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WA和云模型的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韧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洪杰 余恺瑞 +1 位作者 魏甜甜 聂俊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9,共7页
为了探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范式,将安全韧性理论引入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研究中,提出一种安全韧性评价方法。首先,界定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韧性的概念,构建以稳定性、冗余性、效率性和适应性4个安全韧性特征要素为核心的评价指... 为了探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范式,将安全韧性理论引入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研究中,提出一种安全韧性评价方法。首先,界定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韧性的概念,构建以稳定性、冗余性、效率性和适应性4个安全韧性特征要素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有序加权平均C-OWA算子计算指标权重,通过云模型理论得到各安全韧性特征要素和安全韧性的评价等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武汉市某高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楼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实验楼的实验室稳定性等级为“较好(Ⅳ级)”,冗余性等级为“中等(Ⅲ级)”,效率性等级为“较好(Ⅳ级)”,适应性等级为“中等(Ⅲ级)”,整体安全韧性等级为“较好(Ⅳ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运用该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对改善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化工实验室 云模型 安全韧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与准出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洪杰 向文姝 +2 位作者 韩军 秦林波 王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2-237,共6页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形式化、危化品管理不具体等问题,该文首先利用鱼刺图分析高校实验室在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准入和安全准出的现状,然后结合PDCA理论,设计并开发实验室安全准入与准出闭环管理系统。系...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培训形式化、危化品管理不具体等问题,该文首先利用鱼刺图分析高校实验室在人员和物品的安全准入和安全准出的现状,然后结合PDCA理论,设计并开发实验室安全准入与准出闭环管理系统。系统从实验室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物的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涵盖人员与物品的双准入和双准出,将实验室安全准入与准出的过程步骤化,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状态,提高实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安全准入 安全准出 闭环管理 高校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实验室信息系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雯静 戴子藤 +2 位作者 梅丹 彭小梅 林志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结合本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实验室管理现状,从实用性、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实验室信息系统。该系统面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室安全准入、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实验室安全检查等功... 结合本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实验室管理现状,从实用性、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实验室信息系统。该系统面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室安全准入、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实验室安全检查等功能,能够对实验室日程管理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实验室的各业务流程,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 事故预防 过程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多方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洪杰 向文姝 +2 位作者 张文鹏 范资悦 王慧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298,共5页
针对一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形式单一等问题,分析了高校师生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准入、实验室应急防护物资等现状,研究并开发了高校实验室多方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包括以安全准入为核心的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 针对一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形式单一等问题,分析了高校师生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准入、实验室应急防护物资等现状,研究并开发了高校实验室多方位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包括以安全准入为核心的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危化品管理、项目和风险管理,并结合师生身心健康对实验室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职业与心理健康管理;对实验室中人的操作失误、物的危险状态和环境因素综合分析,改善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解决了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多方位 全过程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黏结剂高品位球团的固结机制研究
5
作者 周仙霖 郑子康 +3 位作者 万军营 陈铁军 罗艳红 王兆才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7,共8页
应用纯有机黏结剂可以显著提高成品球的TFe质量分数,研究纯有机黏结剂球团对炼铁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细粒级高品位磁铁精矿和有机黏结剂JDOB-4及印度膨润土为原料,研究有机黏结剂和膨润土对高品位球团矿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光学显微... 应用纯有机黏结剂可以显著提高成品球的TFe质量分数,研究纯有机黏结剂球团对炼铁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细粒级高品位磁铁精矿和有机黏结剂JDOB-4及印度膨润土为原料,研究有机黏结剂和膨润土对高品位球团矿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仪器,分析球团矿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JDOB-4添加量为0.15%时,生球的落下强度为6.1次/(0.5 m),在预热温度为1050℃、预热时间为18 min、焙烧温度为1300℃、焙烧时间为21 min的预热焙烧条件下,焙烧球的抗压强度为2290 N/P;随着JDOB-4添加量的增加,焙烧球的抗压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当有机黏结剂用量过多时,球团内部孔洞增加,形成了高孔隙度、疏松的微观结构,导致球团的抗压强度下降。相比膨润土球团,添加有机黏结剂较多的球团焙烧过程需要提高焙烧温度、延长焙烧时间来促进赤铁矿连晶,进而提高焙烧球的抗压强度。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采用国内高品位铁精矿,配加纯有机黏结剂生产高品位氧化球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位铁精矿 有机黏结剂 预热焙烧 固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直径矿用钢丝绳无损检测仪的设计与开发
6
作者 姚囝 杨运盛 +3 位作者 刘洋 叶义成 冯杰 陶潜顺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41,共10页
针对现有矿用钢丝绳质量检测设备操作过程复杂、检测直径范围有限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多直径矿用钢丝绳的在线智能无损检测仪,其主要包括开环永磁磁化系统、硬件外设、应用软件及滤波算法等。根据永磁漏磁检测的物理特性,通过... 针对现有矿用钢丝绳质量检测设备操作过程复杂、检测直径范围有限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多直径矿用钢丝绳的在线智能无损检测仪,其主要包括开环永磁磁化系统、硬件外设、应用软件及滤波算法等。根据永磁漏磁检测的物理特性,通过ANSYS Maxwell软件建立了具有开环磁路特征的永磁磁化系统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提离值下磁化钢丝绳的损伤特征曲线,确定了最佳提离值。为提高降噪效果,提出了基于差值极限滤波算法的信号波形平滑处理方法。多组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直径矿用钢丝绳无损检测仪能够有效识别不同直径钢丝绳的断丝损伤,损伤位置检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36%,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径矿用钢丝绳 无损检测仪 漏磁检测 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工艺对熔剂性高磷鲕状赤铁矿铁、磷、铝矿物转变的影响
7
作者 周仙霖 陈仡煌 +3 位作者 陈铁军 罗艳红 万军营 申跃洪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0,113,共11页
受复杂矿物组成与特殊嵌布特征的限制,针对鲕状赤铁矿的传统选矿工艺难以实现理想的分离指标。为探究高磷鲕状赤铁矿的可还原性及直接还原过程中有害杂质元素的行为,本文以湖北宜昌地区长阳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煤炭、CO及H_(2... 受复杂矿物组成与特殊嵌布特征的限制,针对鲕状赤铁矿的传统选矿工艺难以实现理想的分离指标。为探究高磷鲕状赤铁矿的可还原性及直接还原过程中有害杂质元素的行为,本文以湖北宜昌地区长阳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煤炭、CO及H_(2)三种还原剂开展直接还原试验,考察还原过程中铁、磷及铝等主要组分的矿物相变化与反应特征。长阳鲕状赤铁矿铁品位为50.53%,磷和铝质量分数分别为0.83%和3.87%,钙质量分数为6.73%,二元碱度为1.03。通过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铁矿物分级还原过程中产生的FeO易与含铝矿物相反应生成难还原的铁铝尖晶石,从而抑制还原反应的深入进行。此外,鲕绿泥石等含铝物相在CaO熔剂存在下的还原行为得到显著改善,含磷物相中的磷元素则倾向于在较高温度下迁移并富集于还原产物中的金属铁相。在还原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采用煤炭、CO和H_(2)作为还原剂对该矿样进行直接还原处理,产物的金属化率分别为83.43%、88.90%和96.75%。通过分析球磨和磁选后的还原产物,三种还原方式在脱磷效果上差异较小,脱磷率均维持在约70%;而在铝的脱除方面,H_(2)还原产物表现出显著优势,其脱铝率达到68.33%,明显高于煤和CO还原所对应的45.71%和43.55%。对直接还原铁和磁选尾矿的XRD、SEM分析结果显示:H_(2)的还原效果最佳,能最大限度地破坏致密的鲕状结构,改善磁选工艺条件,提高金属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鲕状赤铁矿 氢还原 直接还原铁 矿物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底炉工艺锌残留解析及强化脱锌机理
8
作者 陈铁军 金路恒 +3 位作者 万军营 郑锡瀚 周仙霖 刘佳文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0,148,共10页
转底炉处理含锌粉尘工艺存在高锌原料无法充分脱锌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现场金属化球团产品进行剖析,探讨锌残留的原因;研究外加气流对还原过程中锌和铁反应行为的影响,具体探究N_(2)流速、CO含量对金属化团块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转底炉处理含锌粉尘工艺存在高锌原料无法充分脱锌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现场金属化球团产品进行剖析,探讨锌残留的原因;研究外加气流对还原过程中锌和铁反应行为的影响,具体探究N_(2)流速、CO含量对金属化团块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焙烧过程中生成的铁连晶和低熔点化合物堵塞了孔隙,阻碍了锌的挥发,使锌以Zn和ZnO的形式附着在铁连晶周围;当氮气流速从0提高到6 m/s时,脱锌率从50.83%增长至93.19%,金属化率从74.69%降低至67.92%;当CO体积分数从0增长到40%时,脱锌率均维持在90%以上,金属化率从68.30%增长到85.77%,说明还原性气流可以促进锌的挥发,同时提高金属化率。气流强化脱锌机理分析表明,在无气流条件下,液相产生或者铁连晶长大阻碍了锌的挥发通道,导致锌在团块内部富集,而外加还原性气流能够提高锌挥发的速度,促进锌的挥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粉尘 脱锌 转底炉 直接还原 冶金固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业昊 吴红丹 周志辉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2,共9页
氧化石墨烯(GO)是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材料。为改善单一GO膜在水溶液中因静电排斥、水合作用和团聚效应导致的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聚合物膜较高... 氧化石墨烯(GO)是最薄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新型材料。为改善单一GO膜在水溶液中因静电排斥、水合作用和团聚效应导致的分离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聚合物膜较高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抗氧化性和生物相容性,将聚合物与GO膜结合制备得到GO/聚合物复合膜,可以有效增强单一GO膜的渗透率和污染物拦截率,提高膜稳定性,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GO/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GO/聚合物复合膜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介绍了GO/聚合物复合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最后,对GO/聚合物复合膜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合物 复合膜 制备 水处理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效损伤的炭质泥页岩分数阶蠕变模型研究
10
作者 徐心语 胡斌 +2 位作者 董承旺 张红军 李海英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为探究边坡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针对软弱夹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炭质泥页岩的分级剪切蠕变试验,揭示其蠕变规律,确定了其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强度。通过对传统Maxwell体进行改进,... 为探究边坡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针对软弱夹层这一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炭质泥页岩的分级剪切蠕变试验,揭示其蠕变规律,确定了其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长期强度。通过对传统Maxwell体进行改进,将传统黏性元件替换为分数阶元件,引入考虑时效损伤的黏塑性体,建立考虑时效损伤的炭质泥页岩分数阶蠕变模型;基于1stOpt软件中的优化Levenberg-Marquardt法对炭质泥页岩试验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西原模型相比,改进的模型对试验数据有更好的拟合度,能够完整表征炭质泥页岩的减速、等速和加速蠕变阶段,尤其与加速蠕变阶段蠕变曲线的表征高度吻合;蠕变曲线变化由参数γ、A、v控制,材料参数A、v反映了炭质泥页岩的物理力学强度。研究结果可为含炭质泥页岩软弱夹层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分数阶元件模型 时效损伤 蠕变损伤模型 1stOpt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锌粉尘的协同还原及其脱锌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杨文招 郑富强 +2 位作者 胡兵 朱伊翔 胡佩伟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含铁含锌粉尘,直接还原技术可以使粉尘中的Fe和Zn元素高效分离。本研究将转炉除尘灰、瓦斯泥和锌硫酸渣混匀后压制成团块,再外配25%的焦粉,在1000~1150℃范围内进行直接还原,揭示了含锌团块的还原过程和机理,并...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含铁含锌粉尘,直接还原技术可以使粉尘中的Fe和Zn元素高效分离。本研究将转炉除尘灰、瓦斯泥和锌硫酸渣混匀后压制成团块,再外配25%的焦粉,在1000~1150℃范围内进行直接还原,揭示了含锌团块的还原过程和机理,并且建立了脱锌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高还原温度或延长还原时间可以促进铁晶粒的聚集长大,有利于铁还原和锌脱除;在还原温度为1150℃条件下还原30 min后,可得到金属化率为98.74%和脱锌率为98.83%的金属化团块,还原过程中限制锌氧化物还原脱除速率的是界面化学反应,拟合置信度(R 2)为0.9936,表观活化能为152.37 kJ/mol。该研究可为含锌粉尘的协同还原及脱锌动力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粉尘 金属化率 协同还原 还原机理 脱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对转底炉炉衬材料侵蚀行为研究
12
作者 谢永明 张浩浩 +4 位作者 胡晓炜 刘子豪 赵波 秦林波 韩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142,共10页
针对转底炉高温直接还原工艺处置冶金固废过程中面临的炉衬材料遭受碱金属侵蚀问题,本文研究了NaCl、KCl、Na_(2)CO_(3)、K_(2)CO_(3)4种不同的碱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对炉衬材料的侵蚀行为,采用强度测试方法以及高温侵蚀方法,系统分析了... 针对转底炉高温直接还原工艺处置冶金固废过程中面临的炉衬材料遭受碱金属侵蚀问题,本文研究了NaCl、KCl、Na_(2)CO_(3)、K_(2)CO_(3)4种不同的碱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对炉衬材料的侵蚀行为,采用强度测试方法以及高温侵蚀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碱金属化合物添加量对炉衬材料侵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SEM、EDS、XRD等检测手段揭示了碱金属对炉衬材料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碱金属化合物均会侵蚀破坏炉衬材料,使炉衬材料抗压、抗折强度下降。其中添加K_(2)CO_(2)、Na_(2)CO_(2)炉衬材料抗压强度比空白样分别降低20.6%、15.9%,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9.8%、15.1%,添加KCl、NaCl炉衬材料抗压强度比空白样分别降低15.1%、11.2%、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6.6%、10.9%;炉衬材料遭受侵蚀后其微观结构孔隙、裂隙增多;高温气态的NaCl、KCl能通过裂隙、孔隙侵蚀试样内部结构;添加NaCl、KCl的试样无新晶相生成,添加Na_(2)CO_(3)、K_(2)CO_(3)的试样生成低熔点熔融物,如钾霞石、钠长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炉衬材料侵蚀 碱金属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法向应力耦合模型研究
13
作者 吴兵 盛建龙 +1 位作者 叶祖洋 周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5-2504,共10页
为解决传统Forchheimer方程难以描述高围压及高水压耦合下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问题,采用双弹簧Hooke模型(two-part Hooke’s model,简称TPHM)描述单裂隙水力开度与有效法向应力关系,将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表征为有效法向应力的函数... 为解决传统Forchheimer方程难以描述高围压及高水压耦合下单裂隙岩体非线性渗流问题,采用双弹簧Hooke模型(two-part Hooke’s model,简称TPHM)描述单裂隙水力开度与有效法向应力关系,将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表征为有效法向应力的函数,提出考虑单裂隙非线性渗流-法向应力耦合作用的Forchheimer修正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及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不同法向应力和裂隙水压下线性系数A及非线性系数B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在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水力耦合效应显著,压力梯度-流量试验数据逐渐偏离传统Forchheimer方程,而Forchheimer修正模型仍然与试验数据吻合一致;当裂隙水压p恒等于0时,修正模型能够退化为不考虑水压力影响的传统Forchheimer方程;系数A、B对有效法向应力具有敏感性,随法向应力增大而非线性增大,随裂隙水压增大而非线性减小;与不考虑水力耦合模拟相比,考虑水力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在相同流量下所需的压力梯度更小,模拟结果能用修正模型准确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应力 水力耦合 非线性渗流 双弹簧Hook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实施排污权交易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代军 吴克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6,161,共4页
湖北省排污权市场的交易频率与交易规模都亟待提高。文章选择全国首家排污权交易中心——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交易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两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 湖北省排污权市场的交易频率与交易规模都亟待提高。文章选择全国首家排污权交易中心——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交易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两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湖北省在实施排污交易的过程中,初始排污权的分配难以体现公平与效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并非当前的最优选择;重平台、略激励的交易制度设计埋下了市场交易冷清的隐患。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湖北省 经验与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LT粉尘干式冷压块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铁军 张一敏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3,共6页
转炉LT粉尘具有温度高、金属化程度高、易自燃等特性,造成其处理及综合利用难度很大。本文在综合干式热压块和湿式冷压块技术优点的前提下,采用旋风消解、配加骨料及应用新型粘结剂等措施,开发了一种适合LT粉尘特性的新型处理工艺——... 转炉LT粉尘具有温度高、金属化程度高、易自燃等特性,造成其处理及综合利用难度很大。本文在综合干式热压块和湿式冷压块技术优点的前提下,采用旋风消解、配加骨料及应用新型粘结剂等措施,开发了一种适合LT粉尘特性的新型处理工艺——干式冷压块技术,并在太钢建成投产了一套年产12万t的生产线,将所生产的粉尘压块代替冷却废钢、矿石或造渣剂,成功地循环应用于转炉冶炼,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LT粉尘 消解 干式冷压块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岩层倾角-围压组合效应的岩石强度行为初探
16
作者 罗斌玉 苏辕 +4 位作者 刘晓云 黄腾达 肖枫亦 刘兰心 李鹏程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5-788,共14页
研究岩石强度行为的岩层倾角-围压组合效应是揭示充填体约束缓倾斜矿柱强度行为的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代替围压下的岩石倾斜加载试验,研究倾角-围压下岩石剪切破坏规律和强度特征。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红砂岩单轴和剪切试验,获得红... 研究岩石强度行为的岩层倾角-围压组合效应是揭示充填体约束缓倾斜矿柱强度行为的基础。采用数值模拟代替围压下的岩石倾斜加载试验,研究倾角-围压下岩石剪切破坏规律和强度特征。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红砂岩单轴和剪切试验,获得红砂岩的基本力学参数。以校核过的红砂岩基本力学参数为基础,开展7种倾角6种围压组合的岩石倾斜加载数值模拟,获取倾角-围压下岩石剪切破坏规律和强度特征。结果显示,随着倾角的增大,剪切带与水平面的倾角越大,且围压越大,剪切带变厚;增大围压能有效降低倾角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非常规应力圆表征极限状态下岩石应力状态的围压-倾角效应,随着倾角的增大非常规应力圆圆心偏离正应力轴的程度越大,揭示了应力路径的变化规律。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采用梯度下降算法,将7种倾角6个围压下应力圆上表示极限应力状态的“点”联系起来,求得7种倾角对应的7组强度包络线方程。采用多项式逼近方法,引入倾角维度,将7组“强度包络线”向“强度曲面”拓展,实现从“点”到“线”扩展到“面”的转变,构建包含倾角因素的岩石强度模型。研究结果对揭示矿柱等岩体工程强度的倾角-围压耦合效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行为 倾角效应 围压效应 MOHR-COULOMB准则 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磨剂对鲕状赤铁矿磨矿过程影响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功明 张明 +2 位作者 崔瑞 祝淑芳 陈秋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3,共5页
为了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将科研项目中具有教学可行性的内容"助磨剂开发研究"引入磨矿实验中,重新规划了该实验教学内容。通过讲解鲕状赤铁矿嵌布粒度细、结构复杂、难解离等特征,分析鲕状赤铁矿开发利用... 为了提高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将科研项目中具有教学可行性的内容"助磨剂开发研究"引入磨矿实验中,重新规划了该实验教学内容。通过讲解鲕状赤铁矿嵌布粒度细、结构复杂、难解离等特征,分析鲕状赤铁矿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及其上述特征对矿物解离及分选的影响,设计了利用柠檬酸提高鲕状赤铁矿磨矿效率及单体解离度的实验方案及其研究方法,让学生掌握助磨剂提高单体解离度的作用机理,学习光学显微镜、粒度分析设备、球磨机、粘度计等设备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操作。该实验所需原材料简单,过程容易实现,涵盖专业知识点多,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矿 实验设计 鲕状赤铁矿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荒煤气净化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18
作者 田静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2,共6页
采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年产3000 kt焦化企业的荒煤气净化工艺流程,并采用[火用]分析方法从工艺能耗方面分析了传统荒煤气净化工艺和优化后新工艺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工艺流程优化后,由于取消了荒煤气的反复加热冷却过程,使新工艺的... 采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年产3000 kt焦化企业的荒煤气净化工艺流程,并采用[火用]分析方法从工艺能耗方面分析了传统荒煤气净化工艺和优化后新工艺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工艺流程优化后,由于取消了荒煤气的反复加热冷却过程,使新工艺的温度变化更为合理,降低了循环冷却水、低温冷却水以及低压蒸汽的用量,且减少了换热设备的使用。通过对新工艺和传统工艺的对比发现,新工艺的[火用]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因此新工艺更加节能,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传统焦化企业的节能降耗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煤气净化 Aspen plus模拟 物理[火用] 化学[火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硅铁尾矿制备地质聚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梦婵 张惠灵 +4 位作者 陈永亮 武诗怡 齐辰晖 肖华平 蔡俊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以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偏高岭土为硅铝校正料,在NaOH和水玻璃复合碱激发的作用下制备地质聚合物。探讨不同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液固比、碱激发剂模数及养护方式对地质聚合物强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傅... 以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偏高岭土为硅铝校正料,在NaOH和水玻璃复合碱激发的作用下制备地质聚合物。探讨不同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液固比、碱激发剂模数及养护方式对地质聚合物强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对最佳参数制备出的地质聚合物3d、7d和28d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硅铝摩尔比[n(SiO2)/n(Al2O3)]为2.75、液固比为0.30、碱激发剂模数为1.4及养护方式为室温封袋养护时,制备出的地质聚合物28d强度达到72.3MPa。微观分析表明,试样内部存在大量无定形的N—A—S—H和C—S—H凝胶相,将多种矿物晶体紧密胶结在一起,并填充在颗粒的孔隙之间,形成结构致密的整体,增强试样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铁尾矿 地质聚合物 抗压强度 偏高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流动与生态载体层面的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维 刘艳中 +3 位作者 陈勇 张祚 朱晓南 宋改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299,共7页
为了解决现有研究对生态载体安全状态研究缺失导致的生态安全判断不准确的问题,以临湘市为例,依据生态安全内涵,首先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完成资源流动层面安全状态的判断,然后结合能值法的理论和系统学方法,构建生态载体安全等级划分... 为了解决现有研究对生态载体安全状态研究缺失导致的生态安全判断不准确的问题,以临湘市为例,依据生态安全内涵,首先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完成资源流动层面安全状态的判断,然后结合能值法的理论和系统学方法,构建生态载体安全等级划分体系,完成了生态载体层面安全状态研究,最终得出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2005—2017年临湘市在资源流动层面上处于安全状态;生态载体安全等级由Ⅳ-U级到Ⅱ-D级,生态载体安全状态经历了稳定上升又下降的波动过程,区域生态载体整体现状处于安全状态,因此得出临湘市处于生态安全状态。(2)从地类变化看,2005—2017年除化石能源用地外,其他地类均处于资源流动安全状态,但生态载体中耕地和水域生产能力下降,状态较不安全,应减少粗放式生产及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边际效益的对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善载体状态。资源流动和生态载体安全状态的综合判断,能更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安全状态,也为区域生态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足迹法 能值理论 生态载体 临湘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