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金复合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CYFRA21-1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晨曦 龚国傲 +2 位作者 蔡珂 梅勇 潘洪志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构建一种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CMWCNTs/N-rGO/AuNPs)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中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以尿素作为氮源制备N-rGO,通过超声混合将... 构建一种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CMWCNTs/N-rGO/AuNPs)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免疫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中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以尿素作为氮源制备N-rGO,通过超声混合将CMWCNTs、AuNPs与N-rGO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CMWCNTs/N-rGO/AuNPs。由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不仅可以放大电信号,还能通过Au-S键与抗体结合,因此可实现对CYFRA21-1的定量检测。该免疫传感器对人血清中CY-FRA21-1的检测在0.1~500 n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5 ng/mL。人血清样本的加标回收率为91.75%~109.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9%(n=6)。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适合于检测人血清中的CYFRA21-1,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 金纳米颗粒 细胞角蛋白19可溶片段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肺癌标志物CYFRA21-1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峰峰 蒋裕婷 +2 位作者 龚国傲 覃江阳 梅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1,共7页
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 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电极制得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uNPs与CMK-3@CMWCNTs均匀复合,并可通过Au-S键与CYFRA21-1抗体结合,为抗体提供大量的生物结合位点,提高了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而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现对血清中CYFRA21-1的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AuNPs颗粒嵌入CMK-3@CMWCNTs的表面和空隙中,循环伏安法(CV)曲线的变化趋势表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灵敏有效。采用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血清中CYFRA21-1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5~1×10~4 ng·L^(-1),检出限(3S/N)为0.2 ng·L^(-1),血清样品中CYFRA21-1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 金纳米粒子 有序介孔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g6调控运动纤毛结构功能缓解大鼠缺血性脑水肿损伤
3
作者 黄瑞松 胡一鸣 +3 位作者 张配 张春艳 张玲 曹晓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1,307,共8页
目的 研究精子相关抗原6(sperm-associated antigen 6,Spag6)对缺血性脑水肿介导的突触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pag6组。利用慢病毒感染上调大鼠脑内Spag6蛋白表达后,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缺血... 目的 研究精子相关抗原6(sperm-associated antigen 6,Spag6)对缺血性脑水肿介导的突触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pag6组。利用慢病毒感染上调大鼠脑内Spag6蛋白表达后,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缺血性脑水肿模型。利用Long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扫描电镜观察运动纤毛结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Survivin、GluN1、GluN2B和GluA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大脑不同区域神经细胞和组织损伤,Spag6表达异常变化,突触结构功能改变;第三脑室运动纤毛活性紊乱,发生缺血性脑水肿现象。上调Spag6表达后,脑水肿现象缓解,运动纤毛活性恢复;缺血区脑梗死、神经细胞损伤及突触结构异常改变被逆转;Bcl-2、Survivin、GluN1、GluN2B、GluA2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5),Bax表达量均降低(P<0.01)。结论 Spag6通过恢复脑室运动纤毛的活性状态,增强突触的功能,进而减轻缺血性脑水肿介导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g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运动纤毛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对饱腹感和体重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丁程程 李文芳 荣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46,共7页
为系统评价燕麦对饱腹感和体重控制的影响,全面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中有关燕麦与饱腹感和体重控制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纳入21个RCT研... 为系统评价燕麦对饱腹感和体重控制的影响,全面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电子数据库中有关燕麦与饱腹感和体重控制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纳入21个RCT研究,共954例样本。11项研究显示摄入燕麦能够增加正常受试者的饱腹感,3项研究显示食用燕麦能够增加超重或超重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受试者的饱腹感。燕麦增加饱腹感的作用随其黏性、所含β-葡聚糖的含量、分子质量、水化球体和回旋半径的增加而增强。燕麦干预对正常受试者的体重无明显影响,但能减轻超重者的体重和腰部脂肪堆积,在超重伴T2DM人群中,燕麦加饮食控制的减肥效果明显优于与单纯饮食控制。燕麦及其制品具有高度的饱腹感,该作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品的特性及其β-葡聚糖的含量和理化性质。燕麦对超重者有显著的减重效果,但是对正常受试者该作用不明显;对于超重伴T2DM者来说,同时进行燕麦和饮食控制干预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饮食控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饱腹感 体重控制 Β-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文博 董晓琴 吴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新组合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及集落形成实验评价。检测胞内过氧化氢含... 目的研究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新组合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及集落形成实验评价。检测胞内过氧化氢含量及胞内过氧化氢酶活力、胞内氧化型辅酶Ⅱ/还原型辅酶Ⅱ(NADP+/NADPH)比值。结果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强于L-02(P<0.05),诱导HepG2细胞胞内生成更多的过氧化氢、抑制胞内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胞内NADP+/NADPH比值、抑制胞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而对L-02细胞上述指标影响较小。结论药理剂量抗坏血酸联合二甲双胍通过过氧化氢清除以及磷酸戊糖代谢途径,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二甲双胍 肝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董晓琴 吴文博 +2 位作者 惠娣 吴志刚 常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 研究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开发新的化疗药物增效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永生化肝细胞L-02,分为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异烟肼作用组,多柔比星作用组、异烟肼+多柔比星联合组... 目的 研究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为开发新的化疗药物增效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永生化肝细胞L-02,分为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异烟肼作用组,多柔比星作用组、异烟肼+多柔比星联合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胞内活性氧浓度变化,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胞内rGSH水平、rGSH/GSSG比值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蛋白表达。结果相较L-02细胞,异烟肼与多柔比星联合组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P <0.05),诱导HepG2细胞内生成更多的活性氧( P <0.05)、降低胞内rGSH/GSSG比值( P <0.05);相较HepG2细胞其它组,联合组胞内Nrf2蛋白表达量减少,但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异烟肼联合多柔比星通过诱导活性氧的产生,降低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进而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虽然HepG2细胞核内Nrf2蛋白表达量升高,但不能缓解高活性氧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多柔比星 肝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膜修饰电化学传感器同时测定尿样中铅和镉
7
作者 卢媛玥 喻娇 +2 位作者 杨玉晗 张扬 梅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5年第11期33-37,共5页
铅和镉可通过空气、水源、食物以及工作场所职业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蓄积会损害人体健康。针对尿样中铅和镉暴露水平评估在快速检测方面的不足,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Nafion复合材料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并通过预镀法... 铅和镉可通过空气、水源、食物以及工作场所职业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蓄积会损害人体健康。针对尿样中铅和镉暴露水平评估在快速检测方面的不足,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Nafion复合材料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并通过预镀法沉积锑(Sb)膜,构建新型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同时检测尿样中铅离子(Pb^(2+))和镉离子(Cd^(2+))的含量。结果表明,在2.0~100.0μg·L^(-1)范围内Pb^(2+)和Cd^(2+)的浓度与峰电流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分别为0.46μg·L^(-1)和0.38μg·L^(-1)。在实际尿样测定中,Pb^(2+)和Cd^(2+)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53%~103.35%和93.87%~96.5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成功实现了尿样中Pb^(2+)和Cd^(2+)的同时检测,为人体暴露水平评估及公共健康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膜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