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孙明 雷荣 黄偲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RIRI组...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RIRI组,眼内灌注加压法制备,灌胃生理盐水)及GSPE低、中、高剂量组(GSPE-L组、GSPE-M组、GSPE-H组,灌胃0.13 g·kg-1 GSPE、0.25 g·kg-1 GSPE、0.50 g·kg-1 GSPE)、阳性对照组(α-LA组,灌胃100 mg·kg-1α-硫酸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OS、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氮蓝四唑显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铁离子还原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Caspase-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表达情况。结果GSPE-L组、GSPE-M组、GSPE-H组、α-LA组、RIRI组和Sham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39.31±11.43)μm、(127.05±12.73)μm、(113.16±13.25)μm、(110.58±13.47)μm、(161.48±10.26)μm、(92.35±16.54)μm,Nrf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93±4.21)%、(34.06±5.17)%、(43.12±7.23)%、(45.35±7.46)%、(11.86±3.19)%、(52.27±8.36)%,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1±0.05、0.62±0.07、0.89±0.09、0.92±0.05、0.23±0.04、1.16±0.25,RIRI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GSPE-L组、GSPE-M组、GSPE-H组、α-LA组与RIR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GSPE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与Sham组相比,RIRI组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阳性表达率、TNF-α、IL-6、iNOS、MDA、ROS水平显著升高,HO-1阳性表达率、SOD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RIRI组相比,GSPE-L组、GSPE-M组、GSPE-H组、α-LA组神经细胞凋亡率、Caspase-3阳性表达率、TNF-α、IL-6、iNOS、MDA、ROS水平显著降低,HO-1阳性表达率、SOD水平显著升高,且GSPE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剂量依赖性(均为P<0.05)。结论GSPE能够抑制视网膜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K/Nrf2/HO-1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糖尿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洪燕 魏英丽 柯治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CD31+红系前体细胞(EP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DR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选取同时...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调控CD31+红系前体细胞(EP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DR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选取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但不合并DR的患者为糖尿病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PCs和CD31+EPCs的比例,ELISA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EPCs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成因子β(TGF-β)的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的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3组患者外周血EP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3组细胞迁移率及划痕愈合率。结果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EPCs的比例分别为0.73%±0.02%和0.72%±0.02%(P>0.05);胰岛素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1+EPCs的比例分别为0.34%±0.01%和0.21%±0.01%(P<0.001)。胰岛素治疗组患者外周血EPCs培养上清中VEGF和SDF-1的浓度分别为(2.83±0.10)μg·L^(-1)和(1.48±0.14)μg·L^(-1),二甲双胍治疗组的浓度分别为(1.07±0.09)μg·L^(-1)和(0.35±0.08)μg·L^(-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胰岛素治疗EPCs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和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7.36%±1.19%、5.57%±0.31%和55.50%±2.64%,二甲双胍治疗EPCs组细胞分别为12.17%±1.08%、1.72%±0.20%和27.36%±1.9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31+EPCs比例,可能在DR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甲双胍 红系前体细胞 CD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