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思考: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玉鹏 罗立群 +2 位作者 梅光军 张凌燕 高惠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3-167,共5页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面向全球新经济形势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新方向,论文在深刻把握“新工科”内涵的基础上,明确课程设置原则,从课程模块组成、主干与特色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课程安排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武汉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面向全球新经济形势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新方向,论文在深刻把握“新工科”内涵的基础上,明确课程设置原则,从课程模块组成、主干与特色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课程安排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构建武汉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并利用网络开放课程群和教师团队,实施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有效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经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体系 在线课程 矿物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湖泊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以武汉东湖为例
2
作者 符洪铭 郑冰清 +3 位作者 孙彩云 吴振斌 李亮 王培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对湖泊水体碳循环的影响,以武汉东湖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区和未修复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MS)技术对比沉水植... 为探究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对湖泊水体碳循环的影响,以武汉东湖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区和未修复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MS)技术对比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区与未修复区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化学多样性,揭示沉水植物对水体DOM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显著改善水体理化性质的同时改变了DOM分子的化学多样性。修复区与未修复区分别含有7814和7282种DOM分子,其中修复区特有的1768种,主要以CHO、CHON和CHOP类型为主;未修复区特有的1236种,主要以CHO和CHON类型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修复区含P元素相对难降解的DOM分子类型(CHOP、CHONP、CHOPS和CHONPS)是未修复区的1.4—2.29倍且强还原态的DOM含量更高,表明修复区DOM在热力学上比未修复区更稳定。综上所述,沉水植物不仅改变了水体DOM分子组成,同时提高了水体难降解DOM分子丰度。研究将有利于加深湖泊稳态碳转换过程对水体碳循环影响的认识,为未来准确评估湖泊的碳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DOM FT-ICR-MS 化学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县仁和坪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设计
3
作者 覃建军 代爱林 +1 位作者 李光华 胡雪仪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275-280,共6页
为响应国家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号召,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优化种养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变废为宝”生产沼气,促进五峰县仁和坪镇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 为响应国家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号召,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优化种养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变废为宝”生产沼气,促进五峰县仁和坪镇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废弃物循环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以“厌氧消化+沼气+堆肥+沼液施肥”形式进行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该系统主要包括建立农业种植有机大循环的生态架构、农业废弃物生产技术闭路循环架构、农业废弃物多样性、高效性利用的产品架构。最终实现五峰县仁和坪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零排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循环利用 生态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支持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热环境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叶露萍 吴浩 +5 位作者 李岩 赵晓军 张佳伟 尤南山 崔巍 黄解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8-582,共5页
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热环境效应研究主要以统计分析方法为主,无法从本质上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热环境在空间上的内部关联性.该文引入分形理论方法,构建了半径维数,定量描述从热岛效应中心向四周低温辐射过程中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热环境效应研究主要以统计分析方法为主,无法从本质上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热环境在空间上的内部关联性.该文引入分形理论方法,构建了半径维数,定量描述从热岛效应中心向四周低温辐射过程中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以武汉市为例展开案例研究.从分析结果来看,武汉市农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半径维数从大到小分别是2.343,2.333,2.218,2.304和1.715,说明建设用地对城市热环境表现为正效应,林地、农用地及水域表现为负效应,未利用地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半径维数能够有效区分各种土地利用在空间结构上对热环境效应的聚集或缓解的作用效果,可以科学地指导政府部门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围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形理论 城市热环境 半径维数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振海 赵蓉 祝秋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的工程特点及其穿越地区的环境特点,分析研究了工程实施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类似工程的实测分析,研究了长距离封闭管涵输水对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农村段对土地...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的工程特点及其穿越地区的环境特点,分析研究了工程实施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类似工程的实测分析,研究了长距离封闭管涵输水对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农村段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城区段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由于低山丘陵区的交叉冲沟处透水层较薄,渠道与地下水流向基本直交,研究了局部渠段对地下水的阻隔影响;论述了工程建设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避免或缓解措施,为类似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北京段总干渠 环境影响 环保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沌阳高架桥拆除爆破工程粉尘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红刚 唐丽莎 +2 位作者 梁开水 吴渝婷 刘念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城市拆除爆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影响爆破作业人员的健康、污染环境和设备,同时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对拆除爆破粉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武汉沌阳高架桥拆除爆破工程,合理的布设点位,监测高架桥拆除爆破工程的... 城市拆除爆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影响爆破作业人员的健康、污染环境和设备,同时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对拆除爆破粉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武汉沌阳高架桥拆除爆破工程,合理的布设点位,监测高架桥拆除爆破工程的粉尘浓度。监测结果反映了爆破后粉尘的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爆破粉尘扩散规律,最终推断出爆破粉尘以烟团的形式进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粉尘 粉尘监测 扩散 涨落尺度 烟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付桂珍 贾磊 李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1,共4页
从广义水环境承载力定义出发,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确定权重,然后运用状态空间法对武汉城市圈的水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并结合ArcGIS9.3空间分析来展现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武汉... 从广义水环境承载力定义出发,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确定权重,然后运用状态空间法对武汉城市圈的水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计算并结合ArcGIS9.3空间分析来展现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承压类指标评价值除咸宁市优于理想值,其余均较低,说明在未来发展中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的潜力较小;武汉城市圈压力类指标评价值全部大于1,说明在未来发展中,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水环境将承受很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层次分析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气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永炳 佘睿 杨红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28-2032,共5页
建立了油气开发工程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运用少量指标对油气开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通过收集分析涠洲海域2002—2015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剖析油气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变的关系,筛选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 建立了油气开发工程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运用少量指标对油气开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通过收集分析涠洲海域2002—2015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剖析油气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变的关系,筛选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了生态损害评价模型,对油气开发中排放生产水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评价,验证了生产水影响排污口500 m以内生态环境的常规性结论,同时发现生产水的影响范围随季节变化扩展至排污口周围1 000 m以内海域。该模型算法简洁、快速,可为海洋生态环保政策提供测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海上油气工程 损害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两型社会”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5
9
作者 贾晓娟 《理论月刊》 2008年第3期86-88,共3页
本文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圈的资源环境特点和产业结构现状,对"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资源环境约束 “两型社会”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浩锋 袁艳斌 +1 位作者 曹阳 连怡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3,共5页
为协调武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改进TOPSIS法和系统动力学对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仿真模拟,实现了静态评价和动态预测相结合。结果表明,2010~2020年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上升,整体水... 为协调武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于改进TOPSIS法和系统动力学对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仿真模拟,实现了静态评价和动态预测相结合。结果表明,2010~2020年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上升,整体水平处于临界状态。模拟武汉市2021~2035年的发展状况,常规发展模式下武汉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已超出极限,难以维持需求;经济优先模式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提速,表现出最为严重的水资源问题;环境友好模式虽可减少水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但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综合发展模式从协调平衡的角度出发,在满足经济稳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了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利用 TOPSIS法 系统动力学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调控非金属矿物反应活性实现重金属环境净化及资源再生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慧敏 张其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91,共10页
通过非金属矿深加工过程提升非金属矿的反应活性,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已是目前非金属矿物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总结了通过球磨活化石灰石、高岭石、蛇纹石等非金属矿物,强化其和水相铜、铅、砷等有害成分的反应能力,使通常发生在表面上的吸... 通过非金属矿深加工过程提升非金属矿的反应活性,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已是目前非金属矿物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总结了通过球磨活化石灰石、高岭石、蛇纹石等非金属矿物,强化其和水相铜、铅、砷等有害成分的反应能力,使通常发生在表面上的吸附现象转化为化学当量上的沉淀反应,实现高效简单且低成本的净化污水新工艺。进一步通过调整活化强度,改变这些矿物和各种重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实现差异化,成功地获得Cu-Ni,CuCo,Pb-Zn,Fe-Mn等之间的高效分离,应用于污水净化过程中目标金属成分的选择沉淀分离进而富集回收。基于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构筑利用尾矿中的非金属矿物原料处置污水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其中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绿色环保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矿物 球磨活化 重金属污染 资源回收 协同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河口市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信息化系统设计
12
作者 杨洋 邱娇玲 谢逸飞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204-210,共7页
为响应国家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旨在设计一种“一体化供水工程信息化系统”,以提高老河口市城乡供水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针对此供水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化系统、通信... 为响应国家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旨在设计一种“一体化供水工程信息化系统”,以提高老河口市城乡供水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针对此供水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化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实体支撑环境等功能模块,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供水工程的全面管理和智能化运营。最终实现老河口市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全面保障老河口市城乡饮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工程 信息化系统 智慧水务 管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XGBoost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研究
13
作者 任高峰 邱浪 +4 位作者 徐琛 李吉民 胡英国 朱瑜劼 胡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5,共10页
为实现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精准预测,减少爆破振动的危害,基于某爆破工程实测数据,通过基于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取了爆心距、炸药爆速、孔距、堵塞长度、孔深、单段药量6个变量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XGBoost模型... 为实现爆破振动峰值速度的精准预测,减少爆破振动的危害,基于某爆破工程实测数据,通过基于决策树的特征重要性分析,选取了爆心距、炸药爆速、孔距、堵塞长度、孔深、单段药量6个变量作为输入特征,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XGBoost模型的决策树数目、决策树最大深度、学习率3个参数进行寻优,构建了PSO-XGBoost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模型。通过对实例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的MSE、RMSE、R^(2)的值分别为1.44、1.16、0.91;通过与BPNN、AdaBoost、GBDT、RF、SVR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PSO-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预测结果最优。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预测成果,开发设计了一套爆破振动峰值速度预测系统。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爆破工程振动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爆破振动峰值速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XGBoost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提金剂浸出河南某浸铜渣中金的试验
14
作者 陈宇 侯磊 +5 位作者 陈鹏 张国伟 张圻 吴春晖 宋少先 贾菲菲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2,共6页
针对氰化浸金毒性大、浸出速率慢的难题,课题组自主开发了新型无氰提金药剂GLMC-101。为了验证其有效性,以河南某冶炼厂浸铜渣为对象进行了单因素浸金试验,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RD物相分析和动力学拟合进行了浸出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 针对氰化浸金毒性大、浸出速率慢的难题,课题组自主开发了新型无氰提金药剂GLMC-101。为了验证其有效性,以河南某冶炼厂浸铜渣为对象进行了单因素浸金试验,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XRD物相分析和动力学拟合进行了浸出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GLMC-101用量30 kg/t、温度55℃、矿浆pH=1、液固比4∶1 mL/g、搅拌速度500 r/min的条件下,30 min的金浸出率达99.33%,实现了金的高效浸出;红外光谱和XRD物相分析表明,在浸金过程中,赤铁矿和石英没有发生物相转变,石膏在酸性环境中被溶解;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GLMC-101浸金反应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该体系金的浸出过程主要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表观浸出活化能E_(a)=72.2 kJ/mol。新型提金剂GLMC-101具有浸出速率快、浸出操作简单的特点,对同类型金矿的绿色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铜渣 浸出 新型药剂GLMC-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P波扰动下深埋圆形复合衬砌引水隧洞动力响应解析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李梅 陆宇嘉 +5 位作者 梅万全 韩高升 陈光海 赵明生 柯昌均 任高峰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P波会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引水隧洞里充满了水,其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解析解求法与常规无水隧道的求法势必不一样。目前现有解析解研究多集中在稳态解和单衬砌隧道,较少同时考虑存在复合衬砌隧道和有水的情况,因此,开展瞬... 爆破开挖产生的扰动P波会影响隧道的稳定性,引水隧洞里充满了水,其隧道围岩动力响应解析解求法与常规无水隧道的求法势必不一样。目前现有解析解研究多集中在稳态解和单衬砌隧道,较少同时考虑存在复合衬砌隧道和有水的情况,因此,开展瞬态P波扰动下深埋圆形复合衬砌引水隧洞稳定性瞬态响应研究,将隧道内流体视作另一种介质,隧道与衬砌之间视为非理想接触面,结合傅里叶合成技术、波函数展开法及梯形求积公式对隧道围岩瞬态响应进行理论求解;通过与既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围岩泊松比、非理想界面模型的弹性系数以及扰动荷载加载时间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力扰动过程中,顶底板产生显著的压应力集中,两帮出现显著的拉应力集中;随着泊松比增大,两帮由拉应力集中转化为压应力集中,顶底板压应力集中逐渐减弱;围岩衬砌接触较差时,隧道围岩应力时程响应曲线出现显著振荡;随着界面弹性系数增大,非理想界面模型的动力响应收敛于理想界面模型的响应;随着爆破荷载作用时间增加,顶底板处的压应力峰值先增大,两帮处的拉应力峰值先减小,最后均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P波 复合衬砌引水隧洞 瞬态响应 傅里叶合成技术 波函数展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离子液体制备及其对湿法磷酸提纯研究
16
作者 杨虎 杨思原 +3 位作者 罗梦恒 吴晨旭 匡步肖 包申旭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18,共7页
将离子液体通过化学接枝法负载在树脂上,制备了一种能从湿法磷酸中高效选择性吸附磷的负载型离子液体,并采用FT-IR、SEM-EDS和XPS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在制备温度为95℃、时间为16 h、液固比(mL∶g)为40∶1、氨基乙酸溶液浓度为2.66 mmol/... 将离子液体通过化学接枝法负载在树脂上,制备了一种能从湿法磷酸中高效选择性吸附磷的负载型离子液体,并采用FT-IR、SEM-EDS和XPS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在制备温度为95℃、时间为16 h、液固比(mL∶g)为40∶1、氨基乙酸溶液浓度为2.66 mmol/g的条件下,制备的材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达到333.1 mg/g。在选择性吸附方面,对磷的吸附量远高于杂质离子(铁、铝和镁),说明材料对磷与杂质离子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尤其是磷与镁的分离系数达到636.83。这表明此材料能够实现复杂磷酸溶液中磷与杂质离子的选择性分离,特别是在含镁量高的磷酸溶液中提纯效果显著。还通过表征分析推断该材料对磷酸吸附机理主要是络合反应与阴离子交换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负载型离子液体 吸附 选择性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产业含氟废水来源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7
作者 罗立群 张倩倩 田国庆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9,共12页
氟性质活泼、分布广泛,虽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高氟含量物质的接触通常对动植物和人体有害,容易引发氟斑牙、氟骨症、神经系统病变、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典型工业领域氟排放的来源、环境影响和含氟废水除氟治理技术与处... 氟性质活泼、分布广泛,虽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高氟含量物质的接触通常对动植物和人体有害,容易引发氟斑牙、氟骨症、神经系统病变、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典型工业领域氟排放的来源、环境影响和含氟废水除氟治理技术与处理方法,分析了含氟废水处理特点及面临挑战,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人体健康。介绍了氟污染特点和生态影响,归纳了磷化工,氢氟酸生产、钢铁冶炼、铝电解等传统行业中含氟废水来源、产出特征与环境影响;探讨了光伏、锂电池、石墨提纯、半导体产业等典型新型产业在精密加工或高端制造过程中,含氟废水的产生环节与含氟产物特征。为此,分类梳理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吸附法、流化床结晶法、离子交换与膜分离法等五类常见含氟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其除氟效果和应用特征,指出化学沉淀法可针对高浓度含氟废水,工业应用广泛,但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需要添加混凝剂,与混凝沉淀相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吸附法处理低浓度废水应用广泛且高效,需注意吸附剂的品种选择和共存离子的影响;流化床结晶法、膜分离法等新技术能更方便、更高效地处理含氟废水,但存在价格昂贵,待处理废水浓度低等。目前仍面临除氟过程的适应性与安全性、除氟试剂的广泛性与高效性、再生性与经济性的挑战。根据含氟废水的特性,筛选合适的处理方法,辅以合适的除氟试剂,将提升氟化物治理技术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环境源 除氟技术 混凝沉淀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尾矿微波还原提铁过程行为与分离特性研究
18
作者 罗立群 田国庆 张倩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5-2646,共12页
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已成为可持续战略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湖北某铜渣尾矿(其全铁品位(TFe)为36.89%、Pb质量分数为0.15%、Zn质量分数为4.12%),通过造球—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实现铜渣尾矿中铁的有效提取和铅锌分离,采用化学... 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已成为可持续战略的现实需求。本文针对湖北某铜渣尾矿(其全铁品位(TFe)为36.89%、Pb质量分数为0.15%、Zn质量分数为4.12%),通过造球—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实现铜渣尾矿中铁的有效提取和铅锌分离,采用化学分析、XRD、热重分析、SEM和EPMA-EDS等技术手段,探明铜渣尾矿微波还原提铁过程的化学组成、矿相变化和铁相的还原与聚集特性以及有价成分铅锌的挥发逸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将C与O物质的量比为1.3的铜渣尾矿生料球团置于1200℃微波炉中,并保温15 min,主要矿相铁橄榄石和磁铁矿可还原分解为金属铁,通过弱磁选可获得铁精矿品位(TFe)为83.77%~85.00%,精矿TFe回收率为85.69%~91.30%,杂质Pb、Zn质量分数分别从0.15%、4.12%降至0.00074%、0.060%;在微波还原环境中,铜渣尾矿球团生料中含铁化合物能快速还原为金属铁,有价铅锌组分同步逸出还原体系,成为烟气而被回收,Pb、Zn逸出率分别高达99.83%、99.46%;铜渣球团生料中的铁橄榄石能够被分解,铁橄榄石还原为金属铁和SiO_(2),并主要以不同大小的圆粒状金属铁颗粒、SiO_(2)独立连生体及少量包裹体的形式产出。微波还原焙烧可实现对磁铁矿、铁橄榄石等铁氧化物的选择性率先加热,在颗粒不同圈层,同步形成内外多点局部高温的还原微区,实现快速还原,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高效提取铜渣固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尾矿 球团 微波还原焙烧 金属铁 还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装乳化炸药间隔装药技术在某露天矿山现场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建华 李佳乐 +7 位作者 张肯 赵强 黄刚 刘犇 姜苏宸 梁伟韬 赵亮 MUNYARADZI N M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96,共9页
为了研究间隔装药结构对炸药能量的传递和爆破效果的影响,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增强爆破效果,基于郴州某石灰石矿山爆破工程实践,采用LS-dyna数值模拟、现场优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台阶爆破过程中不同装药结构的岩石应力变化规律。分... 为了研究间隔装药结构对炸药能量的传递和爆破效果的影响,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增强爆破效果,基于郴州某石灰石矿山爆破工程实践,采用LS-dyna数值模拟、现场优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台阶爆破过程中不同装药结构的岩石应力变化规律。分别设置连续装药,0.6 m、1.0 m、1.5 m间隔长度的四种装药结构进行模拟实验,并监测其有效应力,基于新式可传爆间隔器开展现场装药结构优化试验,分析优化后爆堆整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间隔长度为1.0 m时,岩石应力损伤范围与各测点的平均最大有效应力达到峰值,整体岩石破碎更为有利。现场实验采用间隔装药后,炸药单位消耗量由0.199 kg/t降低至0.179 kg/t,粉矿率降低6.54%,大块率降低3.7%,爆堆平均块度上升5 cm,改善了混装乳化炸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能量浪费,爆堆块度尺寸不均的问题,提升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装乳化炸药 空气间隔 数值模拟 大块率 粉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爆破振动与松动圈分析的水封洞库爆破方案比选
20
作者 叶海旺 张鹏辉 +6 位作者 蒙云琪 张兆龙 傅家亮 白金鑫 刘磊 余梦豪 Doumbouya Sekou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合理的爆破施工方式是保证水封洞库稳定性和水封性的关键,在某水封洞库进行爆破地震波检测、声波探测,并结合HHT信号分析方法,通过EMD、EEMD分解方法对比、识别并弱化信号模态混叠效应以提高信号分析准确性,最后利用边际谱、瞬时能量谱... 合理的爆破施工方式是保证水封洞库稳定性和水封性的关键,在某水封洞库进行爆破地震波检测、声波探测,并结合HHT信号分析方法,通过EMD、EEMD分解方法对比、识别并弱化信号模态混叠效应以提高信号分析准确性,最后利用边际谱、瞬时能量谱、三维能量谱、围岩松动圈等评价不同爆破方案对水封洞库开挖爆破的影响。结果表明:EEMD-Hilbert分析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EMD分解带来的模态混叠问题,通过EEMD分解重构后的振速时程曲线更加平滑、可靠性更高;通过信号重构后的边际谱分析,发现双侧壁导坑法频带分布在200~380 Hz范围,单侧壁导坑法的频段范围更窄,集中在110~250 Hz之间,两组方案的低频能量均占比较少;双侧壁导坑法瞬时能量合值高于单侧壁导坑法,两组方案瞬时能量均主要集中在首段掏槽孔上,分别占总瞬时能量的41.67%和23.73%,单侧壁导坑法瞬时能量分布更为平均且较双侧壁导坑法更低;通过声波探测分析:双侧壁导坑法两侧拱腰松动圈范围约1.0~1.2 m,单侧壁导坑法扩挖面、导洞面松动圈范围分别为0.8 m、1.0~1.2 m。通过EEMD-Hilbert与声波探测联合分析可知,单侧壁导坑法相对更适合该洞库爆破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封洞库 爆破方案 EEMD-HHT 时频能量 松动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