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火材料在渣-铁(钢)界面局部蚀损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阮国智 李楠 吴新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49,共3页
总结并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渣-铁界面处耐火材料侵蚀机理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给出了防止其侵蚀的措施。指出,系统地研究渣-铁界面处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并利用其研究成果对提高耐材的整体寿命将成为耐火材料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耐火材料 渣-铁界面 局部蚀损 马恩果尼效应 电化学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气氛对合成MgAl_2O_4-Ti(C,N)复合陶瓷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远兵 李楠 +2 位作者 阮国智 石雄 李亚伟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金属铝粉、钛白粉和轻烧MgO细粉为原料,通过设计100%焦炭粒(简称C气氛),10%钛白粉+90%焦炭粒(简称TC气氛),以及10%硅微粉+90%焦炭粒(简称SC气氛)3种埋粉条件下的高温烧结还原性气氛,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微区电子探... 以金属铝粉、钛白粉和轻烧MgO细粉为原料,通过设计100%焦炭粒(简称C气氛),10%钛白粉+90%焦炭粒(简称TC气氛),以及10%硅微粉+90%焦炭粒(简称SC气氛)3种埋粉条件下的高温烧结还原性气氛,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微区电子探针分析(EPMA)等手段,研究了铝热还原氮化法(1600℃3h)制备MgAl2O4-Ti(C,N)复合陶瓷在不同烧结气氛下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气氛下,烧后试样的主要物相均为MgAl2O4和Ti(C,N),Ti(C,N)可能会固溶氧,气氛对Ti(C,N)的影响较大。和单纯埋炭气氛下相比,在TC气氛下有助于Ti(C,N)的生成,但晶粒细小;在SC气氛下不利于Ti(C,N)的生成,且有玻璃相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钛 烧结气氛 铝热还原氮化 复合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陶瓷涂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董志军 李轩科 +3 位作者 袁观明 李楠 姜召阳 胡子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综述了在碳纤维表面涂覆陶瓷涂层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涂层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用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液相浸渍、电泳沉积和电解沉积等技术获得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及碳氧化物陶瓷涂层的状况,并指出了单一陶瓷涂层存在... 综述了在碳纤维表面涂覆陶瓷涂层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涂层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用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液相浸渍、电泳沉积和电解沉积等技术获得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碳氮化物及碳氧化物陶瓷涂层的状况,并指出了单一陶瓷涂层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陶瓷涂层抗 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氧化铝粒度分布对合成CA6多孔材料的性能、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天清 李楠 +1 位作者 王锋刚 贺中央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4-336,共3页
以不同粒度分布(d50分别为3.02、3.64、14.64、18.62μm)的工业氧化铝粉和轻质碳酸钙微粉(d50=5.14μm)为原料,按CA6中Al2O3与CaO的化学计量比配料,在50 MPa下成型为25 mm×25 mm圆柱试样,经110℃干燥24 h后,在空气气氛中于1 500... 以不同粒度分布(d50分别为3.02、3.64、14.64、18.62μm)的工业氧化铝粉和轻质碳酸钙微粉(d50=5.14μm)为原料,按CA6中Al2O3与CaO的化学计量比配料,在50 MPa下成型为25 mm×25 mm圆柱试样,经110℃干燥24 h后,在空气气氛中于1 500℃煅烧3 h合成六铝酸钙多孔材料,并借助XRD和SEM等研究了工业氧化铝粒度分布对该多孔材料的性能、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工业氧化铝粒度的增大,试样的显气孔率逐渐增加,气孔孔径增大,耐压强度则大幅度下降;CA6的生成量随着工业氧化铝粒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加,当d50减小到4μm时,基本上全部生成CA6;制备d50<5μm的高气孔率、高强度的CA6多孔材料,需将工业氧化铝的d50控制在4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铝酸钙 多孔材料 粒度分布 工业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算法优化铝碳材料工艺参数 被引量:2
5
作者 金胜利 李亚伟 秦洪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可限制过拟合及有较强预报能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铝碳材料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建立了金属硅粒度、含量和热处理温度与烧后冷态耐压强度的数学模型。留一法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算法具有比人工神经网络和偏... 采用可限制过拟合及有较强预报能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对铝碳材料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建立了金属硅粒度、含量和热处理温度与烧后冷态耐压强度的数学模型。留一法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算法具有比人工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法更高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算法 铝碳 金属硅粒度 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算法优化钛矿渣胶凝材料组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敖进清 彭毅 +2 位作者 全红 金胜利 杨素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3-398,共6页
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钛矿渣胶凝材料的组成进行优化.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建立了钛矿渣胶凝材料组成与28 d抗压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支持向量机算法优化钛矿渣胶凝材料的组成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算法 钛矿渣 胶凝材料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铸钛专用包埋材料的组成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桂林 李楠 +3 位作者 王贻宁 李友胜 韩兵强 张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43-345,共3页
应用X射线衍射仪、液压试验机和热膨胀仪检测国外三种体系铸钛专用包埋料的组成和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硅系包埋料的骨料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结合剂为磷酸二氢铵,其900℃煅烧后显气孔率增加,体积密度下降,耐压强度降低,热膨胀增大... 应用X射线衍射仪、液压试验机和热膨胀仪检测国外三种体系铸钛专用包埋料的组成和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硅系包埋料的骨料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结合剂为磷酸二氢铵,其900℃煅烧后显气孔率增加,体积密度下降,耐压强度降低,热膨胀增大;氧化铝系包埋料的骨料是氧化铝和氧化镁,结合剂为磷酸二氢铵,其900℃烧后显气孔率增加,体积密度下降,热膨胀变化不大;氧化镁系包埋料的骨料是氧化镁和氧化铝,结合剂是铝酸钙水泥,其900℃烧后耐压强度明显降低,热膨胀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钛专用包埋料 耐压强度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熔渣对钢包铝镁铬材料渣蚀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汪姣 顾华志 +2 位作者 汪厚植 刘光明 李继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0-393,共4页
选取冶炼取向硅钢和铝镇静钢的精炼终渣及钢包用铝镁铬砖,采用静态坩埚法于1600℃×3h下进行熔渣侵蚀试验,对渣蚀后试样作显微结构分析,并测定熔渣的化学成分和熔化温度。结果显示,随着熔渣中Al2O3含量的升高和碱度的增加,熔渣的熔... 选取冶炼取向硅钢和铝镇静钢的精炼终渣及钢包用铝镁铬砖,采用静态坩埚法于1600℃×3h下进行熔渣侵蚀试验,对渣蚀后试样作显微结构分析,并测定熔渣的化学成分和熔化温度。结果显示,随着熔渣中Al2O3含量的升高和碱度的增加,熔渣的熔点升高,粘度增加。粘度较大的熔渣与耐火材料接触后扩散较慢,对耐火材料的侵蚀和渗透减弱。并且当熔渣与耐火材料的反应产物为高熔点的CA2、CA6和MA尖晶石相且连续交错分布时,能堵塞液相扩散通道,抑制熔渣向耐火材料内部的进一步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渣 铝镁铬砖 侵蚀 显微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CeO_2的MgO-CaO材料缺陷形成及扩散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张寒 赵惠忠 +2 位作者 丁雄风 余俊 聂建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419,共6页
以分析纯Mg(OH)2和Ca(OH)2为起始原料,CeO2为掺杂剂,经行星球磨机混合后压制成圆柱形试样,在1650℃温度条件下保温3h烧成,制备了MgO-CaO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温电导率测试仪对试样进行了分析表征... 以分析纯Mg(OH)2和Ca(OH)2为起始原料,CeO2为掺杂剂,经行星球磨机混合后压制成圆柱形试样,在1650℃温度条件下保温3h烧成,制备了MgO-CaO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温电导率测试仪对试样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少量CeO2的掺入(0.5wt%~0.75wt%)即可有效促进材料的烧结致密化。在烧结致密化过程中,随着晶界的迁移及气孔排除,方镁石与方钙石晶粒不断长大,且方镁石晶粒长大更为明显,形成以方镁石为基体,方钙石晶粒被方镁石包裹的空间结构,但MgO由于本征缺陷产生的0^2-空位在晶界迁移过程中的聚集和融合,在方镁石晶粒内形成了难以排除的气孔。CeO2促进材料烧结的本质在于CeO2可与CaO发生有限置换固溶反应,降低Ca^2+空位的扩散激活能,有利于ca^2+空位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CaO CEO2 空位 扩散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中间包内钢液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美杰 汪厚植 +3 位作者 顾华志 黄奥 包扬 朱永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讨论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介绍国内外用数学模拟法研究各种中间包冶金技术对钢液流场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数学模拟 中间包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丙烯酸/二氧化硅杂化超疏水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段辉 汪厚植 +2 位作者 赵雷 邓承继 顾华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4,共4页
在醇溶性氟化聚合物溶液中,首先在水量不足的酸性条件下,掺杂聚四氟乙烯(PTFE),得到了均匀的复合溶胶。涂敷后,经表面凝胶化技术处理,使涂层表面得到微米和纳米相结合的阶层结构。TEM和XPS证实了凝胶化只在涂层表面发生,SEM观察到涂层... 在醇溶性氟化聚合物溶液中,首先在水量不足的酸性条件下,掺杂聚四氟乙烯(PTFE),得到了均匀的复合溶胶。涂敷后,经表面凝胶化技术处理,使涂层表面得到微米和纳米相结合的阶层结构。TEM和XPS证实了凝胶化只在涂层表面发生,SEM观察到涂层表面的形貌与天然荷叶表面极其相似,该方法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用于制备超疏水性功能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凝胶化技术 粗糙度 超疏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TaC涂层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志军 李轩科 +3 位作者 袁观明 李楠 姜召阳 胡子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80,共4页
在由NaCl、KCl和KF组成的混合盐体系中,利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成功地制备了TaC涂层。研究了反应温度对TaC涂层相组成、表面形貌以及涂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200℃范围内能在碳纤维表面制备TaC涂层,并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在由NaCl、KCl和KF组成的混合盐体系中,利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成功地制备了TaC涂层。研究了反应温度对TaC涂层相组成、表面形貌以及涂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1200℃范围内能在碳纤维表面制备TaC涂层,并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TaC涂层的厚度增加,涂层的颗粒尺寸增大,均匀程度下降。TaC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能力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涂层质量以及涂层与碳纤维基体的结合状态。在1000℃保温5h制备的TaC涂层连续、均匀而致密,且与基体的结合较好,涂层后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原来的450℃升高到6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反应 碳纤维 TA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树脂/硅溶胶复合涂层的制备和超疏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辉 白晨 +2 位作者 汪厚植 赵雷 赵惠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5-57,61,共4页
在醇溶性氟树脂(FR)溶液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并掺杂聚四氟乙烯(PTFE),以两步催化溶胶-凝胶法,在通常条件下,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涂层。较低的表面张力、较大的润湿角和较大网络模数,有效地防止了通... 在醇溶性氟树脂(FR)溶液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并掺杂聚四氟乙烯(PTFE),以两步催化溶胶-凝胶法,在通常条件下,制备了有机-无机复合涂层。较低的表面张力、较大的润湿角和较大网络模数,有效地防止了通常条件下含凝胶材料干燥过程所引起的网络结构的破坏。表面气相氨催化法使涂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该涂层对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55°。扫描电镜观察到,涂层表面的形貌为具有与天然荷叶表面极其相似的微米与纳米相结合的阶层结构。该方法扩大了现有超疏水性涂层的应用范围,可根据不同需要,制备出不同力学性能的超疏水性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气相氨催化 接触角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纳米Mn_xO_y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高奇 汪厚植 +1 位作者 张宗锁 杨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以硝酸锰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溶胶 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MnxOy气凝胶,在800℃下煅烧MnxOy气凝胶,用XRD和TEM进行表征,重点考察超临界干燥、煅烧工艺对MnxOy气凝胶晶态、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 以硝酸锰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溶胶 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纳米MnxOy气凝胶,在800℃下煅烧MnxOy气凝胶,用XRD和TEM进行表征,重点考察超临界干燥、煅烧工艺对MnxOy气凝胶晶态、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干燥,可制得分散性好的疏松棕黑色Mn3O4球形颗粒,其粒径介于10~30nm之间;在800℃下热处理,Mn3O4球形颗粒进一步氧化转变为米粒状Mn2O3颗粒,粒径也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干燥 溶胶-凝胶 MnxOy 纳米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涂层碳纤维的熔盐反应制备及其氧化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志军 李轩科 +2 位作者 李楠 姜召阳 胡子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2,共5页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合成了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以及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涂覆TiC涂层可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使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450℃上升至700℃左右。在850℃下保温1...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合成了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以及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涂覆TiC涂层可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使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450℃上升至700℃左右。在850℃下保温1~5h合成的TiC涂层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碳纤维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950℃下保温0.5~5h合成的TiC涂层碳纤维其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反应 碳纤维 TIC涂层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3种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桂林 李楠 +3 位作者 王贻宁 李友胜 陈方玉 韩兵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体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显微结构及硬度变化。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体系的包埋料包埋铸造钛铸件,肉眼观察铸件表面颜色;用电子探针对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仪测试铸件表面硬度值... 目的:检测不同体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显微结构及硬度变化。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体系的包埋料包埋铸造钛铸件,肉眼观察铸件表面颜色;用电子探针对铸件表面反应层组成、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仪测试铸件表面硬度值。结果:氧化硅系、氧化铝系、氧化镁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颜色分别是黑色、银灰色、橙黄色;表面反应层厚度分别是80μm、50μm、14μm;表面硬度结果显示:氧化硅系、氧化铝系、氧化镁系铸件分别在距表面120μm、80μm、40μm内硬度值明显减少,超出此范围变化较小;3种铸件表面硬度值在距表面120μm后趋于一致。结论:氧化硅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厚度最厚,反应最多;氧化镁系包埋料铸出的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厚度最薄,反应最少;氧化铝系包埋料处入它们两者之间。从反应层的角度来看,氧化镁系包埋料是这3种包埋料中最理想的铸钛包埋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铸件 铸钛包埋料 表面反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浸渍对镁铬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勇跃 汪厚植 赵惠忠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采用化学法制备出的Cr(OH)_3溶胶和Mg(OH)_2-Cr(OH)_3混合溶胶分别对炼铜炉用镁铬砖进行真空浸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两种溶胶中的粒子分散均匀,均呈球形或近球形,平均粒径在50nm左右。对浸渍前后试样的理化性能和孔隙率进... 采用化学法制备出的Cr(OH)_3溶胶和Mg(OH)_2-Cr(OH)_3混合溶胶分别对炼铜炉用镁铬砖进行真空浸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两种溶胶中的粒子分散均匀,均呈球形或近球形,平均粒径在50nm左右。对浸渍前后试样的理化性能和孔隙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两种溶胶浸渍后,试样的Cr_2O_3含量增加,耐压强度和体积密度略有升高,显气孔率显著下降;试样的体积中位径由浸渍前的17.45μm分别下降至浸渍后的9.56μm和12.24μm,孔径>12μm的气孔的数量由浸渍前的88.47%分别下降至浸渍后的40.65%和58.92%。SEM和EDS分析显示:两种溶胶浸渍后的试样经110℃处理后,通过镁铬砖的气孔进入并附着在气孔内壁上的纳米级的溶胶粒子均长大;而经1550℃处理后,这些粒子构成了试样的一部分。抗侵蚀试验结果表明,浸渍后试样抗炼铜转炉渣的侵蚀性比浸渍前试样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浸渍 镁铬砖 氧化铬 孔径分布 抗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熔盐反应制备TiC涂层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志军 李轩科 +5 位作者 从野 袁观明 崔正威 王元骅 李楠 姜召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反应形成了TiC涂层,利用XPS,XRD和SEM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形成的是含有少量自由碳的TiC涂层,涂层...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反应形成了TiC涂层,利用XPS,XRD和SEM对涂层的化学组成、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涂层厚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形成的是含有少量自由碳的TiC涂层,涂层形貌与原碳纤维表面形貌相似;TiC涂层的厚度随反应温度、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700~850℃保温1~4 h,涂层厚度在110 nm以下,且均匀、完整,表面没有裂纹,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反应 碳纤维 TI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AlON增强Al_2O_3-SiC-C铁沟料用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春燕 汪厚植 +2 位作者 顾华志 曹枫 张文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对原位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浇注料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并对用后铁沟浇注料残样进行了XRD、SEM和EMPA分析。结果表明:1)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浇注料抗侵蚀性优良,一次性通铁量达到15万t以上;2)用后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 对原位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浇注料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并对用后铁沟浇注料残样进行了XRD、SEM和EMPA分析。结果表明:1)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浇注料抗侵蚀性优良,一次性通铁量达到15万t以上;2)用后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浇注料可分为蚀变层、反应层和原质层,各层中均有粒状β-SiAlON分布;3)SiAlON增强Al2O3-SiC-C铁沟浇注料在现场使用环境下比在实验室条件下更容易原位生成β-SiAlON,β-SiAlON的生成是该浇注料具有优良使用性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 Al2O3-SiC-C材料 铁沟浇注料 工业应用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晶须的分形维数及其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润 伍林 +2 位作者 杨英歌 从善海 吴章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纳米ZnO晶须具有四根向空间拓展的针,此四针状晶须可用分形维数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纳米ZnO晶须的针愈长,其维数愈大,其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成正比,呈指数关系。具有最大分维维数的纳米ZnO晶须有着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将它们少量添加于黑化... 纳米ZnO晶须具有四根向空间拓展的针,此四针状晶须可用分形维数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纳米ZnO晶须的针愈长,其维数愈大,其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成正比,呈指数关系。具有最大分维维数的纳米ZnO晶须有着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将它们少量添加于黑化吸收剂中,可改善钢的激光淬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晶须 分形维数 比表面积 吸光性能 激光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