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开口谐振环结构S频段宽带极化不敏感能量选择表面设计
1
作者 程用志 王东 +4 位作者 李南 赵京城 罗辉 陈浮 李享成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32,共8页
面对复杂的高功率电磁环境,现有的大多数能量选择表面(ESS)不能同时对TE极化波、TM极化波进行防护。文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屏蔽高功率微波的S频段极化不敏感ESS。该ESS基本单元由外围四个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四个PIN二极管连接的十字形(... 面对复杂的高功率电磁环境,现有的大多数能量选择表面(ESS)不能同时对TE极化波、TM极化波进行防护。文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屏蔽高功率微波的S频段极化不敏感ESS。该ESS基本单元由外围四个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四个PIN二极管连接的十字形(CS)复合结构和FR-4介质层组成,基于全波电磁分析法和等效电路模型对复合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其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频段内,该ESS的插入损耗小于1 dB,屏蔽效能超过20 dB。通过表面电场、电流分布和模拟空间电场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其工作机制。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和不同极化模式斜入射角度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入射下,ESS具有良好的极化不敏感性和宽角度稳定性。此外,制备的样品采用波导法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文中设计的双极化ESS结构在高功率微波和天线罩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极化不敏感 高功率微波 开口谐振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辅助硅钢成形中微观组织变化对变形抗力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叶奔 蒋保涛 +2 位作者 张蓓 胡锋 李立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2,共9页
目的探究电流辅助硅钢成形中微观组织变化对硅钢变形抗力的影响。方法设计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电流辅助拉伸实验及静态电流对比实验,然后对样品进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分析并研究电流辅助拉伸成形对Fe-0.5%(质量分数)Si无取向硅... 目的探究电流辅助硅钢成形中微观组织变化对硅钢变形抗力的影响。方法设计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电流辅助拉伸实验及静态电流对比实验,然后对样品进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分析并研究电流辅助拉伸成形对Fe-0.5%(质量分数)Si无取向硅钢晶粒特征、晶界特征及缺陷密度的影响。结果在电流辅助硅钢成形中,硅钢的变形抗力显著下降。在电流作用下,晶粒尺寸小幅增加;晶粒轴比、晶界曲率、三叉结曲率等参数明显增大,晶粒轴比最多增大11%,晶界曲率最多增大71%,三叉结曲率最多增大43%;几何必需位错密度及微观缺陷密度显著减小,平均缺陷密度降低幅度最大达94%。结论在电流辅助成形中,微观组织的变化使硅钢变形抗力降低:晶粒尺寸和晶粒轴比的增大使拉伸方向晶界间距增大;晶界(三叉结)曲率的增大使晶界(三叉结)迁移能力及越过微观障碍的能力增强,且迁移速率增大;微观缺陷密度的降低使试样的系统自由能降低,使硅钢塑性变形趋势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电流辅助成形 变形抗力 晶界曲率 缺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底吹氩均混时间及临界流量水模型实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中秋 李林敏 +1 位作者 曹茂雪 李宝宽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针对钢包底吹氩工艺,通过改变透气砖数量、单透气砖吹气位置、双透气砖夹角、喷吹气体流量、渣厚等参数,对钢包的均混时间进行了水模型实验研究.提出临界流量的概念,发现吹气量超过临界流量后均混时间明显减小.结果表明:单透气砖喷吹时... 针对钢包底吹氩工艺,通过改变透气砖数量、单透气砖吹气位置、双透气砖夹角、喷吹气体流量、渣厚等参数,对钢包的均混时间进行了水模型实验研究.提出临界流量的概念,发现吹气量超过临界流量后均混时间明显减小.结果表明:单透气砖喷吹时,相同吹气量下偏心喷吹时的均混时间比中心喷吹时短,临界流量小;双透气砖喷吹时,透气砖夹角越大,均混时间越短,临界流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均混时间 临界流量 水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袋除尘器内灰粒动态沉积特性及对沉积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4
作者 吴嘉俊 游永华 +1 位作者 毛汉林 易正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5,共8页
在使用多孔介质方法描述滤袋及其表面灰层渗流的基础上,借助Fluent软件的DPM模型模拟布袋除尘器内灰粒运动和沉积行为,研究灰粒尺寸对滤袋表面滤饼动态形貌的影响,并探求滤饼附加阻力对后续灰粒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尘时间足够长时... 在使用多孔介质方法描述滤袋及其表面灰层渗流的基础上,借助Fluent软件的DPM模型模拟布袋除尘器内灰粒运动和沉积行为,研究灰粒尺寸对滤袋表面滤饼动态形貌的影响,并探求滤饼附加阻力对后续灰粒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尘时间足够长时,灰层厚度和除尘器压力损失近似随时间线性增加,在灰粒质量流量不变条件下,灰粒尺寸越小,压力损失越大;2)小直径灰粒跟随性好,容易被上升气流携带至竖直滤袋尾(顶)部,而大灰粒重力较大,大量集中在滤袋中部区域,两者灰层厚度分布有显著差异;3)与传统忽略灰层阻力的算法相比,该模型通过商业软件二次开发考虑灰层附加阻力后,预测的灰尘厚度分布更为均匀,这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该结论可以为改善布袋除尘器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除尘器 DPM模型 颗粒运动 滤饼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NM450低合金耐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万欣 李植慎 +2 位作者 宋新莉 贾涓 葛锐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对NM450低合金耐磨钢依次进行热轧后在线淬火和不同温度(200,250,300,350℃)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回火态试验钢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马氏... 对NM450低合金耐磨钢依次进行热轧后在线淬火和不同温度(200,250,300,350℃)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回火态试验钢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马氏体板条界面逐渐消失,马氏体基体中碳化物数量增加,位错密度与残余奥氏体含量均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均下降,断后伸长率先降后升,磨损质量损失增大。不同温度回火试验钢的拉伸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当回火温度分别为200,250℃时试验钢磨损表面出现大量犁沟,当回火温度升至300,350℃时磨损表面还出现大量磨屑和疲劳裂纹,磨损机制由塑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与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耐磨钢 在线淬火 板条马氏体 回火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质硅粉对堇青石-莫来石匣钵孔结构和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伟正 李亚伟 徐义彪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2-1162,共11页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1-x-yO_(2),LNCM)工业中堇青石-莫来石匣钵的使用寿命,将单质Si粉引入到堇青石-莫来石试样中,研究了Si粉含量对试样烧结性能、孔径分布、力学性能、热震稳定性及抗LNCM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xCoyMn1-x-yO_(2),LNCM)工业中堇青石-莫来石匣钵的使用寿命,将单质Si粉引入到堇青石-莫来石试样中,研究了Si粉含量对试样烧结性能、孔径分布、力学性能、热震稳定性及抗LNCM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粉含量由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至5%,高温下试样中液相增加,促进了物质传输及烧结过程,骨料与基质间结合增强,试样显气孔率及孔径降低,强度及抗热震性能提高;增加Si粉含量至7%,基质因液相生成过多发生较大收缩,骨料与基质间隙增大,试样强度及抗热震性能降低。LNCM与试样侵蚀反应主要生成LiAlSiO_(4)和(Mg,Ni,Co,Mn)Al_(2)O_(4)复合尖晶石,其中生成LiAlSiO_(4)的侵蚀反应伴随约32%的体积膨胀,导致试样开裂及剥落。Si粉含量由0%增加至5%,试样因显气孔率及孔径降低,LNCM渗透通道减少,抗侵蚀性能显著提高;增加Si粉含量至7%,虽然试样孔径增大,但基质形成连续致密结构,抗侵蚀性能依然略有改善。综合来看,单质Si粉引入量为5%的试样性能最佳:显气孔率为23.6%,边缘及中心平均孔径分别为1.5和1.7μm,常温抗折强度及3次热冲击后残余强度保持率分别为15.6 MPa和86.1%,侵蚀层平均厚度为68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正极材料 堇青石-莫来石 SI粉 孔径分布 抗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的研究进展:反应装置、气源材料、催化剂 被引量:1
7
作者 龙晓阳 俄松峰 +3 位作者 李朝威 李涛涛 吴隽 姚亚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9-27,共9页
氮化硼纳米管(BNNTs)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抗氧化、防辐射、绝缘和导热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辐射屏蔽、热界面材料以及深紫外发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高品质BNNTs的可控制备和批量生产仍然是学术和工业界的重大挑战。在BNNT... 氮化硼纳米管(BNNTs)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抗氧化、防辐射、绝缘和导热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辐射屏蔽、热界面材料以及深紫外发射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高品质BNNTs的可控制备和批量生产仍然是学术和工业界的重大挑战。在BNNTs的众多制备方法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最有潜力实现其可控制备的方法之一。但是,科学家们对于CVD法制备BNNTs的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尚未形成共识。鉴于此,文章从反应装置、氮源、硼源和催化剂4个方面对CVD法制备BNNTs进行了综述,并系统总结了相应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BNNTs可控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CVD法在BNNTs可控制备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BNNTs的制备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硼源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电路的双频带脉冲波选择性超表面吸收器设计
8
作者 钱莹洁 刘海宏 +3 位作者 程用志 罗辉 陈浮 李享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7-2073,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电路的双频带脉冲波形选择性超表面吸波器(MetaSurface Absorber,MSA).设计的双频带MSA单元结构由放置在同一平面上两个形状相同但线宽不同且集成二极管与电阻电容并联的非线性电路的金属方环形谐振器、中间介质...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电路的双频带脉冲波形选择性超表面吸波器(MetaSurface Absorber,MSA).设计的双频带MSA单元结构由放置在同一平面上两个形状相同但线宽不同且集成二极管与电阻电容并联的非线性电路的金属方环形谐振器、中间介质层以及金属接地面构成.仿真结果表明,在-20~10 dBm功率范围内,双频带MSA随功率的增加对短脉冲波吸收率先增大再减小.当功率为-5 dBm时,设计的双频带MSA对脉冲波吸收率在3.2 GHz和4.1 GHz分别可达97%和92%,连续波吸收率只有28%和39%.另外,MSA吸收率随脉冲宽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双频带MSA在功率为-5 dBm的TE模和TM模脉冲波,斜入射角为0°~60°范围内吸收率超过70%.还研究了非线性电路中电阻、电容参数对设计的MSA脉冲波和连续波吸收率的影响.本文所提出的双频带脉冲波选择性MSA显示了其在无线通信以及抗电磁干扰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非线性 波形选择性 双频带 脉冲波 连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Ni-W-P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静 张涛 +3 位作者 张曰涛 邵亚薇 孟国哲 王福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2,共10页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因数、维氏硬度及磨损速率与单层化学镀层大体相当,分别为0.33、933 HV和1.46 mg/Km,保留了单层化学镀层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此外,多层化学镀层的孔隙率较单层化学镀层降低了2个数量级,涂层更为致密。与普通单层化学镀层相比,多层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腐蚀电位和击破电位分别提高了168和209 mV,钝化电流密度由4.212μA·cm−2降低至1.306μA·cm−2。因此,多层化学镀层有望成为AZ91D镁合金更有前景的耐磨耐蚀防护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化学镀 Ni-W-P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二硼化钛纳米粉体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玲 王周福 +2 位作者 王玺堂 刘浩 戴长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7-1251,共5页
在NaCl-KCl熔盐中利用镁热还原法,以二氧化钛和硼粉为原料,金属镁粉为还原剂合成了TiB2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Ti/B摩尔比、保温时间对TiB2粉体合成的影响。通过XRD、TEM、BET对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在NaCl-KCl熔盐中利用镁热还原法,以二氧化钛和硼粉为原料,金属镁粉为还原剂合成了TiB2纳米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Ti/B摩尔比、保温时间对TiB2粉体合成的影响。通过XRD、TEM、BET对粉体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800℃时开始有TiB2生成,随温度升高,TiB2晶粒沿(101)晶面择优生长,最佳合成温度为1000℃。Ti/B摩尔比为1:2.4时,经1000℃保温3h后合成了球形TiB2粉体,颗粒尺寸分布在5—30nm之间;在界面机制控制下,延长保温时间到6h后,颗粒形貌由球形转变为立方状,尺寸增大到30-60nm,测得其比表面积为49.142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硼化钛 熔盐法 镁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镍低温压力容器钢的静态CCT曲线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涛 徐光 +2 位作者 袁清 熊志强 胡海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5,共4页
使用Formaster-FП相变仪测定了一种5%Ni低温压力容器钢在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膨胀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测得临界相变点为A_(c1)=640℃,A_(c3)=753℃。结合膨胀量曲线和金相组织,利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该钢种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 使用Formaster-FП相变仪测定了一种5%Ni低温压力容器钢在不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膨胀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测得临界相变点为A_(c1)=640℃,A_(c3)=753℃。结合膨胀量曲线和金相组织,利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该钢种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在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冷速速率为0.2℃/s时,扩散型的多边形铁素体相变明显被促进。随着冷速的增大,多边形铁素体相变减少,临界相变温度降低,贝氏体相变量增加。当冷速继续增大达到5℃/s时,高温奥氏体快速通过高温相变区,在低温区转变成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力容器钢 CCT曲线 热膨胀法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钛金属化球团熔分用电炉炉衬材质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桑绍柏 李亚伟 +3 位作者 朱天彬 徐义彪 黎建明 齐建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8-933,共6页
针对攀钢高钛金属化球团熔分用电炉的工况条件,选择炭砖及七种含碳耐火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热力学计算和动态抗渣试验探讨应用这些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氧化的前提下镁质或铝质耐火材料中引入高含量C和SiC组分有利于提高... 针对攀钢高钛金属化球团熔分用电炉的工况条件,选择炭砖及七种含碳耐火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热力学计算和动态抗渣试验探讨应用这些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氧化的前提下镁质或铝质耐火材料中引入高含量C和SiC组分有利于提高其抗熔分渣侵蚀能力;综合考虑认为,引入高SiC含量的镁碳化硅碳材料或铝碳化硅碳材料是高钛金属化球团熔分用电炉炉衬的最佳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分炉 耐火材料 热力学计算 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冷温度对550 MPa级抗震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冬冬 夏靖超 +1 位作者 师静蕊 袁泽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0-62,73,共4页
通过模拟控轧控冷工艺,借助金相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550 MPa级抗震建筑钢不同终冷温度下双相组织的衍变规律,分析了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变化的因素,讨论了试验钢屈强比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当终冷温度为44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 通过模拟控轧控冷工艺,借助金相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550 MPa级抗震建筑钢不同终冷温度下双相组织的衍变规律,分析了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变化的因素,讨论了试验钢屈强比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当终冷温度为440℃时,试验钢屈服强度、伸长率和屈强比良好,抗震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冷温度 抗震钢 双相钢 屈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电除尘灰内配碳球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毕学工 王亚雨 +2 位作者 谢登高 刘威 周进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以烧结电除尘灰、轧钢皮、膨润土、有机粘结剂和潞安煤为原料,研究了内配碳球团矿的合理生产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各因素的水平:C/O为0.5、0.6、0.7和0.8,焙烧温度为1 250℃、1 275℃、1 300℃和1 325℃,焙烧时间为10 mi... 以烧结电除尘灰、轧钢皮、膨润土、有机粘结剂和潞安煤为原料,研究了内配碳球团矿的合理生产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各因素的水平:C/O为0.5、0.6、0.7和0.8,焙烧温度为1 250℃、1 275℃、1 300℃和1 325℃,焙烧时间为10 min、15 min、20 min和25 min。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抗压强度受焙烧温度的影响最大,受焙烧时间的影响最小;脱锌率受焙烧温度的影响最大,受焙烧时间的影响最小;金属化率和还原度受焙烧温度的影响最大,受C/O影响最小。研究发现,当C/O为0.8、焙烧温度为1 325℃、焙烧时间为10 min时,抗压强度达到2 105 N,脱锌率达到91%,还原度达到86.3%,金属化率达到80%,产品质量基本满足高炉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电除尘灰 内配碳球团矿 抗压强度 脱锌率 还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腕臂底座螺栓断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冬冬 夏洋 +1 位作者 师静蕊 袁泽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6-258,261,共4页
采用化学分析、宏观检验、金相组织检验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平腕臂底座螺栓的断裂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铬碳化物大量析出是造成平腕臂底座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此外,材料表面处的大量夹杂物引起的表面锈蚀以及显微裂纹也是一个... 采用化学分析、宏观检验、金相组织检验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平腕臂底座螺栓的断裂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铬碳化物大量析出是造成平腕臂底座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此外,材料表面处的大量夹杂物引起的表面锈蚀以及显微裂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 断裂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空气氧化—酸浸法从铜阳极泥中预脱铜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平 徐新炜 秦庆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研究了采用空气氧化—酸浸法从铜阳极泥中湿法预脱铜,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质量浓度及空气通入速率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脱铜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80℃、反应时间3 h、液固体积质量比10/1、硫酸质量... 研究了采用空气氧化—酸浸法从铜阳极泥中湿法预脱铜,考察了温度、反应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质量浓度及空气通入速率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脱铜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80℃、反应时间3 h、液固体积质量比10/1、硫酸质量浓度150 g/L、空气通入速率0.2 L/min、搅拌速度300 r/min条件下,铜脱除率达70%,此方法经济环保,可用于从铜阳极泥中脱除金属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泥 空气氧化 硫酸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7000连铸连轧铜杆扭转裂纹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鹏 郑万 +4 位作者 沈韶峰 明江勇 梁震江 王爽 张惠荣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7,共9页
针对SCR7000工艺生产低氧光亮铜杆的扭转裂纹问题,采用SEM+EDS、OM等研究了铜杆中的杂质元素,中心与边部的晶粒尺寸及硬度差异,铜坯凝固组织异常等关键影响因素对扭转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杆扭转裂纹中存在Fe、Ni、Cr、Si等杂质元素... 针对SCR7000工艺生产低氧光亮铜杆的扭转裂纹问题,采用SEM+EDS、OM等研究了铜杆中的杂质元素,中心与边部的晶粒尺寸及硬度差异,铜坯凝固组织异常等关键影响因素对扭转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杆扭转裂纹中存在Fe、Ni、Cr、Si等杂质元素的局部富集,产生了应力集中,诱导了铜杆表层的扭转裂纹。分析认为,这些杂质元素主要来自浇包、过滤器及钢溜嘴等材料的熔损;铜杆中心部位的平均晶粒尺寸、硬度与边部的差异大,导致扭转裂纹敏感性大,这是铜坯的入轧温度、轧制过程的铜杆冷却不合适、轧机与铜坯间的摩擦作用以及SCR7000工艺多道次轧制所致;铸轮结垢的严重程度与扭转裂纹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是严重的铸轮结垢导致铜坯凝固组织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7000 铜杆扭转裂纹 杂质元素 晶粒尺寸均匀性 铜坯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镀锌板的锌花颜色差异原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清 徐光 +3 位作者 戴方钦 郭丽涛 李运成 黄浩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5,共5页
热浸镀锌板表面出现的亮色与暗灰色锌花是一种表面缺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分析仪,观察并分析了亮色与暗灰色锌花处的镀层横截面组织与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亮色锌花处镀层最外层几乎不含Al元素,暗灰色锌花处镀层最外... 热浸镀锌板表面出现的亮色与暗灰色锌花是一种表面缺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分析仪,观察并分析了亮色与暗灰色锌花处的镀层横截面组织与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亮色锌花处镀层最外层几乎不含Al元素,暗灰色锌花处镀层最外层含有大量Al元素及少量Fe元素。产生暗灰色锌花的主要原因是锌液中微量元素在晶界处堆积,腐蚀晶界,降低镀层的耐蚀性,使镀层中Al元素及基体金属中的Fe元素与外界O结合生成宏观上呈暗灰色的金属化合物Al2O3与Fe3O4。在夏天高温或潮湿环境中,暗灰色锌花更加明显。建议在夏天高温环境中生产的镀锌板放置于低温且干燥的专用仓库中,以保证镀锌板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板 锌花 亮区 暗灰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旧金刚石刀头中酸浸分离有价金属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平 李光强 +1 位作者 秦庆伟 魏明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3,共5页
根据相关热力学数据,绘制了金刚石刀头中主要金属Cu、Zn、Fe的E-pH图,研究了采用稀硫酸从废金刚石刀头中浸出Cu、Zn、Fe,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Cu、Zn、F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mol/... 根据相关热力学数据,绘制了金刚石刀头中主要金属Cu、Zn、Fe的E-pH图,研究了采用稀硫酸从废金刚石刀头中浸出Cu、Zn、Fe,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液固体积质量比对Cu、Zn、Fe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mol/L的稀硫酸,在75℃、搅拌速度100r/min、液固体积质量比30∶1条件下浸出2h,Zn、Fe浸出效果较好,Cu基本不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金刚石刀头 硫酸 Cu ZN Fe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管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龙晓阳 吴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19,共4页
氮化硼纳米管是类似于碳纳米管的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双原子结构特征,硼源难以控制,以及催化剂效率低等多种因素,致使它的合成技术至今尚未成熟。综述了氮化硼纳米管的各种制备技术,重点介绍可能实现大批量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的方法,主要... 氮化硼纳米管是类似于碳纳米管的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双原子结构特征,硼源难以控制,以及催化剂效率低等多种因素,致使它的合成技术至今尚未成熟。综述了氮化硼纳米管的各种制备技术,重点介绍可能实现大批量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与球磨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批量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的方法提出了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