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火材料热导率的数值推演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骏 王兴东 邓承继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69,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通过GB/T 5990—2006测定耐火材料热导率时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试样制作困难等问题,基于微观结构特征和数值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耐火材料热导率推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推演了高铝砖的热导率。结果表明,数值推演结果与理... 为了解决目前通过GB/T 5990—2006测定耐火材料热导率时存在的成本高、周期长、试样制作困难等问题,基于微观结构特征和数值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耐火材料热导率推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推演了高铝砖的热导率。结果表明,数值推演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推演方法实现了对耐火材料热导率的预测,解决了试验方法测定热导率存在的问题,克服了多孔材料气孔率与其热导率的理论计算公式适用范围有限且不精确的缺点,提供了对热导率推演和设计的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热导率 分形维数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铝镁质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鹏鹏 魏国平 +2 位作者 黄奥 李昇昊 顾华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1-768,共8页
钢渣侵蚀是耐火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主要损毁形式之一,实际侵蚀过程难以直接观察。传统上采用蚀后分析方法来评价耐火材料的抗侵蚀能力和了解侵蚀机理,但易缺少过程信息,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因此,本文在高温可视化系统基础上,结合数字图... 钢渣侵蚀是耐火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主要损毁形式之一,实际侵蚀过程难以直接观察。传统上采用蚀后分析方法来评价耐火材料的抗侵蚀能力和了解侵蚀机理,但易缺少过程信息,导致结果存在偏差。因此,本文在高温可视化系统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选取三种典型钢渣,开展铝镁质耐火材料的渣蚀行为研究,并探讨了不同钢渣及热处理温度对材料抗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度越低的熔渣对铝镁质耐火材料的侵蚀越严重;对铝镁质耐火材料进行1 000℃以上的热处理,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抗侵蚀能力;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可以获得随时间变化的平均应变曲线和侵蚀应变云图,其中平均应变曲线可以对比铝镁质耐火材料对不同钢渣的抗侵蚀能力,侵蚀应变云图可以反映侵蚀的演变过程,两者为耐火材料渣蚀过程的表征提供了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质耐火材料 渣蚀行为 高温可视化 数字图像相关法 热处理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沸腾炉焙烧脱硫灰的复合催化热分解效应
3
作者 吕文龙 王怡 +1 位作者 周建安 李超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为解决烧结烟气脱硫灰中主要成分亚硫酸钙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利用沸腾炉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催化剂为硫化亚铁和硫酸亚铁配成的复合催化剂。通过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热重分析,同时探讨复合催化剂配比、保温时... 为解决烧结烟气脱硫灰中主要成分亚硫酸钙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利用沸腾炉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催化剂为硫化亚铁和硫酸亚铁配成的复合催化剂。通过对脱硫灰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热重分析,同时探讨复合催化剂配比、保温时间、反应温度、气体流量等因素对沸腾炉中脱硫灰的脱硫率及焙烧产物的影响。热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催化剂后脱硫灰分解温度降低了100℃左右。沸腾炉试验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0℃,气体流量为3000 mL/min,复合催化剂配比为2.5∶1,保温时间为30 min时,脱硫率可达91.41%。脱硫灰催化分解生成的SO_(2)可为后续制造硫酸提供原料,焙烧产物可以作为烧结厂的原料,有效地解决了脱硫灰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脱硫灰 沸腾炉 复合催化剂 脱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轧温度与终冷温度对440 MPa级船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何有洪 杨成 +3 位作者 柴希阳 师仲然 罗小兵 刘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围绕船体钢强度升级与高效焊接的需求,设计了低C-Nb-V复合微合金化钢,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与不同终冷温度下440 MPa级船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未再结晶区终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钢的晶粒得到细化,临界区轧制使钢中大小角... 围绕船体钢强度升级与高效焊接的需求,设计了低C-Nb-V复合微合金化钢,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与不同终冷温度下440 MPa级船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未再结晶区终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钢的晶粒得到细化,临界区轧制使钢中大小角度晶界密度大幅提高,同时带状珠光体逐渐退化,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逐渐演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在力学性能上体现为强度逐渐提高而-40℃冲击功保持稳定。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晶粒细化不明显,但是钢中大、小角度晶界密度显著提高,钢的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转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再转变为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在力学性能上体现为强度与-40℃冲击功的一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0 MPa船体钢 终轧温度 终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铝和硫含量对铸态取向硅钢高温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诚意 陈先红 +2 位作者 陈伟涛 徐光 李光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SLM)观察了不同酸溶铝(Al_s)和硫含量的铸态取向硅钢试样在高温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Al_s、S含量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分阶段析出的异相组织。Al_s含量为0.010%的试样冷却...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SLM)观察了不同酸溶铝(Al_s)和硫含量的铸态取向硅钢试样在高温下的组织演变过程,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的Al_s、S含量试样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了分阶段析出的异相组织。Al_s含量为0.010%的试样冷却过程中分阶段析出异相组织的温度分别为1188、1099、933℃,比Al_s含量为0.015%和0.025%的试样析出温度高,长大的速度慢,异相组织数量多,且其平均尺寸更小,从而具有更均匀的铸态组织。Al_s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取向硅钢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温度。Al_s和S含量的差异引起钢中氧化物如SiO_2、Al_2O_3和MnS、Al N析出物数量及尺寸的差异,是导致钢的组织差异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酸溶铝(Als) 高温组织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感应辅助燃烧合成Ti-Al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潘成刚 赵新 +3 位作者 史记 房成洁 马开江 任鸿鑫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5-341,共7页
采用高频感应辅助燃烧合成技术,在5CrNiMo钢表面制备低孔隙率Ti-Al涂层,分析了涂层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及抗铝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i-Al涂层主要物相为Ti;Al、TiAl、TiAl;以及残留的Ti,未发现残留的Al及TiAl;。Ti-Al涂层形成受固... 采用高频感应辅助燃烧合成技术,在5CrNiMo钢表面制备低孔隙率Ti-Al涂层,分析了涂层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及抗铝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Ti-Al涂层主要物相为Ti;Al、TiAl、TiAl;以及残留的Ti,未发现残留的Al及TiAl;。Ti-Al涂层形成受固-液反应机制控制,涂层组织遵循“球核环状”模型,压坯固有孔隙、间隙中气体及Al粉熔化后留下的位置在热爆反应过程中膨胀为该Ti-Al涂层的成孔机制。涂层平均硬度HV;为377.18,并且在涂层-基体界面处硬度波动最大。Ti-Al涂层在铝合金熔体中的腐蚀机制由液-固界面生成化合物及液态金属扩散进涂层联合控制,而非涂层溶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金属间化合物 Ti-Al涂层 高频感应辅助燃烧合成 显微硬度 物相组成 成孔机制 铝合金熔体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感应辅助自蔓延合成TiAl涂层的工艺参数优化
7
作者 潘成刚 龚明川 +2 位作者 曾汉荣 赵新 房成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5-100,共6页
基于Deform建立了高频感应辅助自蔓延合成TiAl系涂层的二维模型,分析了反应前加热过程中基体和压坯的温度分布规律。设计了反应时刻压坯温差最小为实验目标的三因素三水平的工艺参数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压坯温差的工艺参数的主次顺... 基于Deform建立了高频感应辅助自蔓延合成TiAl系涂层的二维模型,分析了反应前加热过程中基体和压坯的温度分布规律。设计了反应时刻压坯温差最小为实验目标的三因素三水平的工艺参数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压坯温差的工艺参数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感应电流、压坯致密度、压头材料。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感应电流300 A、压坯致密度88.5%、石墨压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感应辅助自蔓延合成 DEFORM 正交实验 温差 Ti-Al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蕾 余俊 +3 位作者 赵惠忠 张德强 韩娟 蔡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9-328,共10页
为制备保温性能及机械性能均较优异的高温窑炉用隔热耐火材料,以多孔球形莫来石、矾土细粉、α-Al_(2)O_(3)微粉、硅微粉和Secar71水泥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研究了矾土细粉掺量对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机械性能、... 为制备保温性能及机械性能均较优异的高温窑炉用隔热耐火材料,以多孔球形莫来石、矾土细粉、α-Al_(2)O_(3)微粉、硅微粉和Secar71水泥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研究了矾土细粉掺量对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机械性能、导热系数、抗侵蚀性能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矾土细粉的掺量,可使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在保持较高机械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保温性、热震稳定性和抗侵蚀性能。随着矾土细粉掺量的增加,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的机械性能变化不大,但导热系数小幅降低,抗侵蚀性能出现较大差异,热震稳定性先提高后降低。当矾土细粉掺量为28%(质量分数)时,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的机械性能、热震稳定性及抗侵蚀性能良好,在1000℃时导热系数为0.905 W·m^(-1)·K^(-1)。多孔球形莫来石基浇注料的导热系数低于中间包和钢包永久层用高铝浇注料,可替代中间包、钢包永久层用高铝浇注料以减少热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球形莫来石 矾土细粉 α-Al_(2)O_(3)微粉 抗侵蚀性能 隔热耐火材料 浇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