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塑料零部件超声波穿刺焊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辉 柴大伟 +4 位作者 陈一哲 刘兆义 杨柳 李建亭 曹敏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2,共8页
塑料由于其密度低、力学性能强、易电镀喷漆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以塑代钢的轻量化技术发展。超声波穿刺焊接作为一种清洁、快速的焊接方法,已经成为装配塑料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从穿刺焊接原理及工... 塑料由于其密度低、力学性能强、易电镀喷漆等特点,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上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以塑代钢的轻量化技术发展。超声波穿刺焊接作为一种清洁、快速的焊接方法,已经成为装配塑料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从穿刺焊接原理及工艺、材料特性、焊接设备和应用四个方面介绍,以期对穿刺焊接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超声波穿刺焊接 焊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计及多级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常清 孙嘉豪 +1 位作者 李文浩 任卫群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基于热泵技术,设计了一种充分利用电机余热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采用换热器将各独立回路联系起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针对热管理系统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抗饱和积分模糊控制以及多级模糊控制两种优化型模糊控制。基于AMESim搭建了... 基于热泵技术,设计了一种充分利用电机余热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采用换热器将各独立回路联系起来,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针对热管理系统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抗饱和积分模糊控制以及多级模糊控制两种优化型模糊控制。基于AMESim搭建了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模型,并建立了工作模式切换及各关键部件的Simulink控制策略模型,对整车的热管理控制效果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0℃下,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与各回路相互独立的热管理系统相比驾驶室加热时间缩短约27.8%,能效比平均提升约31.3%,冬季续驶里程提升约9.57%。优化型模糊控制的控制效果显著提升,冬季驾驶室加热时间缩短约18.4%;夏季驾驶室温度的波动与超调减小,电池冷却时间缩短约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集成式热管理 余热利用 热泵空调系统 多级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报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法规综述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子鸣 胡志力 +2 位作者 郭巍 昝雪松 吴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3-159,共7页
再制造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我国再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力扶持和规范。通过对国内外再制造,尤其是涉及到报废汽车循环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重点领域的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对政策法规... 再制造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我国再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有力扶持和规范。通过对国内外再制造,尤其是涉及到报废汽车循环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重点领域的政策法规进行收集整理,对政策法规、标准规范、针对市场暴露问题的管理条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对比分析,为我国的报废汽车循环利用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部件再制造 报废汽车 政策法规 标准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热成形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志力 张嘉恒 华林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共14页
轻量化是航空航天领域永恒的主题。TiAl合金的密度为3.9~4.2 g/cm^(3),是镍基高温合金的1/2,其兼具轻质与耐热的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装备热端构件制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TiAl合金具有本征脆性,存在室温塑性低和热变形能力差... 轻量化是航空航天领域永恒的主题。TiAl合金的密度为3.9~4.2 g/cm^(3),是镍基高温合金的1/2,其兼具轻质与耐热的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装备热端构件制造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TiAl合金具有本征脆性,存在室温塑性低和热变形能力差等问题,造成加工与成形难度大、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本文在回顾总结TiAl合金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TiAl合金的铸造、粉末冶金、热塑性成形、增材制造等热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讨论了热塑性成形技术,包括包套挤压、等温锻造、近等温锻造和包套轧制等。现有塑性成形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TiAl合金塑性差、成形难度高、成形效率低以及性能不足,今后TiAl合金塑性成形的发展方向应是高效率、低成本近净成形,同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 TIAL合金 热塑性成形 近净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无延迟频域算法的汽车风噪主动控制研究
5
作者 冀慧俊 卢炽华 +4 位作者 陈弯 刘志恩 王颖 王永亮 孙孟雷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7-1615,共9页
风噪是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传统结构设计进行风噪控制存在控制难度大、降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次级通路均衡和频域分段变步长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延迟频域滤波主动降噪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 风噪是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传统结构设计进行风噪控制存在控制难度大、降噪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基于次级通路均衡和频域分段变步长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延迟频域滤波主动降噪算法。该算法相对于传统的滤波最小均方(FxLMS)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系统降噪性能对频率的依赖性小的特点,能够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实现好的降噪效果。在SIMULINK中搭建了该算法双通道仿真模型,对宽带风噪的降噪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并在整车半消声室内搭建风噪主动控制试验台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高速工况下实车测得的车内风噪数据,本文的改进无延迟频域滤波算法的降噪效果明显优于传统FxLMS算法,在两个目标位置处可分别取得约9.42和8.81 dB(A)的降噪量。该研究成果可为汽车风噪主动控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噪 风噪主动控制 无延迟频域算法 次级通路均衡 频域分段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敏感的自动驾驶汽车分层强化学习决策
6
作者 胡志龙 裴晓飞 +1 位作者 周洪龙 魏炜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3,共8页
为了使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决策能充分考虑交通环境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该文在传统的RainbowDQN算法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将低概率风险纳入考虑,适当平衡风险与收益,使其能做出更为安全拟人的驾驶决策。基于Markov... 为了使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决策能充分考虑交通环境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该文在传统的RainbowDQN算法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将低概率风险纳入考虑,适当平衡风险与收益,使其能做出更为安全拟人的驾驶决策。基于Markov框架建立行为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设计奖励函数和动作空间,搭建规划控制模型,利用公开自然驾驶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环境(OnSite)平台搭建高速路汇入汇出和交叉口2场景,采用OnSite评价工具,将RainbowDQN-CVaR、RainbowDQN-QR、RainbowDQN和DSAC-T共4种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在复杂的高速路汇入汇出场景和交叉口场景,提出的RainbowDQN-CVaR算法得分比传统的RainbowDQN算法分别高55.3%和47%,比RainbowDQN-QR算法得分高17.7%和34.3%,比DSAC-T算法得分高2.8%和62.7%。验证了基于RainbowDQN-CVaR行为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在较复杂的交通环境下,能做出更加安全、合理的决策,使自动驾驶车辆具有更高的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强化学习 行为决策 分位数回归 条件风险价值(C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汽车横摆与侧倾稳定性控制
7
作者 尹夕志 胡三宝 冯智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3-1462,共10页
为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在高速、低附着等极限工况下的横摆与侧倾稳定性,建立了车辆横向动力学三自由度多胞型模型,并提出一种鲁棒分层控制策略。通过迭代搜索求得上层降阶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局部最优解,以同时满足极点配置和H∞... 为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在高速、低附着等极限工况下的横摆与侧倾稳定性,建立了车辆横向动力学三自由度多胞型模型,并提出一种鲁棒分层控制策略。通过迭代搜索求得上层降阶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局部最优解,以同时满足极点配置和H∞性能约束。以轮胎综合负荷率最小为优化目标,求得下层最优的四轮转矩。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明显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保持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态输出反馈 鲁棒控制 横摆稳定性 侧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汽车轻量化应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被引量:60
8
作者 宋燕利 杨龙 +1 位作者 郭巍 华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6-25,50,共11页
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由于材料特性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时需要克服多项关键技术。结合汽车产品特点,从低成本碳纤... 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由于材料特性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时需要克服多项关键技术。结合汽车产品特点,从低成本碳纤维技术、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技术、高效成型技术、多材料连接技术、循环利用技术几个方面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 低成本碳纤维 高效成型 多材料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和3G的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颜伏伍 曹恺 +1 位作者 胡杰 杨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7-471,466,共6页
为解决传统汽车诊断资源共享受地理位置限制的问题,构建了汽车远程诊断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和3G的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方法。根据数据传输流程,结合网络传输特性,设计了各个阶段的数据传输策略,实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 为解决传统汽车诊断资源共享受地理位置限制的问题,构建了汽车远程诊断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和3G的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方法。根据数据传输流程,结合网络传输特性,设计了各个阶段的数据传输策略,实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远程诊断数据采集方法实时性高、数据传输准确,可为远程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故障诊断 远程诊断 因特网 3G 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产业链的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侯献军 唐蜜 +3 位作者 张国方 杨波 颜伏伍 华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据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了若干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与实际实验相互补充深化,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完善实验教...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依据面向汽车全产业链、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了若干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与实际实验相互补充深化,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全产业链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技术研究及其平台开发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常清 杜刚 +1 位作者 朱一多 李晃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1-1076,1083,共7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揭示设计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远程监控平台。该平台基于GPS数据,采用投影法和曲线拟合算法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故障诊断为例,提出了基于阈值原则,采用QTouch开发平台... 为提高电动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揭示设计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远程监控平台。该平台基于GPS数据,采用投影法和曲线拟合算法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故障诊断为例,提出了基于阈值原则,采用QTouch开发平台软件和Matlab软件进行电池状态和故障监控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城市行驶工况,对所开发的平台进行了实车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实现电动汽车远程数据的准确采集与监控,对车辆各总成进行实时故障诊断并作出报警提示,也可对电动汽车进行性能分析与评价,满足电动汽车远程监控与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远程监控 故障诊断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废旧塑料物理改性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正华 许欢 +2 位作者 郭巍 王辉 华林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111,共7页
综述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等几种汽车常用塑料在物理改性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再生技术在汽车废旧塑料回收上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汽车废旧塑料改性再... 综述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等几种汽车常用塑料在物理改性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再生技术在汽车废旧塑料回收上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汽车废旧塑料改性再生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塑料 物理改性再生 高价值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精密塑性成形理论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华林 冯玮 +1 位作者 韩星会 庄武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3,共18页
齿轮是传动系统的核心基础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齿轮传统制造技术为切削加工,其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周期长,特别是金属流线切断,损害齿轮性能,无法满足高端装备发展需求。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制造技术具有节能... 齿轮是传动系统的核心基础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齿轮传统制造技术为切削加工,其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周期长,特别是金属流线切断,损害齿轮性能,无法满足高端装备发展需求。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制造技术具有节能、节材、高效和优质等特点,是高性能齿轮技术发展方向。阐述了齿轮精密塑性成形理论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圆锥直齿轮、圆柱直齿轮和圆柱螺旋/斜齿轮精密成形技术特点;介绍了齿轮精密成形典型装备及产线,总结了齿轮无切削摆辗精密成形和锻造精密成形应用情况。此外,展示了圆锥螺旋齿轮多自由度包络成形和非圆齿轮锻造成形新方法,为高性能齿轮无切削成形制造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精密塑性成形 精密成形理论 精密成形技术 精密成形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_(2)O_(4)//GO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应用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冠伦 王钊昕 +1 位作者 田峰 黄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将制备的NiCo_(2)O_(4)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Co_(2)O_(4)电极活性材料通过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储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进而使用Simulink仿真模拟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单体的放电过程,并使用AVL CRUISE仿真计算... 将制备的NiCo_(2)O_(4)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Co_(2)O_(4)电极活性材料通过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储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进而使用Simulink仿真模拟了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单体的放电过程,并使用AVL CRUISE仿真计算了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复合储能系统的电动汽车行驶过程.结果表明,汽车在WLTC循环工况下的最大电池功率为38.0 kW,行驶时间为4.9 h,续航里程为224.4 km,相比单独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最大电池功率减小了31.3%,续航里程提高了11.4%.超级电容器对复合储能系统的电动汽车起到了平衡电池功率和提高续航里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钴酸镍 电化学测试 电动汽车 储能 剩余电池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杰 陈琳 +2 位作者 王志红 卿海华 王浩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9-2067,共9页
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安排是车主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车主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体验。然而,目前仍然面临充电桩资源不足、充电须提前规划等挑战,为解决车主因车辆电量不足而无法立即用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 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安排是车主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车主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体验。然而,目前仍然面临充电桩资源不足、充电须提前规划等挑战,为解决车主因车辆电量不足而无法立即用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充电时间预测解决方案,帮助车主更好地规划日常行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电池性能衰减程度和容量损失情况,采用容量法评估电池健康状态,并分析驾驶人的充电行为,对电池充电行为特征进行构建。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表征电池衰减的特征进行平滑处理,并进行累积变换,使特征能更全面地表征电池信息;再耦合皮尔逊相关系数和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算法二次筛选得到最优特征集。最后,利用Transformer模型的超强注意力机制,对充电时间进行预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此方案可以准确且快速地预测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决定系数达到0.999,运行时间为15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时间 数据驱动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悬架零部件动态载荷计算方法
16
作者 胡三宝 吴攀 王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以轮心六分力作为输入,研究了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悬架零部件动态载荷计算方法.以五连杆后悬架作为建模对象,建立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系统总约束力进行分解,得到各部件所受动态载荷的解析表达式.与传统拉格朗日建模方法相比... 以轮心六分力作为输入,研究了基于Udwadia-Kalaba理论的悬架零部件动态载荷计算方法.以五连杆后悬架作为建模对象,建立了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系统总约束力进行分解,得到各部件所受动态载荷的解析表达式.与传统拉格朗日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借助拉格朗日乘子,降低了建模复杂程度.为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将数值计算结果与传统建模软件Adams/Car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计算所得动态载荷与Adams/Car仿真结果均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车试验中,进行了某SUV后悬架的动态载荷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零部件 Udwadia-Kalaba理论 六分力 动态载荷 载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薄壁保险杠蒙皮材料特性分析与服役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巍 胡宗文 符大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共10页
目的优化薄壁保险杠蒙皮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薄壁保险杠蒙皮的服役性能。方法以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蒙脱土(MMT)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添加剂对PP进行协同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制备PP/SEBS/nano-CaCO_(3)和PP... 目的优化薄壁保险杠蒙皮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薄壁保险杠蒙皮的服役性能。方法以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蒙脱土(MMT)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添加剂对PP进行协同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制备PP/SEBS/nano-CaCO_(3)和PP/SEBS/MMT共混材料,研究刚性粒子与SEBS对薄壁注塑用聚丙烯(PP)的强韧协同效应。研究无机填料/弹性体协同改性作用对薄壁注塑用聚丙烯结晶行为、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建立薄壁注塑用聚丙烯保险杠蒙皮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多个工况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来评价薄壁保险杠蒙皮的服役性能。结果共混材料的结晶度相比PP/SEBS提高了1.2%~7.3%,结晶温度未产生显著变化;nano-CaCO_(3)质量分数为4%的PP/SEBS/nano-CaCO_(3)综合性能最好。仿真结果表明,薄壁保险杠蒙皮具有较好的服役性能,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薄壁保险杠蒙皮材料可以通过共混改性达到理想的刚韧平衡效果,基于材料性能-成形质量-服役性能的方法为高效设计薄壁汽车保险杠蒙皮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设计 汽车保险杠蒙皮 联合仿真 服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热失控特征及防控技术研究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致远 鲁锐华 +1 位作者 余庆华 颜伏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已成为抑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的研究展开了全面综述,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诱因,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以及不同变量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热...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已成为抑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的研究展开了全面综述,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诱因,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以及不同变量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征。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征参数综述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火灾的早期预警方法和火灾抑制方法,总结了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问题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热失控 火灾预警 火灾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GI技术的纯电动汽车车用电动机新型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迪瑞 田韶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在电动机转速较低时的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电平广义逆变器(TLGI)技术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技术(SVPWM)的新型控制策略,论述了将基于TLGI的SVPWM技术运用于PMSM电动机的原理及... 针对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在电动机转速较低时的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电平广义逆变器(TLGI)技术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技术(SVPWM)的新型控制策略,论述了将基于TLGI的SVPWM技术运用于PMSM电动机的原理及实现过程,推导了SVPWM的开关状态函数表,研究了SVPWM的电压幅值和电压矢量分区,最后基于新型SVPWM控制方法对一纯电动汽车车用电动机进行了Matlab/Simulink建模和仿真.通过对电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扩大SVPWM线性调制区域,缩短系统调节时间,相比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使用的滞环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永磁同步电动机 控制策略 SVPWM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与模糊控制的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邢作兴 周家旺 +3 位作者 冯利辉 冯钟琦 李其仲 张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5,共9页
针对锂电池在快充等场景,自然冷却通常难以保证电池温度工作在合适范围,极易造成电池温度过高甚至热失控.提出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热管理系统集成方案,并通过AMESim搭建整车热管理系统模型,以空调系统压缩机转速为调节量,根据反馈的电池温... 针对锂电池在快充等场景,自然冷却通常难以保证电池温度工作在合适范围,极易造成电池温度过高甚至热失控.提出针对不同工况下的热管理系统集成方案,并通过AMESim搭建整车热管理系统模型,以空调系统压缩机转速为调节量,根据反馈的电池温度,采用PID控制与模糊控制两种方法分别对压缩机转速进行调节,并以夏季高温以及激烈驾驶工况US06作为测试工况,对被控目标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热管理集成方式及控制策略能够满足各子系统制冷需求,模糊控制比PID控制能够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空调系统 PID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