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高校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的思考--基于武汉理工大学的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梁传杰 范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4,共5页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点评估实践,认为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要坚持学校自我评估与政府合格评估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动态调整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绩效投入相结合、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点评估实践,认为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要坚持学校自我评估与政府合格评估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动态调整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绩效投入相结合、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学位点评估与后续建设相结合等六项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经历试点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要找准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定位,明确专业学位点发展目标,强化专业学位点专项评估,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自我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点 评估内容 评估主体 武汉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问责:理念、标准与主体 被引量:14
2
作者 梁传杰 邓宸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0,共5页
现代治理体系下高校研究生教育由行政、学术、市场三类主体共治,责任共担。行政类主体对外适性质量负责,学术类主体对内适性质量负责,市场类主体对个适性质量负责。高校研究生教育外适、内适和个适性三维质量,应由不同主体分别制订质量... 现代治理体系下高校研究生教育由行政、学术、市场三类主体共治,责任共担。行政类主体对外适性质量负责,学术类主体对内适性质量负责,市场类主体对个适性质量负责。高校研究生教育外适、内适和个适性三维质量,应由不同主体分别制订质量标准并进行质量问题判定,在三维质量细化基础上进行责任主体界定并进行质量问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治理 三维质量 评价主体 责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变革——基于发达国家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凌云 陈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7,共5页
大数据时代下,主要发达国家都从学校、区域、国家与国际四个层面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大数据,并积极对管理进行变革,主要趋势表现为:管理理念由"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管理范式由"数据驱动决策"向&qu... 大数据时代下,主要发达国家都从学校、区域、国家与国际四个层面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大数据,并积极对管理进行变革,主要趋势表现为:管理理念由"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管理范式由"数据驱动决策"向"数据形成领导力"转变;管理目标由"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向"以研究生增值为中心"转变;管理手段从以控制为主向以预测为主转变。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变革应优化大数据环境,激发高校作为;重塑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催生高校研究生教育大数据战略;构建大数据服务模式,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与协同;优化大数据平台与服务系统,增强服务与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研究生教育 管理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流动的相关性:学科专业、机构与教育背景——基于理工主导型大学教师的简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志峰 游怡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大学教师流动与众多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优势学科和专业类型、教师来源机构、在本校的教育背景等因素与教师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理工主导型大学的1314个教师的网络简历样本分析,发现:一是优势学科教师的流... 大学教师流动与众多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优势学科和专业类型、教师来源机构、在本校的教育背景等因素与教师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理工主导型大学的1314个教师的网络简历样本分析,发现:一是优势学科教师的流动率较大;二是文科专业教师省内流动率较大,理工专业教师跨省流动率较大,从"985工程"大学或者国外高校流入的教师比例较小,相当多的教师是从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流进高校,从低层级院校流进高层级院校;三是教师在本校的教育背景越深厚,流动率就越低,对院校的忠诚度越高。大学教师流动与内外部因素的相关性特征对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流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流动 内外部因素 理工主导型大学 简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重构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志峰 聂凯 +1 位作者 吴先超 王秀梅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6,共4页
传统考试招生制度背景下半军事化式的大学本科班级授课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自由自主发展。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所引发的生源主体意识多元化、能力层次差异化、知识结构多源异质等特征必将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一系列... 传统考试招生制度背景下半军事化式的大学本科班级授课的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的自由自主发展。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所引发的生源主体意识多元化、能力层次差异化、知识结构多源异质等特征必将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因此,形成一种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以选考科目为标准,按知识结构分层、以学生成绩为参考,按能力层次分级、灵活交叉、自由研讨式的层级教学组织模式就成为与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目标相适应的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 本科教学 模式创新 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 被引量:30
6
作者 梁传杰 毕姗姗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15,62,共6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以往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存在着对内涵理解的偏差、对外延理解的偏颇以及定位理解的不足等问题。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要科学厘清其含义与特征,正确认识其形成过程,...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显得尤其重要。以往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存在着对内涵理解的偏差、对外延理解的偏颇以及定位理解的不足等问题。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要科学厘清其含义与特征,正确认识其形成过程,准确把握其分类标准,同时还要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个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梁传杰 毕姗姗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4年第5期29-37,115,共9页
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织结构优化为个案,将其演化过程分为单一学院的初始阶段、学院为主科研基地为辅的建设阶段、学院和科研基地并举的发展阶段、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的改革阶段、国际合作的拓展阶段。学科... 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织结构优化为个案,将其演化过程分为单一学院的初始阶段、学院为主科研基地为辅的建设阶段、学院和科研基地并举的发展阶段、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的改革阶段、国际合作的拓展阶段。学科组织结构优化应适应于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建设高水平科研基地是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学院和科研基地协同是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关键;学科组织国际化是高校优势学科组织结构优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优势学科 学科组织结构 科研基地 学科组织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自觉:新常态下大学文化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廖志琼 李志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大学文化对于大学、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文化体系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类型的文化要素构成的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思想互补性和要素相洽性。而当今大学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 大学文化对于大学、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文化体系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类型的文化要素构成的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要素之间具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思想互补性和要素相洽性。而当今大学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文化要素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了大学文化体系建设呈现出要素碎片化、分散化、疏离化的特点,缺乏价值整合,文化体系的效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需要从社会、知识、人三个维度去整合文化要素,形成文化自觉,继而建构新常态下的大学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文化要素 文化冲突 文化自觉 文化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长聘教职制度:教师支持与政策构建——基于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志峰 江俐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4期78-84,共7页
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进行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作为利益核心相关者的教师对该制度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制度推进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对长聘教职制度的支持度的基础上,分析长聘教... 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进行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作为利益核心相关者的教师对该制度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制度推进的效果。本文在分析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对长聘教职制度的支持度的基础上,分析长聘教职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基于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层次类型高校教师总体支持长聘教职制度,其中院校层次、职称和学历等变量对支持长聘教职制度有显著性影响。根据调查结论,对全面推行长聘教职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聘教职制度 支持度 影响程度 政策构建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本科“医学”的学科基准研究:背景、内容和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群英 魏利静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2,89,共4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背景下,为保持英国医学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声誉,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从学科定义、学科性质和内容、学科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力特征、通用技能和临床能力、职业素质和能力、教学和评估七个方面编制&qu...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背景下,为保持英国医学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声誉,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从学科定义、学科性质和内容、学科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力特征、通用技能和临床能力、职业素质和能力、教学和评估七个方面编制"医学"的学科基准。该学科基准具有内容涵盖全面、基础性与特色性相结合、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统一特征,确立了英国医学学士学位颁发的基本学术准则和质量标准,是英国本科医学教育开展质量评估的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基准声明 医学教育 本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及其规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廷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4,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过程就是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市场因素不断增加,以及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渐趋形成的过程。当前,无论是"应然"还是"实然"状态而言,高等教育市场不是完全市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也并非完全竞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过程就是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市场因素不断增加,以及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渐趋形成的过程。当前,无论是"应然"还是"实然"状态而言,高等教育市场不是完全市场,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也并非完全竞争。实践中,由于行政控制体制的"惯性"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体制性约束,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呈现出诸多无序和混乱状态,偏离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改革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是,要通过政府审慎的战略干预、完善市场信息机制,以及遵循市场竞争内在道德要求等途径来强化高等教育市场规制,建立高等教育市场良性的竞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市场 高等教育体制 市场竞争 市场规制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媒体对提升大学治理效果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静 黄凤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46,共4页
提高大学治理的效果,是我国大学治理的落脚点与重点所在。当前我国大学内外部权力主体缺乏应有的活力,信息传播与权力博弈缺乏应有的效率,大学治理效果有待提高。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当今的舆论生态,将对大学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其支持作... 提高大学治理的效果,是我国大学治理的落脚点与重点所在。当前我国大学内外部权力主体缺乏应有的活力,信息传播与权力博弈缺乏应有的效率,大学治理效果有待提高。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当今的舆论生态,将对大学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其支持作用主要包括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将拓展大学治理的公共领域、传播方式的自主性将彰显大学治理的话语权力以及信息传播快捷透明将促进大学治理的合作协商等三个方面;其启示相应地包括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方利益相关者、实现大学治理的民主化以及善用自媒体为大学治理的有效工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大学治理 有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决策制度的权力逻辑
13
作者 马廷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6,共4页
大学决策制度环境的变革是大学获得办学自主权与自主决策机制建设相结合的进程。尽管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决策机会越来越多,但大学决策过程始终面临着政府与大学、学校与基层院系、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大学... 大学决策制度环境的变革是大学获得办学自主权与自主决策机制建设相结合的进程。尽管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自主决策机会越来越多,但大学决策过程始终面临着政府与大学、学校与基层院系、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的权力之间的冲突。大学决策权力的规制在于合理界定不同主体的决策范围,建立大学学校层面的决策体制机制,以及保障不同权力主体参与决策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决策制度 决策权力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工程实践与工程教育模式改革 被引量:28
14
作者 马廷奇 冯婧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6,102,103,共9页
回归工程实践是基于现代工程活动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工程教育现状与社会需求提出的工程教育理念,是超越技术范式和科学范式的现代工程教育观。但在具体实践中,回归工程实践及其相应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面临对工程实践理念认识模糊、... 回归工程实践是基于现代工程活动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工程教育现状与社会需求提出的工程教育理念,是超越技术范式和科学范式的现代工程教育观。但在具体实践中,回归工程实践及其相应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面临对工程实践理念认识模糊、专业建设与课程设计背离工程实践特性、工程人才培养脱离工程实践需求等问题。当务之急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工程教育真正回归工程实践,切实推进工程教育模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工程实践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贾勇宏 范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
亲职教育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和落实教育主体责任的必要手段。加强亲职教育有助于强化父母的监护职责、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阻断农村留守儿童的代际传递。当前我国加强留守儿童家庭的亲职教育无... 亲职教育是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和落实教育主体责任的必要手段。加强亲职教育有助于强化父母的监护职责、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阻断农村留守儿童的代际传递。当前我国加强留守儿童家庭的亲职教育无论从社会需求、政策许可还是保障条件而言都是可行的。加强留守儿童家庭的亲职教育需要从法制化、公共化、专业化、规范化以及互联网化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亲职教育 必要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与模式:“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梅雄杰 李志峰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4,共9页
科学构建"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是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最近几年,围绕"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学界大多从多视角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了评价体系现存的困境、指标的构建与大学排行榜的利弊,但存... 科学构建"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是促进"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最近几年,围绕"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学界大多从多视角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了评价体系现存的困境、指标的构建与大学排行榜的利弊,但存在着评价本体理论基础薄弱、评价过程不科学、评价对象不明确等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的本体理论;探索科学的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模式;形成以国家、社会需求为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评价体系 研究 模式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范式转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马廷奇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9,65,共6页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既要适应又要引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自身的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范式转型是制造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工科科技人才素质新要求的反映,也是从...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既要适应又要引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需要,着眼于自身的转型发展与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范式转型是制造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工科科技人才素质新要求的反映,也是从传统的工程科学范式向现代工程实践范式转变的过程。同时,高等工程教育范式转型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专业的开放性、人才培养主体的开放性以及培养方式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发展 高等工程教育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八个基本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艳 张安富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102,共9页
在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八个基本关系,分别是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理论与实践、学科与需求、动脑与动手、课堂与现场、个体与群体、传承与创新、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沿着正... 在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八个基本关系,分别是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理论与实践、学科与需求、动脑与动手、课堂与现场、个体与群体、传承与创新、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新工科 学科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浸入与要素耦合:世界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策略——以中美两所大学材料学科为比较案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志峰 梁言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学科投入要素配置在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和核心作用。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包含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科研基地、学术治理结构五个要素组成的学科投入要素集合。在比较中美两所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 学科投入要素配置在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和核心作用。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包含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团队、科研基地、学术治理结构五个要素组成的学科投入要素集合。在比较中美两所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要素基础上,发现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文化浸入特征,投入要素之间相互耦合且与学科软件环境充分融合。因此,世界一流学科组织化建设需要从确定学科特色、科学测量学科投入产出效率、兼顾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学科组织化 投入要素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效率评价——以广西2014—2015年建设验收面板数据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春鹏 周天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3-50,共8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行业和院校专业两个维度,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对广西201...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从行业和院校专业两个维度,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对广西2014—2015年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效率评价,发现多数行业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较好,商业、能源、交通运输、旅游、物流五个行业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较低;院校专业层面高职院校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要高于中职,本科院校并不占优势,总体投入冗余主要表现在实训场地、实训设备与合作企业数量方面。提出优化商业、能源、交通运输、旅游行业院校投入结构,整体提高物流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发挥高职院校作用,提高中职学校能力;提高实训场地与设备的利用效率,挖掘并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作用;提高职业院校在技术交流与推广服务方面的作用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示范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 效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