻苯二酚和对氯苯酚的质量浓度均在600μg·L^-1以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7,2.23μg·L^-1,测定下限(10S/N)为5.55,7.43μg·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9.2%~97.4%,测定值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6)为2.1%~4.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18)为2.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面活性剂 微萃取 一氯苯 4-氯邻苯二酚 对氯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a-3p通过调控EphA2影响结直肠癌化疗耐药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菲 黄启友 +4 位作者 黄晓颖 张玲 江珏 王强 吴清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3a-3p(miR-33a-3p)对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亲本株(HCT8)及耐药细胞株(HCT8/5-Fu及HCT8/DDP)中miR-33a-3p的表达。构建miR-33a-3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转染至... 目的探讨微小RNA-33a-3p(miR-33a-3p)对结直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亲本株(HCT8)及耐药细胞株(HCT8/5-Fu及HCT8/DDP)中miR-33a-3p的表达。构建miR-33a-3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转染至结直肠癌耐药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分布及化疗敏感性变化,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3a-3p的靶基因,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33a-3p对下游靶基因EphA2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耐药细胞系中miR-33a-3p的表达显著低于亲本株(均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33a-3p的耐药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细胞于G;/M周期阻滞,化疗敏感性增强(均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EphA2可能为miR-33a-3p的下游靶基因。当过表达miR-33a-3p时,耐药细胞EphA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miR-33a-3p可能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EphA2的水平逆转结直肠癌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33a-3p EPHA2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的定位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晴 邵雨薇 +1 位作者 田峻 杨亚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参数定位注射,探讨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注射成功率及准确性。方法将15只大鼠根据实验进度的不同分为垂直注射组、Bregma定位组和Lambda定位组。垂直注射组进针点选择为大鼠颅底前缘0.5 mm,进针深度7.5 m... 目的通过应用不同参数定位注射,探讨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的定位方法以提高注射成功率及准确性。方法将15只大鼠根据实验进度的不同分为垂直注射组、Bregma定位组和Lambda定位组。垂直注射组进针点选择为大鼠颅底前缘0.5 mm,进针深度7.5 mm;Bregma定位组以Bregma-11.0 mm、双侧中线旁开0.5~0.7mm为进针点,进针斜刺角度向后24°,斜刺深度8.6 mm为注射点;Lambda定位组以Lambda-3.2 mm、双侧中线旁开0.5~0.7 mm为进针点,进针斜刺角度向后24°、斜刺深度9.6 mm为注射点。观察各组大鼠注射后全脑冠状切面的荧光标记位置。结果垂直注射组荧光标记位置位于脉络丛所在冠状切面。Bregma定位组荧光标记不稳定,分别位于小脑、脑干较浅位置或脉络丛所在冠状切面。Lambda定位组中体重300 g左右的大鼠荧光标记位置位于小脑和脑干的间隙,而体重400 g左右的大鼠能够准确标记于孤束核。结论在400 g左右的大鼠中,以Lambda为基准点以一定角度斜刺可以准确注射至大鼠孤束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脑立体定位术 脑微量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西玛津
19
作者 王晓嫚 常薇 +2 位作者 吴宇伉 邱德超 梅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2-1276,共5页
尿液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 LP柱萃取,乙腈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洗脱液中西玛津的含量。以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70%(体积分数)乙腈溶液为流动相,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 尿液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 LP柱萃取,乙腈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洗脱液中西玛津的含量。以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70%(体积分数)乙腈溶液为流动相,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西玛津的质量浓度在500.0μg·L^(-1)以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91μg·L^(-1),测定下限(10s/k)为3.03μg·L^(-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0.7%~84.0%,测定值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6)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4)分别为1.8%~2.9%,6.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西玛津 尿液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