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埋场单井注气气体压力监测试验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佳旭 朱磊 +4 位作者 刘磊 陈亿军 姚远 高腾飞 李若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9-267,共9页
确定填埋场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分布特征可为好氧通风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和理论支撑。以现场单井注气试验为依托,在渗流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注气强度条件下气体压力分布监测试验,分析了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径向分布特征,推导了注... 确定填埋场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分布特征可为好氧通风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和理论支撑。以现场单井注气试验为依托,在渗流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注气强度条件下气体压力分布监测试验,分析了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径向分布特征,推导了注气条件下垃圾土体内部以解析解形式表达的气体压力预测(analytical gas 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AGPP)模型;结合现场气体压力监测结果,构建了以注气井压力为核心参数的经验公式形式的气体压力预测(empiricalgas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EGPP)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低压注气强度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注气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让气体充满注气井周围;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AGPP模型、EGPP模型的对比,初步验证了两种模型的可靠性。以上成果为预测和评估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填埋场气体压力分布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土 填埋场 单井注气 气体压力 现场试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降解对垃圾土沉降影响试验及沉降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金佳旭 丁前绅 +3 位作者 刘磊 威巍 张雄 张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6-422,共7页
好氧降解作用对垃圾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定量评价是预测和评估好氧降解稳定化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典型生活垃圾组成配比人工制作的垃圾土为样本,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垃圾土沉降特性试验,分析了好氧通风频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 好氧降解作用对垃圾土沉降变形特性的定量评价是预测和评估好氧降解稳定化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典型生活垃圾组成配比人工制作的垃圾土为样本,开展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垃圾土沉降特性试验,分析了好氧通风频率对沉降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条件沉降速率趋于稳定后,好氧通风可显著提高垃圾土的沉降速率;上、中、下3层垃圾在高通风频率下垃圾土沉降比低通风频率下沉降效率分别提高了145%、150%、100%;建立了厌氧-好氧联合型沉降模型,通过与试验监测得到的沉降值对比,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土沉降稳定性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土 厌氧条件 好氧条件 沉降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回灌对生活垃圾好氧反应温度变化影响的模拟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梁仕华 何超 +2 位作者 张雄 刘磊 张建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012-5017,共6页
好氧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模拟预测,对于垃圾填埋场好氧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热释放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液体回灌条件下生活垃圾好氧反应过程中的热平衡方程;将氧气消耗速率引入热释放速率模型中,并提出两阶段氧气... 好氧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模拟预测,对于垃圾填埋场好氧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热释放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液体回灌条件下生活垃圾好氧反应过程中的热平衡方程;将氧气消耗速率引入热释放速率模型中,并提出两阶段氧气消耗速率模型来描述好氧反应过程中的热释放效应;开展通风强度、回灌条件和等效热传导系数对好氧反应过程中垃圾堆体温度变化影响的模拟。结果表明:气体交换导致垃圾堆体的峰值温度至少下降3.6%,液体回灌使垃圾温度降低超过24.1%;液体回灌量从每周500 mL增加到每周1500 mL,垃圾峰值温度下降29.1%;回灌液体温度每相差10℃,对垃圾温度的影响最多可达4.0℃;随着等效热传导系数从0.3升到1.0,垃圾峰值温度逐渐降低,达到峰值强度的时间提前25.9%,后期温度下降幅度变小。研究结果为好氧通风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预测及安全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好氧 温度 回灌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土气体渗透试验最佳进气压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逾 陈锋 +2 位作者 姚远 张树光 刘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5-529,共5页
为确定垃圾土气体渗透试验过程中的最佳进气压力,通过自主研制的垃圾土气体渗透特性试验装置,开展新鲜垃圾土和陈腐垃圾土在不同压实密度条件下的气体渗透率试验,分析气体压缩性对垃圾土气体渗透率的影响,确定垃圾土气体渗透试验的最佳... 为确定垃圾土气体渗透试验过程中的最佳进气压力,通过自主研制的垃圾土气体渗透特性试验装置,开展新鲜垃圾土和陈腐垃圾土在不同压实密度条件下的气体渗透率试验,分析气体压缩性对垃圾土气体渗透率的影响,确定垃圾土气体渗透试验的最佳进气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在1~10 kPa进行气体渗透试验,压力差和压力平方差均与气体流量呈线性关系,气体压缩性对垃圾土气体渗透率测试结果影响可以忽略.新鲜垃圾土室内气体渗透试验最佳进气压力为3 kPa,陈腐垃圾土最佳进气压力为4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土 气体渗透率 进气压力 气体压缩性 压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降解过程中固有渗透率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刚 刘磊 +2 位作者 熊辉 田宇 万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37-340,共4页
固有渗透率是预测垃圾填埋场内气体分布和流动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生物降解和荷载对生活垃圾的孔隙结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库区长期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影响了垃圾的固有渗透率的变化。开展了200mm、500mm及2000mm三种尺度的固有渗透率试... 固有渗透率是预测垃圾填埋场内气体分布和流动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生物降解和荷载对生活垃圾的孔隙结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库区长期运行过程中进一步影响了垃圾的固有渗透率的变化。开展了200mm、500mm及2000mm三种尺度的固有渗透率试验。结果表明:固有渗透率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超过了一个数量级。构建了固有渗透率和孔隙度之间的协同表征模型,幂函数模型适用于新鲜垃圾和陈腐垃圾,K-C模型只适用于陈腐垃圾。以上成果为垃圾填埋场固有渗透率演化过程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固有渗透率 孔隙度 降解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土介质中多组分气体压力与浓度定量表征关系初探——以现场注气试验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樊亚茹 王海军 +1 位作者 刘磊 姚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876-11881,共6页
多组分气体分布状态的预测和评估对于好氧通风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垃圾土中多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的定量表征是弄清气体分布状态的基础。以两个典型垃圾填埋场(赤壁和北洋桥)为背景,开展了注气过程中多组分气体压力和浓... 多组分气体分布状态的预测和评估对于好氧通风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垃圾土中多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的定量表征是弄清气体分布状态的基础。以两个典型垃圾填埋场(赤壁和北洋桥)为背景,开展了注气过程中多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的现场监测试验,提出了修正后的气体分压与各组分浓度之间的定量表征关系,对比分析了ES(equation of state)模型和MES(modified equation of state)模型预测各组分气体压力与浓度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组试验结果各组分气体压力与浓度都符合MES模型,各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之间都存在线性关系;结合监测数据和模型分析发现:ES模型得到的分压值高于MES模型,表明监测得到的气体压力较理想值偏低;甲烷、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压力差值分别为:1.75~1691 Pa、63.77~1014.05 Pa、50.19~707.98 Pa、907.81~7158.53 Pa。以上结果为好氧通风过程中多组分气体分布状态的评估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好氧 多组分气体 压力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土气体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曾刚 李业学 +3 位作者 王婧 马骏 刘磊 田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7-1324,共8页
为研究垃圾土的气体渗透特性,自主研制了垃圾土气体渗透特性试验装置,开展了人工配制垃圾土试样的室内试验,分析了气体压缩性、进气端压力、压缩位移等因素对气体渗透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气体压缩性测得的气体渗透率比不... 为研究垃圾土的气体渗透特性,自主研制了垃圾土气体渗透特性试验装置,开展了人工配制垃圾土试样的室内试验,分析了气体压缩性、进气端压力、压缩位移等因素对气体渗透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气体压缩性测得的气体渗透率比不考虑气体压缩性的数值略大;垃圾土中气体渗透不存在启动压力平方差梯度和临界流速;建议在开展垃圾土室内气体渗透性试验时进气端压力取值为3 kPa;随着压缩位移的增大,垃圾土试样的孔隙度和气体渗透率都不断减小,试样气体渗透率的范围为10^-13 m^2~10^-12 m^2,孔隙度在0.3~0.57。研究成果丰富了垃圾土气体渗透特性研究的试验设备,可为后续开展填埋气体迁移规律和收集利用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土 气体渗透率 孔隙度 进气端压力 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区酸和溶解性固体湿沉降量主导因素分析
8
作者 孙雪梅 陈睿弢 凌晓欢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32-135,共4页
根据2014~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降水监测数据,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量和浓度对酸和溶解性固体湿沉降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H+浓度和降水量对酸的湿沉降量都有明显影响,H+浓度是酸的湿沉降量的主... 根据2014~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降水监测数据,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量和浓度对酸和溶解性固体湿沉降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H+浓度和降水量对酸的湿沉降量都有明显影响,H+浓度是酸的湿沉降量的主导因素,而降水量是溶解性固体湿沉降量的主导因素;较大的降水量能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但同时可能增加酸的湿沉降量;减少酸雨,提高pH值(即减小H+浓度)能有效消除降水量增大带来的酸的湿沉降增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湿沉降 溶解性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