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家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研究
1
作者 姚敬旭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42-556,共15页
目的基于复杂性理论,探讨家庭智能安防系统在多元用户需求、动态生活场景与技术演化中的非线性交互特征,以揭示传统设计范式的局限性并提出新的设计策略。方法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分析家庭智能安防产品的服务触点断裂现象,并构... 目的基于复杂性理论,探讨家庭智能安防系统在多元用户需求、动态生活场景与技术演化中的非线性交互特征,以揭示传统设计范式的局限性并提出新的设计策略。方法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分析家庭智能安防产品的服务触点断裂现象,并构建包含主体适应性规则、环境感知层与动态反馈回路的三维设计模型。结果通过重构设备间的非层级化关联网络,可实现儿童误触防护与老人应急响应的自组织协同,并且基于非线性交互设计的智能报警系统在应对宠物活动、临时访客等干扰变量时,具备更强的容错进化能力。结论突破了传统功能主义设计的局限性,为家庭安防产品系统提供了从“机械叠加”到“生态适应”的理论转型路径,推动了“人-机-环境”共生关系的设计理念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理论 家庭安防系统 非线性交互 动态适应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的智慧博物馆安防优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于鞍宁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6-571,共6页
目的本研究围绕现代智慧博物馆中安防优化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智慧博物馆领域的优化设计思维与具体应用成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三防一体”理念为根基,探索出一条“技术融合—数据贯通... 目的本研究围绕现代智慧博物馆中安防优化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智慧博物馆领域的优化设计思维与具体应用成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三防一体”理念为根基,探索出一条“技术融合—数据贯通—人机协同”的实践路径,通过构建标准化安防体系打破数据孤岛、依托智能感知网络实现风险全时监控、借助AI算法推动被动防护转向主动预防。结果提出了智慧博物馆安防优化的实现若干路径,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展望,并探讨了优化设计中的重点环节步骤。结论智慧博物馆作为数字技术赋能文博领域的新业态,其安防体系优化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信息化 博物馆安防 优化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之美探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亚林 王苗苗 余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5-238,共4页
本文就中国古代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造型的装饰、功能、意境等三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阐述,揭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具有装饰美、功能美、意境美等特征。其造型所模拟对象既有植物花卉,又有植物叶片... 本文就中国古代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造型的装饰、功能、意境等三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阐述,揭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具有装饰美、功能美、意境美等特征。其造型所模拟对象既有植物花卉,又有植物叶片的丰富性、形式结构既有整体仿局部,又有局部仿局部;其造型形态既有动态仿生,又有静态仿生的多变性;其造型既具备模拟对象所具备的功能,又具备模拟对象所不具备的功能;其造型既能引发遐思、营造氛围,又能表达情感、抒发意气。具有丰富中国古代陶瓷设计的理论意义和陶瓷造型设计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花口器 造型 艺术设计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语言的形态表现 被引量:6
4
作者 田鸿喜 薛圣言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97-99,共3页
环境景观中的陶艺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形态的基本要素及其所构成的形式关系的理解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因此在形态上,不仅要与人、环境景观形成整体协调美,还要体现出自身形态产生的艺术美。
关键词 环境景观设计 陶艺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宜人化办公环境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立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5-236,共2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向前推移,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情况下,除居住环境以外,办公空间是人们待的最长的环境场所,因此,人们对办公环境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环境设计 人化 居住环境 办公环境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环境中的建筑景观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星宽 尤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应注重环境建设。在西部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背景下 ,建筑景观设计除了应与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结合外 ,还应从技术、教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不断创新 ,以适应时代对西部环境的要求。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文化背景 景观设计 西部地区 建筑景观 自然资源 生态美学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岚【设计作品】
7
作者 季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343,共1页
关键词 设计作品 水云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特色的延续与再生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义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8,共5页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在乡村整合与重构的关键时期,乡村景观特色延续与再生的任务十分紧迫。乡村景观特色的延续重在引导,引导方式包括统筹先导、过程督...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在乡村整合与重构的关键时期,乡村景观特色延续与再生的任务十分紧迫。乡村景观特色的延续重在引导,引导方式包括统筹先导、过程督导、政策引导和内力倡导。在乡村景观特色的再生设计中要运用综合规划学、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美学的相关知识,总结提炼出具有乡村特点的朴实而有内涵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乡村价值 延续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自然”观及其在古代陶瓷仿生造型上的体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亚林 姜现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然",以老庄道家思想为代表,指的是万物自本自根,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先秦自然观中的"象"生造物活动,不仅孕育了先秦自然观,而且在先秦自然观产生后,又被赋予了造物观念... 作为哲学范畴的"自然",以老庄道家思想为代表,指的是万物自本自根,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及其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先秦自然观中的"象"生造物活动,不仅孕育了先秦自然观,而且在先秦自然观产生后,又被赋予了造物观念的内涵。陶瓷仿生造型艺术作为造物艺术的主要门类,从陶瓷仿生造型艺术的角度论述此问题,意义在于:1.为古代陶瓷仿生造型提供观念支撑,充实陶瓷艺术理论;2.将仿生的视角联系到先秦自然观,丰富并具体化了哲学、美学思想;3.为当下陶瓷造型设计提供方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仿生 陶瓷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中西陶瓷装饰风格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宁钢 孔铮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十八世纪中国及西方的陶瓷装饰发展迅速,虽然二者的生产地及工艺有所不同,但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来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关联。本文着重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十八世纪中西陶瓷装饰的差别及关联,并力求找到引起这些异同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十八世纪 陶瓷装饰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