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火材料用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对原位合成SiC晶须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杏 刘正龙 +3 位作者 邓承继 余超 祝洪喜 丁军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0-304,共5页
为开发用于含碳浇注料中能替代石墨的可再生碳材料,分别以秸秆和稻壳粉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研究了生物质种类和处理工艺(直接热解+900℃碳化、180℃水热+900℃碳化、180和200℃水热催化+900℃碳化)对碳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对... 为开发用于含碳浇注料中能替代石墨的可再生碳材料,分别以秸秆和稻壳粉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研究了生物质种类和处理工艺(直接热解+900℃碳化、180℃水热+900℃碳化、180和200℃水热催化+900℃碳化)对碳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对原位合成SiC晶须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与秸秆的原始结构经水热处理后部分坍缩并发生水解聚合生成碳微球。秸秆经200℃水热催化+900℃碳化后产物中存在明显的非晶态二氧化硅与碳,且碳含量最高,大量碳微球晶核在碳骨架表面形成。相较于以石墨为碳源,添加秸秆基生物质炭的粉体中生成大量交错的SiC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秸秆 稻壳 水热法 SIC晶须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改性石墨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邝昌柳 王杏 +4 位作者 刘正龙 丁军 余超 邓承继 祝洪喜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5-299,共5页
为解决目前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等问题,以Zr粉和鳞片石墨为原料,以NaCl和NaF为熔盐介质,在氩气气氛中于1000℃保温3 h合成了ZrC改性石墨。然后以电熔白刚玉、α-Al_(2)O_(3)粉、Al粉、Si粉、鳞片石墨和ZrC改性... 为解决目前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等问题,以Zr粉和鳞片石墨为原料,以NaCl和NaF为熔盐介质,在氩气气氛中于1000℃保温3 h合成了ZrC改性石墨。然后以电熔白刚玉、α-Al_(2)O_(3)粉、Al粉、Si粉、鳞片石墨和ZrC改性石墨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试样。研究了ZrC改性石墨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3%、5%)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鳞片石墨的试样相比,引入1%~3%(w)的ZrC改性石墨可显著提高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试样的力学性能,但是当引入5%(w)的ZrC改性石墨时,降低了其性能。添加3%(w)ZrC改性石墨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优,其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22.3和9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 改性石墨 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4)C添加量对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邹鑫 肖学平 +3 位作者 宋雅楠 陈平安 朱颖丽 李享成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以板状刚玉(粒度≤1、≤0.075 mm)、Al-Si合金粉(粒度为50μm)、α-Al_(2)O_(3)微粉(粒度为5μm)、鳞片石墨(粒度≤0.074 mm)和B_(4)C粉(粒度为20μm)为原料,硝酸镍为催化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C材料,研究了B_(4)C添加... 以板状刚玉(粒度≤1、≤0.075 mm)、Al-Si合金粉(粒度为50μm)、α-Al_(2)O_(3)微粉(粒度为5μm)、鳞片石墨(粒度≤0.074 mm)和B_(4)C粉(粒度为20μm)为原料,硝酸镍为催化剂,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Al_(2)O_(3)-C材料,研究了B_(4)C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6%和9%)对Al_(2)O_(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B_(4)C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线变化率明显减小,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明显增大;当B_(4)C添加量为3%(w)时,试样经1450℃处理后的线变化率降至0.65%,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最高,分别为28.7和57.3 MPa。2)当B_(4)C添加量为6%(w)时,试样经1400℃空气气氛氧化后的氧化指数降至3.9%,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 B_(4)C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导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董博 余超 +3 位作者 邓承继 祝洪喜 丁军 唐慧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5,共12页
SiC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抗热震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热交换器设备的常用基体材料。由于原料、成型工艺、烧成工艺和烧结助剂等因素制约,SiC陶瓷含有较多气孔、晶界、杂质和缺陷,导致其常温热导率(≤270 W... SiC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抗热震性能、抗化学侵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热交换器设备的常用基体材料。由于原料、成型工艺、烧成工艺和烧结助剂等因素制约,SiC陶瓷含有较多气孔、晶界、杂质和缺陷,导致其常温热导率(≤270 W·m^(-1)·K^(-1))低于碳化硅单晶材料(6H-SiC,490 W·m^(-1)·K^(-1)),且不同制备工艺下热导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了温度、气孔、晶体结构和第二相对SiC陶瓷导热性能的影响,归纳了热压烧结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无压烧结法、重结晶烧结法和反应烧结法制备高导热SiC陶瓷的特点,对优化烧结助剂种类及含量、高温热处理和添加高导热第二相等改善SiC陶瓷导热性能的主要措施进行阐述,并展望了未来高导热SiC陶瓷的研究方向,为未来制备低成本、高导热SiC质热交换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陶瓷 热导率 声子散射 晶界 第二相 烧结助剂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铁渣加入量对Al_(2)O_(3)-SiC-C铁沟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图 顾华志 +2 位作者 张美杰 黄奥 邱文冬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为合理利用钛铁渣进而缓解资源紧张,以矾土熟料、致密刚玉、SiC、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Si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1.2%、22.4%、33.6%、44.8%和56.0%的钛铁渣等量替代矾土熟料,于1450℃保温3 h热处理后制备了A... 为合理利用钛铁渣进而缓解资源紧张,以矾土熟料、致密刚玉、SiC、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Si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1.2%、22.4%、33.6%、44.8%和56.0%的钛铁渣等量替代矾土熟料,于1450℃保温3 h热处理后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钛铁渣的加入量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钛铁渣加入量的增多,浇注料的体积密度降低,显气孔率增加,常温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浇注料的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2)钛铁渣的引入带来过多的气孔为氧气的扩散提供了更多通道,且经氧化处理后由钛铁渣引入的杂质会生成较多液相,使得浇注料结构疏松,显著降低抗氧化性能;3)钛铁渣与熔渣反应会生成镁铝尖晶石,能够阻止熔渣的进一步侵蚀,提高其抗渣侵蚀性。综合考虑,钛铁渣的最佳加入量为56.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渣 矾土熟料 Al_(2)O_(3)-SiC-C浇注料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和造孔剂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喜飞 陈定 +3 位作者 罗琼 顾华志 黄奥 付绿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0-323,共4页
为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力学性能,以碳化硅微粉(55~44和5.0~3.5μm)和炭黑为原料,羧甲基纤维素纳(CMC)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造孔剂,经1740℃保温1 h制备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了炭黑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5%、7.5%、10%... 为提高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力学性能,以碳化硅微粉(55~44和5.0~3.5μm)和炭黑为原料,羧甲基纤维素纳(CMC)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造孔剂,经1740℃保温1 h制备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了炭黑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5%、7.5%、10%、12.5%、15%)及不同质量比的造孔剂对反应烧结碳化硅物理性能的影响,并进行XRD和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1)当炭黑添加量(w)从5%增加到15%时,材料弯曲强度从172 MPa升高到258 MPa,断裂韧性从3.31 MPa·m^(1/2)升高到3.77 MPa·m^(1/2);2)造孔剂能够优化游离Si的分布,当炭黑添加量为15%(w),造孔剂CMC与HPMC质量比为1.5∶4.5时,反应烧结碳化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为268 MPa,断裂韧性为4.42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碳化硅 炭黑 造孔剂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包釉对钢中总氧含量及夹杂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贺恒星 韩兵强 李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9-1773,共5页
炼钢过程中出钢后钢渣附着在钢包工作衬壁上,形成钢包釉,对钢-耐火材料的反应产生重要影响,是钢中夹杂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对钢中总氧含量也产生影响。本文通过设计不同钙硅比的钢包釉层,研究其对钢中总氧含量及夹杂物的影响。研究发现... 炼钢过程中出钢后钢渣附着在钢包工作衬壁上,形成钢包釉,对钢-耐火材料的反应产生重要影响,是钢中夹杂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对钢中总氧含量也产生影响。本文通过设计不同钙硅比的钢包釉层,研究其对钢中总氧含量及夹杂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铝镁质耐火材料与钢水直接接触时,耐火材料组分溶解进钢水中形成夹杂,增加了钢中的夹杂和总氧含量;耐火材料表面覆盖釉层时,耐火材料与钢水通过界面层间接反应,减少了钢中的夹杂和总氧含量。其中钙硅比高的界面层,钢中总氧含量低,夹杂的数量也少,但是夹杂的尺寸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釉 总氧含量 夹杂 钙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添加量对中频炉用铝镁质干式捣打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胡燈 张寒 +2 位作者 黄学忠 刘红波 赵惠忠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7-350,共4页
为提高中频感应炉的使用寿命,以电熔刚玉、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CaO为烧结添加剂,采用捣打成型的方式制备了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研究CaO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1.5%、2%)对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经1600℃热处理3 h后的物相组... 为提高中频感应炉的使用寿命,以电熔刚玉、电熔镁砂为主要原料,CaO为烧结添加剂,采用捣打成型的方式制备了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研究CaO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1.5%、2%)对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经1600℃热处理3 h后的物相组成、烧结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aO能促进铝镁质干式捣打料的烧结,常温耐压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原因在于CaO与Al_(2)O_(3)反应生成六铝酸钙(CA_(6)),CA_(6)穿插于刚玉相与尖晶石相之间,提高了捣打料的强度;当CaO添加量为1%(w)时,经1600℃热处理后的捣打料综合性能最好,其线膨胀率为1.38%,体积密度为2.86 g·cm^(-3),显气孔率为21.3%,常温耐压强度为15.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炉 铝镁质干式捣打料 烧结性能 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