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传华 宋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其"名实之辩"的内容包括:保证名实相符的方法是"正名";名实关... 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围绕"名实"、"言意"关系两大语言哲学重要问题,以正名理论为基础,展开对语言哲学的探索。其"名实之辩"的内容包括:保证名实相符的方法是"正名";名实关系是互动的辩证关系;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标准为"礼"。其"言意之辩"的主要内容包括言既可尽意又不可尽意以及通过"隐喻"的方式言道两个方面。孔子语言哲学凸显语言的规范功能,本质上是以道德行为实用主义为取向,以语用学为圭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语言哲学 “名实之辩” “言意之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政府预备立宪败因探析——以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冲突为视角
2
作者 涂明凤 刘小玲 《理论月刊》 2008年第8期63-65,共3页
综观现阶段学界关于预备立宪之失败的原因大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国内的政治派别的斗争出发,来说明清政府基于权利争夺下的失败必然;二是从国际政治角度来探讨清政府实行自救政治的失败原因。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者专门从暴力... 综观现阶段学界关于预备立宪之失败的原因大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国内的政治派别的斗争出发,来说明清政府基于权利争夺下的失败必然;二是从国际政治角度来探讨清政府实行自救政治的失败原因。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者专门从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的矛盾冲突来分析清末预备立宪之失败的真正原因,在笔者看来:从这个缺口来分析失败的原因的好处是不但可以概括以上两种切入方法,囊括以上的失败之原因分析,更可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暴力革命在当时中国之必然而和平革命违背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之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革命 和平革命 预备立宪 国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