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译俄苏文学图书出版考(1917—1949)
1
作者 孙霞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81,共9页
1917年至1949年,汉译俄苏文学图书在中国的出版位居外来文学图书出版数量之首。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为考察对象,回归真实的文学场域,得以发现汉译俄苏文学图书出版呈现出古典文学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并驾齐驱、时代性与阶段性相... 1917年至1949年,汉译俄苏文学图书在中国的出版位居外来文学图书出版数量之首。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为考察对象,回归真实的文学场域,得以发现汉译俄苏文学图书出版呈现出古典文学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并驾齐驱、时代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倾向性与包容性相依存等特点。这一出版局面应现实需要而产生,亦离不开译介主体的因势利导或主动作为。其中,进步或革命的出版机构起主导作用,商业或同人出版机构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获悉俄苏文学传播具体是如何实现的,还有助于窥探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实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 俄苏文学 图书出版 1917—19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苏文学译介中的民族国家话语及其困境(1930-1945)--以《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及《矛盾月刊》为例
2
作者 孙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回归文学历史现场,1930年至1945年间,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及《矛盾月刊》等期刊在俄苏文学译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这项工作受制于民族国家视阈下译者、编者及读者等丰富驳杂的译介场域。译介的民族性、人性及去... 回归文学历史现场,1930年至1945年间,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及《矛盾月刊》等期刊在俄苏文学译介中起过一定的作用。这项工作受制于民族国家视阈下译者、编者及读者等丰富驳杂的译介场域。译介的民族性、人性及去阶级性等特点,是这些刊物民族国家话语坚守与困境的悖谬呈现。对这类刊物译介俄苏文学诸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拓展中国的俄苏文学译介研究,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俄苏文学在中国产生的实际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场域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文学译介 民族国家话语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于“现代性”与“人文关怀”的阐释——近年新加坡中学华文教材对鲁迅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霞 陈国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5,88,共9页
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人同根同源,新加坡独立后的中学华语教材多采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作品。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中学华语教材里的鲁迅作品无论篇目还是解释都有变化,主要是“去革命性”,张扬“现代性”与“人文关怀”。这反... 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人同根同源,新加坡独立后的中学华语教材多采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作品。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中学华语教材里的鲁迅作品无论篇目还是解释都有变化,主要是“去革命性”,张扬“现代性”与“人文关怀”。这反映了鲁迅的经典性,也体现了文化传播的在地性与世界多元性的要求。新加坡的做法,有助于我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文化景观,考察中国文学域外传播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语教学 鲁迅作品 现代性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代传教士文献看广州方言词“番/ 翻”
4
作者 黄雪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501,共9页
广州方言中的“番/翻”与普通话不同,主要表示“返还、回归”等趋向义,属于趋向动词。这一用法在清末民初传教士编写的粤语文献中已有记载,同时呈现出语法化态势。其语法化路径为:“返还、回归”义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态助词—动态... 广州方言中的“番/翻”与普通话不同,主要表示“返还、回归”等趋向义,属于趋向动词。这一用法在清末民初传教士编写的粤语文献中已有记载,同时呈现出语法化态势。其语法化路径为:“返还、回归”义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态助词—动态助词兼语气助词。从语源上来看,“番”“翻”意义相关,直到元明时期仍有通用现象,“翻”与“返”的同源字“反”也从中古开始通用,这是广州话“番/翻”通用并表“返还、回归”义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方言 番/翻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