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实模态近似解耦及地震响应分析
1
作者 王昌盛 林建好 +1 位作者 杨艳 徐家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将体系响应用系列标准振子的位移和速度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算例分析可知,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求得的结构地震响应与精确复模态法求得的结果吻合较好,其精度高于强迫解耦法。尤其在分析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时,其优势更为凸出。所提的实模态近似解耦法精度较高、避免了复数域内运算且工程意义便于理解,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结构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非经典阻尼 实模态近似解耦法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工作模态分析的不确定度量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秦世强 勾红叶 +1 位作者 贾宏宇 蒲黔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3-197,共5页
为了量化工作模态分析的不确定度,以随机子空间识别为例,用两种方法对识别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不确定度进行量化:1用不同测试组识别的模态参数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衡量其整体大小和离散程度,构建模态参数的整体置信区间;2引入了以矩阵敏... 为了量化工作模态分析的不确定度,以随机子空间识别为例,用两种方法对识别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不确定度进行量化:1用不同测试组识别的模态参数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衡量其整体大小和离散程度,构建模态参数的整体置信区间;2引入了以矩阵敏感性分析的单个测试组识别的模态参数不确定度量化方法,并构造带置信区间的稳定图。以菜园坝桥拱肋试验数据作为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构建的整体置信区间弥补了目前对模态参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带置信区间的稳定图能让测试者分辨出结构真实模态和虚假模态;两种方法能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反映识别的模态参数不确定度;为评价用工作模态分析方法来识别的模态参数的可信程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随机子空间识别 模态参数 不确定度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三维疲劳裂纹最大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被引量:10
3
作者 瞿伟廉 鲁丽君 李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3,共6页
介绍了裂纹的类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以一维问题为例,推导论证了奇异单元能够很好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应力强度因子一般表达式表明应力强度因子与载荷呈线性关系,并依赖于物体和裂纹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本文借助大型... 介绍了裂纹的类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以一维问题为例,推导论证了奇异单元能够很好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应力强度因子一般表达式表明应力强度因子与载荷呈线性关系,并依赖于物体和裂纹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本文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位移外插法计算了三维表面裂纹前沿不同位置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并与《应力强度因子手册》基于实验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结果与理论解误差较小,裂纹最深处应力强度因子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裂纹 奇异性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沐宇 欧阳丹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5-129,共5页
为了量化评价桥梁工程的碳排放,提出了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从固定燃烧源、流动燃烧源、购买电力等方面分析了在桥梁设计、原材料生产加工、现场施工、运营和维护及废弃这5个阶段的碳排放。应用该方法对武汉市南太子湖大桥... 为了量化评价桥梁工程的碳排放,提出了桥梁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从固定燃烧源、流动燃烧源、购买电力等方面分析了在桥梁设计、原材料生产加工、现场施工、运营和维护及废弃这5个阶段的碳排放。应用该方法对武汉市南太子湖大桥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原材料生产加工阶段的碳排放最大,桥梁运营期因车辆尾气排放导致其碳排放次之,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相对较小。该结果可作为指导桥梁工程碳减排的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生命周期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屋顶网架结构风致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晖 查启斌 王雪亮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6,共7页
以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屋顶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性能。先根据该结构风洞试验结果结合数值模拟得到作用在结构上的风荷载,再利用ANSYS对结构进行应变时程分析,通过雨流计数法进行应变循环历程统计,最... 以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屋顶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随机风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性能。先根据该结构风洞试验结果结合数值模拟得到作用在结构上的风荷载,再利用ANSYS对结构进行应变时程分析,通过雨流计数法进行应变循环历程统计,最后基于Miner损伤准则计算总累加损伤和估算疲劳寿命。据此编制了适用于网架结构疲劳分析的程序,可计算出所有杆件在不同工况下的风致疲劳损伤值和疲劳寿命。为了研究结构在损伤情况下的疲劳性能,分析获得了不同风向角下的易损杆件,假设这些杆件首先发生刚度降低,来分析结构完好、有损伤结构在设计风速和良态风速下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设计风速下结构完好时,有杆件会发生疲劳损伤或破坏;随着结构刚度降低,发生疲劳损伤和破坏的杆件数量大幅增加;即使是在良态风速下,随着结构刚度降低,在100年建筑使用寿命内也出现了杆件疲劳损伤和破坏;对网架结构来说,特别是当结构有损伤服役时,风致疲劳是结构巨大安全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架结构 风致疲劳 刚度降低 疲劳性能 Miner损伤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桥梁工程全寿命管理维护战略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沐宇 梁磊 +2 位作者 吴浩 徐刚 李倩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0,共6页
我国海洋桥梁工程建设正不断向离岸深海长联大型发展,但由于其所处自然环境恶劣、地质与荷载条件复杂,针对海洋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的健康监测、测量技术、巡检技术、管理与维护,仍存在许多难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总结目前桥梁工程全寿命管... 我国海洋桥梁工程建设正不断向离岸深海长联大型发展,但由于其所处自然环境恶劣、地质与荷载条件复杂,针对海洋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的健康监测、测量技术、巡检技术、管理与维护,仍存在许多难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总结目前桥梁工程全寿命管理维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海洋桥梁提出多参量、高可靠、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传感健康监测、"天–空–地–海"一体化测量、自动化巡检和智能化管理维护平台等技术及其发展要点,研究各技术要点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发展方向,探讨海洋桥梁工程全寿命管理维护技术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海洋桥梁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桥梁工程 全寿命管理 健康监测 自动化巡检 工程测绘 智能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弹侵彻缩比实验尺寸效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天涵 谢方 何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侵彻缩比实验的弹体尺寸效应是影响实验结果应用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缩比实验结果换算至原型的准确性,通过刚性弹对岩石介质侵彻深度理论公式的分析,阐明了引起尺寸效应的主要因素,给出了侵彻深度公式中弹径系数等关键参数的实验确定方法... 侵彻缩比实验的弹体尺寸效应是影响实验结果应用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缩比实验结果换算至原型的准确性,通过刚性弹对岩石介质侵彻深度理论公式的分析,阐明了引起尺寸效应的主要因素,给出了侵彻深度公式中弹径系数等关键参数的实验确定方法,进一步给出了模型弹实验结果换算至原型弹的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对于率相关材料,应变率会导致尺寸效应;对于率无关材料,缩比本身也会导致尺寸效应,其本质是由于介质破坏发展存在尺寸效应。缩比越小,尺寸效应越明显。尺寸效应还与靶体材料本身性质以及原型弹口径有关。对于缩比为0.1的实验,安全起见可取弹径系数为1.3。控制尺寸效应的材料参数可通过2组不同缩比的侵彻实验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侵彻 缩比实验 尺寸效应 弹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层建筑智能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康生 涂建维 +1 位作者 张家瑞 李召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浅层学习神经网络对高维数据进行预测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为此,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CNN)和Deep Dream视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CNN深度学习网络的高层建筑... 浅层学习神经网络对高维数据进行预测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为此,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CNN)和Deep Dream视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CNN深度学习网络的高层建筑智能控制算法,并完成高精度网络模型训练和1D-CNN数据特征可视化;以20层benchmark模型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工况下1D-CNN深度学习智能控制算法的减震效果,并与BP(back propagation,BP)和RBF(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等浅层学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D-CNN凭借一维卷积和池化特性,可自动提取数据深层次特征并对海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在外界激励作用下,1D-CNN控制器加速度和位移最高减震率分别为69.0%和55.6%,控制性能远高于BP和RBF;改变激励作用后,3种控制器控制性能均有所降低,但1D-CNN性能降幅最小且减震率最高,说明1D-CNN具备更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智能控制 数据特征可视化 泛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引起的武汉站楼板振动舒适度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国波 谢伟平 +1 位作者 于艳丽 常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建筑物舒适度方面的要求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桥建合一"的特殊结构型式,将结构划分为列车-桥梁子结构和桥梁-上部大跨钢结构子结构,由前者计算桥梁支座处的反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建筑物舒适度方面的要求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桥建合一"的特殊结构型式,将结构划分为列车-桥梁子结构和桥梁-上部大跨钢结构子结构,由前者计算桥梁支座处的反力,并以此为反力作为后者的输入荷载,计算上部大跨钢结构的动力响应,然后基于目前常用的国际标准,将武汉站不同标高的楼层分为不同的子区域,分别评价各个子区域的舒适度,以此评价武汉站楼板在高速列车荷载下的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武汉站各标高的楼板均满足舒适度的要求。所采取的舒适度评价方法可为国内今后类似结构的舒适度设计提供依据、为舒适度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桥建合一 楼板 现场实测 振动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悬吊质量结构的多维地震反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文晖 张迪 +1 位作者 喻梦 吴其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了研究带悬吊质量结构体系在地震动水平-竖向-摇摆耦合作用下的动力效应,推导了地震动水平-竖向-摇摆耦合作用下带悬吊质量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提出一种改进的摇摆分量时程获取方法,并以某带悬吊质量阀厅结构为原型,进行1∶10缩尺模... 为了研究带悬吊质量结构体系在地震动水平-竖向-摇摆耦合作用下的动力效应,推导了地震动水平-竖向-摇摆耦合作用下带悬吊质量结构体系的动力方程,提出一种改进的摇摆分量时程获取方法,并以某带悬吊质量阀厅结构为原型,进行1∶10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探讨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索和弹簧悬吊质量时,结构在水平-竖向、摇摆-竖向和水平-竖向-摇摆耦合地震动作用下的地震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水平地震动作用下,悬吊质量对摇摆地震动作用下主体结构的减震效果更加显著;随着钢索或弹簧长度增加,悬吊质量对主体结构的减震效果降低;将拉索由钢索改为同等长度的弹簧后,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变化不大,但拉索动拉力却明显减小,当采用悬吊质量作为质量摆减震系统时,拉索应尽量采用弹簧或拉压刚度较低的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 悬吊体系 地震动 摇摆波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作模态分析中阻尼比识别的离散性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秦世强 康俊涛 孔凡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8,196,共7页
准确识别阻尼比一直是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难题。为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问题,总结了现有的代表性的频域、时域和时频分析的阻尼比识别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以一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 准确识别阻尼比一直是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难题。为研究工作模态分析中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问题,总结了现有的代表性的频域、时域和时频分析的阻尼比识别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导致识别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以一个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工作模态分析为例,分析了阻尼比识别的结果,研究了减小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相对频率而言,阻尼比识别结果离散程度较高;在混合自由振动响应的情况下,通过增加采样时间,能改善阻尼比识别离散较大的问题,提高识别精度;利用振动水平较低的随机振动响应识别的阻尼比离散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比 模态参数 半功率带宽 随机子空间识别 自由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安全评估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繁 陈波 王干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很多建筑结构通过安装加固装置来提高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研究这类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问题。利用结构安装加固支撑前后的模态信息,建立一种针对安全评估模型的修正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结构刚度矩阵元素与层刚度系数的关系,建立... 很多建筑结构通过安装加固装置来提高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研究这类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问题。利用结构安装加固支撑前后的模态信息,建立一种针对安全评估模型的修正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结构刚度矩阵元素与层刚度系数的关系,建立结构层刚度系数的识别方法。用该方法能迅速减小识别方程的规模和改进识别方程病态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修正方法可以识别结构的刚度矩阵系数和层刚度系数,无噪声时识别精度可达100%,有噪声时识别精度不低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 模型修正 自振频率 模态信息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隧道–土–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国波 于艳丽 何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4-338,共5页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隧道等地下结构近距离下穿地表建筑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相互穿越工程,较多的关注在于隧道等地下结构动态施工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而忽视了隧道建成后对被穿越的地表临近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隧道等地下结构近距离下穿地表建筑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相互穿越工程,较多的关注在于隧道等地下结构动态施工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而忽视了隧道建成后对被穿越的地表临近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拟结合某实际工程,建立盾构隧道–土体–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隧道与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之间地震响应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①隧道的存在使隧道两侧土体表面出现一个地震响应放大区;②下穿隧道对地表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有部分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③地表结构的存在对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结构的规划以及地表结构与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穿越工程 隧道-土体-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钢塔结构支座的沉降监测与模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鹏云 陈波 +2 位作者 张峰 王干军 宋春芳 《南方电网技术》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某220 kV输电钢塔为实际工程背景,开展了结构支座沉降的监测与模拟。基于空间杆系的力学模型,对该塔建立了输电塔-导线有限元模型,结合对杆塔支座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结构受力分析模拟。研究表明,由于支座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将导致结... 以某220 kV输电钢塔为实际工程背景,开展了结构支座沉降的监测与模拟。基于空间杆系的力学模型,对该塔建立了输电塔-导线有限元模型,结合对杆塔支座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结构受力分析模拟。研究表明,由于支座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将导致结构中部分杆件产生较大的应力,这对结构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钢塔 变形监测 支座沉降 参数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国波 王亚西 +1 位作者 于艳丽 何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8-233,共6页
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 当地震足够大时结构基础将会与下卧地基土发生分离,即所谓的基础提离现象。但该现象在常规的土-结构相互用(SSI)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常常被忽视。核电站结构(NPP)由于特殊性,其设计地震强度一般较大,因而有可能发生基础提离现象。基于某简化核电站结构,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的接触面功能和弹簧单元,分别进行了四种工况的计算:1基础固定;2考虑基础提离,不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3不考虑基础提离,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4同时考虑基础分离和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合适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基础提离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1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核电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2基础提离主要影响核电站结构竖向地震响应,而对结构水平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核电站结构的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提离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接触面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不耦合装药结构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新平 陈萍萍 +4 位作者 罗忆 黄俊红 焦海棠 方延洪 詹剑霞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为降低爆破开挖对保留区岩体的损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装药结构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发现相比于中心单药卷和偏心双药卷,偏心单药卷装药结构下的预裂缝成型效果最佳,且其炮孔壁上的爆炸荷载在保留区一侧较小,在开挖区一侧较... 为降低爆破开挖对保留区岩体的损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装药结构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发现相比于中心单药卷和偏心双药卷,偏心单药卷装药结构下的预裂缝成型效果最佳,且其炮孔壁上的爆炸荷载在保留区一侧较小,在开挖区一侧较大,能在降低爆破开挖对保留区岩体损伤的同时将爆炸能量更多的作用于开挖区岩体。基于偏心单药卷装药结构,在综合考虑预裂缝成型效果和保留区岩体损伤程度的情况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爆破参数对预裂爆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耦合系数为1.68,炮孔间距为70 cm的条件下,预裂爆破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装药结构 不耦合系数 炮孔间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长龄期碎石混凝土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哲安 汪声瑞 +1 位作者 陈水广 卢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2,共3页
基于长龄期混凝土在龄期上不能满足现行的CECS 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普通测强曲线的要求,对所收集的100组龄期为20~25 a的碎石混凝土原结构超声-回弹-钻芯数据进行回归和误差分析;拟合出武汉地区长龄期... 基于长龄期混凝土在龄期上不能满足现行的CECS 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普通测强曲线的要求,对所收集的100组龄期为20~25 a的碎石混凝土原结构超声-回弹-钻芯数据进行回归和误差分析;拟合出武汉地区长龄期碎石混凝土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并结合实际工程检测验证曲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龄期 混凝土强度 超声回弹综合法 钻芯 回归分析 测强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板动力特性的时变温度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波 孙玉周 郭伟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针对混凝土结构在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不均匀温度分布,从而引起结构静动力性能变化的问题,设计、制作了混凝土板温度效应实验模型,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测试结构的温度梯度和环境温度,并测量了一整天的温度变化... 针对混凝土结构在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不均匀温度分布,从而引起结构静动力性能变化的问题,设计、制作了混凝土板温度效应实验模型,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测试结构的温度梯度和环境温度,并测量了一整天的温度变化状况及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模态测试理论开发了模态识别程序包,以识别结构的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结构的自振频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结构温度升高1℃时引起的第1阶和第2阶频率分别减小0.074和0.228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温度分布 自振频率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和模糊聚类的输电塔结构损伤诊断 被引量:8
19
作者 谭冬梅 瞿伟廉 秦文科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5-700,共6页
针对输电线塔结构法兰联结节点螺栓松动的损伤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特征提取和模糊聚类的输电线塔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结构的振动测试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小波包分量能量作为损伤识别的特征向量,以此建立模糊聚类的... 针对输电线塔结构法兰联结节点螺栓松动的损伤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特征提取和模糊聚类的输电线塔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结构的振动测试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小波包分量能量作为损伤识别的特征向量,以此建立模糊聚类的样本集,最后确定聚类类别数,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为了证明该方法,对一个3层简化输电塔结构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区用于结构的损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塔 模糊聚类 小波包变换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国波 袁明智 苗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7-847,共11页
依托土体为媒介,相邻地表结构和相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彼此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现今地下结构的尺寸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与地表结构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相互作用效应不容忽视。首先将地表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 依托土体为媒介,相邻地表结构和相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彼此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现今地下结构的尺寸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与地表结构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相互作用效应不容忽视。首先将地表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和地下结构-土-地表结构相互作用统称为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拓展了传统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内涵,然后分别归纳总结了目前地表结构-土体-地表结构、地下结构-土体-地表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已有研究表明相互作用效应主要受到相邻结构间距、结构尺寸、土体特性以及地震波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而针对材料非线性、土体非线性、地震动的空间效应等因素以及大型三维计算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因而极有必要明确目前已有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提炼该复杂相互作用体系尚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表结构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地震响应 理论分析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