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在陶瓷化学镀铜工艺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朱焱 孔小雁 +1 位作者 江茜 王未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2,共7页
通过研究在镀液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吐温-80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出三种添加剂的最优添加浓度。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组... 通过研究在镀液中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吐温-80三种表面活性剂对化学镀铜沉积速率和镀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出三种添加剂的最优添加浓度。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表面形貌、组成成分以及晶体结构分别进行研究。并通过线性伏安扫描法,研究了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镀液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化学镀铜的沉积速率和镀液稳定性。CTAB、SDS和吐温-80的最优添加浓度分别为1mg/L、20mg/L和5mg/L。加入SDS后,由于沉积速率过大,使得镀层颗粒变大。加入CTAB和吐温-80可以细化镀层的颗粒且更加致密。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后,镀层的晶粒尺寸没有太大改变,含铜量均为100%且镀层的晶粒呈现面心立方晶体结构。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影响甲醛的氧化反应影响化学镀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化学镀铜 镀铜工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镀液稳定性 吐温-80 十二烷基硫酸钠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对碳钢腐蚀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樊友军 皮振邦 +1 位作者 华萍 吴庆余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3期93-96,共4页
采用开路电位测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EIS)研究了小球菌对 4 5 # 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1)小球菌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疏松、不均匀的生物膜加速了碳钢的腐蚀过程 ;(2 )有菌存在时暴露2d、4d的Rpo值和Cc 值非常接... 采用开路电位测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EIS)研究了小球菌对 4 5 # 碳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 :(1)小球菌存在时试样表面上所形成的疏松、不均匀的生物膜加速了碳钢的腐蚀过程 ;(2 )有菌存在时暴露2d、4d的Rpo值和Cc 值非常接近 ,表明细菌的生长代谢过程已趋于稳定 ,两种暴露条件下所形成的生物膜趋向于成熟一致 ;(3)分别提出了不同暴露条件下EIS的等效电路 ,并计算了相应的等效元件参数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腐蚀 研究 小球菌 细菌腐蚀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铜工艺优化及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长虹 胡萍 +3 位作者 陈倩 张庭跃 潘媛 江献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研究了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和化学镀铜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碳纤维镀铜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镀铜碳纤维进行SEM和XRD微观表征。在镀铜碳纤维中加入PTFE制备固体润滑复合材料,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有C==O及C—... 研究了碳纤维表面预处理和化学镀铜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碳纤维镀铜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镀铜碳纤维进行SEM和XRD微观表征。在镀铜碳纤维中加入PTFE制备固体润滑复合材料,并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有C==O及C—O—C等极性基团,能与铜产生较好的机械结合力;经过解胶、还原等表面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形成凹槽和微孔,便于化学镀时铜附着在其表面;化学镀后铜与碳纤维结合紧密,碳纤维表面镀层光亮、均匀致密、具有较好的结合力;采用化学镀原料配比CuSO4.5H2O15g/L,EDTA25g/L,NaOH16g/L制得的镀铜碳纤维,其镀铜量居中,加入PTFE所制得的固体润滑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量较低,且摩擦因数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化学镀铜 PTFE 固体润滑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学镀铜工艺及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萍 陈倩 +2 位作者 张锐 张庭跃 谢长虹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8-62,共5页
对石墨表面处理工艺、石墨表面化学镀铜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镀铜工艺进行优化,对所制备的镀铜石墨表面进行XRD、SEM微观表征;将所制备的镀铜石墨加入聚四氟乙烯中,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固体润滑剂,并测定其摩擦性能... 对石墨表面处理工艺、石墨表面化学镀铜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镀铜工艺进行优化,对所制备的镀铜石墨表面进行XRD、SEM微观表征;将所制备的镀铜石墨加入聚四氟乙烯中,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固体润滑剂,并测定其摩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选用敏化及活化工艺来进行石墨镀前预处理为佳;化学镀时石墨表面能直接生成大量均匀分布的铜微晶,生长至彼此侧面相连时就得到完整镀层,并且石墨颗粒越小,化学镀铜活性越高,因而非常适合用于制备高性能的金属石墨复合材料;当镀铜温度为75℃,CuSO4浓度为25 g/L,EDTA浓度为30 g/L时,所制备的固体润滑剂摩擦因数较低,曲线平稳且磨损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化学镀铜 摩擦 固体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蓼石油醚部位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峰平 楼一层 +3 位作者 章杜前 胡佳兴 王晨 赵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8-940,共3页
目的研究红蓼石油醚部位抗肿瘤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红蓼石油醚部位对肺癌细胞,神经胶质瘤,宫颈癌细胞,胃癌细胞,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MTT法检测,红蓼石油醚部位对所选5种肿瘤... 目的研究红蓼石油醚部位抗肿瘤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红蓼石油醚部位对肺癌细胞,神经胶质瘤,宫颈癌细胞,胃癌细胞,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MTT法检测,红蓼石油醚部位对所选5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毛细管色谱分离、气相色谱分析工作站分析,确定了48个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烯炔烃类、酯类以及醇类。结论 MTT法测定红蓼石油醚部位抗肿瘤活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GC-MS分析鉴定红蓼脂溶性成分,具有快速、稳定的特点,可用于红蓼成分的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蓼 MTT 化学成分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奖获奖项目评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卫权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8-60,共3页
简要回顾了日本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奖的设立背景和历届获奖情况,着重评述了第4届5个获奖项目:经济产业省授予奖、文部科学省授予奖、环境省授予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网直接授予奖和学生旅费补助奖的成果及其意义。
关键词 化学奖 绿色化学 可持续发展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裙竹荪正己烷提取物化学组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敬华 胡准 +3 位作者 郑化 邓超 马莉 李惠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5-909,共5页
以正己烷为溶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索氏提取,提取率为1.36%。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Rxi-1ms柱分离,质谱解析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23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出来,其主要成分为:羧酸、醇、酮、倍半萜、芳香烃、酯等... 以正己烷为溶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索氏提取,提取率为1.36%。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Rxi-1ms柱分离,质谱解析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23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出来,其主要成分为:羧酸、醇、酮、倍半萜、芳香烃、酯等。提取物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裙竹荪 正己烷 化学成分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溶性无机富锌涂料及其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利 吴庆余 +2 位作者 魏铭 何松林 李淑柱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8期6-8,共3页
介绍了醇溶性无机富锌涂料的组成。
关键词 醇溶性无机富锌涂料 电化学行为 研究 阴极保护 组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 被引量:24
9
作者 许沛虎 高媛 +3 位作者 张雪琼 肖刚 刘莹 郭锋锋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优选黄连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比较水提、醇提、乙醇渗漉3种提取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黄连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 目的优选黄连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比较水提、醇提、乙醇渗漉3种提取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黄连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黄连生物碱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总生物碱 小檗碱 盐酸 提取工艺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的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胡萍 姜明 +1 位作者 黄畴 于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1,共3页
 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硅烷偶联剂及硅橡胶胶粘剂的结构;并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金属(马口铁)、塑料表面,然后用硅橡胶胶粘剂分别粘接金属与金属、塑料与塑料的界面,测定其粘接剪切强度及拉伸强度;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玻璃纤维表面,测定玻...  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硅烷偶联剂及硅橡胶胶粘剂的结构;并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金属(马口铁)、塑料表面,然后用硅橡胶胶粘剂分别粘接金属与金属、塑料与塑料的界面,测定其粘接剪切强度及拉伸强度;用硅烷偶联剂预处理玻璃纤维表面,测定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试样的拉伸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可以较准确地表征硅烷偶联剂及硅橡胶胶粘剂的结构;经过硅烷偶联剂预处理后,不论是金属界面、塑料界面间粘接剪切强度,还是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树脂的拉伸强度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硅橡胶胶粘剂 红外光谱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蒸汽系统多操作周期的优化调度 被引量:30
11
作者 鄢烈祥 胡晟华 麻德贤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08-1712,共5页
针对锅炉蒸汽系统必须满足外界蒸汽的需求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情况 ,提出了每个周期的操作费用和周期之间锅炉启动和停运的转运费用的优化调度问题 .针对此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 ,提出了用列队竞争算法和动态规划法分步求解的计算方法 ,... 针对锅炉蒸汽系统必须满足外界蒸汽的需求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情况 ,提出了每个周期的操作费用和周期之间锅炉启动和停运的转运费用的优化调度问题 .针对此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问题 ,提出了用列队竞争算法和动态规划法分步求解的计算方法 ,所需的计算时间仅与周期数成正比 ,而且能得到全局最优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优化调度 列队竞争算法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强放热反应釜盘管空间排布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俊超 车圆圆 +2 位作者 吴可君 毕纪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4,共8页
含能化合物的制备因反应条件苛刻、放热剧烈、易失控而对反应釜传热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设计强放热反应釜盘管时,通过减小管间隙和降低安装高度可以增大釜内传热面积,但会阻碍釜内物料的流动,对物料的整体循环不利。今结合某800 L强放热... 含能化合物的制备因反应条件苛刻、放热剧烈、易失控而对反应釜传热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设计强放热反应釜盘管时,通过减小管间隙和降低安装高度可以增大釜内传热面积,但会阻碍釜内物料的流动,对物料的整体循环不利。今结合某800 L强放热反应釜的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盘管排布较密集,且物料不能浸没全部盘管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标准k-ε湍流模型考察了盘管管间隙和离底高度对釜内流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800 L反应釜,在物料不能浸没全部盘管的工况下,管间隙大于等于10 mm,离底高度大于等于75 mm时,盘管空间排布的变化对釜内流动状况的影响较小。根据本研究结果设计的800 L反应釜已用于某强放热反应的生产,运转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管 管间隙 离底高度 强放热反应釜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储氢性能分子模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选军 郑佶 +1 位作者 李江 蔡卫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07-2214,共8页
采用优化的DREIDING力场参数,通过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GCMC)模拟方法对H2在IRMOF-1、IRMOF-61和IRMOF-62共3种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平衡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力场能够在全压力范围内很好地复制H2在IRMOF-62材料中... 采用优化的DREIDING力场参数,通过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GCMC)模拟方法对H2在IRMOF-1、IRMOF-61和IRMOF-62共3种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平衡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力场能够在全压力范围内很好地复制H2在IRMOF-62材料中的等温吸附曲线;但对低压下H2在IRMOF-61中的等温吸附曲线预测出现低估.与IRMOF-1相比,具有互穿骨架结构的IRMOF-61和IRMOF-62材料在常温下的储氢能力并无明显提高.进一步比较77 K时100 kPa、3.0 MPa下H2在上述MOFs材料中达到吸附平衡时的几率密度分布发现,H2会优先吸附在Zn4O骨架附近靠近苯环的位置;对具有互穿结构的MOFs材料而言,由于其孔腔尺寸缩小,使得H2优先吸附位区域零散化.适当长度的有机配体形成的互穿骨架结构能增强与H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具备较高的储氢能力;而有机配体尺寸过长则会增加骨架结构中H2吸附死角,对H2的吸附能力反而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多孔材料 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模拟 储氢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中佳 熊富良 +2 位作者 张雪琼 冯井庆 高文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提取纯化甘草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正交试验考察了甘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甘草总皂苷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甘草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加水量8倍,煎煮时间2 h,煎煮次数3次;HPD-300型树脂具... 目的:研究提取纯化甘草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正交试验考察了甘草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以甘草总皂苷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结果:甘草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加水量8倍,煎煮时间2 h,煎煮次数3次;HPD-300型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解吸效果,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2 g生药/mL,上样量5 BV,50%乙醇洗脱6BV。结论:HPD-300树脂对甘草总皂苷的吸附量大,解吸容易,确定的吸附和洗脱条件易操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总皂苷 提取 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湘南 陈晓明 +1 位作者 彭志明 李世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2-1237,共6页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为基质,构建一种新型甲硝唑缓释微球,作为充填材料用于骨修复。利用乙醇为反应溶剂,聚丙烯酸为分散剂,在pH=11的条件下,制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采用W/O型反相乳化一交联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为基质,构建一种新型甲硝唑缓释微球,作为充填材料用于骨修复。利用乙醇为反应溶剂,聚丙烯酸为分散剂,在pH=11的条件下,制备针状纳米羟基磷灰石。采用W/O型反相乳化一交联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甲硝唑复合微球。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含量和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复合微球粒径主要集中在1~10μm,壳聚糖对羟基磷灰石和甲硝唑形成了很好的包覆。复合微球平均载药量为38.23%,平均包封率为54.21%,3d内对甲硝唑的释放达到82%左右。所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载药复合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对甲硝唑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球 甲硝唑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结构与抗菌性能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郑化 杜予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对壳聚糖羧甲基化修饰合成羧甲基壳聚糖 ,于纤维素的新溶剂 6 % (质量 ) Na OH/ 4 % (质量 )尿素中制备出纤维素 /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实验表明 ,共混膜中羧甲基壳聚糖含量低于 5 0 % (质量 )时 ,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其干、湿态拉... 对壳聚糖羧甲基化修饰合成羧甲基壳聚糖 ,于纤维素的新溶剂 6 % (质量 ) Na OH/ 4 % (质量 )尿素中制备出纤维素 /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实验表明 ,共混膜中羧甲基壳聚糖含量低于 5 0 % (质量 )时 ,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其干、湿态拉伸强度在羧甲基壳聚糖含量 2 0 % (质量 )时达到最大 ,分别为 94 .5MPa和 4 9.4 MPa,比纤维素膜分别提高了 13.2 %和 2 6 %。抗菌性能测试显示 ,共混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ureus)的抗菌性大于纤维素膜 ,并且随羧甲基壳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羧甲基壳聚糖的取代度在 0 .4左右时 ,共混膜具有最佳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羰甲基壳聚糖 共混膜 结构 抗菌性能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许沛虎 高媛 +2 位作者 张雪琼 许可 张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筛选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纯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及解吸性能的考察,以盐酸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对工艺进行评价,确定黄连总生物碱的最佳纯... 目的:筛选纯化黄连总生物碱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纯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及解吸性能的考察,以盐酸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对工艺进行评价,确定黄连总生物碱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药材与药液的比例为1∶3、pH为5-6、树脂径高比为1∶7,药材与树脂的比例为1∶1;吸附完全后,先以水洗脱,再以3BV50%乙醇洗脱。经D101处理后的黄连总生物碱纯度可达70%。结论:该法简单可行,分离效果好,能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总生物碱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合成ε-己内酯的研究 Ⅰ.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光旭 欧华强 +1 位作者 胡昌林 徐文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6-491,共6页
采用浸渍法和混烧法,以γ-Al2O3或Al-MCM-41为载体分别负载B2O3和WO3活性组分,制备了可用于环己酮催化氧化合成ε-己内酯的固体酸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SEM和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利用ε-己内酯合成实验评价了催化剂... 采用浸渍法和混烧法,以γ-Al2O3或Al-MCM-41为载体分别负载B2O3和WO3活性组分,制备了可用于环己酮催化氧化合成ε-己内酯的固体酸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SEM和T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利用ε-己内酯合成实验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混烧法制备的B2O3/γ-Al2O3催化剂对环己酮氧化合成ε-己内酯具有较高的活性。在B2O3/γ-Al2O3催化剂用量为0.8 g,第一步反应中丙酸65.19 g、双氧水25.00 g、48.13 kPa、3 h,第二步反应中环己酮5.40 g、50℃、常压、2 h的条件下,ε-己内酯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95.80%和85.97%。在该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及孔体积等结构参数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而高温焙烧过程中B2O3进入γ-Al2O3晶相后产生的晶格缺陷是该催化剂高活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 Ε-己内酯 固体酸催化剂 浸渍法 混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合成ε-己内酯的研究 Ⅱ.合成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华强 张光旭 +2 位作者 胡昌林 徐文涛 胡张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5-839,共5页
采用混烧法制备了B2O3/γ-A 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以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酮两步法合成ε-己内酯(ε-CL)。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第一步反应中反应压力、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过氧丙酸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第... 采用混烧法制备了B2O3/γ-A 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以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酮两步法合成ε-己内酯(ε-CL)。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第一步反应中反应压力、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过氧丙酸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第二步反应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ε-CL的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第一反应中,当反应压力48.13kPa、n(丙酸)∶n(H2O2)=4∶1、B2O3/γ-A l2O3催化剂用量0.8g、反应时间3h时,过氧丙酸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到17.08%和27.51%;在第二步反应中,当环己酮用量5.40g、常压、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时,ε-CL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可达到87.72%和9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氧化硼/氧化铝催化剂 过氧化氢 环己酮 Ε-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的气相色谱固定相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邹巧莉 陈志瑶 +2 位作者 郑京京 邢钧 吴采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60-1262,共3页
合成了哑铃型离子液体,并将FFAP与其按2:1的质量比混合涂渍交联在石英管内壁,柱效为3500p/m,极性为435·2,比FFAP柱的极性明显降低.但由混配的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对极性和弱极性物质的选择性都优于FFAP柱.此外,该固定相对芳香位置... 合成了哑铃型离子液体,并将FFAP与其按2:1的质量比混合涂渍交联在石英管内壁,柱效为3500p/m,极性为435·2,比FFAP柱的极性明显降低.但由混配的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对极性和弱极性物质的选择性都优于FFAP柱.此外,该固定相对芳香位置异构体、羧酸、烷烃、醇类、酯类及多环芳烃混合物等均具有较好的分离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气相色谱 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