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个性培养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朱敏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6-188,共3页
-
文摘
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追求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良好的个性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才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高教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要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完善大学生个性发展。
-
关键词
大学生
个性发展
教师主导
和谐校园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发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朱敏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4-86,95,共4页
-
文摘
21世纪对人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普通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实施艺术教育,既符合教育改革方向,也切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本文提出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艺术活动的熏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人格的形成;能让学生体验艺术、培养自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
-
关键词
大学生
艺术教育
人格
审美
创新
-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art education
personality
aesthetic appreciation
cultivation
-
分类号
G643.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立体教育模式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赵经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12期43-44,共2页
-
文摘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构建教育、指导、咨询、预防、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健康立体教育模式,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工作体系。
-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心理素质
-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G645.5
-
-
题名论巨型大学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经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
文摘
巨型大学需要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实现高效运转,组织结构的作用十分重要。美国巨型大学采取了事业部的组织结构,我国巨型大学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巨型大学应该积极推进学院制改革,转变校部机关职能,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度分离,成立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校区机构的作用。
-
关键词
巨型大学
组织结构
管理
学院制改革
机关职能
适度分离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研究中心
事业部
跨学科
体制
-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G65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被引量:4
- 5
-
-
作者
王文辉
李娇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
文摘
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压力、疏导心理问题,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大学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中,查找原因,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建设,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应对机制,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障碍
策略
和谐校园
-
Keywords
mental health
obstacle
strategy
harmonious campus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6
- 6
-
-
作者
陈琳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
文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执业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其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知识魅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坚实基础。
-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
情感魅力
-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haracter charm
charm of knowledge
affective power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建设和谐校园的思考
被引量:2
- 7
-
-
作者
赵经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年第3期12-15,共4页
-
文摘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积极维护高校的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既是高校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在“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校新形势下的内部矛盾,努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高校改革与发展进程,充分发扬民主作风,积极维护和保障师生员工的正当利益,探索维护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的长效工作机制。
-
关键词
高校
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长效工作机制
-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rmonious campus
campus culture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政治稳定思想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赵经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5年第9期22-24,共3页
-
文摘
维护政治稳定,是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邓小平的政治稳定观和江泽民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互关系的理论。
-
关键词
党的三代领导人
政治稳定
思想
理论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敬业视觉下的职业道德
- 9
-
-
作者
陈琳
张志伟
-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
文摘
职业道德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在这里,宏观是从具体到抽象,微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敬业的根据不是“爱”而是“畏”。从业者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心理机制是始于对失业的恐惧感,经过对职业的归宿感,到对职业规范的敬畏感,最后形成对职业的道德义务感,从而完成从敬业到乐业、爱业、精业和勤业的心路历程。
-
关键词
视角研究
现实根据
心理机制
-
Keywords
angle of view
reality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
分类号
B822.9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