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路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新平 韩亚 +2 位作者 吴兵 李梦霞 张笛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水路交通系统是以船舶等为载运工具、以港口为节点、以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为通道的一种运输方式,能够实现货物、人员的搭载与时空位移,是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路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梳理了水路... 水路交通系统是以船舶等为载运工具、以港口为节点、以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为通道的一种运输方式,能够实现货物、人员的搭载与时空位移,是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路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梳理了水路交通系统未来需求及技术特征,提出了水路交通运输规划与组织优化、绿色船舶动力系统及供给体系、人机共融船舶岸基驾控系统、海域立体综合运输系统、水路交通系统控制体系、气象导航与安全航行等未来水路交通系统发展方向,为提高水路交通系统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新一代航运系统 岸基驾控 新能源动力 海域立体运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内河航道拥塞度预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余庆 赖伟鑫 +2 位作者 曹德胜 万程鹏 沈欣怡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为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最大排队长度的拥塞度预测方法。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提取交通流特征参数,结合船舶在不同水域的航行行为差异,提出航路特征区域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通波理... 为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基于交通波理论提出一种考虑最大排队长度的拥塞度预测方法。模型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提取交通流特征参数,结合船舶在不同水域的航行行为差异,提出航路特征区域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交通波理论中排队长度作为拥塞度评价指标,提出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最大排队长度预测方法,实现对航道拥塞程度的预测。针对长江流域裕溪河段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航段2020年7月最大排队长度理论值为0.98 km,建立回归模型的Adjusted R^(2)为0.88,预测最大排队长度1.34 km,与理论值误差0.37 km。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解释性,能实现对航道拥塞度的预测,本研究可为海事监管服务水平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SCAN聚类 交通波理论 最大排队长度 高斯过程回归 交通流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的虚拟仿真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佳仑 杨帆 +2 位作者 谢玲利 李诗杰 王腾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0-1789,共10页
研究了面向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的虚拟仿真测试技术。介绍了智能航行在货运船舶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当下避碰决策策略、路径规划算法以及避碰决策与规划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面向货运船舶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能力,基于避碰规则中... 研究了面向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的虚拟仿真测试技术。介绍了智能航行在货运船舶中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当下避碰决策策略、路径规划算法以及避碰决策与规划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面向货运船舶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能力,基于避碰规则中的会遇态势划分,结合四元船舶领域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理论,提出了一种智能航行避碰决策与规划算法。构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环境的避碰决策与规划算法仿真测试方法,通过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模拟器模拟目标船的状态数据,结合船载综合导航系统(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INS)实现了避碰决策与规划算法的测试。通过复杂水域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货运船舶智能航行功能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航行 避碰决策 路径规划 虚拟仿真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严新平 涂敏 +2 位作者 杨家其 徐浩然 张桐霞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7,共12页
海洋港口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是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水平、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面向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现实需求,辨识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基... 海洋港口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是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安全发展水平、实现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面向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现实需求,辨识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重点研判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过程中近中期、中长期、远期等主要阶段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点任务,包括智能感知网络建设、数字孪生港口建设、港口新能源应用、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建设、港口风险评估与预警、“港产城”融合发展、国际营商环境优化、多式联运网络构建。研究建议,在加强港口科技创新、推进港口能源融合发展、提高港口韧性水平、壮大现代航运服务业、完善港口枢纽功能、推进区域港口集群化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明晰我国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路径,推进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港口 智能港口 数智化 绿色低碳 韧性提升 高效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水域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
5
作者 吴兵 苏鑫 刘佳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9-1356,共8页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 针对大型船舶航速低时乘潮历时长、航速高时下沉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潮时和下沉量双重约束的智能船舶安全航速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航速推算公式,引入BarrassⅡ型公式,研究了船舶航行下沉量与最大安全航速的关系。基于四自由度船舶运动模型,结合富裕水深和乘潮航行需求,构建了动态安全航速约束框架。通过动态约束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安全航速约束的代价函数,并使用Lyapunov函数证明稳定性,实现了在内河水深吃水比受限情况下的航速自适应控制。在长江吴淞口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5种增益矩阵下的平均乘潮路程完成率为98.84%,且控制器能根据船舶运动状态和环境调整航速,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所提出方法能根据水深实现动态航速控制,并满足大型船舶乘潮航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船舶下沉量 乘潮航行 动态约束 安全航速 自适应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IMFAC的船舶路径跟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诗杰 刘泰序 +2 位作者 刘佳仑 徐诚祺 何家伟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5,共9页
[目的]旨在解决环境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下的路径跟随控制问题,特别是外部风浪环境对船舶路径跟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IMFAC)作为路径跟随控制补偿器,修正船舶状态与预测状... [目的]旨在解决环境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下的路径跟随控制问题,特别是外部风浪环境对船舶路径跟随控制的影响。[方法]在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IMFAC)作为路径跟随控制补偿器,修正船舶状态与预测状态之间的误差,以解决在突发横风和外部存在风浪等环境干扰下的模型精度不足问题,从而提高路径跟随控制精度。并以缩比KVLCC2船模为对象进行船舶路径跟随控制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MPC控制相比,MPC-IMFAC方法使船舶在突发干扰下最大绝对航向误差降低25.4%。在时变环境干扰下绝对航向平均误差减少2.6%。[结论]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法在确保路径跟随控制精度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随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操纵性 运动控制 自适应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航行安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及展望
7
作者 张笛 万程鹏 +4 位作者 艾云飞 谢磊 张金奋 张亮 严新平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船舶航行安全是保障水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但复杂多变的航行环境对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带来巨大挑战,船舶航行安全风险控制正从事发应急处置、事后事故分析等被动手段逐渐向事前决策、风险预警等主动风险防控的方向发展。分析了国... 船舶航行安全是保障水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但复杂多变的航行环境对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带来巨大挑战,船舶航行安全风险控制正从事发应急处置、事后事故分析等被动手段逐渐向事前决策、风险预警等主动风险防控的方向发展。分析了国内外船舶航行安全主动控制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难题,梳理了船舶航行信息感知、船端航行决策以及岸基风险预警三个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实际,提出了船舶航行安全控制一体化、智能化、韧性化的发展方向,为提升船舶航行安全主动控制能力提供思路借鉴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航行安全 信息感知 风险预警 安全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远程驾控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胡欣珏 李麒 +3 位作者 刘佳仑 周云龙 林楠 李诗杰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4,共10页
旨在优化现有远程驾控船舶的通信架构,以应对不同环境(如港口、深海和极地区域)下的网络连通性挑战,解决覆盖范围、网络带宽及通信延迟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岸基通信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特点,深... 旨在优化现有远程驾控船舶的通信架构,以应对不同环境(如港口、深海和极地区域)下的网络连通性挑战,解决覆盖范围、网络带宽及通信延迟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岸基通信网络技术和卫星通信网络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特点,深入分析远程驾控船舶在不同水域环境下的无线通信需求。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融合多种无线系统的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架构的设计思路,将卫星与岸基网络深度融合,以期构建智能化、稳定的船舶通信系统。通过揭示具备经济性与服务质量优势的卫星-岸基集成网络架构在复杂通航环境船舶远程驾控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梳理相关关键技术及现存瓶颈问题,期望所提出的集成通信网络架构可为远程驾控船舶在多样化通航网络条件下的通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通信网络 卫星-岸基集成网络 远程驾控通信 通信和数据链 网络接入管理 通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yLogic的钦州港集装箱船“套泊热接”仿真研究
9
作者 王鑫 田五六 +2 位作者 张金奋 杨有贵 陈日亮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钦州港是北部湾最大港口之一,2022年吞吐量超过1.7亿t,集装箱吞吐量超540万TEU。目前,钦州港正在考虑采用“套泊热接”调度策略提高集装箱船的运行效率,但缺乏定量分析手段。基于AnyLogic建立钦州港集装箱船“套泊热接”和现有调度模式... 钦州港是北部湾最大港口之一,2022年吞吐量超过1.7亿t,集装箱吞吐量超540万TEU。目前,钦州港正在考虑采用“套泊热接”调度策略提高集装箱船的运行效率,但缺乏定量分析手段。基于AnyLogic建立钦州港集装箱船“套泊热接”和现有调度模式下的到达港口、锚地等待、进入航道、锚泊作业和离港全过程仿真对比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调度模式相比,“套泊热接”调度模式可将集装箱船平均等待时间减少50.7%,港口服务船舶阈值提高19.5%。研究结果为港口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交通规则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港 船舶调度 套泊热接 集装箱船 AnyLogic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特征的驾驶次任务视觉负荷量化方法研究
10
作者 谢练 庞雨薇 +1 位作者 吴超仲 吕能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6-2699,共14页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驾驶人视觉负荷评价模型,量化不同次任务下的视觉负荷。在视觉负荷量化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驾驶人视觉负荷分为低、中、高稳定型类别。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执行快速串行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任务使驾驶人扫视速度和扫视幅度显著增加,单次注视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但驾驶人通过增加注视频次,弥补了总注视持续时长的下降,即采取小幅快速搜索方式补偿了视觉信息的获取。执行延迟数字召回任务(1-Back)占用驾驶人认知资源,导致视觉搜索出现弱化。驾驶人不仅减少了对非前方道路区域的关注,且扫视频率和注视持续时长占比均显著下降。视觉负荷量化模型结果显示,RSVP手机操作次任务下相比正常驾驶视觉负荷平均上升了22.29%,执行1-Back数字记忆次任务时视觉负荷平均下降了8.93%。不同驾驶人视觉负荷存在明显个体差异,64.2%的被试视觉负荷可以保持高稳定性。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车速指标虽不相关,但与车头间距、车头时距和时间裕度等安全替代指标具有显著负相关,表明次任务加载下视觉负荷过高会导致驾驶绩效下降,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驾驶行为 视觉负荷 因子分析 K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孪生网络的场景编码与智能车多尺度激光定位
11
作者 陶倩文 胡钊政 +2 位作者 孙勋培 万金杰 陈琪莉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30,共10页
基于激光点云地图的智能车定位方法存在地图数据量大、匹配准确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孪生网络的场景编码与智能车多尺度激光定位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场景编码的激光极化地图,该地图以节点形式表征,每个节点均包含点云极化图... 基于激光点云地图的智能车定位方法存在地图数据量大、匹配准确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孪生网络的场景编码与智能车多尺度激光定位方法.首先,构建了基于场景编码的激光极化地图,该地图以节点形式表征,每个节点均包含点云极化图、点云场景编码以及全局位姿;然后,提出了基于激光极化地图的智能车多尺度定位方法,包括基于GPS与运动模型的粗定位、基于直方图滤波的节点级定位和基于快速的GICP算法的度量级定位;最后,使用现场采集的校园道路数据集和公共KITTI数据集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所构建地图的节点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9.6%和96.9%,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0.34 m和0.21 m,且对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和不同的环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激光定位 地图匹配 孪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的拖轮自主伴航功能虚拟仿真测试方法研究
12
作者 李诗杰 李佳林 +2 位作者 刘佳仑 徐诚祺 董智霖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6-1375,共10页
为全面构建测试场景并验证拖轮自主伴航功能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场景驱动的拖轮自主伴航功能虚拟仿真测试方法。基于目标船和拖轮的相对航向、相对航速、相对位置等要素生成拖轮自主伴航场景测试用例,利用五阶贝塞尔曲线评估测试用例的复... 为全面构建测试场景并验证拖轮自主伴航功能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场景驱动的拖轮自主伴航功能虚拟仿真测试方法。基于目标船和拖轮的相对航向、相对航速、相对位置等要素生成拖轮自主伴航场景测试用例,利用五阶贝塞尔曲线评估测试用例的复杂度。通过对无障碍物和有障碍物的复杂典型测试场景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拖轮自主伴航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拖轮在不同类别的测试场景中都实现了自主伴航并避免了与障碍物碰撞,验证了拖轮自主伴航功能的有效性以及测试用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驱动 自主伴航 组合测试 虚拟仿真测试 场景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码头水域受限下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应急拖船部署研究
13
作者 赵兴亚 李梦霞 +2 位作者 吕浩然 陈志良 牟军敏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7,25,共10页
为研究码头受限水域大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舶失控下的拖船安全部署,保障港口码头作业安全,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方法,基于风流干扰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大型LNG船舶的... 为研究码头受限水域大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舶失控下的拖船安全部署,保障港口码头作业安全,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方法,基于风流干扰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工况下大型LNG船舶的漂移过程,计算水动力学参数,确定应急拖船部署策略。以温州小门岛水域为案例研究对象,重点分析Q-max LNG船舶在工况下突发失控情况的船舶运动过程,并计算了漂移距离,用于指导拖船的紧急部署。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FD分析,能明确不同工况下的拖船应急部署策略。该研究为大型LNG船舶在港口运输中的安全提供科学支持,为港口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应急决策依据,以确保港口和航运行业的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LNG船舶 不同工况 船舶失控 拖船部署 码头水域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航运系统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严新平 李晨 +3 位作者 刘佳仑 游旭 王树武 马枫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29,76,共9页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提出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定义及其绿色化、智能化、韧性化的特征;通过梳理分析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基本内涵,设计了系统的体系架构,运用信息物理系统的方法理论,将层级结构划分为:要素单元级、功能系统级及架构集成级;阐述了系统的核心组分:绿色智能船舶、数字生态设施、可靠岸基支持和韧性运营服务,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在梳理分析系统基本服务和功能逻辑的基础上,阐述该系统物理“船-港-货”、信息“人-机-环”的运行模式,明确了运输船舶组织运营“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运新业态,凝练了航运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智能航运装备技术、数字生态航道建养技术、船舶运行智能控制技术、交通运营组织技术、水上应急救援技术,及测试验证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创新技术体系,能够支撑“人-船-岸-云”的高度协同,实现信息互联、系统共建和体系性创新,促进航运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出水路运输未来的变革性方向,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应用,为自立自强的水路运输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新一代航运系统 信息物理系统 体系架构 岸基驾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安全的思维转型:风险与韧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汪洋 黄金辉 +2 位作者 付姗姗 魏晓阳 吴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深入理解安全工程中韧性理论的核心思路,论述国内外韧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找出传统风险理论体系和研究的瓶颈,揭示韧性理论的发展动因和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韧性与风险的定位及关系,比较两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展望两... 为深入理解安全工程中韧性理论的核心思路,论述国内外韧性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找出传统风险理论体系和研究的瓶颈,揭示韧性理论的发展动因和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韧性与风险的定位及关系,比较两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展望两者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安全工程研究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安全科学领域中传统的风险理论,韧性理论强调全过程的系统性能表现;这2种理论并不相互排斥,也不存在取代关系。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韧性和传统风险理论为系统安全提供不同的视角,共同推动系统安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 韧性 风险分析 建模方法 事故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货运船舶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 被引量:31
16
作者 严新平 王树武 马枫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智能货运船舶是涉及船舶设计、动力组成、状态感知、信息处理、通信控制、风险辨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发展旨在使水路运输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首先,分析货运船舶自主控制与决策的特点与难点,阐述国内外智能货运... 智能货运船舶是涉及船舶设计、动力组成、状态感知、信息处理、通信控制、风险辨识、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发展旨在使水路运输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首先,分析货运船舶自主控制与决策的特点与难点,阐述国内外智能货运船舶的研究现状;然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和远程驾驶等技术方面,展望未来智能货运船舶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发展智能货运船舶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货运船舶 水路运输 人工智能 远程驾驶 智能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岸协同支持下的内河船舶远程驾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枫 陈晨 +2 位作者 刘佳仑 王绪明 严新平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目的]面向弯曲、狭窄、拥挤内河水道,提出一种船岸协同支持下基于CNN算法和知识模型的船舶远程驾控方法。[方法]在剖析船岸协同特点的基础上,以视觉模拟为核心实现环境自主感知,以深度强化学习为基础实现航行决策控制,构造由图像深度... [目的]面向弯曲、狭窄、拥挤内河水道,提出一种船岸协同支持下基于CNN算法和知识模型的船舶远程驾控方法。[方法]在剖析船岸协同特点的基础上,以视觉模拟为核心实现环境自主感知,以深度强化学习为基础实现航行决策控制,构造由图像深度学习处理、航行态势认知、航线稳态控制等功能组成的人工智能系统。实现内河条件下运营船舶的远程控制与短时自主航行,开展内河集装箱船、渡船的远程驾控示范。[结果]示范航行中,系统可依据远程或船上指令替代人工控制船舶,控制循线误差小于20 m,并可自主避障。[结论]研究证实,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知识模型协作建立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自主提取关键航行信息、构造避障与控制意识,部分替代船员的工作,可为内河智能航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驾驶 智能船舶 自主航行 深度强化学习 船岸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航运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64
18
作者 严新平 柳晨光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智能航运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水路环境的智能运输系统。交通感知、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航运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智能航运的逐步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分析了智能航运系统的功能和体系框架,综述了... 智能航运系统是一种应用于水路环境的智能运输系统。交通感知、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航运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智能航运的逐步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分析了智能航运系统的功能和体系框架,综述了智能航运涉及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大数据技术、船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航行技术;其次,从智能航道、智能港口、智能船舶和智慧海事等4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其发展现状以及对智能航运发展的作用;描述了现有或正在研发的典型智能航运系统;最后,展望了未来智能航运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 智能系统 船联网 智能航行 大数据 云计算 信息物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区船舶交通流可视分析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进宇 初秀民 +1 位作者 何伟 周映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0-845,共6页
以武汉长江大桥桥区水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数据分析能力不足而造成海量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不仅无法更好地助力水上交通安全,反而为监管决策带来困扰的现状,研究了多维AIS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人机交互方法.提出了以... 以武汉长江大桥桥区水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数据分析能力不足而造成海量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不仅无法更好地助力水上交通安全,反而为监管决策带来困扰的现状,研究了多维AIS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人机交互方法.提出了以电子航道图为载体的内河船舶交通状态平行坐标图模型,并针对传统网格划分法的不足,采用高斯密度函数为核函数利用二维核密度估计法生成热力图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船舶交通可视化系统,通过3组实例证明该系统有助于桥区船舶数据的异常分析和船舶行为模式识别,为海事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区船舶交通 可视分析 自动识别系统可视化 水路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经验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吕能超 段至诚 吴超仲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5,共8页
为了探究驾驶经验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影响,招募32名被试开展现场运行测试(FOTs).开发的试验车通过数据同步技术采集车辆运动学信息、道路环境信息和驾驶人操作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城市快速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 为了探究驾驶经验对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影响,招募32名被试开展现场运行测试(FOTs).开发的试验车通过数据同步技术采集车辆运动学信息、道路环境信息和驾驶人操作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城市快速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跟车时,ADAS对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均有积极影响且对非熟练驾驶人更为显著;制动时,ADAS对非熟练驾驶人有积极影响但对熟练驾驶人有消极影响;接受程度方面,熟练驾驶人对ADAS的接受程度显著高于非熟练驾驶人.本文研究结论为避免ADAS在特定驾驶经验的人群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有效性和接受程度 现场运行测试 驾驶经验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