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相调控对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相国 史湘琴 +3 位作者 安万东 龚志雄 张呈山 吕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27-3136,共10页
随着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的增加及“双碳”战略实施,开发兼具固废资源化与低碳特性的高性能水泥成为行业转型的焦点。本文以钢渣、电石渣、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等多源工业固废为原料制备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HBFAC),探究了铁相含量、煅烧... 随着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的增加及“双碳”战略实施,开发兼具固废资源化与低碳特性的高性能水泥成为行业转型的焦点。本文以钢渣、电石渣、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等多源工业固废为原料制备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HBFAC),探究了铁相含量、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对其矿物组成、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HBFAC熟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275~1325℃,保温时间为30 min,此条件下铁相(15%~25%,质量分数)能够稳定硫铝酸钙(C_(4)A_(3)S)矿物结构并促进晶体发育。相较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能标准,HBFAC在早期强度发展和后期强度增长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此外,HBFAC在5%(质量分数)Na_(2)SO_(4)溶液中展现优异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蚀系数均大于1。当煅烧温度为1275℃、铁相含量为25%时,HBFAC的90 d抗蚀系数高达1.522。HBFAC抗硫酸盐侵蚀机制源于铁相诱导生成的钙矾石(AFt)与铁铝凝胶协同填充孔隙,形成致密结构,有效阻隔SO_(4)^(2-)侵蚀。本研究为工业固废基HBFAC在严酷环境(如海洋工程、盐渍土等)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固废资源化与材料高性能化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固废 高贝利特铁铝酸盐水泥 铁相 煅烧温度 矿物组成调节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SiC陶瓷表面的高温自润滑耐磨涂层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马楚楚 张垚 +8 位作者 李天杨 王有缘 曾鲜 龚小龙 曾飞 孙华君 闫春泽 史玉升 刘凯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3D打印SiC陶瓷因其轻质高强、耐高温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加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改善3D打印的SiC陶瓷表面摩擦性能,采用溶胶法结合离心雾化干燥制备三种不同成分的YSZ-Al_(2)O_(3)-CaF_(2)-C热喷涂用复合粉体,利用大... 3D打印SiC陶瓷因其轻质高强、耐高温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加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改善3D打印的SiC陶瓷表面摩擦性能,采用溶胶法结合离心雾化干燥制备三种不同成分的YSZ-Al_(2)O_(3)-CaF_(2)-C热喷涂用复合粉体,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陶瓷表面沉积对应的复合涂层(Ca0C0、Ca5C10、Ca10C5),并详细研究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室温和600℃下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三种复合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主要由YSZ、Al_(2)O_(3)和m-ZrO_(2)物相组成,其中Ca10C5和Ca5C10涂层中还有CaF_(2)、C相。未加CaF_(2)、C润滑相的Ca0C0涂层在室温和600℃下的磨损率最低,但具有最大的摩擦因数。加入CaF_(2)和C润滑相的Ca5C10和Ca10C5涂层在室温和600℃下的摩擦因数均大幅减小,体现出较好的自润滑性能。但加入润滑相后,涂层的硬度降低且涂层内部的孔隙缺陷增加,从而伴随磨损率升高。综合来看,Ca10C5涂层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室温下0.239、600℃下0.175)和较低的磨损率(室温下1.02×10^(-5)mm^(3)/(N·m)、600℃下0.84×10^(-5)mm^(3)/(N·m)),体现了良好的自润滑和耐磨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耐磨 自润滑 等离子喷涂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朱子龙 陈培冲 +5 位作者 廖洁 杨旋 赵德强 曲良辰 王桂明 沈卫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68-3177,共10页
推动砂砾岩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砂和花岗岩机制砂为参照,利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及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对砂砾岩机制砂的粒形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粒形参数对C30混凝土工作性能... 推动砂砾岩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砂和花岗岩机制砂为参照,利用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及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对砂砾岩机制砂的粒形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粒形参数对C30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压汞法测定进一步揭示了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水化产物及孔结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圆度最小的河砂混凝土表现出最优的工作性能,而粗糙度及棱角度最大的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砂砾岩机制砂的圆度、棱角度及粗糙度介于河砂与花岗岩机制砂之间,砂砾岩机制砂混凝土孔隙率较低,28 d抗压强度可达43.5 MPa,抗折强度为5.7 MPa,劈裂抗拉强度为3.66 MPa。砂砾岩机制砂不仅能够满足C30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还为公路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石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机制砂 圆度 粗糙度 棱角度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轻质防火涂料制备及其防火性能研究
4
作者 朱义洋 耿海宁 +4 位作者 李宗刚 马浩森 罗阳 陈伟 李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49-3060,共12页
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但在高温火灾环境下,钢结构的力学性能会迅速损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偏高岭土、矿粉为原料,1.5模钾水玻璃为激发剂,过氧化氢溶液为发泡剂,MnO_(2... 钢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但在高温火灾环境下,钢结构的力学性能会迅速损失,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偏高岭土、矿粉为原料,1.5模钾水玻璃为激发剂,过氧化氢溶液为发泡剂,MnO_(2)作为催化剂,油酸钠为稳泡剂,制备了偏高岭土基地聚物轻质防火涂料(简称防火涂料),研究过氧化氢溶液掺量对防火涂料干密度、导热系数、孔隙率、抗压强度、黏结强度的影响,并进行耐火极限测试评价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采用Micro-CT对试样耐火极限测试前后的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使用XRD、TG-DSC、SEM-EDX分析试样在高温火灾过程中的物相与微观结构演变,探究其防火机理。结果表明,当过氧化氢溶液掺量为1.5%(质量分数)时,试样的干密度、抗压强度、黏结强度均优于《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2018),导热系数低至0.132 W/(m·K)。防火涂料涂覆厚度为15 mm、过氧化氢溶液掺量为1.5%(质量分数)时,试样在1 300℃火焰下进行120 min耐火极限测试后钢板背面温度为162℃,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在耐火极限测试中,防火涂料表面发生陶瓷化转变,这减轻了火焰对内部孔结构的破坏,有助于发挥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防火涂料在高温下发生陶瓷化转变,生成多种耐高温矿相,有效提高了防火涂料的防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轻质防火涂料 孔结构 导热系数 黏结强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对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陶瓷电熔炉熔化性能影响模拟研究
5
作者 许红梅 曲晓锐 +3 位作者 李立峰 赵庆彬 牛晨晨 徐凯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6-2319,共14页
在核废料玻璃固化领域,焦耳加热陶瓷电熔炉(JHCM)因工艺成熟、处理量大且易于远程操作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高放废液(HLLW)处理。本研究借助GFM玻璃熔窑模型,分析某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陶瓷电熔炉在不同鼓泡速率和不同鼓泡位置下的运行状态,... 在核废料玻璃固化领域,焦耳加热陶瓷电熔炉(JHCM)因工艺成熟、处理量大且易于远程操作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高放废液(HLLW)处理。本研究借助GFM玻璃熔窑模型,分析某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陶瓷电熔炉在不同鼓泡速率和不同鼓泡位置下的运行状态,获得熔池各物理场分布信息,并评估鼓泡速率和鼓泡位置对熔炉传质传热和配合料熔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鼓泡速率增大,冷帽底部平均温度稍有上升,底部冲刷速度增大;鼓泡管位置下移可扩大流场循环范围,改善炉内温度分布均匀性。本研究通过仿真模拟不同鼓泡工艺对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陶瓷电熔炉熔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高效核废料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液 玻璃固化 焦耳加热陶瓷电熔炉 鼓泡 熔化速率 玻璃熔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分压下赤泥基陶粒的发泡行为及晶相转变研究
6
作者 唐佩 郭少飞 +1 位作者 邓腾飞 陈伟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05-3314,共10页
赤泥作为铝工业产生的大宗碱性固废,其高效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环境压力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赤泥基陶粒性能优化为目标,系统探究了氮气气氛下Al_(2)O_(3)与SiO_(2)的摩尔比(铝硅比,A/S)变化对赤泥基陶粒发泡行为、物理... 赤泥作为铝工业产生的大宗碱性固废,其高效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环境压力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以赤泥基陶粒性能优化为目标,系统探究了氮气气氛下Al_(2)O_(3)与SiO_(2)的摩尔比(铝硅比,A/S)变化对赤泥基陶粒发泡行为、物理性能、晶相组成及孔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氧分压促进赤泥中赤铁矿分解,产生的FeO优先与Al_(2)O_(3)反应生成粒状铁铝尖晶石(FeAl_(2)O_(4))。随着A/S的增大,陶粒中尖晶石和斜长石相的含量提高,这种晶相的变化显著影响高温熔体性质与孔结构,并增强基体强度。在赤泥掺量20%(质量分数)、氮气气氛、1170℃保温60 min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抗压强度为3.48 MPa、吸水率为0.31%、表观密度为0.72 g/cm^(3)、孔隙率为76.6%的轻质高强陶粒。本研究为赤泥高效利用及高性能陶粒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陶粒 尖晶石 斜长石 晶相组成 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桥塔高强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意平 李北星 +1 位作者 孙浩杰 宋金凤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为主跨1 860 m的双层桥面钢桁梁悬索桥,桥塔采用C60高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塔柱壁厚最厚达4.250 m。为提升混凝土泵送性能与抗裂性能、降低结构开裂风险,通过掺加降黏剂改善拌合物工作性能,采用温控膨胀抗裂剂(简称抗...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为主跨1 860 m的双层桥面钢桁梁悬索桥,桥塔采用C60高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塔柱壁厚最厚达4.250 m。为提升混凝土泵送性能与抗裂性能、降低结构开裂风险,通过掺加降黏剂改善拌合物工作性能,采用温控膨胀抗裂剂(简称抗裂剂)调控水泥水化历程与分阶段补偿混凝土各种类型收缩,并将成果应用于实桥。结果表明:降黏剂可显著降低浆体黏度,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有助于减少收缩并改善耐久性;抗裂剂可有效延缓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降低早期水化放热速率,并产生持续膨胀补偿收缩;推荐C60高抗裂混凝土采用胶凝材料总量为460 kg/m~3(其组成为62%水泥+23%粉煤灰+7%降黏剂+8%抗裂剂)的配合比;该配合比下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呈全程微膨胀(60 d膨胀量达181με),抗氯离子渗透等级与抗碳化等级分别达到Q-Ⅳ级和T-Ⅳ级;实桥施工中采用该高抗裂混凝土并结合精准温控和精细养护措施,塔柱内部最大温升小于47℃、最大里表温差小于25℃、降温速率小于4.0℃/d,满足温控标准要求;混凝土温升阶段膨胀变形速率为(12.2~15.3)με/℃,高于温降阶段收缩速率(10.2~11.7)με/℃,至12 d龄期仍具有164.3με~241.1με的残余膨胀量,抗裂性能优异;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有害裂缝,实现了厚壁、高强混凝土桥塔不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桥塔 高强大体积混凝土 温控膨胀抗裂剂 降黏剂 混凝土制备 防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ite Light Emission Enhancement in Sm^(3+)-doped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 Glasses by Ag Nanoparticles
8
作者 CHANG Yuanxing ZHANG Dandan +4 位作者 YIN Guanchao WANG Yesen WANG Mingzhong QIU Jianbei XU Yinsheng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9-1261,共13页
Sm^(3+)-doped materials exhibit red and orange emissions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showing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both laser and display material fields.However,the inherent small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cr... Sm^(3+)-doped materials exhibit red and orange emissions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showing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both laser and display material fields.However,the inherent small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cross-sections of Sm^(3+)result in low luminous efficiency,posing challenges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solid-state lighting.Here,the excellent white emission of Sm^(3+)doped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LAS)glass was realized by introducing the Ag aggregates through Ag ion exchange.Under 395 nm excitation,the Ag-doped samples exhibit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with color coordinates close to the equal energy white point E(0.33,0.33)and a color ren⁃dering index(CRI)of 81.8.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effect of Ag nanoparticles enhances the luminescence of Sm^(3+),while the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between Ag^(+)and Sm^(3+)also promotes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gNO_(3) and the exchange time,a series of high-quality full-spectrum white light emissions were obtained,indicating that the Ag ion-exchanged Sm^(3+)-doped LAS glass has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state lighting devices.Moreover,variations in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can effectively tune the emission color,further demonstrating the tun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material in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NPs luminescent properties rare earth ions lithium aluminum silicate gl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在烧成系统热工标定中的应用浅析
9
作者 熊亚刚 赵青林 +5 位作者 柯壮 喻添 宋昱璋 马文杰 姚晓洁 陈学军 《硅酸盐通报》 2025年第10期3525-3535,共11页
为弥补传统热工测量在精细工况分析方面的不足,论文结合典型生产案例,系统探讨了如何利用差热分析(DTA)、岩相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分析技术来深度拓展水泥窑烧成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分析结果... 为弥补传统热工测量在精细工况分析方面的不足,论文结合典型生产案例,系统探讨了如何利用差热分析(DTA)、岩相分析、激光粒度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及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分析技术来深度拓展水泥窑烧成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差热分析可通过煤粉燃烧过程中的失重峰和放热峰特征判定煤粉的燃烧特性、是否混煤及混煤效果;岩相分析可通过分析主要矿物相含量及结构缺陷,揭示熟料煅烧与冷却制度,以及原料品质等因素对熟料质量的不利影响;激光粒度分析可提供更加精确、全面的粒径特征参数,明确生料粒度对系统收尘效率的影响(如生料的中位粒径D_(50)过低,会导致C1预热器含尘浓度骤升);CFD数值模拟结果的精准性高度依赖于边界条件的设置,以正确的测试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能真实反映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而明晰供风不佳、涡旋耗能等问题对熟料冷却效率及热能利用率的潜在影响。通过深度剖析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优化工艺、热工制度及改进系统结构设计的解决思路,强调了先进测试和分析技术在提升系统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成系统 热工标定 煤粉燃烧 熟料岩相 生料粒度 CFD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源调控钢渣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及其强度演化机理
10
作者 宋昱璋 赵青林 +1 位作者 姚晓洁 马文杰 《硅酸盐通报》 2025年第10期3705-3712,3746,共9页
为突破钢渣胶凝性差的关键技术壁垒,实现钢渣资源化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本文以大掺量钢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激发剂激发钢渣胶凝性,同时引入合适硅源并优化胶凝材料配比,进而降低激发剂掺量。结果表明,在钢渣-矿渣二元体系中,钢渣掺量为6... 为突破钢渣胶凝性差的关键技术壁垒,实现钢渣资源化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本文以大掺量钢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碱激发剂激发钢渣胶凝性,同时引入合适硅源并优化胶凝材料配比,进而降低激发剂掺量。结果表明,在钢渣-矿渣二元体系中,钢渣掺量为60%(质量分数,下同)、激发剂掺量为17%时,体系抗压强度最大,为74.2 MPa。引入硅灰作为硅源时,激发剂掺量由17%降低至11%,体系抗压强度仍可达72.7 MPa,而引入石英粉作为硅源时,体系抗压强度下降至63.7 MPa。与激发剂掺量为17%时体系微观结构相比,当激发剂掺量降低至11%时,引入硅灰后体系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生成数量变化非常小,内部结构致密度高,主要原因是硅灰作为硅源材料可提供溶蚀型SiO_(3)^(2-)参与C-S-H凝胶的生成,进而形成足够的抗压强度;而引入石英粉后,由于石英粉在60℃湿热养护条件下活性尚未得到有效激活,其在体系中仍以填充作用为主,C-S-H凝胶生成数量及内部结构致密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硅源 胶凝性 湿热养护 SiO_(3)^(2-) C-S-H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热环境下喷射混凝土用水泥砂浆水化及强度发展
11
作者 何永佳 何凡 +2 位作者 马杰 张宇浩 吕林女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11期166-173,共8页
川藏铁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着因地质原因引起的高温地热问题,会对喷射混凝土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研究高温地热环境对喷射混凝土用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了地热环境对试样水化硬化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机理上对... 川藏铁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着因地质原因引起的高温地热问题,会对喷射混凝土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研究高温地热环境对喷射混凝土用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了地热环境对试样水化硬化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机理上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速凝剂的加入使得C_(3) A快速水化,形成针棒状的AFt晶体相互搭接,使水泥快速凝结;温度升高则显著提升了早期水化速率,从而提高样品的早期抗压强度,60℃下1 d抗压强度达到28 d的64%;过高的温度会使水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水化产物,不能有序沉淀,导致孔隙结构劣化;高温导致水分快速流失,AFt向AFm转化,以及热应力导致微裂纹的形成,从而使孔结构进一步劣化并对后续强度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高地温环境下喷射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和力学性能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混凝土 速凝剂 高温地热环境 水化产物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