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
1
作者 要茹旋 毛磊 +1 位作者 刘泽 向慧子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302,共6页
以稻壳炭为原料,经镁改性并负载氮磷获得生物炭复合材料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MARC),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表征结果发现,MARC表面生成鸟粪石,具有丰富的官能团—OH、—COOH、—NH、—PO_(4)^(3-)和Mg—O。在25℃、pH=4.5时,MARC对... 以稻壳炭为原料,经镁改性并负载氮磷获得生物炭复合材料鸟粪石@稻壳炭复合材料(MARC),用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表征结果发现,MARC表面生成鸟粪石,具有丰富的官能团—OH、—COOH、—NH、—PO_(4)^(3-)和Mg—O。在25℃、pH=4.5时,MARC对Cr(Ⅵ)的吸附量达20.14mg/L,低温、低pH的条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MARC对Cr(Ⅵ)的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为不均匀表面的多层化学吸附。实验中的生物炭原料源于农业废弃物,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氮磷源于含氮磷废水,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生成的鸟粪石又可增强吸附Cr(Ⅵ)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鸟粪石 吸附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和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导热性能及其在热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志军 孙兵 +6 位作者 朱辉 袁观明 李保六 郭建光 李轩科 丛野 张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3-896,共24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和耐高温性,定向排列碳纳米管和炭/炭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轻质、稳定的热管理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炭材料的导热机制,系统评...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由于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和耐高温性,定向排列碳纳米管和炭/炭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轻质、稳定的热管理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炭材料的导热机制,系统评述了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和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热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热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了材料制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提高材料导热性能的策略。最后提出了垂直排列碳纳米管阵列和炭/炭复合材料在热管理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炭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 导热系数 界面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定向导热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正威 袁观明 +2 位作者 董志军 丛野 李轩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0-457,共8页
微电子及通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高定向导热炭材料。高定向炭材料因其较高的石墨微晶结晶度和石墨化度、有序规整堆叠的石墨烯层片,而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高导热特性。粉末状炭材料(如鳞... 微电子及通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热管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高定向导热炭材料。高定向炭材料因其较高的石墨微晶结晶度和石墨化度、有序规整堆叠的石墨烯层片,而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高导热特性。粉末状炭材料(如鳞片石墨、气相生长炭纤维、纳米碳管、石墨烯等)的热导率虽然很高,但作为导热填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整体导热效果不佳,因此其在大型高功率集成器件散热领域的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控制炭材料内部石墨微晶大小、取向和取向连续性是实现炭材料高定向导热性的关键。通过选择合适的碳质前驱体、成型工艺和热处理条件,调控石墨烯层片连续取向得到的宏观尺寸炭材料(如柔性石墨、天然鳞片石墨模压块、高定向热解石墨、聚酰亚胺石墨膜/块体、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连续长丝及其复合材料等),可使石墨晶体沿(002)晶面方向保持高导热特性,实现高定向、连续、多维度可调控热传导,因此在导热、散热、热防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定向 热导率 炭材料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配煤中添加铁矿石对焦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慧轩 毕学工 +5 位作者 史世庄 吴琼 孙超祺 马毅瑞 程向明 李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通过在炼焦配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加拿大精矿粉、澳大利亚FMG粉和鄂西高磷铁矿粉炼制铁焦,并对其显微强度、相对密度、气孔率、冷强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和气化反应开始温度进行分析,探讨配煤中添加铁矿石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在炼焦配煤中添加不同配比的加拿大精矿粉、澳大利亚FMG粉和鄂西高磷铁矿粉炼制铁焦,并对其显微强度、相对密度、气孔率、冷强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和气化反应开始温度进行分析,探讨配煤中添加铁矿石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配合煤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加拿大精矿粉所制得的铁焦在反应性高的情况下,具有合适的反应后强度;金属铁对焦炭气化反应具有正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焦 焦炭性能 铁矿石添加 炼焦配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配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尽晖 丁玲 +1 位作者 王世杰 王海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0,共4页
用5kg试验焦炉对无烟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基于无烟煤性质的分析,研究无烟煤粒度和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无烟煤性质相近,属易磨中、低热稳定性煤,在烟煤中的容惰能力相差不大;添加3%-5%粒度不大于1mm的无烟煤炼焦,焦炭... 用5kg试验焦炉对无烟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基于无烟煤性质的分析,研究无烟煤粒度和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无烟煤性质相近,属易磨中、低热稳定性煤,在烟煤中的容惰能力相差不大;添加3%-5%粒度不大于1mm的无烟煤炼焦,焦炭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分别提高了2.30%和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配煤炼焦 冷态强度 热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固定床共碳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浩 韩军 +2 位作者 秦林波 柳龙 杨秀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4,共5页
选取三种不同生物质(松木、花生壳和稻草)与炼焦煤在固定床上进行共碳化实验,生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和12%.结果表明,当松木、花生壳和稻草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2%,焦炭产率由75.39%分别降低至66.29%,68.40%和67.39%;焦油产率由... 选取三种不同生物质(松木、花生壳和稻草)与炼焦煤在固定床上进行共碳化实验,生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和12%.结果表明,当松木、花生壳和稻草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12%,焦炭产率由75.39%分别降低至66.29%,68.40%和67.39%;焦油产率由6.88%升高至12.98%,12.16%和11.42%;而气体产率由13.64%升高至15.63%,15.27%和16.97%.共碳化产物产率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这说明生物质与煤共碳化过程发生了协同作用.随着生物质掺入量的增加,生物质与煤共碳化气态产物中CO和CO2体积分数升高,而H2和CH4体积分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固定床 共碳化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质煤沥青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曙光 胡义方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35-837,共3页
以改质煤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碱炭比、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炭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840℃,活化时间140 min,在... 以改质煤沥青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探讨了碱炭比、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碱炭比为4,炭化时间为45 min,活化温度840℃,活化时间14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改质煤沥青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 152.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质煤沥青 KOH活化 正交实验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志江 王光辉 +3 位作者 田永胜 徐浩伦 薛改凤 常红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1,共5页
以水分含量为2%左右的干燥煤为实验原料,采用5 kg实验焦炉炼制焦炭,探讨了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并运用XRD分析了加热制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炼焦加热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焦炭质量,随着炼焦终温、保温时间... 以水分含量为2%左右的干燥煤为实验原料,采用5 kg实验焦炉炼制焦炭,探讨了加热制度对干燥煤炼焦焦炭质量的影响,并运用XRD分析了加热制度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炼焦加热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焦炭质量,随着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的增加,焦炭的抗碎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耐磨强度和反应性均先减小后增大;焦炭微晶结构中层间距d_(002)均有所减小,石墨化度升高,焦炭结构强度增大;在炼焦终温、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分别为1150℃、2.5 h、2.5℃/min时,焦炭的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煤炼焦 加热制度 焦炭质量 微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的表征及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9
作者 张静 丛野 +5 位作者 张业琼 李轩科 董志军 袁观明 崔正威 张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8-275,共8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源、CaCO_3为模板,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MPMC)。采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所制介孔炭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MPMC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源、CaCO_3为模板,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MPMC)。采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所制介孔炭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MPMC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随着CaCO_3质量分数的增加,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当CaCO_3的质量分数为70%时,所制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MPMC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炭 中间相沥青 CACO3 模板法 介孔结构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与低阶煤低温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选明 王小娟 +1 位作者 方嘉淇 李维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5,共6页
采用自行改装设计的干馏炉对不同配比的凤眼莲(EC)和低阶煤(LFC)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得出凤眼莲添加量为30%时热解油产率达到最高值11.32%,与纯煤时对比提高了24.81%,比质量加权值提高了5.11%.选取凤眼莲、煤样和凤眼莲添加量... 采用自行改装设计的干馏炉对不同配比的凤眼莲(EC)和低阶煤(LFC)进行低温共热解实验,得出凤眼莲添加量为30%时热解油产率达到最高值11.32%,与纯煤时对比提高了24.81%,比质量加权值提高了5.11%.选取凤眼莲、煤样和凤眼莲添加量为30%的混合样进行了热重分析,在300℃~700℃温度段,实验失重量明显大于质量加权值.并对热解油进行了GC-MS检测,共热解油中烷烃含量比纯煤时提高了34.46%.元素分析和热值分析得出共热解油H/C比纯煤时提高了8.72%,热值稍低于汽柴油的热值.说明凤眼莲与低阶煤共热解存在协同效应,共热解油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轻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低阶煤 热解油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对高炉喷吹用混合煤燃烧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欧阳曙光 许杰 +3 位作者 吴天礼 苏晓丽 王子侃 杨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5种单种煤及9种混合煤的燃烧特性,根据TG-DTG曲线得出各试验煤样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最大燃烧速率和平均燃烧速率,并进一步计算出其燃烧特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无烟煤对高炉喷吹用混合煤燃烧性的影响,并对... 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5种单种煤及9种混合煤的燃烧特性,根据TG-DTG曲线得出各试验煤样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最大燃烧速率和平均燃烧速率,并进一步计算出其燃烧特性指数。探讨了不同无烟煤对高炉喷吹用混合煤燃烧性的影响,并对不同粒度区间的混合煤燃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煤的燃烧性与配入单种煤的燃烧性相关,同时也受其可磨性的影响,当配入无烟煤的燃烧性能相近时,无烟煤对混合煤燃烧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无烟煤的可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喷吹用煤 热重分析 燃烧性 可磨性 无烟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氢氧化镁/交联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永 柯昌美 +3 位作者 王全全 周黎琴 张金龙 陈红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用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M g(OH)2,并制备了纳米M g(OH)2/交联低密度聚乙烯(XLDPE)复合材料。用FTIR,TEM,SEM等手段对纳米M g(OH)2表面性质和纳米M g(OH)2在XLDPE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M g(OH)2/X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 用纳米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纳米M g(OH)2,并制备了纳米M g(OH)2/交联低密度聚乙烯(XLDPE)复合材料。用FTIR,TEM,SEM等手段对纳米M g(OH)2表面性质和纳米M g(OH)2在XLDPE中的分散程度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M g(OH)2/X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M g(OH)2表面吸附了一层聚丙烯酸酯;改性纳米M g(OH)2在XLDPE基体中分散均匀;添加改性纳米M g(OH)2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和阻燃性能明显优于添加未改性纳米M g(OH)2的复合材料;当m(改性M g(OH)2)∶m(低密度聚乙烯)=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3.7M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改性 纳米聚丙烯酸酯 纳米氢氧化镁 聚乙烯 复合材料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煤CS_2/NMP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及其馏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艳 宗志敏 +6 位作者 黄丽莉 黄勇 陈飞剑 路瑶 许晶晶 姚子硕 魏贤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室温下用等体积的二硫化碳/N-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对灵武煤进行超声辐射萃取。依次用正已烷、苯、氯仿和四氢呋喃作为展开剂对萃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馏分F1~F4,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各馏分。... 室温下用等体积的二硫化碳/N-甲基-2-吡咯烷酮(CS2/NMP)混合溶剂对灵武煤进行超声辐射萃取。依次用正已烷、苯、氯仿和四氢呋喃作为展开剂对萃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馏分F1~F4,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各馏分。结果表明,烷烃高度富集于F1中,F3中稠环芳烃相对含量最高,F4的主要成分是合氧有机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2/NMP混合溶剂 柱层析分离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林郭勒褐煤在NaOCl水溶液中的氧化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宫贵贞 魏贤勇 +4 位作者 姚子硕 姚婷 郄丽曼 许晶晶 宗志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在温和条件下研究霍林郭勒褐煤在NaOCl水溶液中的氧化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混合物,用重氮甲烷酯化萃取物,通过GC/MS分析,检测到大量的水溶性苯多酸、脂肪羧酸和一定量的氯代产物。结果表明,NaOCl能有效降解煤中大分子,可作为一种研... 在温和条件下研究霍林郭勒褐煤在NaOCl水溶液中的氧化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反应混合物,用重氮甲烷酯化萃取物,通过GC/MS分析,检测到大量的水溶性苯多酸、脂肪羧酸和一定量的氯代产物。结果表明,NaOCl能有效降解煤中大分子,可作为一种研究煤的结构及其高效利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OCL 霍林郭勒褐煤 氧化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和Na对炼焦煤工艺性质及捣固焦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勇 王光辉 +5 位作者 田永胜 罗东 郑超 安良 王勋 金伟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6,81,共6页
在炼焦配合煤中添加K_2CO_3或Na_2CO_3进行捣固炼焦,考察K或Na对炼焦煤工艺性质和焦炭性能的影响,运用DTG分析K或Na对炼焦煤热解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XRD和SEM分析K或Na对焦炭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K或Na添加量的增加,炼焦煤的干... 在炼焦配合煤中添加K_2CO_3或Na_2CO_3进行捣固炼焦,考察K或Na对炼焦煤工艺性质和焦炭性能的影响,运用DTG分析K或Na对炼焦煤热解质量的影响规律,运用XRD和SEM分析K或Na对焦炭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K或Na添加量的增加,炼焦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质量分数先增加后保持不变,黏结指数(G)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减小;K或Na使炼焦煤的热解DTG曲线在200℃出现失重峰,在400℃~600℃之间的热解速率变大.随着配合煤中K或Na添加量的增加,焦炭的冷态强度降低,热态性能变差,焦炭微晶结构中堆垛高度Lc减小,网状平面尺寸La变化不大,层间距d002增大,石墨化度降低;K或Na使得焦炭基质受CO_2破坏的程度加剧,从而降低焦炭结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炼焦煤 捣固焦炭 焦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催化的霍林郭勒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芦海云 魏贤勇 +6 位作者 孙兵 彭耀丽 吕洁 夏同成 宗志敏 王世杰 许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3-87,共5页
制备用于催化褐煤超临界甲醇解的固体碱CaO,并用XRD和CO2-TPD对其进行表征。分别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CaO和CH3OH的用量对霍林郭勒褐煤解聚反应的影响。依次用CH3OH、等体积的CH3COCH3与CS2混合溶剂、等体积的THF与CS2混合溶剂进行萃取... 制备用于催化褐煤超临界甲醇解的固体碱CaO,并用XRD和CO2-TPD对其进行表征。分别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CaO和CH3OH的用量对霍林郭勒褐煤解聚反应的影响。依次用CH3OH、等体积的CH3COCH3与CS2混合溶剂、等体积的THF与CS2混合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到萃取物E1、E2和E3,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20℃、CaO用量为0.6 g、甲醇用量为20 mL、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霍林郭勒褐煤醇解的总萃取率可达70%以上;E1中共检测到77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酚类、烷烃类、酮类和含杂原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超临界甲醇 霍林郭勒褐煤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煤的煤质特征及与国内炼焦煤配伍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琴 董晴雯 +2 位作者 鲁帅 林志龙 史世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2-26,共5页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 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 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煤 煤质 配煤 炼焦 焦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焦结构及其高温气化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洁 宗志敏 +5 位作者 谢瑞伦 姚子硕 魏晴 郄丽曼 芦海云 魏贤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采用FTIR、TG/DTA和比表面分析对淮南煤焦进行研究,考察了成焦条件对淮南煤焦的物理、化学结构及其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中的碳含量增加、氢含量降低、孔容减小,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性降低;在热解温... 采用FTIR、TG/DTA和比表面分析对淮南煤焦进行研究,考察了成焦条件对淮南煤焦的物理、化学结构及其CO2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中的碳含量增加、氢含量降低、孔容减小,煤焦与CO2的气化反应性降低;在热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与快速热解煤焦相比,慢速热解煤焦的碳含量较高、氢含量较低、孔容和比表面积较小、与CO2的气化反应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热解温度 升温速率 煤焦结构 气化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捣固胶质层指数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东 王光辉 +3 位作者 郑超 田永胜 王勋 周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8-352,共5页
通过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捣固密度为1.10t/m3下测定配合煤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 通过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捣固密度为1.10t/m3下测定配合煤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捣固密度下的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F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能更准确地反映配合煤在捣固炼焦过程中的黏结性能与结焦性能;与传统的Vdaf-G-Y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相比,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准度,除M10的相对误差略有增加外,CRI、CSR、M25的相对误差均有所减小,其减小幅度分别为5.7%、12.8%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胶质层指数 捣固炼焦 焦炭质量预测 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萃取物组成结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子硕 魏贤勇 +7 位作者 黄耀国 宗志敏 黄勇 许晶晶 李艳 路瑶 吕洁 芦海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31-637,共7页
采用苯、甲醇、丙酮、等体积的CS2与丙酮的混合溶剂和四氢呋喃依次萃取神府煤,得到其萃取物E1E5,并采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法氧化各级萃取物,所得氧化产物经重氮甲烷酯化后再进行GC/MS分析,以产物组成结构的差异来推测各级萃取物组成结构的... 采用苯、甲醇、丙酮、等体积的CS2与丙酮的混合溶剂和四氢呋喃依次萃取神府煤,得到其萃取物E1E5,并采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法氧化各级萃取物,所得氧化产物经重氮甲烷酯化后再进行GC/MS分析,以产物组成结构的差异来推测各级萃取物组成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神府煤萃取物所得酯化产物的主要成分是烷酸甲酯和烷二酸二甲酯,推测其萃取物中含有大量的烷基芳烃和α,ω-二芳基烷烃;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其萃取物氧化后的酯化产物中,烷酸甲酯和烷二酸二甲酯的碳链长度呈一定的递增趋势,推测神府煤中长链烷基芳烃和α,ω-二芳基烷烃易溶于极性较强的溶剂;在氧化产物中还检测出19种甾烷酸甲酯、萜烷酸甲酯和霍烷酸甲酯,表明神府煤萃取物中含有与芳环相连的甾烷基、萜烷基和霍烷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离子催化氧化 神府煤 GC/MS 分级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