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梁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协同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峰祥 王得伟 +1 位作者 方志刚 韦文儒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管梁截面优化是汽车轻量化和性能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管梁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协同优化方法是底盘零部件设计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形状和尺寸两种不同属性变量进行耦合的双超椭圆方程,并利用双超椭圆方程构建了任意曲边截面。针对... 管梁截面优化是汽车轻量化和性能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管梁截面形状与尺寸的协同优化方法是底盘零部件设计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形状和尺寸两种不同属性变量进行耦合的双超椭圆方程,并利用双超椭圆方程构建了任意曲边截面。针对任意曲边截面的优化,建立了截面自适应优化模型及多截面连续优化算法,该优化方法可自动进行形状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等/变尺寸协同优化。对优化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显示,采用任意曲边截面优化得出的梁结构,梁横截面具有周向轮廓和厚度均匀过渡等优势,有效地减小了截面应力集中,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为汽车机械零部件轻量化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优化 双超椭圆方程 任意曲边截面 截面自适应优化模型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敏感的自动驾驶汽车分层强化学习决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龙 裴晓飞 +1 位作者 周洪龙 魏炜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3,共8页
为了使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决策能充分考虑交通环境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该文在传统的RainbowDQN算法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将低概率风险纳入考虑,适当平衡风险与收益,使其能做出更为安全拟人的驾驶决策。基于Markov... 为了使自动驾驶汽车的行为决策能充分考虑交通环境中固有的不确定性,该文在传统的RainbowDQN算法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和条件风险价值(CVaR),将低概率风险纳入考虑,适当平衡风险与收益,使其能做出更为安全拟人的驾驶决策。基于Markov框架建立行为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设计奖励函数和动作空间,搭建规划控制模型,利用公开自然驾驶智能汽车仿真测试环境(OnSite)平台搭建高速路汇入汇出和交叉口2场景,采用OnSite评价工具,将RainbowDQN-CVaR、RainbowDQN-QR、RainbowDQN和DSAC-T共4种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在复杂的高速路汇入汇出场景和交叉口场景,提出的RainbowDQN-CVaR算法得分比传统的RainbowDQN算法分别高55.3%和47%,比RainbowDQN-QR算法得分高17.7%和34.3%,比DSAC-T算法得分高2.8%和62.7%。验证了基于RainbowDQN-CVaR行为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在较复杂的交通环境下,能做出更加安全、合理的决策,使自动驾驶车辆具有更高的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强化学习 行为决策 分位数回归 条件风险价值(C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输出反馈的汽车横摆与侧倾稳定性控制
3
作者 尹夕志 胡三宝 冯智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3-1462,共10页
为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在高速、低附着等极限工况下的横摆与侧倾稳定性,建立了车辆横向动力学三自由度多胞型模型,并提出一种鲁棒分层控制策略。通过迭代搜索求得上层降阶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局部最优解,以同时满足极点配置和H∞... 为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在高速、低附着等极限工况下的横摆与侧倾稳定性,建立了车辆横向动力学三自由度多胞型模型,并提出一种鲁棒分层控制策略。通过迭代搜索求得上层降阶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局部最优解,以同时满足极点配置和H∞性能约束。以轮胎综合负荷率最小为优化目标,求得下层最优的四轮转矩。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明显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且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保持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态输出反馈 鲁棒控制 横摆稳定性 侧倾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汽车轻量化应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被引量:60
4
作者 宋燕利 杨龙 +1 位作者 郭巍 华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6-25,50,共11页
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由于材料特性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时需要克服多项关键技术。结合汽车产品特点,从低成本碳纤... 轻量化技术已成为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汽车轻量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由于材料特性与制造工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时需要克服多项关键技术。结合汽车产品特点,从低成本碳纤维技术、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技术、高效成型技术、多材料连接技术、循环利用技术几个方面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 低成本碳纤维 高效成型 多材料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杰 陈琳 +2 位作者 王志红 卿海华 王浩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9-2067,共9页
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安排是车主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车主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体验。然而,目前仍然面临充电桩资源不足、充电须提前规划等挑战,为解决车主因车辆电量不足而无法立即用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 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安排是车主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车主出行的便利度和舒适体验。然而,目前仍然面临充电桩资源不足、充电须提前规划等挑战,为解决车主因车辆电量不足而无法立即用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充电时间预测解决方案,帮助车主更好地规划日常行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电池性能衰减程度和容量损失情况,采用容量法评估电池健康状态,并分析驾驶人的充电行为,对电池充电行为特征进行构建。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表征电池衰减的特征进行平滑处理,并进行累积变换,使特征能更全面地表征电池信息;再耦合皮尔逊相关系数和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算法二次筛选得到最优特征集。最后,利用Transformer模型的超强注意力机制,对充电时间进行预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此方案可以准确且快速地预测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决定系数达到0.999,运行时间为15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时间 数据驱动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PC的智能汽车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鲁若宇 胡杰 +2 位作者 陈瑞楠 徐文才 曹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7-1186,共10页
本文中针对单向通信拓扑的非线性车辆队列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ACC)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保证队列稳定且满足队列各车跟随性、安全性和乘员舒适性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策略。首先建立了车辆队列的动力学模型和通信拓扑结构模型,并基于... 本文中针对单向通信拓扑的非线性车辆队列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ACC)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保证队列稳定且满足队列各车跟随性、安全性和乘员舒适性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策略。首先建立了车辆队列的动力学模型和通信拓扑结构模型,并基于队列系统的多项优化性能设计代价函数和系统约束,使队列中每一辆跟随车基于其接收到的有限信息求解一个开环局部最优问题,计算出当前时刻的最优控制量作为输入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达到滚动优化的目的,实现车辆队列的协同式自适应巡航控制。其次通过CACC系统局部代价函数之和构建Lyapunov候选函数,证明了车辆队列系统渐进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了算法在理想状态下对不同形式单向通信拓扑车辆队列的控制性能;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算法在实车条件下感知层存在抖动、底层控制存在延迟和误差时的控制性能。仿真和实车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使队列车辆实现各项优化性能,同时对外部干扰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 协同式自适应巡航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GI技术的纯电动汽车车用电动机新型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迪瑞 田韶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在电动机转速较低时的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电平广义逆变器(TLGI)技术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技术(SVPWM)的新型控制策略,论述了将基于TLGI的SVPWM技术运用于PMSM电动机的原理及... 针对纯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在电动机转速较低时的转矩脉动问题,提出了基于二电平广义逆变器(TLGI)技术的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技术(SVPWM)的新型控制策略,论述了将基于TLGI的SVPWM技术运用于PMSM电动机的原理及实现过程,推导了SVPWM的开关状态函数表,研究了SVPWM的电压幅值和电压矢量分区,最后基于新型SVPWM控制方法对一纯电动汽车车用电动机进行了Matlab/Simulink建模和仿真.通过对电动机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扩大SVPWM线性调制区域,缩短系统调节时间,相比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使用的滞环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永磁同步电动机 控制策略 SVPWM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道路下智能车时空联合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杰 郑嘉辰 +3 位作者 周思龙 赵文龙 张志凌 姚茂嘉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0-828,850,共10页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所应用的时空分离轨迹规划方法易导致车辆灵活性不足,甚至无法在复杂工况下规划出可行轨迹,而现有时空联合轨迹规划方法难以满足结构化道路应用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与数值优化算法的时空联合规划方...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所应用的时空分离轨迹规划方法易导致车辆灵活性不足,甚至无法在复杂工况下规划出可行轨迹,而现有时空联合轨迹规划方法难以满足结构化道路应用要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与数值优化算法的时空联合规划方法。首先,在Frenet坐标系下使用动态规划算法生成时空耦合粗轨迹,过程中采用确定性采样法进行子节点拓展。然后,以粗轨迹为参考在笛卡尔坐标系下构建可行驶时空走廊,建立NMPC优化模型求解最终轨迹。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算法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结构化道路的适应性良好,相较于其他时空联合规划算法,能够更好地平衡通行效率、轨迹舒适性、算法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联合轨迹规划 动态规划 确定性采样 可行驶时空走廊 NMPC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热加工过程能耗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锋 黄洋 +2 位作者 彭元凯 胡志力 华林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172,共16页
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金属热加工通常以高能耗和高排放而著称。在“双碳”经济背景下,热加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能耗预测能够为定向节能减排提供方向,但传统的能耗预测方法难以准确挖掘各工序间的能耗... 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金属热加工通常以高能耗和高排放而著称。在“双碳”经济背景下,热加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能耗预测能够为定向节能减排提供方向,但传统的能耗预测方法难以准确挖掘各工序间的能耗映射关系,导致管控方式较为粗放。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处理高维数据中的复杂非线性耦合问题成为可能,为热加工能耗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了机器学习在热加工能耗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机器学习在能耗预测中的流程与经典模型,并重点分析了主要能耗设备:工业炉(加热炉)、液压机和工业机器人的能耗预测与优化方法。此外,强调了工序间能耗映射关系的重要性。由于热加工工序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加工温度直接影响材料性能和加工效率。因此,构建全流程的能耗预测模型,将工艺参数、能耗与产品质量联系起来,已成为未来热加工能耗预测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热加工 机器学习 设备能耗 能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LSTM模型的实车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10
作者 胡杰 王浩杰 +4 位作者 魏敏 王志红 陈琳 黄文涛 康涵锐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0-1071,共12页
为解决当前实车数据质量差导致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CNLSTM模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恒流充电电压片段提取方法;然后提出了局部加权回归与3阶多项式回归加权融合的方... 为解决当前实车数据质量差导致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CNLSTM模型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恒流充电电压片段提取方法;然后提出了局部加权回归与3阶多项式回归加权融合的方法来拟合电池容量的整体与局部衰减趋势。接着构建并提取与电池老化相关的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经容量保持率修正的累充容量以及满充电压、电池一致性等特征;最后构建了基于TCN-LSTM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模型,从多维度来提取特征与电池老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CN-LSTM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估出实车数据下动力电池复杂的容量衰减变化关系,RMSRE仅为0.00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SOH TCN-LSTM 电池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弯和直行场景下驾驶员认知分心识别的研究
11
作者 曾娟 许博 +1 位作者 王昊 张洪昌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探寻转弯和直行场景下驾驶员分心驾驶的内在机理,通过驾驶模拟器搭建直行与转弯虚拟场景,采集驾驶员不同驾驶状态的驾驶绩效和眼动信息数据,并使用KNNImputer算法对设备在采集过程中缺失的数据进行插补处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时... 为了探寻转弯和直行场景下驾驶员分心驾驶的内在机理,通过驾驶模拟器搭建直行与转弯虚拟场景,采集驾驶员不同驾驶状态的驾驶绩效和眼动信息数据,并使用KNNImputer算法对设备在采集过程中缺失的数据进行插补处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时间长度为1 s、重叠率为75%的时间窗口提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并提取特征指标;基于该特征指标集合,采用XGBoost分类器构建不同场景下的认知分心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直行场景,驾驶员在转弯场景中瞳孔直径变化频率更小、扫视速度更高、注视时间百分比更大,脑力负荷更大;构建的认知分心识别模型在直行场景下的准确率达到91.30%,转弯场景下的准确率为83.28%,转弯场景下认知分心行为危险程度更高,识别更加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弯场景 直行场景 认知分心 KNNImputer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研究
12
作者 刘志恩 李立峰 +1 位作者 陈弯 王永亮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 针对车辆主动悬架系统难以准确获取路面激励信号的问题,提出一种只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而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策略。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选取系统状态向量时不考虑路面激励信号。设立考虑作动器最大出力限制的适应度函数,利用多元宇宙优化(Multi-verse Optimizer,MVO)算法得到LQR控制器权重系数,以解决传统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仿真分析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与传统LQR控制和模糊控制对比,搭建主动悬架系统1/4车辆台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VO-LQR控制效果最佳;在不测量路面激励且考虑作动器性能限制的主动悬架系统MVO-LQR控制下,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37.1%,轮胎动位移均方根值降低7.89%,悬架动行程满足限制,可显著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主动悬架 路面激励 多元宇宙优化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均衡算法的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
13
作者 卢炽华 周曾志 +3 位作者 陈弯 王子嘉 刘志恩 孙孟雷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在车内主动噪声控制领域,滤波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mean-square,FxLMS)算法在面对发动机的低频窄带噪声时,因为其步长因子优化在不同频率上的不一致性,影响整体噪声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均衡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均衡F... 在车内主动噪声控制领域,滤波最小均方(Filtered-x Least-mean-square,FxLMS)算法在面对发动机的低频窄带噪声时,因为其步长因子优化在不同频率上的不一致性,影响整体噪声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均衡的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均衡FxLMS算法在面对多种频率成分噪声时的收敛特性,并使其主要频率成分的收敛性能更加均匀。最后,建立基于国产数字音频处理器(Digital Audio Processor,DSP)的车内双通道主动噪声控制系统,车辆定置发动机稳态与行驶过程非稳态加速两种工况的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稳态工况下,主要阶次的车内噪声降噪量最大值为39.35 dB(A);在非稳态工况下,车内总声压级最大降噪量为4.77 dB(A),可为车内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国产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主动噪声控制 次级通路 汽车发动机 特征值均衡 数字音频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PP的轻型商用车路径跟踪控制
14
作者 王志红 曾嘉荣 +3 位作者 胡杰 张志凌 杨东浩 纪越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79,共11页
为提高轻型商用车在复杂曲率工况下路径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预测纯跟踪(predictive-pure persuit,P-PP)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车辆离散运动学模型设计P-PP控制器,并基于航向误差设计PID补偿器,提高跟踪精度与稳定性。其次,针... 为提高轻型商用车在复杂曲率工况下路径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一种预测纯跟踪(predictive-pure persuit,P-PP)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车辆离散运动学模型设计P-PP控制器,并基于航向误差设计PID补偿器,提高跟踪精度与稳定性。其次,针对固定预测时域算法难以在复杂曲率工况下同时保证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变预测时域优化算法,建立以预测时域内的车辆横向误差和曲率误差为代价的评价函数,采用贝叶斯优化获取最优预测时域,解决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最后,进行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车试验,实车试验中基于贝叶斯优化的P-PP控制器的横向、航向误差、转向盘转角均方根分别为0.113 m、0.045 rad、153.2°,均优于基于模糊控制的P-PP和MPC控制器中的相应指标,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在复杂曲率下能保持良好的跟踪精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商用车 路径跟踪 P-PP PID补偿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林 肖合林 胡际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 为了缓解温室效应及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改善生物柴油燃烧性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和EGR率下生物柴油-异丙醇-2-EHN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掺混异丙醇和2-EHN能有效改善生物柴油的雾化性能,增加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提升中低负荷下的缸内压力和放热峰值,并显著降低CO,HC,碳烟和NO_(x)排放;低负荷时燃用混合燃料的燃油消耗率偏高,热效率较生物柴油下降约5%,但随负荷增加,其燃料经济性与生物柴油差距明显缩短;此外,采用8%以下的EGR率有助于实现混合燃料的低温燃烧,在高效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其动力性与经济性均优于纯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异丙醇 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铝合金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工艺及变形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康 胡志力 +1 位作者 龙曲波 庞秋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8,共9页
为解决传统高强钢材料冲压焊接车架纵梁存在成形工序多、生产周期长、尺寸精度差和装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强铝合金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工艺,以7075高强铝合金为材料,通过内高压成形制备车架纵梁,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 为解决传统高强钢材料冲压焊接车架纵梁存在成形工序多、生产周期长、尺寸精度差和装配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强铝合金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工艺,以7075高强铝合金为材料,通过内高压成形制备车架纵梁,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产品尺寸精度。基于Dynaform有限元软件对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成形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分析矩形截面过渡圆角区域的管壁填充行为。对车架纵梁进行试验试制,测量整体尺寸与壁厚分布,对纵梁不同区域的材料进行单向拉伸试验。最终发现在7075铝合金车架纵梁内高压成形过程中,轴向补料量20 mm,成形内压60 MPa,整形内压130 MPa时成形效果最好。对于过渡圆角的填充,管内压强越大、摩擦因数越小,填充效果越好,最终通过实验试制的纵梁长度为2000 mm,宽度为190 mm,高度为70 mm,过渡圆角半径为25 mm,减薄率为18%左右,工件屈服强度480 MPa,抗拉强度560 MPa,整体性能一致性好,尺寸精度更高,生产周期更短,说明7075铝合金通过内高压成形生产的车架纵梁可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铝合金 车架纵梁 内高压成形 圆角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约束下的道路交通事故与违法行为关联规则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腾源 徐峰祥 +1 位作者 朱其茂 邹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4,287,共10页
为研究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构建时空双维度约束方法,分析不同违法行为对交通事故的诱发特性。以2023—2024年北京市城区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结合电子执法系统违法数据,关联出2338条与交通事故相关的违法行为... 为研究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构建时空双维度约束方法,分析不同违法行为对交通事故的诱发特性。以2023—2024年北京市城区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结合电子执法系统违法数据,关联出2338条与交通事故相关的违法行为数据,避免了传统报告中对违法行为的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并通过FP-growth(Frequent Pattern growth)算法挖掘出涉及5类交通事故和4类交通违法行为的18条强关联规则。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的关联数据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均匀,时间上主要集中在7:30-22:30,并在早晚高峰期间达到峰值;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多由在雨天、拥堵环境和高峰时段的闯红灯行为引起,其置信度高达1.000,提升度为1.689;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多发生于教育区和居民区,受违停行为影响显著,置信度为0.495,提升度达2.578;机动车单方事故同样主要与违停行为相关,其提升度高达8.696。关联规则可为优化执法措施、智能信号控制、道路规划优化等提供决策支持,并为其他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参考,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关联规则 FP-GROWTH算法 交通事故数据 交通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杜常清 潘志强 +2 位作者 赵奕凡 朱一多 姚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7-1279,1329,共4页
性能良好的车载充电系统对于电动汽车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给动力电池充电。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车载充电系统增量式数字PID控制模型、PWM驱动模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模型、主回路模型。将模型验证后的APF... 性能良好的车载充电系统对于电动汽车发展至关重要。采用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给动力电池充电。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车载充电系统增量式数字PID控制模型、PWM驱动模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电路模型、主回路模型。将模型验证后的APFC电路及控制算法移植到所开发的样机中进行测试,能够输出稳定的电压、电流,纹波系数低,系统功率因数高。实验证明所设计的APFC电路性能良好,所采取的增量式数字PID控制策略能够对充电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车载充电系统 增量式数字PID控制 APFC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碰撞时间的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
19
作者 童叙 王宇宁 +2 位作者 关艺博 田韶鹏 吴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63,共9页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 针对不同制动工况需求的制动策略存在差异的情况,提出一种线控制动分层控制策略.在该分层策略的上层,利用二阶TTC安全碰撞时间模型计算出车辆与前车的剩余碰撞时间,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制动策略的选取,并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车身法向受力模型和Burckhardt轮胎模型;在该分层策略的下层,进行了制动力在轮间的分配,使用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分别在一般制动、紧急制动、失稳制动3种工况下,以轮胎滑移率为对象建立优化函数,对车辆制动力进行了优化分配.使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所提出3种工况下的制动分配策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一般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8.08%,制动时间减少25.12%;在紧急制动工况下,采用该策略时相比对照工况制动距离减少19.17%,制动时间减少12.79%;在失稳制动工况下,该策略可通过轮胎差扭来提升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采用文中制动策略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制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制动 制动力优化分配 分层控制 序列二次规划方法 ECE法规 制动仿真 滑模控制 碰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复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杰 刘迪 +1 位作者 杜常清 颜伏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06-1614,共9页
针对电动汽车单一动力电池功率密度低、循环寿命短、接收暂态功率等问题,设计了由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能源系统,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对不同分解层数的小波变换进行评价和选择。该控制策略利用小波变... 针对电动汽车单一动力电池功率密度低、循环寿命短、接收暂态功率等问题,设计了由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复合能源系统,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模糊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并对不同分解层数的小波变换进行评价和选择。该控制策略利用小波变换将需求功率分解成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并根据能量源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配,避免动力电池接收暂态功率;为了充分利用超级电容“削峰填谷”的作用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采用模糊控制将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基于随机组合的循环工况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的控制策略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峰值电流对动力电池的冲击,并且相比于单一电源的电动汽车还可以将能量利用率提高5.96%,电池的最大输出电流降低了57.1%,电池的温升降低了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暂态功率 复合能源系统 小波变换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