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用CMB模型和FA法对区域大气颗粒物的综合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孙伶俐
龙涛
+1 位作者
龙一飞
侯祺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4-100,共7页
利用受体模型CMB法和FA法的综合解析技术,对武汉某区域的14个TSP(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点及4种主要尘源的元素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TSP的主要污染源及各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将两种方法所得解析结果相互验证,得到和实际情况比较...
利用受体模型CMB法和FA法的综合解析技术,对武汉某区域的14个TSP(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点及4种主要尘源的元素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TSP的主要污染源及各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将两种方法所得解析结果相互验证,得到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结论。CMB模型分析结果为:A区域TSP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源(贡献率为54.09%)、交通道路尘源(30.47%)和煤烟尘源(9.33%);B区域主要污染尘源为土壤尘源(41.65%)和建筑尘源(19.05%)。对TSP元素组分数据进行FA法分析,结果为:该区域TSP污染源约有5种,分别为建筑尘源(57.524%)、土壤尘源(19.46%)、煤烟尘源(14.50%)、交通道路尘源(6.74%)和钢铁尘源(0.95%)。CMB法和FA法综合解析结果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源、建筑尘源和交通道路尘源。根据解析结果及研究区域的TSP实际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各污染源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源解析
CMB模型
FA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CMB模型和FA法对区域大气颗粒物的综合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孙伶俐
龙涛
龙一飞
侯祺棕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华中
科技
大学
计算机技术
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环境工程系
武汉
理工
大学
资源与
环境工程
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4-100,共7页
文摘
利用受体模型CMB法和FA法的综合解析技术,对武汉某区域的14个TSP(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点及4种主要尘源的元素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TSP的主要污染源及各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将两种方法所得解析结果相互验证,得到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结论。CMB模型分析结果为:A区域TSP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源(贡献率为54.09%)、交通道路尘源(30.47%)和煤烟尘源(9.33%);B区域主要污染尘源为土壤尘源(41.65%)和建筑尘源(19.05%)。对TSP元素组分数据进行FA法分析,结果为:该区域TSP污染源约有5种,分别为建筑尘源(57.524%)、土壤尘源(19.46%)、煤烟尘源(14.50%)、交通道路尘源(6.74%)和钢铁尘源(0.95%)。CMB法和FA法综合解析结果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源、建筑尘源和交通道路尘源。根据解析结果及研究区域的TSP实际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各污染源控制对策。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源解析
CMB模型
FA
贡献率
Keyword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source apportionment
chemical mass balance (CMB)
factor analysis (FA)
contribute rate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用CMB模型和FA法对区域大气颗粒物的综合源解析研究
孙伶俐
龙涛
龙一飞
侯祺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