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研究人才的职业流动特征研究——以2014—2023年华中地区ESI高被引科学家为例
1
作者 黄涛 曾美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7,共10页
本文将ESI高被引科学家作为基础研究人才的代表,以2014—2023年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ESI高被引科学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履历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才流动基础信息、地域流动、机构流动等方面探讨华中地区基础研究人才的... 本文将ESI高被引科学家作为基础研究人才的代表,以2014—2023年华中地区(湖北、湖南、河南)ESI高被引科学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履历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才流动基础信息、地域流动、机构流动等方面探讨华中地区基础研究人才的流动规律。研究发现,基础研究人才流动规模较大,但人均流动频次偏低;基础研究人才平均4.98年流动一次,且流动年龄日趋年轻化;流动区域具有空间集聚性特征;机构流动呈现名校集聚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基础研究人才流动的政策环境、针对不同基础研究人才实行多元化激励机制、均衡区域间资源配置、构建跨行业及部门间基础研究人才定期访学的交流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人才 职业流动特征 高被引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成长路径研究——基于2019—2023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金茹静 黄涛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8,共11页
基于履历分析法,以2019—2023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从基本信息、教育背景、职业轨迹、成长周期、基金资助5个维度分析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的成长路径,探究其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基础研究青年拔尖... 基于履历分析法,以2019—2023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从基本信息、教育背景、职业轨迹、成长周期、基金资助5个维度分析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的成长路径,探究其成长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性别比例失衡,获奖年龄主要集中在41—45岁;拥有博士后经历和高层次、多元化教育背景;培养阵地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企业参与率低;整体职业流动率低,工作地域高度集中;成长周期集中在11~17年,其平均成长周期13.6年;基金资助对其整个成长过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以上特征,就培养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提出相关建议,即改善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性别失衡、发挥高校作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基地的作用、推动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联合培养、支持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海外留学、实现基础研究青年拔尖人才精准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青年拔尖人才 成长路径 科学探索奖 履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标准化与农业规模生产的范围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柳 万江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雇佣劳动力的监督问题,使得规模化经营者在选择雇佣经营或外包经营时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在监督困境不可避免且当下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之时,经营者可以将雇佣劳动力的...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雇佣劳动力的监督问题,使得规模化经营者在选择雇佣经营或外包经营时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在监督困境不可避免且当下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之时,经营者可以将雇佣劳动力的监督成本视为其经营成本的一部分,通过对比成本创新与质量创新的成本收益,进行农业规模生产的范围选择。在成本-质量创新的双目标任务下,生产单位受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程度的影响,标准化程度较高时,经营者有成本创新的偏好,其生产呈现出规模效应;反之,经营者更愿意追求质量创新,将生产范围缩小到农户家庭等较小的生产单位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标准化 农业规模生产 监督困境 质量创新 成本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普”的理论蕴含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湖北省构建大科普格局实践的考察
4
作者 余瑞 黄涛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4年第3期82-93,共12页
在厘清新时代科普的战略语境、科普发展的定位及“大科普”内涵等“大科普”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大科普”蕴含的共振、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五共”理念,以及全业普责、全媒普及、全域普覆、全民普化、全态普惠的“五全”实现... 在厘清新时代科普的战略语境、科普发展的定位及“大科普”内涵等“大科普”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大科普”蕴含的共振、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五共”理念,以及全业普责、全媒普及、全域普覆、全民普化、全态普惠的“五全”实现模式。运用“五全”模式分析湖北省构建大科普格局的现状以及在协同联动、经费投入、人才建设、基础设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大科普格局构建的实现路径,即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全业普责,筑牢科普传播舆论阵地实现全媒普及,拓展科普资源和服务应用范围实现全域普覆,提振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全民普化,聚焦科普落地赋能实现全态普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大科普” 大科普格局 五共理念 五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阳 陈琳 蹇梦婷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乡村振兴全局,也关系到中国数千万农民切身利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乡村振兴全局,也关系到中国数千万农民切身利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农村基础设施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不高,不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本文根据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了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康养产业的发展成效与问题探究:以恩施州茅田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范鑫 陈琳 《山西农经》 2024年第9期64-66,共3页
伴随着中国进入到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一些乡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农村旅居康养。实地调查恩施州茅田乡发现,农村旅居康养的产生是市场开发、政策引导、乡村建设和村民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茅田乡还存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 伴随着中国进入到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一些乡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发展农村旅居康养。实地调查恩施州茅田乡发现,农村旅居康养的产生是市场开发、政策引导、乡村建设和村民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茅田乡还存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与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等问题,建议围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来整合自然资源,发展乡村康养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康养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视域下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7
作者 谢梦茜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184-186,共3页
该文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定义,阐释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建立健全公共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及制定前瞻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该文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定义,阐释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建立健全公共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及制定前瞻性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实施这些策略,能有效促进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品质,实现社会和谐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
作者 罗海晴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181-183,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为积极应对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多元化挑战,该文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的意义。农村公共管理不仅能够高效配置资源,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全方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并推动农村公共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为积极应对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多元化挑战,该文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的意义。农村公共管理不仅能够高效配置资源,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全方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并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农村公共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管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规划与治理能力稍显不足、农村公共管理的实践人才匮乏等。因此,应基于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扩充公共管理资金投入渠道,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发展农村公共管理人才队伍,进而确保农村公共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公共管理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龙 周冶芳 《领导科学论坛》 202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组织行为学以组织内外部相互作用的行为规律为抓手,认为科学的组织制度、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落实的组织工作是组织力生发的内在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生发在坚定意识形态主阵地、贯彻决策部署、团结凝聚力量等工作实践中具有多方意... 组织行为学以组织内外部相互作用的行为规律为抓手,认为科学的组织制度、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落实的组织工作是组织力生发的内在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生发在坚定意识形态主阵地、贯彻决策部署、团结凝聚力量等工作实践中具有多方意义,决定了组织力应表现为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政治力、执行力、凝聚力等方面。对照审视,现阶段政治生活发展力不足、支委会工作稳定性欠缺、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弱化等困境,是影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从落实教育管理制度中提高政治力、从规范组织发展体系中提高执行力、从落实组织阵地建设中增强凝聚力等方面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使高校学生党支部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高校学生党支部 组织力 组织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赋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翼 罗萍 《改革与开放》 2022年第24期63-72,共10页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赋能。文章在研究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相... 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可以为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赋能。文章在研究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分析相应赋能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助力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数字技术 “专精特新”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