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前生物:科技创新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之六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军云 张一博 金建云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7期25-27,共3页
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动物疫苗行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前生物”)是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服务于养殖业,尤其在养猪行业... 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动物疫苗行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前生物”)是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防疫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服务于养殖业,尤其在养猪行业有着广泛的用户群体,且已遍布全国各地,拥有河南牧原、广东温氏、中粮集团等规模化用户,是国内最知名的猪用疫苗生产企业之一,2017-2020年,科前生物连续四年在国内非强制免疫猪用疫苗市场排名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行业 兽用生物制品 农业科技创新 养殖业 中粮集团 高新技术 畜牧业 市场排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6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免疫原性评价
2
作者 贾超莹 张华伟 +2 位作者 罗修鑫 刘青芸 王湘如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12-2324,共13页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最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本研究采集了伴有发热、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的犊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最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养殖及食品安全。本研究采集了伴有发热、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的犊牛鼻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16S rRNA测序分析和PCR分型,测试了分离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同时通过小鼠死亡率以及临床剖检结果对小鼠作为Mh替代动物感染模型的可能性进行评估,构建小鼠细菌感染模型,并评估了分离株的致病性与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分离株纯化后经鉴定为A6型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将其命名为KQ-Mh-1。该菌株对阿米卡星、美洛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和磺胺异恶唑等多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多黏菌素、新霉素和多西环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分离株KQ-Mh-1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7.29×10^(9)CFU·mL^(-1),感染死亡小鼠均表现为肺脏、脾脏严重出血。将KQ-Mh-1制备成不同抗原含量的灭活疫苗进行其免疫原性评估,其中高抗原含量(2.5×1010CFU·mL^(-1))的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对于A6型溶血性曼氏杆菌的攻毒具有70%的保护率。本研究成功分离出一株可导致牛BRD的Mh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探究,为牛BRD疫苗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疫苗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 溶血性曼氏杆菌 小鼠模型 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峻豪 匡磊 +7 位作者 雷镒妃 赵天睿 许灏钧 陈斌 王丹 韦阳飞 洪灯 胡长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9-2227,共9页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通过磁场作用使得磁珠表面所吸附的靶标物从样品中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免疫磁珠捕获靶标后,免疫磁珠-靶标复合物磁吸固定在管壁,洗脱杂质即可得到靶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效果主要受抗体特异性、磁珠直径、磁珠添...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是通过磁场作用使得磁珠表面所吸附的靶标物从样品中分离的前处理技术。免疫磁珠捕获靶标后,免疫磁珠-靶标复合物磁吸固定在管壁,洗脱杂质即可得到靶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富集效果主要受抗体特异性、磁珠直径、磁珠添加量、孵育时间和样本pH影响,其中抗体特异性是影响磁珠富集效果的关键。利用免疫磁珠可吸附抗体的特性,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中替代包被步骤,可大幅减少检测时间;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联用后,可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检测效率。笔者从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原理、一般分离步骤、常见影响因素,以及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层析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流式细胞术、电化学传感器、液相色谱法等应用方面进行阐述,为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样本前处理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2型的分离鉴定及商品化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4
作者 张蓉蓉 汪最 +8 位作者 郭云清 李国红 程伊洛 卢琴 罗聪 张腾飞 张文婷 胡巧 罗青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273-4283,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发病雏鸭中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估当前市售的3种鸭传染性浆膜炎商品化疫苗对新分离菌株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提供参... 【目的】本研究拟对从发病雏鸭中分离获得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估当前市售的3种鸭传染性浆膜炎商品化疫苗对新分离菌株的保护效果,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死雏鸭肝脏、脑组织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PCR鉴定和测序、系统进化树构建、血清型分型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分光光度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分离菌株生长曲线,利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通过动物试验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_(50))和组织载菌量,最后通过攻毒试验评估3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对分离菌株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试验分离获得1株RA,其为血清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和卡那霉素等10种药物均表现耐药,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和链霉素表现敏感。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培养6~10 h,分离株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8 h后活菌数可达到10^(9) CFU/mL;对雏鸭的LD_(50)为7.65×10^(4.7)CFU,雏鸭感染后心脏组织载菌量最高。3种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7日龄雏鸭后2周用分离菌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1+2+7型多价RA灭活疫苗保护效果最好,保护率可达70%,而另外2种疫苗保护率<50%。【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多重耐药、高致病性血清2型RA,当前市售RA商品化疫苗对其免疫保护效果有限。研究结果为当前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血清2型 生物学特性 商品化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分离株特性分析及疫苗候选菌株筛选
5
作者 陈虹宇 朋璐 +7 位作者 张娇 韩未尧 汤细彪 宋文博 黄超 金卉 周锐 黎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8,共11页
【目的】分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获得疫苗候选菌株。【方法】从国内疑似分离株中鉴定获得53株APP菌株,鉴定各菌株血清型及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后,利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筛选评估有价值的疫苗候选菌株。【结果】53... 【目的】分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获得疫苗候选菌株。【方法】从国内疑似分离株中鉴定获得53株APP菌株,鉴定各菌株血清型及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后,利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筛选评估有价值的疫苗候选菌株。【结果】53株APP中血清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1、7、15、5型,各菌株在体外生长存活能力强,具有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MIC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敏感度较低,而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用大蜡螟和小鼠模型从每个血清型菌株中各筛选到一株高毒力候选菌株。其中,1型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能够以小于商品化疫苗中1型菌株1/5的剂量,保护100%同血清型攻毒小鼠存活。同时,商品化疫苗中缺乏的15型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对同血清型攻毒小鼠保护率为66.7%,高于商品化疫苗的保护率。【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高毒力的优势血清型1、5、7、15型菌株各一株,根据免疫剂量和免疫保护率分析,其中的1型菌株和15型菌株有开发为新疫苗候选菌株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临床分离株 血清型 灭活疫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6
作者 杨于 刘占 +5 位作者 左麒 徐巧霞 李涛 孙小美 康超 金梅林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8期52-56,共5页
[目的]为确定2024年11月末湖北省随州市某蛋鸡养殖场蛋鸡死亡的病因,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集病死蛋鸡的心脏、肝脏等病变组织样品,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涂片镜检及生化鉴定进行菌落生长特性、形态的观察,通过PCR技术及动物试验检测16S... [目的]为确定2024年11月末湖北省随州市某蛋鸡养殖场蛋鸡死亡的病因,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集病死蛋鸡的心脏、肝脏等病变组织样品,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涂片镜检及生化鉴定进行菌落生长特性、形态的观察,通过PCR技术及动物试验检测16S rRNA扩增及攻毒动物生存情况进行测序分析和毒力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判定标准筛选特效治疗药物,指导临床用药方案。[结果]病死蛋鸡出现明显的包心包肝病理特征,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均确定该试验分离菌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确诊该病例为大肠杆菌感染,且对氟苯尼考、氯霉素等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但对多黏菌素B、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结论]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可作为该养殖场的临床治疗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猫疱疹病毒Ⅰ型的分离鉴定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7
作者 王旭贞 周登元 +4 位作者 曹龙龙 彭佳佳 李国红 史开拓 张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69,共8页
为获得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以用于FHV-1的诊断与防控,本研究采集疑似FHV-1感染的患病猫眼鼻咽混合拭子进行PCR鉴定,利用猫肾细胞(F81)对阳性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纯化,并以灭活的FHV-1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进行单克... 为获得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以用于FHV-1的诊断与防控,本研究采集疑似FHV-1感染的患病猫眼鼻咽混合拭子进行PCR鉴定,利用猫肾细胞(F81)对阳性拭子进行病毒分离纯化,并以灭活的FHV-1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进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结果显示:通过接种F81细胞,成功分离纯化1株FHV-1毒株,命名为FHV-WH株,该毒株能够稳定传代且病毒滴度较高;经制备FHV-WH株抗原免疫小鼠,筛选获得3株能够稳定分泌抗FHV-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F3、2D8和4C8;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3F3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与FHV-1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亚型鉴定为IgG1型,轻链属于Kappa型。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FHV-1流行毒株FHV-WH株的分离纯化以及抗FHV-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FHV-1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快速准确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疱疹病毒 分离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人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对我国养牛企业生产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建议
8
作者 郭爱珍 彭清洁 +3 位作者 胡长敏 陈颖钰 曹永强 李家奎 《中国奶牛》 2020年第2期5-9,共5页
自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局地爆发,隔离、封锁和交通管制已成为阻断人间传染源传播的重要防控措施。为摸清现阶段这些疫情防控措施对养牛业的影响,我们对全国38个养殖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交通管... 自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局地爆发,隔离、封锁和交通管制已成为阻断人间传染源传播的重要防控措施。为摸清现阶段这些疫情防控措施对养牛业的影响,我们对全国38个养殖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交通管制给绝大部分养牛场饲料、兽药和疫苗等生产物资的供应带来障碍,湖北省尤其严重;并且产品(奶、牛、肉)加工和上市受阻。同时,有可能因牛群防疫计划不能正常实施、牛病不能及时处置等原因导致动物疫病爆发、长期倒奶导致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据此,我们对相关部门和养殖企业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保持养牛业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养牛业 调查 控制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育种现状浅析及新质生产力探究
9
作者 桑延森 王暄 王军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10期12-15,共4页
为了分析我国生猪育种的现状,探究其突破路径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本文从地方品种的资源保护、核心育种场建设、生产性能数据等方面,结合引种规模、研发投入、人才结构等统计资料,剖析了生猪育种产业的瓶颈问题,并归纳了2轮《全国生猪遗... 为了分析我国生猪育种的现状,探究其突破路径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本文从地方品种的资源保护、核心育种场建设、生产性能数据等方面,结合引种规模、研发投入、人才结构等统计资料,剖析了生猪育种产业的瓶颈问题,并归纳了2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与实施成效。至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63个国家级猪遗传资源保种场,核心育种场种猪产仔数提升超2头,但10年引种近10万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受限,疫病防控制约了种猪交流。这需要以新一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为核心,聚焦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加大智能化技术研发(如全基因组选择)、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推进瘦肉型猪持续改良和地方品种创新利用,达成2035年核心种源自给自足率95%以上,构建“华系”种猪品牌,实现产业仔猪可控与绿色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育种 引种依赖 遗传改良计划 新质生产力 华系种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对比
10
作者 王暄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3期5-6,共2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效果。通过建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动物模型,选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三种常用药物进行分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治愈率、症状缓解速度及病理变化改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本研究旨在对比不同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效果。通过建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动物模型,选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三种常用药物进行分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治愈率、症状缓解速度及病理变化改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氟苯尼考次之,阿莫西林相对较弱。本研究为临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药物选择的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 不同药物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PRRSV感染仔猪肺和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梦琪 杨文杰 +6 位作者 李萍 余鹏 董翎 牛晓玉 杨克礼 邹维华 宋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4-1678,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对仔猪肺、肠道中的菌群影响以及肺和肠道的组织学变化。试验选取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14头,适应性饲养7 d,随机分为感染组(n=7)...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对仔猪肺、肠道中的菌群影响以及肺和肠道的组织学变化。试验选取35日龄断奶健康仔猪14头,适应性饲养7 d,随机分为感染组(n=7)和对照组(n=7),感染组仔猪接种2 mL 1×10^(5) TCID 50·mL^(-1) PRRSV-JTS毒株病毒液,对照组仔猪接种2 mL DMEM培养基。感染组3头仔猪分别于10、12和19 d死亡,将存活的感染组与对照组仔猪于21 d后处死,并取肺、不同肠段组织样品以及肠道内容物。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观察肺和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仔猪肺和各肠段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感染组仔猪肺部和肠道均有病毒分布;与对照组仔猪相比,感染组仔猪肺部和肠道均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微生物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显示,感染组仔猪Chao1、ACE指数在肺中上升,在仔猪各肠段中下降,Shannon、Simpon指数在肺中升高,在大多数肠道中下降。在门水平上,感染仔猪肠道变形菌门等有害微生物比例增加,而厚壁菌门等有益微生物比例下降;在科水平上,感染组肺、空肠中巴斯德菌科,十二指肠乳杆菌科,回肠肠杆菌科,盲肠、结肠、直肠中的瘤胃菌科相对比例有明显的下降,假单胞菌科在肺和十二指肠中的比例明显上升;在属水平上,感染组有益菌属乳酸菌属水平显著下降,β多样性证明小肠与大肠聚类效果具有一致性。综上,PRRSV致仔猪肺部病变和肠道炎症,影响肺部和肠道菌群组成、丰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肺部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新发伪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特点及防控方案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成龙 胡睿铭 +1 位作者 王滇 汤细彪 《中国猪业》 2016年第8期15-20,共6页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以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急性死亡、断奶-育肥猪莫名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已成为猪场重点防控的病毒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该病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流行,给国内...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以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急性死亡、断奶-育肥猪莫名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已成为猪场重点防控的病毒性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该病在我国大面积暴发流行,给国内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随着伪狂犬病疫苗的广泛应用,该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国内一直处于平息状态。但自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卷土重来,先后在全国不同地区暴发流行,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伪狂犬病毒是否发生变异或毒力增强"、"猪伪狂犬病防控方案是否出现漏洞"、"传统疫苗还能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等种种猜测一直在业内流传,笔者所在实验室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相继从临床分离到三十多株伪狂犬病新变异毒株,一些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或许为猪伪狂犬病疫情再发找到了佐证。针对猪伪狂犬病流行新形势和发病新特点,结合临床疫情处理和成功防控案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伪狂犬病免疫方案,在当前变异伪狂犬病阳性感染场或受威胁场推广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变异 进化树分析 免疫方案 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尚 徐高原 +5 位作者 周明光 张华伟 郝根喜 陈波 顾强 向文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0,26,共7页
为了诊断广东某养殖场肉牛连续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病死等原因,对死亡牛进行病理剖检,采集肺、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采用染色镜检和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分型PCR对分离菌进行分型,并分析其系统进化;药敏试验分析药物敏感... 为了诊断广东某养殖场肉牛连续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病死等原因,对死亡牛进行病理剖检,采集肺、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采用染色镜检和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分型PCR对分离菌进行分型,并分析其系统进化;药敏试验分析药物敏感性;绘制生长曲线,挑取对数期细菌进行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的毒性。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分型及测序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生长曲线显示,2株分离菌在6 h后进入平台期,12 h活菌数达到峰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克林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对头孢哌酮和左氧氟沙星最敏感;测序发现,分离株与海南株具有较高亲源性;小鼠攻毒试验的结果显示,本菌具有强毒性,可引起小鼠出血性败血症,导致小鼠死亡。结果表明肉牛病死原因可能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应选用敏感药物及时控制牛群继续发生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A型 分子进化树 药敏试验 生长曲线 攻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猪链球菌血清9型菌株的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召贺 陈波 +4 位作者 徐高原 张华伟 郝根喜 潘建刚 周明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92-97,121,共7页
为了解猪链球菌血清9型菌株KQ-1株、KQ-2株的生物特性,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生长曲线绘制、毒力因子鉴定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首先采用革兰氏染色、PCR鉴定的方法对2株菌进行菌种鉴定,然后利用猪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基因mrp、epf、sly、gadph... 为了解猪链球菌血清9型菌株KQ-1株、KQ-2株的生物特性,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生长曲线绘制、毒力因子鉴定和小鼠致病性试验。首先采用革兰氏染色、PCR鉴定的方法对2株菌进行菌种鉴定,然后利用猪链球菌的主要毒力基因mrp、epf、sly、gadph、orf2、fbps、89k的引物对2株菌的毒力基因进行鉴定;将2株菌在TSB培养基(含10%新生牛血清)中进行培养,绘制其生长曲线,初步了解这2株菌的生长特性;选取45只健康的昆明鼠注射2株菌的菌液,进行致病性试验,了解其致病性。结果显示,KQ-1株、KQ-2株革兰氏染色呈阳性,PCR鉴定结果为猪链球菌血清9型;2株菌均在37℃培养6 h时菌液密度达到最高值。对2株菌毒力基因的鉴定结果如下:KQ-1株的基因型为mrp+/epf-/sly+/gadph+/orf2-/fbps-/89k-,KQ-2株的基因型为mrp-/epf-/sly-/gadph+/orf2+/fbps-/89k-;对2株菌的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2株菌均为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血清9型 毒力基因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在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蓉蓉 潘爱銮 +6 位作者 吴娟 方兵兵 汪最 卢琴 张腾飞 温国元 罗青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70-5478,共9页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研究DTMUV的非结构蛋白对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试验成功构建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带HA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真核表达非结构蛋白均正常表达,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38、25、14.4、68、13.9、28和100 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7个非结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形态不一,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NS2B和NS4B蛋白后,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非结构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其中NS2B和NS4B蛋白具有颉颃IFN-β活性的功能。试验结果为DTMUV的免疫逃逸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深入探究DTMUV在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 亚细胞定位 IFN-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冻干保护性物质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译升 张森 +5 位作者 刘国兴 刘希健 杨莉 陈建国 郭爱珍 陈颖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2-288,共7页
为探求牛支原体冻干菌的有效保护性物质,利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通过检测冻干后牛支原体HB150的活菌数,筛选并评价脱脂乳、蔗糖、甘露醇、葡聚糖、海藻糖、尿素、BSA、赖氨酸等物质对牛支原体冻干后活菌率的影响,并最终... 为探求牛支原体冻干菌的有效保护性物质,利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通过检测冻干后牛支原体HB150的活菌数,筛选并评价脱脂乳、蔗糖、甘露醇、葡聚糖、海藻糖、尿素、BSA、赖氨酸等物质对牛支原体冻干后活菌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不同保护制剂的最佳浓度及配比。结果显示,最佳的冻干保护剂配比(m/V)为:脱脂乳15%、蔗糖4.0%、甘露醇4.0%、葡聚糖3.0%、海藻糖2.0%、尿素1.5%、BSA 1.0%、赖氨酸0.3%。该配方于-40℃、12 Pa条件下冷冻干燥20 h,能够保持牛支原体的最高活菌率,达到(55.2±2.1)%。结果表明,所筛选的动干保护剂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应用于牛支原体的实际冻干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冷冻干燥 保护剂 正交试验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1年我国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翔鸿 曹琪 +5 位作者 谌磊 邓文芳 袁意 孔丹妮 宋文博 汤细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采集13个省市自治区的491个规模化猪场的1447份疑似猪圆环病毒感染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检测。分别随机选取50份PCV2和PCV3阳性样品,对其ORF2基因进行测序并分别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 采集13个省市自治区的491个规模化猪场的1447份疑似猪圆环病毒感染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圆环病毒3型(PCV3)的检测。分别随机选取50份PCV2和PCV3阳性样品,对其ORF2基因进行测序并分别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PCV2和PCV3检出率分别为29.16%(422/1447)和18.93%(274/1447)。规模化猪场中PCV2和PCV3检出率分别为47.05%(231/491)和15.68%(77/491),PCV2和PCV3混合感染率为23.81%,混合感染高于单一感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肺炎支原体(MhP)等病原体以多种组合的混合感染形式出现。50个PCV2序列与16个参考毒株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5.6%~100%和83.1%~99.1%,PCV3对应同源性分别为95.9%~100%和96.3%~100%。分子遗传进化分析显示PCV2d占80%(40/50),PCV2a占4%(2/50),PCV2b占16%(8/50),未检测到PCV2c和PCV2e。PCV3a、PCV3b和PCV3c分别占28%(14/50)、22%(11/50)和50%(25/50)。表明2020-2021年我国规模化猪场PCV2的主要流行基因型是PCV2d,其次为PCV2a和PCV2b。PCV3c为我国规模化猪场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而PCV3a和PCV3b流行率也依然较高。论文对我国猪圆环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数据补充,对临床防控起到了预警作用,也为猪圆环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猪圆环病毒3型 混合感染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微 杨柳 +7 位作者 龙云志 宋文博 李倩倩 余道兵 周明光 徐高原 黄超 汤细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72-79,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检测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Mhp保守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依据4对引物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及拟合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佳引物(SX4),建立了Mhp SYBR Green Ⅰ实...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检测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Mhp保守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依据4对引物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及拟合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佳引物(SX4),建立了Mhp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Mhp,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4型及链球菌2型等病原均无特异性扩增;最佳引物SX4检测的灵敏度可达4.9×10^(1) 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可稳定检测出工艺生产抗原和市售疫苗中的Mhp菌量。试验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Mhp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Mhp疫苗抗原生产和临床疫苗中的Mhp菌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 颜色改变单位(CCU)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猫星状病毒流行情况调查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19
作者 杜雯欣 李勇璠 +5 位作者 曾悦 颜权辉 李秋燕 曹胜波 周登元 李佳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2期8-15,共8页
为了解我国猫星状病毒(FeAstV)的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点,2023年在我国7大行政片区的16个省级行政区采集了2560份猫临床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了FeAstV检测并对主要免疫原性蛋白VP90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eAstV总检出... 为了解我国猫星状病毒(FeAstV)的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点,2023年在我国7大行政片区的16个省级行政区采集了2560份猫临床样品,通过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了FeAstV检测并对主要免疫原性蛋白VP90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FeAstV总检出率为8.01%(205/2560),有6个行政片区存在FeAstV感染(华东片区除外);未成年猫、母猫、群居猫的FeAstV检出率相对较高;测序阳性样品与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8.7%~97.7%,分为A、B2个基因群,不同群间VP90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较低(68.6%~73.5%);2个基因群FeAstVVP90蛋白的第590~700位氨基酸区域均具有高突变性。结果说明:FeAstV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猫年龄、性别及其饲养环境对FeAstV传播有显著影响,FeAstV持续发生变异且具有一定人兽共感染隐患,需要对其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星状病毒 ORF2基因 VP90蛋白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共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文平 康超 +4 位作者 易辰阳 蔡晓庆 康翠翠 李冬立 刘爱巧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为了解滑液囊支原体(MS)与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混合感染的致病性和发病规律,研究建立了7周龄鸡的混合感染模型,并对感染后的生长发育、病原分布、抗体转阳等规律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IBV的感染可以增强MS在体内的定殖和致病力,... 为了解滑液囊支原体(MS)与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混合感染的致病性和发病规律,研究建立了7周龄鸡的混合感染模型,并对感染后的生长发育、病原分布、抗体转阳等规律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IBV的感染可以增强MS在体内的定殖和致病力,导致混合感染组的增重显著低于单一病原感染组;抗体监测结果表明,混合感染后MS的抗体提前一周转阳,且病原核酸载量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混合感染的病原在体内分布也更为广泛。研究提示,针对MS与IBV混合感染的规律制订合理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免疫流程是规模场预防呼吸道病原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混合感染 抗体转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