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中药废水的工程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海涛 魏彩春 +1 位作者 魏明蓉 温振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针对中药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中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Cr、BOD5、SS分别为16~96、16~18、8~28 mg/L,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该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每吨废水处... 针对中药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中药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Cr、BOD5、SS分别为16~96、16~18、8~28 mg/L,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该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每吨废水处理费用合计仅为0.76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酸化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 中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疏浚底泥处置方法初探——以武汉南湖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明蓉 姜应和 +2 位作者 黄海涛 林华 王生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801-15802,15805,共3页
简要介绍了湖泊疏浚底泥处置的各种方法,主要有海洋处置、卫生填埋、热化学处理、制作材料、土地利用;测定了武汉南湖底泥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底泥养分较丰富,重金属含量符合污泥农用标准;探讨了武汉南湖底泥的处置方法,建议采用土地利用。
关键词 疏浚底泥 处置 武汉南湖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控制预裂爆破参数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海旺 唐可 +4 位作者 万涛 王超 雷涛 李新平 C.M.Saliou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2-509,共8页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爆破开挖,为降低爆破对岩体的损伤,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小孔径时序控制预裂爆破中,后爆孔孔间延期时间及后爆孔孔距对时序控制预裂爆破成缝的影响,从而获取合理的延期时间和最佳的后爆孔孔距。研究结...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的爆破开挖,为降低爆破对岩体的损伤,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研究小孔径时序控制预裂爆破中,后爆孔孔间延期时间及后爆孔孔距对时序控制预裂爆破成缝的影响,从而获取合理的延期时间和最佳的后爆孔孔距。研究结果表明,孔径为42mm的时序控制预裂爆破,先爆孔孔距为35cm时,合理的起爆延期时间为75~100μs;综合考虑炸药爆炸能量利用率和成缝效果,最佳的后爆孔孔距为70cm。科学地采用时序控制预裂爆破不仅可以减小钻孔工作量与炸药用量,还能降低对岩体的损伤,可为地下厂房爆破开挖安全、高效的进行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控制预裂爆破 起爆延期时间 后爆孔孔距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氰酸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对水泥水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平阶 王宁宁 +3 位作者 王凯 张门哲 戴光柏 李北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72-2678,共7页
采用硫氰酸钠(SN)对普通聚羧酸减水剂(PC)进行复配改性,旨在开发一种低温、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比测试了PC与PC+SN对水泥胶砂与混凝土在低温(5℃)和常温(20℃)两种养护温度下强度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水泥水化热与水泥浆体化学结合水、... 采用硫氰酸钠(SN)对普通聚羧酸减水剂(PC)进行复配改性,旨在开发一种低温、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比测试了PC与PC+SN对水泥胶砂与混凝土在低温(5℃)和常温(20℃)两种养护温度下强度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水泥水化热与水泥浆体化学结合水、水化产物、微结构与孔结构的测试,分析了SN早强剂对水泥浆体早期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护温度5℃时,掺入PC+SN的水泥胶砂1 d、3 d、7 d、28 d强度较掺PC比,分别提高了138.5%、48.3%、51.2%、17.2%,掺入PC+SN的混凝土1 d、3 d、7 d、28 d强度分别增长了182.1%、35.2%、34.9%、31%,而20℃条件养护时PC+SN的早强效果并不显著;PC复配SN早强剂后,增加了水泥早期水化放热速率与放热量,提高了水泥的水化程度,且浆体的水化产物数量增多,孔隙率降低,孔径减小,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硫氰酸钠 强度 水泥水化 低温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膨胀剂对预应力孔道压浆料体积变形与亚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程平阶 宋小婧 +1 位作者 李北星 胡曙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9-1335,共7页
针对预应力孔道压浆料普遍存在的体积收缩问题,研究了含氮有机化合物作塑性膨胀剂对其塑性及硬化阶段变形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孔结构和扫描电镜测试,探讨了塑性膨胀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含氮有机化合物品种和掺量对压浆料的自由膨胀率... 针对预应力孔道压浆料普遍存在的体积收缩问题,研究了含氮有机化合物作塑性膨胀剂对其塑性及硬化阶段变形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孔结构和扫描电镜测试,探讨了塑性膨胀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含氮有机化合物品种和掺量对压浆料的自由膨胀率和强度有很大影响,以亚硝基化合物SP-B作塑性膨胀剂较为适宜,掺量以0.02%~0.06%为佳;SP-B塑性膨胀剂通过在压浆料浆体内部释放氮气,产生了均匀、微细的气泡而引发适度的塑性膨胀,有效补偿了浆体的早期体积收缩,且对硬化浆体亚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无显著不利影响;掺SP-B塑性膨胀剂的压浆料浆体的早期膨胀过程分为快速膨胀期、缓慢膨胀期和膨胀稳定期三个阶段,进一步复掺UEA膨胀剂,提高了硬化浆体中后期的体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浆料 塑性膨胀剂 变形 力学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污染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魏明蓉 姜应和 +1 位作者 张华 曾体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04-2005,2024,共3页
为了解武汉南湖的表层沉积物污染情况,测定了其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的采样点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各点。与其他几个城市内湖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稍低,OM和T... 为了解武汉南湖的表层沉积物污染情况,测定了其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的采样点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各点。与其他几个城市内湖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稍低,OM和TP含量相近;与城郊湖泊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的OM、TN和TP都要高。采用有机氮和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机氮和有机指数均值分别为0.306和2.010,说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总体有机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湖 表层沉积物 有机氮 有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明蓉 姜应和 +2 位作者 赵文玉 蒋才芳 龙明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18,共4页
对大南湖12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As、Cu、Pb、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地积累指数法结果表明,Cd在多数样点呈现中度污染状态,Hg、As、Cu、Pb呈... 对大南湖12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As、Cu、Pb、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地积累指数法结果表明,Cd在多数样点呈现中度污染状态,Hg、As、Cu、Pb呈无—中度污染状态,Cr、Zn呈无污染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大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为轻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评价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大南湖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肖良丽 彭少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6-288,共3页
通过对有翼墙和无翼墙的两组共6个对称短肢墙试体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肢厚比、连梁刚度等因素对试体破坏形态、骨架曲线、滞回特性及构件延性的影响,并对两组试体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肢厚比为6.5左右的短肢墙结... 通过对有翼墙和无翼墙的两组共6个对称短肢墙试体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肢厚比、连梁刚度等因素对试体破坏形态、骨架曲线、滞回特性及构件延性的影响,并对两组试体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肢厚比为6.5左右的短肢墙结构受力性能较好,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材料性能发挥较为充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肢剪力墙 肢厚比 骨架曲线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翠兰 肖良丽 +1 位作者 米琦 乔宏霞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在四榀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沿用和修改了某些计算模型 ,进行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并用所编制的程序计算 ,对其实测值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电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
关键词 反复荷载 高强混凝土框架 边节点 非线性分析 位移 有限元分析 裂缝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分析中排水孔模拟复合单元法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静 瞿伟廉 蒋英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57,共2页
复合单元法是一种求解含排水孔渗流场的新方法.它将排水孔虚含于常规岩石单元内部,并为之建立新的计算模型.分析表明:该方法避免了在数据前处理工作中绘制细小、繁多的排水孔和其与岩石单元间的过渡单元,为含排水孔结构的渗流计算提供... 复合单元法是一种求解含排水孔渗流场的新方法.它将排水孔虚含于常规岩石单元内部,并为之建立新的计算模型.分析表明:该方法避免了在数据前处理工作中绘制细小、繁多的排水孔和其与岩石单元间的过渡单元,为含排水孔结构的渗流计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针对该方法应用时涉及到的不确定参数取值问题,本文通过算例给出含不同形式有压排水孔渗流场计算时复合单元界面参数取值规律,以利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排水孔 复合单元 界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岩石节理面粗糙度分级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元宙昊 叶义成 +1 位作者 罗斌玉 阎要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23-2642,共20页
岩石节理面粗糙度的准确量化表征一直是节理岩体力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节理面表面形貌是多尺度的,且一阶、二阶起伏体对节理面粗糙度的形貌贡献存在差异,如何在考虑节理面多尺度特征的前提下实现粗糙程度的准确表征有待深入研究。基... 岩石节理面粗糙度的准确量化表征一直是节理岩体力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节理面表面形貌是多尺度的,且一阶、二阶起伏体对节理面粗糙度的形貌贡献存在差异,如何在考虑节理面多尺度特征的前提下实现粗糙程度的准确表征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提出了用于小波基优选的能-熵比准则,结合基于能量保持百分比及信号标准差定义的临界分解水平准则,形成了节理面形貌分解理论。然后,以节理面形貌分解理论为基础,以10条标准节理面粗糙度系数(JRC)曲线为对象,实现了标准曲线中一阶、二阶起伏体的准确分离。对一阶、二阶起伏体的统计参数(一阶导数均方根Z_(2)、节理面粗糙度指数R_(p)-1)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一阶、二阶起伏体统计参数之间的差异,揭示了标准曲线的统计参数随粗糙度增加而出现局部凸起现象的原因,建立了节理面粗糙度的分级表征公式。最后,开展节理面剪切试验对粗糙度分级表征公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小波基优选准则确立的最优小波基coif5可实现节理面表面形貌的小波变换处理;②基于临界分解水平判别准则确立的第4分解水平适用于一阶、二阶起伏体的识别;③节理面中一阶、二阶起伏体的统计参数存在差异,二阶起伏体的统计参数普遍大于一阶起伏体的统计参数,揭示了标准曲线的统计参数随粗糙程度的增加而出现局部凸起的主要原因是未考虑一阶、二阶起伏体的形貌贡献差异;④基于粗糙度分级表征公式得出的节理面粗糙度系数与节理试样剪切试验结果的反算值吻合,且准确度比未分级的表征公式要好,表明粗糙度分级表征公式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粗糙度分解 节理面粗糙度系数(JRC) 分级表征 统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巷道对近区爆破动荷载的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阎要锋 王公忠 +4 位作者 严敏嘉 柴修伟 徐亮 彭亚利 金胜利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在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群及隧道开挖过程中,钻爆施工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然而地下既有开挖空间受近区开挖爆破动荷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提高钻爆开挖后地下空间围岩安全、稳定以及优化开挖爆破方案,结合某磷矿采掘巷道特征,采... 在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群及隧道开挖过程中,钻爆施工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然而地下既有开挖空间受近区开挖爆破动荷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为提高钻爆开挖后地下空间围岩安全、稳定以及优化开挖爆破方案,结合某磷矿采掘巷道特征,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模计算既有巷道在不同距离爆源(爆源距离巷道距离分别为10 m、14 m、18 m、22 m)巷道的顶板、底板、巷帮动力响应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既有巷道断面近区岩石的破坏以拉应力破坏为主,压应力起辅助破坏作用;相邻巷道的合理布置范围在14~18 m范围之内,有效保证采场结构的安全稳定;倒梯形断面有助于爆炸应力波的引导和发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既有巷道的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动荷载 近区爆破 倒梯形断面 采掘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压力反射特性对瓦斯爆炸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磊 司荣军 +1 位作者 苗磊 贾泉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112,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形状障碍物对瓦斯爆炸传播的影响机理,对直径0.2 m、长6.5 m的密闭直管道内的瓦斯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对于火焰通过整个管道的时间,方形障碍物时间最长,球形障碍物与无障碍物时间接近,且用... 为了研究不同形状障碍物对瓦斯爆炸传播的影响机理,对直径0.2 m、长6.5 m的密闭直管道内的瓦斯爆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对于火焰通过整个管道的时间,方形障碍物时间最长,球形障碍物与无障碍物时间接近,且用时最短;无障碍物时,在反射压力波作用下火焰传播速度存在明显的波动特性;有障碍物时,障碍物的诱导作用要大于反射压力波的作用,火焰传播的这种波动特性得到抑制,提升了火焰前锋向未燃区域传播的能力;压力波的波动频率与气流震荡、压力波反射叠加有关,波幅则主要与正向压力波和反射压力波的叠加效果有关。研究结果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防治及隔抑爆技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密闭管道 障碍物形状 火焰传播速度 反射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