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的细观力学在耐火材料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胜利 罗明 +2 位作者 李亚伟 桑绍柏 李远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25-128,共4页
耐火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多相非均质材料,在成型或烧成等工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裂纹、气孔等缺陷,理论上提高表面断裂能或降低抗张强度是提高材料抗热震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表明,耐火材料的抗热震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和骨料与基质... 耐火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多相非均质材料,在成型或烧成等工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裂纹、气孔等缺陷,理论上提高表面断裂能或降低抗张强度是提高材料抗热震稳定性的有效途径。现有研究表明,耐火材料的抗热震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和骨料与基质之间的界面结构相互关联,在细观尺度上对材料界面结构进行设计和裁剪,已成为当前耐火材料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细观力学结合有限元的材料设计方法能直观有效地揭示材料内部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复合材料尤其是混凝土领域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可为细观力学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思路,促进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一体化的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细观力学 界面结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e_(0.5)Nb_(0.5))O_3/Ni复合陶瓷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王卓 张亮亮 +2 位作者 李世鹏 马妍 吕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62-66,共5页
在氮气气氛中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Ba(Fe0.5Nb0.5)O3/xNi(x=0.1,0.2,0.3;BFN/Ni)复相陶瓷,并研究了Ni含量对复相陶瓷晶体结构、显微组织、渗流阈值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Ni含量为30wt%时,BFN和Ni没有发... 在氮气气氛中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Ba(Fe0.5Nb0.5)O3/xNi(x=0.1,0.2,0.3;BFN/Ni)复相陶瓷,并研究了Ni含量对复相陶瓷晶体结构、显微组织、渗流阈值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烧结过程中,Ni含量为30wt%时,BFN和Ni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FN/Ni复合陶瓷的电阻率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在渗流阈值附近,复合材料从绝缘体逐渐变为导体.BFN/Ni复合陶瓷的介电常数会随着Ni含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在室温下1kHz条件下,当Ni含量为30wt%时,复合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约为1 670 000,这是由于在导体和绝缘体的相界面处积累了大量的空间电荷,并由此产生界面极化,导致介电常数显著增大,且随着导体含量的增加,这种界面效应更加明显.对于介电常数的增加,可以借助Maxwell-Wagner极化模型来给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N Ni复合陶瓷 渗流理论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复合Al_2O_3基陶瓷的抗热震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寒 赵惠忠 +2 位作者 陈金凤 余俊 聂建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4-267,共4页
将氧化锆添加到氧化铝基陶瓷中,系统研究了其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75%、1.5%、2.25%和3%)对试样烧结性能、高温膨胀性能及导热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立式热膨胀仪、激光导热仪等分析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 将氧化锆添加到氧化铝基陶瓷中,系统研究了其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75%、1.5%、2.25%和3%)对试样烧结性能、高温膨胀性能及导热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立式热膨胀仪、激光导热仪等分析测试技术对试样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锆加入量的增大,试样的显气孔率增大,体积密度减小;试样的导热系数随氧化锆的加入呈指数衰减,导热性能降低;其热膨胀系数呈正弦曲线变化,wt(ZrO2)%为1.5%~2.0%的试样热膨胀系数最小。氧化锆的引入,可改善氧化铝基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氧化铝 导热系数 热膨胀系数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细粉含量对MgO系铸钛包埋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桂林 李楠 +1 位作者 李友胜 王贻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6-38,共3页
在MgO系铸钛包埋料中加入α-Al2O3细粉,经1100℃热处理后,MgO和α-Al2O3可原位生成镁铝尖晶石,导致试样体积膨胀,显气孔率明显增加,耐压强度明显降低。当加入的α-Al2O3细粉为10%、20%(质量分数)时,α-Al2O3细粉几乎全部与MgO反应生成... 在MgO系铸钛包埋料中加入α-Al2O3细粉,经1100℃热处理后,MgO和α-Al2O3可原位生成镁铝尖晶石,导致试样体积膨胀,显气孔率明显增加,耐压强度明显降低。当加入的α-Al2O3细粉为10%、20%(质量分数)时,α-Al2O3细粉几乎全部与MgO反应生成镁铝尖晶石,试样体积膨胀最明显,热膨胀率最大,可以很好地弥补钛铸件的冷却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钛包埋材料 镁铝尖晶石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氧化物与氟化物电解质反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义彪 李亚伟 +2 位作者 桑绍柏 秦庆伟 杨建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06-110,124,共6页
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预测分析了高温下典型氧化物分别与氟化物AlF3、Na3AlF6及K3AlF6之间的化学反应,并采用氧化物粉末与电解质混合和氧化物烧结体浸泡两种实验方法验证了900℃时氧化物与电解质的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 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预测分析了高温下典型氧化物分别与氟化物AlF3、Na3AlF6及K3AlF6之间的化学反应,并采用氧化物粉末与电解质混合和氧化物烧结体浸泡两种实验方法验证了900℃时氧化物与电解质的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了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主族元素氧化物普遍比过渡元素氧化物易于和含AlF3、Na3AlF6及K3AlF6的电解质反应;并且CaO.6Al2O3、MgAl2O4、Mg2TiO4、Al2TiO5、NiFe2O4与AlF3、Na3AlF6及K3AlF6电解质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基于浸泡实验发现,降低烧结试样的显气孔率能有效提高其抗电解质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 热力学预测 氧化物 电解质 抗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灰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辉 王玺堂 +4 位作者 赵雷 梁峰 方伟 杜星 陈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124,共3页
以稻壳灰为主要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黏土为结合剂和增塑剂,采用传统机压方法,制备了稻壳灰基多孔陶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成型压力以及烧成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稻壳灰... 以稻壳灰为主要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黏土为结合剂和增塑剂,采用传统机压方法,制备了稻壳灰基多孔陶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成型压力以及烧成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稻壳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半干法机压成型,可以制备体积密度0.6~1.1 g/cm3、显气孔率50%~75%和耐压强度2.5~12.5 MPa的高性能稻壳灰基多孔陶瓷.当成型压力在5~20 MPa时,体积密度随压力增加显著增大,当压力大于40 MPa后体积密度增加不明显.稻壳灰基多孔陶瓷内孔隙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原料颗粒间堆积形成的孔隙,另一种为稻壳本征多孔结构.随着成型压力增加至25MPa,稻壳的本征织构也开始坍塌或破坏.烧成温度对稻壳灰基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陶瓷的耐压强度.当成型压力为90 MPa、烧成温度在1400℃时,样品的体积密度为1.1 g/cm3,耐压强度可达12.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多孔陶瓷 本征多孔结构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研究方法的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
7
作者 员文杰 李君 邓承继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4年第1期98-99,共2页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教育统计原理,对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别从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好,信度高。通过对比不同题型、...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教育统计原理,对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别从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好,信度高。通过对比不同题型、各教学内容以及各个班级的得分差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研究方法 试卷分析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康旭 赵雷 +3 位作者 段先健 李振华 李远兵 李淑静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622-625,共4页
纳米孔SiO2绝热材料因其低密度、低导热率和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气相法二氧化硅、玻璃纤维和纳米Ti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氧化硅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研究了气相法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玻璃纤维长度和纳米TiO2粒... 纳米孔SiO2绝热材料因其低密度、低导热率和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气相法二氧化硅、玻璃纤维和纳米Ti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氧化硅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研究了气相法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玻璃纤维长度和纳米TiO2粒径及其掺加量对纳米孔SiO2绝热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纳米孔SiO2绝热材料特性可以通过调整上述三个因素获得,材料的热导率在200℃和900℃时分别为0.037W/m·K和0.067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气相法白炭黑 纳米TIO2 热导率 绝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的制备及催化制氢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孔德成 古亚军 +4 位作者 向胜 王鹏 成君 张海军 张少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7-2382,共6页
采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的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PVP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浓度、双金属比例对该双金属纳米... 采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的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PVP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浓度、双金属比例对该双金属纳米溶胶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金属纳米溶胶的平均粒径在2.0 nm左右,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的催化活性比Pt及Ni单金属纳米溶胶的高,当Pt/Ni摩尔比为1∶4时,纳米溶胶的催化活性最高,其活性值为16640 mol H2·mol-1Pt·h-1.所制备的Pt/Ni双金属纳米溶胶催化剂具有很好的耐久性,5次催化实验后该催化剂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该双金属纳米溶胶催化NaBH4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4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Ni双金属 纳米溶胶 硼氢化钠 制氢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超硬TiB2薄膜的T区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戴伟 张同俊 +2 位作者 杨君友 孙荣幸 许聚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7-699,683,共4页
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钢基片上沉积出具有T区结构的TiB2薄膜,研究基片偏压对薄膜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扫描电镜分析薄膜的特性。发现在本研究工艺条件下,所有的薄膜均呈(001)晶面择优生长。当基片偏压在-50 V时,薄膜的硬度为50 GPa,... 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钢基片上沉积出具有T区结构的TiB2薄膜,研究基片偏压对薄膜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扫描电镜分析薄膜的特性。发现在本研究工艺条件下,所有的薄膜均呈(001)晶面择优生长。当基片偏压在-50 V时,薄膜的硬度为50 GPa,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为0.65 GPa。加大基片偏压,导致薄膜晶粒尺寸减小,同时薄膜的硬度和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也下降。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基片温度对T区结构的影响是明显的,提高基片温度,当Ts/Tm=0.18时,薄膜中出现"等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薄膜 超硬涂层 磁控溅射 薄膜区域结构模式 等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小凤 黄自力 张海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综述了金属纳米线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多孔氧化铝模板法、聚合物膜模板法、软模板法和外场诱导法制备金属纳米线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金属纳米线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纳米线 多孔氧化铝模板法 聚合物膜模板法 软模板法 外场诱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a-Mn超细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阳 黄艳 +3 位作者 余高奇 汪厚植 赵慧忠 张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3-46,50,共5页
以碳酸铈、氧化镧和硝酸锰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获取Ce-La-Mn气凝胶,在850℃热处理制备Ce-La-Mn混合氧化物,并采用TG-DTA、XRD、FT-IR和TEM进行表征,用"2CO+2NO=2CO2+N2"... 以碳酸铈、氧化镧和硝酸锰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获取Ce-La-Mn气凝胶,在850℃热处理制备Ce-La-Mn混合氧化物,并采用TG-DTA、XRD、FT-IR和TEM进行表征,用"2CO+2NO=2CO2+N2"特征反应测试超细粒子的催化活性,考察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与铈掺杂对超细Ce-La-Mn混合氧化物的结构、形貌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260℃超临界流体干燥得到的Ce-La-Mn气凝胶为分散性好的棕色絮状粉末,由大量直径小于10nm的球型颗粒组成,晶相为CeO2、MnO、La5O7NO3和La(OH)2NO3;经850℃热处理得到的Ce-La-Mn混合氧化物的粒径约为20nm,晶相为LaMnO3+λ、La2O3和CeO2;铈掺杂增加了LaMnO3+λ晶格中氧空缺数量,改善了催化的气氛条件,提高了Ce-La-Mn混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粒子 LaMnO3+λ 超临界流体干燥 稀土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催化剂高效催化制氢概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胜 王鹏 +2 位作者 成君 孔德成 张海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8-30,54,共4页
金属纳米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可控的微观结构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从NH3BH3、N2H4及NaBH4等液相化学储氢材料中催化制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金属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制氢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纳米催化剂 氢能源 催化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氧化镁粉体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浩 王玺堂 代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以MgCl2、CaCO3、NaNO3和KNO3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MgO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组成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借助热重-差示扫描热量计(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反应... 以MgCl2、CaCO3、NaNO3和KNO3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MgO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组成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借助热重-差示扫描热量计(TG-DSC)、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熔盐反应过程中,Mg^2+与Ca^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白云石和碳酸镁等中间产物,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白云石最终转变为碳酸镁;550℃热处理碳酸镁分解为氧化镁,经水浸泡后氧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前驱物为不规整的层状形貌,厚度介于0.03—0.05μm,直径介于0.2—1.0μm之间;600℃热处理氢氧化镁分解为氧化镁,产品氧化镁为颗粒状形貌,粒径介于0.2—0.5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法 氧化镁粉体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YMnO_3纳米粉体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承燕 王玺堂 +3 位作者 马妍 王周福 刘浩 秦梦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5-609,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MnO3纳米粉体,利用FTIR和TG-DSC对凝胶的组成及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XRD、FSEM、TEM和磁性能测试对制得的纳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相比,该研究中采用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MnO3纳米粉体,利用FTIR和TG-DSC对凝胶的组成及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XRD、FSEM、TEM和磁性能测试对制得的纳米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相比,该研究中采用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可以在较短的制备时间内、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得到单相的YMnO3粉体,且粉体颗粒细小,尺寸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小于100nm。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YMnO3纳米粉体在室温下表现为顺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nO3 微波辅助 溶胶-凝胶法 纳米粉体 YM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制备片状及多孔棒状形貌氧化镁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浩 孙德四 王玺堂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5,108,共4页
以MgCl2、CaCO3和NaCl、KCl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和多孔棒状形貌MgO粉体。借助XRD、FT-IR、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原料在700℃热处理后,经PEG溶液浸泡得到的氢氧化镁前驱物形貌为纤维状,经EDTA-PEG溶液浸... 以MgCl2、CaCO3和NaCl、KCl为原料,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片状和多孔棒状形貌MgO粉体。借助XRD、FT-IR、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原料在700℃热处理后,经PEG溶液浸泡得到的氢氧化镁前驱物形貌为纤维状,经EDTA-PEG溶液浸泡得到的氢氧化镁前驱物形貌为片状。纤维状氢氧化镁分解为氧化镁产物后呈多孔棒状形貌,直径介于20~80 nm,长径比介于40~100;片状氢氧化镁分解为氧化镁产物后仍保持片状形貌,厚度介于30~50 nm,直径介于200~500 nm,单片表面积最大可达1.0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粉体 陶瓷 熔盐法 片状形貌 多孔棒状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O对氧化物原料合成Al_8B_4C_7的影响
17
作者 邓承继 周薇 +2 位作者 祝洪喜 匡健磊 余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采用硼砂、金属铝和碳粉为原料一步合成Al8B4C7.在合成过程中掺入不同含量的K2O,研究杂质K2O对合成Al8B4C7的影响.将原料混合均匀,在20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φ20mm×20mm的圆柱型试样,将干燥后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氩气气氛中进... 采用硼砂、金属铝和碳粉为原料一步合成Al8B4C7.在合成过程中掺入不同含量的K2O,研究杂质K2O对合成Al8B4C7的影响.将原料混合均匀,在20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φ20mm×20mm的圆柱型试样,将干燥后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氩气气氛中进行合成.利用化学分析、XRD和SEM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K2O含量以及烧结温度对反应合成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加入不同含量的K2O,但其高温烧结反应后,若K2O的质量分数在0.019%~0.028%之间,就不出现含K的新相.K2O的加入不利于Al8B4C7的合成,它可将Al8B4C7的开始生成温度提升至1 400℃,而且1 700℃时,Al8B4C7含量较不加入K2O时明显减少.添加K2O合成的Al8B4C7为1μm左右大小的无规则小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8B4C7 K2O 硼砂 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掺杂对PrMnO_3超细粒子结构及光催化性能影响研究
18
作者 陈阳 余高奇 +3 位作者 李凤莲 余超 赵慧忠 张光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干燥技术制备Pr-Mn-Co干凝胶,经热处理获取超细钙钛矿型PrMn1-xCoxO3(x=0,0.1,0.2,0.3,0.4)粒子,产物经XRD、TEM、TG-DTA、FT-IR手段表征考察钴掺杂比例对PrMnO3超细粒子结构的影响。以甲基橙(MO)的光催化降解...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干燥技术制备Pr-Mn-Co干凝胶,经热处理获取超细钙钛矿型PrMn1-xCoxO3(x=0,0.1,0.2,0.3,0.4)粒子,产物经XRD、TEM、TG-DTA、FT-IR手段表征考察钴掺杂比例对PrMnO3超细粒子结构的影响。以甲基橙(MO)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Pr-Mn干凝胶热处理时,500℃时出现晶相Pr6O11,700℃时产生晶相Mn2O3,稀土Pr影响Mn的晶化,900℃时得到粒径小于100nm的斜方晶系钙钛矿型PrMnO3类球形颗粒;Pr-Mn-Co干凝胶经900℃热处理,可得粒径约为30nm的钙钛矿型PrMn1-xCoxO3类球形颗粒,Co离子与Mn离子共同构成PrMn1-xCoxO3晶格的B位结点,经钴掺杂的PrMnO3超细粒子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PrMn1-xCoxO3 溶胶-凝胶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0.8)La_(0.2)FeO_3/La_(0.7)Sr_(0.3)MnO_3/SrTiO_3纳米晶多铁薄膜的制备
19
作者 李享成 陆培祥 +2 位作者 杨光 姚凯伦 朱伯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6,共3页
以SrTiO3(STO)为基片,以La0.7Sr0.3MnO3(LSMO)为缓冲层,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Bi0.8La0.2FeO3(BLFO)/LSMO/STO多铁薄膜。通过生长条件控制,得到单相的BLFO薄膜,且沿(100)面生长,晶粒尺寸为40nm,厚度为223nm。BLFO/LSMO/STO纳米晶薄... 以SrTiO3(STO)为基片,以La0.7Sr0.3MnO3(LSMO)为缓冲层,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了Bi0.8La0.2FeO3(BLFO)/LSMO/STO多铁薄膜。通过生长条件控制,得到单相的BLFO薄膜,且沿(100)面生长,晶粒尺寸为40nm,厚度为223nm。BLFO/LSMO/STO纳米晶薄膜的最大电极化为25μC/cm2,饱和磁化强度为30kA/m,具有多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薄膜 Bi0.8La0.2FeO3 LS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橄榄石和炭黑为原料合成MgO-SiC-C系复合粉体 被引量:1
20
作者 卫迎锋 邓承继 +2 位作者 祝洪喜 张美杰 顾华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以湖北宜昌镁橄榄石细粉与炭黑为原料,分别以4种质量比混合均匀,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在200 MPa压力下压制成20 mm×20 mm试样,置于110℃干燥箱中干燥24 h,然后在高温管式气氛炉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氛,分别在1 550℃1、600... 以湖北宜昌镁橄榄石细粉与炭黑为原料,分别以4种质量比混合均匀,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在200 MPa压力下压制成20 mm×20 mm试样,置于110℃干燥箱中干燥24 h,然后在高温管式气氛炉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氛,分别在1 550℃1、600℃1、650℃和1 700℃保温3 h烧成.对烧成的试样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原料中Fe2O3杂质经高温烧成后转变为FeSi;不同试样经不同温度烧成后都含有少量的MgAl2O4和SiO2;烧成温度与炭黑含量是影响MgO-SiC-C复合粉体合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当烧成温度为1 600℃,镁橄榄石细粉与炭黑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5%、20.5%和74.5%、25.5%时,能够比较好地合成MgO-SiC-C系复合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橄榄石 MgO-SiC-C 碳化硅 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