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Ⅲ)——第十一章 催化剂结构及其表面吸附分子行为的固体核磁共振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有如 杨瑞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718-731,共14页
30多年来高分辨核磁共振已经成为研究分子结构及动念的有力工具。然而这一成熟的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它只能适用于液体样品。许多情况最感兴趣的是固体样品在其原来状态下的信息。像界面现象和多相催化体系的研究就是要得到结合在固体表面... 30多年来高分辨核磁共振已经成为研究分子结构及动念的有力工具。然而这一成熟的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它只能适用于液体样品。许多情况最感兴趣的是固体样品在其原来状态下的信息。像界面现象和多相催化体系的研究就是要得到结合在固体表面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信息。尽管宽谱线核磁共振技术从核磁共振开始发展时就为一些固体物理学家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催化剂 结构 固体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从物质波的发现谈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德林 许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511-514,共4页
本文简要地根据物质波的发现及另一些物理学史料,分析了类比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 类比法 物质波 德布罗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介质地层中有低速层出现时的陷模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碧星 喻明 +1 位作者 熊伟 兰从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40-346,共7页
在三维情况下,利用B,P,C坐标系研究了水平多层介质中导波的能量分布,提出了一种计算大深度处位移和能流密度的方法,避免了精度丢失问题。在有低速层介质情况下,在深入分析瑞利模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陷模的频散及能流分布,分... 在三维情况下,利用B,P,C坐标系研究了水平多层介质中导波的能量分布,提出了一种计算大深度处位移和能流密度的方法,避免了精度丢失问题。在有低速层介质情况下,在深入分析瑞利模的基础上,首次研究了陷模的频散及能流分布,分析了它们的传播机制。导波能量可能分布在自由表面附近,表现为面波;也可能集中在自由界面下某一深度处,表现为沿低速层延伸方向传播的导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多层介质 坐标系 导波 陷模 瑞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煤结构Ⅰ.我国一些煤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蓬洲 李丽云 叶朝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用^(13)C CP/MAS 技术对我国十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煤样上完成了自旋晶格弛豫,变化接触时间和偶极去相实验。测定了质子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T_1~H,在旋转坐标中的质子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T_(1ρ)~H,交叉极化接触时间 T_(CH... 用^(13)C CP/MAS 技术对我国十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煤样上完成了自旋晶格弛豫,变化接触时间和偶极去相实验。测定了质子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T_1~H,在旋转坐标中的质子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T_(1ρ)~H,交叉极化接触时间 T_(CH)和芳香、脂肪两个区域内的偶极去相时间T_G 和 T_L。将这些数据与标准的 CP/MAS 一起在精选的化学位移范围内积分可得到12个结构参数,令这些参数与煤中碳含量相关联,发现它们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关系。用 NMR 测定的桥碳数计算出每个煤样的芳香簇团大小,再根据计算的结果,设计出各种煤的芳香组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交叉极化 化学位移 结构参数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电离层参量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训械 曾文 胡雄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3期14-21,共8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低纬电离层参量的预测,首先我们研究从某一个月的电离层月中值预测下一个月的月中值。由于低纬电离层昼夜遵从不同的变化规律,我们将一天24小时分成两到三个时间段进行分别预测,达到降低预测误差的目的。平均...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低纬电离层参量的预测,首先我们研究从某一个月的电离层月中值预测下一个月的月中值。由于低纬电离层昼夜遵从不同的变化规律,我们将一天24小时分成两到三个时间段进行分别预测,达到降低预测误差的目的。平均预测误差一般可以小于5-8%。其次我们将电离层看成一个系统,太阳辐射通量作为这个系统的输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寻求太阳辐射通量与电离层F层参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直接从太阳辐射通量预测电离层的月中值的目的。我们利用海南和广州两个台站11年资料训练网络,采用训练后的网络预测电离层F层的临界频率的月中值,预测结果优于IRI-90的和更接近观测值。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大量的观测资料训练网络,训练后的网络不仅学习一些具体的例子,而且学会了从这些例子中所概括出的一般变化规律,寻求电离层复杂的非线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电离层 电离层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早期氢波谱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隆盛 许百男 +3 位作者 卢广 刘买利 周定标 段国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 通过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对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进行早期检测,观察DAI早期神经化学代谢的改变, 探讨DAI早期MRS检测的最佳时间。方法 应用瞬间旋转的致伤装置制作SD大鼠(n=16)DAI模型。在伤前和伤后2、3h进行 MRS检测,并进... 目的 通过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对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进行早期检测,观察DAI早期神经化学代谢的改变, 探讨DAI早期MRS检测的最佳时间。方法 应用瞬间旋转的致伤装置制作SD大鼠(n=16)DAI模型。在伤前和伤后2、3h进行 MRS检测,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胼胝体区域NAA/Cr、Cho/Cr伤后3h明显下降;脑干区域NAA/Cr伤后2h明显下降,Cho/Cr 伤后3h明显下降。结论 MRS技术对诊断弥漫性脑损伤后的显微病理改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NAA/Cr比值在受伤后2~3h的急 性下降预示着神经轴突功能损伤;Cho水平的急性下降可能与膜的分解代谢有关,尤其在外伤初期3h;推测大鼠DAI早期MRS的最 佳检测时间为2~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 早期 大鼠 弥漫性轴突损伤 DAI 急性 诊断 NAA 装置 最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硼硅酸盐玻璃分相及浸析的NMR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海兰 岳勇 +2 位作者 叶朝辉 谭国华 袁启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5-531,共7页
用多种NMR方法,包括(29)Si、(23)Na、(11)BMAS及(29)SiCP/MASNMR,研究了一定组成的Na2O-B2O3-SiO2三元体系玻璃在不同温度下分相处理24小时及用酸侵析处理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于分相上限临界温度的范围内,存在着一个温度... 用多种NMR方法,包括(29)Si、(23)Na、(11)BMAS及(29)SiCP/MASNMR,研究了一定组成的Na2O-B2O3-SiO2三元体系玻璃在不同温度下分相处理24小时及用酸侵析处理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于分相上限临界温度的范围内,存在着一个温度转折点.低于这一温度时,受动力学因素影响,分相未达平衡态,温度愈低,距平衡态愈远,分相愈不完全.超过这一温度,分相可达平衡态,受热力学控制,温度愈高,混溶程度愈大.故在此温度点分相处理,可达最佳分相效果.不同校所得的NMR结果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硼硅酸盐 分相 浸析 NMR 三元体系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3C NMR波谱技术研究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 被引量:16
8
作者 秦匡宗 郭绍辉 +1 位作者 黄第藩 李丽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87-94,共8页
取17个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用 ̄13CNMR波谱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的研究,按照脂碳的丰度与油气潜力碳的大小,各组分可按如下顺序排列:藻类体、树脂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镜质体、惰性体.以惰性碳、油潜力碳... 取17个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用 ̄13CNMR波谱技术进行了化学结构与成烃潜力的研究,按照脂碳的丰度与油气潜力碳的大小,各组分可按如下顺序排列:藻类体、树脂体、角质体、孢子体、木栓质体、镜质体、惰性体.以惰性碳、油潜力碳与气潜力碳划分显微组分为三组成,并构成三元图,藻类体位于图的上部,相当于I型干酪根;各稳定组分位于图的中部,相应干Ⅱ型干酚根;镜质体与惰质体位于图的左下部,相当于Ⅲ型干酪根.据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碳谱 烃源岩 显微成分 化学结构 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研究电离层声重波扰动 被引量:14
9
作者 万卫星 李钧 +1 位作者 张兆明 B.W.Reinisch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61-569,共9页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 数字测高仪Digisonde中的漂移测量,常用来研究小尺度电离层扰动,如电离层小不均匀体的漂移。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漂移测量数据中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参量的最大熵动态功率谱,估算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水平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作为实例,研究了Millstone Hill测高仪站的漂移观测资料,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字测高仪漂移测量数据中,可有效地提取声重波一类大尺度电离层扰动的传播参量,在电离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中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声重波 扰动 数字式测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Yb核的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新华 毛希安 +1 位作者 王世华 叶朝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49,共4页
测定了 1 71 Yb2 +的静态和 MAS- NMR波谱 ,获得了 NMR基本参数 :化学位移 (δ)、屏蔽张量(δave-,δ∥ ,δ⊥ )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T1 ,T∥1 ,T⊥1 ) ,根据谱宽获得了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 (T2 ) ,根据波谱形状 ,获得了中心离子局域对... 测定了 1 71 Yb2 +的静态和 MAS- NMR波谱 ,获得了 NMR基本参数 :化学位移 (δ)、屏蔽张量(δave-,δ∥ ,δ⊥ )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 (T1 ,T∥1 ,T⊥1 ) ,根据谱宽获得了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 (T2 ) ,根据波谱形状 ,获得了中心离子局域对称性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驰豫时间 屏蔽张量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中尺度电离层声重波扰动的变化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百齐 李利斌 李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高频多普勒台阵的覆盖太阳活动高、低年份,长达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电离层声重波扰动(TID)的传播参量,通过这些参量对武汉地区电离层扰动形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 利用武汉电离层观象台高频多普勒台阵的覆盖太阳活动高、低年份,长达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估算电离层声重波扰动(TID)的传播参量,通过这些参量对武汉地区电离层扰动形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到的中尺度电离层声重波扰动(MSTID)存在二个显著季变化,在传播速度和周期上有明显差异的优势传播方向:一个指向东北方,传播的方位角主要分布在30°─70°之间(0°为正北,以顺时针方向表示传播方位角),它在夏季出现率最大,冬季基本消失;另一个优势方向指向正南,方位角主要分布在150°─220°范围,主要出现在冬季.文中还给出了MSTID的年、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变化特性的可能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多普勒 声重波传播 电离层扰动 中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锌铝分子筛ZAPO-5单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淑芸 杨春才 +1 位作者 郭晔 袁汉珍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用水热法合成了磷酸锌铝分子筛的纯相和单晶,并测定了其组成和晶胞参数,对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吸附性能、表面酸性、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锌进人骨架同晶取代了部分铝使ZAPO-5分子筛有了B酸酸... 用水热法合成了磷酸锌铝分子筛的纯相和单晶,并测定了其组成和晶胞参数,对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吸附性能、表面酸性、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锌进人骨架同晶取代了部分铝使ZAPO-5分子筛有了B酸酸性,但使骨架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锌铝 分子筛 合成 性能 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Al和^(29)Si MAS-NMR对M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薇 徐奕德 +1 位作者 李丽云 胡红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93-699,共7页
使用29Si和27Al固体高分辨核磁技术对甲烷无氧芳构化催化剂Mo/HZSM-5分子筛进行了研究,发现HZSM-5分子筛本体中仅含有少量非骨架Al,Mo物种与分子筛骨架Al及骨架外Al的相互作用随Mo担载量以及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高温焙烧下,M... 使用29Si和27Al固体高分辨核磁技术对甲烷无氧芳构化催化剂Mo/HZSM-5分子筛进行了研究,发现HZSM-5分子筛本体中仅含有少量非骨架Al,Mo物种与分子筛骨架Al及骨架外Al的相互作用随Mo担载量以及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高温焙烧下,Mo物种会使分子筛骨架严重脱铝,并且生成Al2(MoO4)3新相,最终导致分子筛骨架塌陷,催化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催化剂 铝27 硅29 HZSM-5 甲烷 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状铁硒簇合物双(μ-P-甲苯硒基)六羰基二铁双膦取代衍生物的~1H和^(13)CNMR谱的归属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礼成 颜朝国 毛希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测得并解析了2个蝶状铁硒取代衍生物(μ-p-MeC6H4Se)2Fe2(CO)。(PH2PCH2CH2PPH2)(A)和(μ-P-MeC6H4Se)2Fe2(CO)4(cis-Ph2PCH=CHPPh2)(B)的1H-1HCOSY谱和1H-13CCOSY谱以及A的1H-1HNOESY谱,从而进一步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关键词 双膦配体 取代衍生物 NMR 蝶状 铁硒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峰肥煤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志茹 张蓬洲 +3 位作者 赵秀荣 杨保联 李丽云 叶朝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用固体CP,CP/MASTOSS和偶极去相(DD)等实验技术对我国峰峰肥煤在不同处理阶段所得的三个固体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十二种煤的结构参数,并计算了三个样品的芳香簇团大小,获得了各个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发现... 用固体CP,CP/MASTOSS和偶极去相(DD)等实验技术对我国峰峰肥煤在不同处理阶段所得的三个固体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十二种煤的结构参数,并计算了三个样品的芳香簇团大小,获得了各个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发现脱灰煤、吡啶抽提残煤和加氢后吡啶不溶物,这三种样品的芳香度(fa)和桥头碳(fBa)值均随样品中碳含量增加而增大,脂碳含量则呈减小趋势。三个样品中平均芳碳原子数分别为18,18和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煤 核磁共振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在活性炭上的苯和环己烷的NMR弛豫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有如 孔渝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被吸附分子的NMR弛豫测量可以提供该分子的运动和吸附状态等信息。近来证明,多孔固体中被吸附物的自旋晶格弛豫的测量(T_1)
关键词 环己烷 吸附 活性炭 NMR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转晶的研究(Ⅲ)——NaY型沸石的稳定性及NaPc型沸石的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淑杰 李连生 +1 位作者 徐如人 叶朝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1期951-956,共6页
研究了原始凝胶3、3Na_(2)O·Al_(2)O_(3)·10SiO_(2)·200H_(2)O在100℃NaY型沸石向NaPc型沸石转晶的晶化过程,应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TMS-GC和固体高分辨Si^(29)-NMR方法研究了沸石晶核的形成、晶体粒度和外貌的变... 研究了原始凝胶3、3Na_(2)O·Al_(2)O_(3)·10SiO_(2)·200H_(2)O在100℃NaY型沸石向NaPc型沸石转晶的晶化过程,应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TMS-GC和固体高分辨Si^(29)-NMR方法研究了沸石晶核的形成、晶体粒度和外貌的变化及液、固相中硅酸根离子存在状况及转晶中沸石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转晶的液相传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根离子 晶体粒度 电子显微镜 晶化过程 转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DS与THEC的钆(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质子的弛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正荣 卓仁禧 +1 位作者 尹超 周建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EDDS与THEC的钆(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质子的弛豫性能研究吕正荣,卓仁禧,尹超,周建威(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关键词天冬氨酸衍生物,胱氨酸衍生物,钆(Ⅲ)配合物,弛豫... EDDS与THEC的钆(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质子的弛豫性能研究吕正荣,卓仁禧,尹超,周建威(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关键词天冬氨酸衍生物,胱氨酸衍生物,钆(Ⅲ)配合物,弛豫性能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S THEC 配合物 弛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层大气的日食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泽荣 沈力 李文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0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利用 LF 无线电波传播实验所得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日食期间 LF 天波的相位和振幅都有明显的日食效应,特别是振幅呈现周期性的衰减型振荡。同时,还根据大气的运动方程在理论上计算了日食引起的中层...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利用 LF 无线电波传播实验所得的观测记录。结果表明:日食期间 LF 天波的相位和振幅都有明显的日食效应,特别是振幅呈现周期性的衰减型振荡。同时,还根据大气的运动方程在理论上计算了日食引起的中层大气扰动。计算表明:在60公里左右,由于热效应产生一个径向速度为31米/秒并向着日食带主食区运动的空气扰动;而在70~80公里处,空气扰动却很小,几乎可以忽略。这些高度上的日食效应主要表现为电离特性的扰动,食甚时这个高度主食带的电离率只有日食前的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波传播 日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纬电离层暴时形态的理论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顺荣 黄信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结合观测结果对中纬电离层暴时形态进行理论模式研究.分析了两次电离层暴变事件中影响其基本形态的原子-分子含量比、上部输运通量和中性风等因素的行为,发现在这两次具有不同特点的事件中,中性风较为平稳,而原子-分子含量比和耦... 结合观测结果对中纬电离层暴时形态进行理论模式研究.分析了两次电离层暴变事件中影响其基本形态的原子-分子含量比、上部输运通量和中性风等因素的行为,发现在这两次具有不同特点的事件中,中性风较为平稳,而原子-分子含量比和耦合输运通量的相对作用则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电离层模拟 输运通量 中纬电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