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孙琴 程静 +2 位作者 董明国 刘黎 周汉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88-459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方法:2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治疗后第2、4、6周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方法:2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治疗后第2、4、6周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前后的效果。结果:与移植前比较,术后第2周,AS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术后第4周,AST、DBIL降低(P﹤0.05),ALB、PA增高(P﹤0.05);术后第6周,AST、ALT、TBIL、DBIL、PT降低(P﹤0.05),ALB、PA、PTA增高(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是有效的方法,能改善肝功能各项检验指标,肝功能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移植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明 周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参照Pullicinp法选择轻度梗死、中度梗死和重度梗死患者各50例;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研...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参照Pullicinp法选择轻度梗死、中度梗死和重度梗死患者各50例;将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检测受试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a(TNF-a)水平。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梗死患者的血清Hcy、CRP、TN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CRP、TNF-a、MMP-9水平呈正相关,与NGF、NTF呈负相关;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CRP、TNF-a、MMP-9水平呈负相关,与NGF、NTF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发生改变,且与炎症因子含量以及神经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炎症因子 神经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与原发性肝癌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小丽 刘佳 +2 位作者 马玉芳 王继红 罗莉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474-24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3种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损伤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初发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8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 目的探讨血清3种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β以及维生素A)参与调控氧化应激损伤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初发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8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束时生存结果,分为存活组(n=101)和死亡组(n=97)。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检测血清维生素E、胡萝卜素β、维生素A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包括总抗氧化态(TAS)、总氧化态(TOS)和氧化应激指数(OSI)以及其变化差值。结果死亡组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维生素E变化差值、维生素A变化差值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术后3个月TAS水平、TAS变化差值、TOS变化差值、OSI变化差值均低于存活组,术后3个月TOS水平、OSI高于存活组(P<0.05)。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和维生素E变化差值预测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95%CI(0.716,0.894)]、0.894[95%CI(0.735,0.934)]。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与术后3个月TAS水平呈正相关(r=0.521,P<0.05),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611,P<0.05);维生素E变化差值与死亡率呈负相关(r=-0.6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维生素E>10.1μmol/L[OR=0.78,95%CI(0.40,0.98)]和维生素E变化差值>0.6μmol/L[OR=0.89,95%CI(0.49,0.99)]是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3个月维生素E水平是肝癌术后3年死亡事件发生的潜在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维生素E 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含量检测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明 张明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以及补体C3...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以及补体C3和C4的含量,流式细胞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1)Th1/Th2细胞因子:观察组的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干扰素-γ(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白介素-6、10(IL-6、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观察组的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含量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关系:TNF-a、IFN-γ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漂移,血清中Th1细胞因子TNF-a和IFN-γ含量降低、而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升高,且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H1/TH2细胞因子 细胞免疫 天然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TAM受体水平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德平 刘黎 +3 位作者 陈慧冬 杨金边 石应元 刘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0-1883,共4页
目的分析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中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TAM受体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肺结核150例作为观察组,非肺结核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TAM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单独诊断和... 目的分析在痰涂片阴性肺结核中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TAM受体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肺结核150例作为观察组,非肺结核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TAM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中TAM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A孔斑点数及B孔斑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平行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67%,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为98.67%,联合诊断AUC均显著高于TAM受体和T-SPOT.TB单独诊断(P <0.05)。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核TAM受体水平可有效提高临床中痰涂片阴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OT.TB检测 TAM受体 痰涂片阴性 肺结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通过降低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病变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贵兰 谭艳 +2 位作者 田娅玲 包伦敏 蒋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寡脱氧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建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取SD雌性大鼠建立CI...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寡脱氧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建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取SD雌性大鼠建立CIA大鼠模型,设CIA模型组、牛Ⅱ型胶原蛋白-诱骗剂-树突状细胞(Col2-decoy DC)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ol2-decoy DC对照组。于初次免疫的第20天尾静脉注射tolDC进行处理,造模第7周处死大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reg比例,HE染色检测踝关节病变情况,并对关节炎指数(AI)进行评分。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Col2-decoy DC组AI降低且踝关节病变减轻,脾脏CD4+T细胞中Th1细胞、Th17细胞百分率降低而Th2细胞、Treg百分率升高。结论tolDC通过降低CD4+T细胞中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减轻CIA大鼠炎症和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T细胞亚群 免疫耐受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