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在乌梁素海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生勇 霍轶珍 +4 位作者 郭富强 兰海今 曾利彬 胡振 曾祥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7期105-107,共3页
本文根据河套灌区地理特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发生和发展的特征,以及造成乌梁素海水污染形成的成因,提出对河套灌区排水沟旁侧低洼地进行工程改造以形成表面流人工湿地沟塘系统,探索人工表面流湿地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并对表面流湿地... 本文根据河套灌区地理特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发生和发展的特征,以及造成乌梁素海水污染形成的成因,提出对河套灌区排水沟旁侧低洼地进行工程改造以形成表面流人工湿地沟塘系统,探索人工表面流湿地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并对表面流湿地构建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以期为今后大面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农田排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程度削减当地农田排水中的排入乌梁素海的污染物总量,从根本上改善乌梁素海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乌梁素海 污染物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恩施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静 倪裳 +1 位作者 田华婧 胡振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2期160-163,共4页
“十三五”期间,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变好,环境空气综合指数逐年降低,环境空气优良率不断提高,“十三五”末,恩施州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恩施州平均优良天数已达352 d,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7.6%,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 “十三五”期间,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变好,环境空气综合指数逐年降低,环境空气优良率不断提高,“十三五”末,恩施州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恩施州平均优良天数已达352 d,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7.6%,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_(2.5))。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空气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发现:州城恩施市细颗粒物(PM_(2.5))组分来源贡献率最高的均为机动车尾气,年均占比为38.5%,VOCs 4个季节里来源贡献率最高的也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年均占比为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细颗粒物 臭氧 恩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生态沟与湿地削减农田排水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霍轶珍 曾祥 +3 位作者 郭富强 陈辉辉 胡振 徐红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7,共8页
为探索农田排水污染物治理模式,基于河套灌区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建设项目,于2023年7—9月份开展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农田排水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主要测定总氮(TN)浓度、总磷(TP)... 为探索农田排水污染物治理模式,基于河套灌区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建设项目,于2023年7—9月份开展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农田排水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主要测定总氮(TN)浓度、总磷(TP)浓度等水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模式的生态排水沟和人工湿地对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采用斜茎黄芪、黄花草木犀、紫花苜蓿、生物球基质和生物片基质处理的生态排水沟对TN和TP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1.09%和23.84%、12.06%和26.67%、20.08%和34.15%、23.65%和20.56%、19.92%和25.83%;挺水植物区对TN和TP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4.28%和17.89%,沉水植物区对TN和TP的消减效率分别为10.21%,其中紫花苜蓿处理模式与生物球基质处理模式的生态排水沟分别对TP和TN去除效果较好,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分别对TP和TN去除效果较好。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7.55%和11.47%,能够较好实现对污染物的逐级拦截吸附净化,进而对氮磷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去除净化效果,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排水沟 人工湿地 污染物 净化效果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快渗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覃建军 黄福瑶 胡振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0期161-165,共5页
人工快渗工艺是一种低能高效、环境友好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程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A/A/O+高密池沉淀池+人工快渗+消毒”的处理工艺作为污水厂的处理工艺,与改造前的污水厂处理工艺相比,增加了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根据不同深度处... 人工快渗工艺是一种低能高效、环境友好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程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A/A/O+高密池沉淀池+人工快渗+消毒”的处理工艺作为污水厂的处理工艺,与改造前的污水厂处理工艺相比,增加了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根据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比,能够同时去除COD Cr、NH 3-N、TP等污染物的工艺有人工快渗、深床反硝化滤池及人工湿地。对比分析了抗冲击负荷、对环境的影响、占地面积、建设周期、运行成本等因素,选择人工快渗工艺作为污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人工快渗工艺不仅提高了污水厂出水水质,还给当地带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深度处理 人工快渗工艺 工艺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