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iDAR点云的天际线提取及其与建筑物的统计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1
作者 刘艳霞 刘涛 +4 位作者 郑凤姣 刘莹 杨霞 周月 李显巨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5,共6页
天际线是城市景观风貌的象征和集中反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基于武汉市点云数据,提取9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天际线,选取轮廓形态、建筑物高度变化程度、轮廓线平均转折点数... 天际线是城市景观风貌的象征和集中反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基于武汉市点云数据,提取9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天际线,选取轮廓形态、建筑物高度变化程度、轮廓线平均转折点数3个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与相关研究中城市天际线美学愉悦度相关阈值进行比较,综合评价城市天际线。部分天际线形态令人非常愉悦,部分天际线引发的美学感受则不那么强烈。最后结合天际线区域内建筑物数据,统计分析定量指标与不同用途建筑物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折点数与公用设施建筑和居住建筑占比均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39~0.83,容积率与商业服务业建筑占比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8~0.43。本文研究结果为武汉市提供现势性强的天际线数据,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量化依据,也可为其他城市的天际线提取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点云 天际线提取 定量指标 愉悦度 建筑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政村尺度的武汉市乡村人口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鲁洁 罗静 +1 位作者 罗名海 田玲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19-2130,共12页
基于武汉市实有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地理空间统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行政村为研究尺度,从3个不同年龄组(0~18岁、19~59岁、60岁及以上)探究2014—2018年武汉市乡村人口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基于武汉市实有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地理空间统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行政村为研究尺度,从3个不同年龄组(0~18岁、19~59岁、60岁及以上)探究2014—2018年武汉市乡村人口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武汉市乡村地区常住人口数量整体增长,但年龄结构组间差和组内差呈不断扩大趋势;其中,95.29%村庄的0~18岁人口都在减少。②乡村人口变化空间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在城市建成区边界、市区行政边界、重点集镇边缘等典型区域变化剧烈。③空间上人口平均增长率总体呈现“先缓降后缓升”趋势,峰值约在距市中心25~30 km和65~75 km之间,人口平均减少率则是“持续缓升”,在20~30 km处呈现最低值;受到主城区的“虹吸效应”最为明显的建成区周边乡村,人口的增减流动现象较为突出,是承接城乡人口转移的主要聚集区。④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各驱动因子在不同年龄组和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表现的影响力均不同,“文体商服点数量”“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乡村人口流动变化最广泛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行政村 乡村人口变化 地理探测器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武汉旧城空间识别与资源画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炜 杨杰 +2 位作者 徐涛 罗名海 程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98,110,共10页
在存量规划建设的背景下,旧城已成为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迫切需要对旧城空间进行精准识别与资源分析。文章基于多源数据,以武汉市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从空间客体、空间主体、空间环境3个维度对旧城现状资源进行调查,识别旧城空... 在存量规划建设的背景下,旧城已成为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迫切需要对旧城空间进行精准识别与资源分析。文章基于多源数据,以武汉市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从空间客体、空间主体、空间环境3个维度对旧城现状资源进行调查,识别旧城空间规模及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空间资源特征,从而提出旧城空间识别与资源画像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旧城空间 识别 资源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武汉市区域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詹庆明 范域立 +3 位作者 罗名海 米子豪 张慧子 张月朦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3期30-36,共7页
综合多源数据、采用精细方法、分析具体问题,是大数据时代对于城市和区域问题分析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交通格局、区域联系、人口腹地等区域研究中的主要话题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利用交通大数据和人口流动大数据表现出的多属性、高密... 综合多源数据、采用精细方法、分析具体问题,是大数据时代对于城市和区域问题分析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交通格局、区域联系、人口腹地等区域研究中的主要话题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利用交通大数据和人口流动大数据表现出的多属性、高密度和广覆盖特点,在经典的区域分析模型基础上,提出综合便利度模型、便利度引力模型和势力范围模型。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通过一系列多对多指标,揭示武汉市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不同形式的竞争关系;从东西、远近等不同角度阐述武汉所面对的区域发展机遇。通过研究发现,针对多源大数据的特点设计区域空间格局方法和指标,能更好地梳理和量化对区域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大数据 区域空间格局 交通可达性 人口腹地 区域城市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武汉试点中期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5
5
作者 肖建华 李鹏鹏 +3 位作者 李海亭 陈凯 曹文涛 陈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67,共4页
2019年1月武汉正式成为自然资源部批复的首个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经过两年的探索建设,武汉试点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实体化改造升级,在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及标准体系的转型升级方面初步形成... 2019年1月武汉正式成为自然资源部批复的首个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试点城市。经过两年的探索建设,武汉试点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开展基础地理数据库的实体化改造升级,在产品体系、技术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及标准体系的转型升级方面初步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借鉴的阶段性成果。随着试点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各单位关于新型基础测绘的思想认识也在逐步提升,一些关键问题和难点仍需要在下一阶段的建设工作中深度思考、共同攻关、形成共识,从而高质量推进国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全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型基础测绘 武汉试点 中期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道路内停车位现状与布设潜力分析——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尹言军 黄中和 +4 位作者 肖琨 余咏胜 梁武卫 陈云浩 叶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1-203,241,共4页
城市停车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的发展,停车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借助地理国情数据、高精道路地图数据、车辆保有量、道路内停车位数据等信息,通过数据整合、属性关联挂接、空间数据计算分析等方法,... 城市停车是智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的发展,停车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借助地理国情数据、高精道路地图数据、车辆保有量、道路内停车位数据等信息,通过数据整合、属性关联挂接、空间数据计算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道路内停车位数据处理流程,并对道路内的停车资源布设潜力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深度挖掘江汉区道路内可供布设的停车位信息,对江汉区道路内停车布设及缓解停车难的现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道路 停车位 停车现状 停车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下管线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卢丹丹 谭仁春 +1 位作者 郭明武 李鹏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19,124,共4页
随着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表达和应用从二维向三维延伸,本文结合武汉市地下管线三维模型建设工作,在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管线三维建模的高精度自动化、局部更新快速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新的... 随着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表达和应用从二维向三维延伸,本文结合武汉市地下管线三维模型建设工作,在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管线三维建模的高精度自动化、局部更新快速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与思路,为国内其他城市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 三维建模 关键技术 自动化建模 地上地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区砂岩在卸荷条件下的变形参数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政 刘佑荣 +2 位作者 武尚 易威 王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78-84,共7页
以锦屏某高边坡砂岩所赋存的高地应力环境为基础,开展峰前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变形特征及参数劣化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加载试验,岩样卸荷破坏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特征,相同初始围压下卸荷破坏所需偏应力... 以锦屏某高边坡砂岩所赋存的高地应力环境为基础,开展峰前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了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变形特征及参数劣化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加载试验,岩样卸荷破坏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特征,相同初始围压下卸荷破坏所需偏应力较加载试验少;卸荷过程横向应变和体积应变急剧增大,卸荷方向表现出明显的扩容特征;当初始围压小于某一值(30 MPa),岩样破坏所需卸荷量随初始围压增大而增大,当初始围压达到一定值(40 MPa时),脆性特征更加明显,很少的卸荷量即可引起岩样破坏。以表征岩石卸荷程度的卸荷量H为参变量,分别对高、低围压下卸荷过程中变形参数(变形模量和泊松比)随卸荷量变化关系进行拟合,得到高、低地应力区卸荷过程中变形劣化参数的关系式。试验结果和计算方法对高应力区边坡开挖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 高应力 变形参数 劣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强度状态下原状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清秉 王顺 +4 位作者 夏冬生 项伟 苏爱军 王菁莪 刘晓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5-1313,共9页
三峡库区许多古滑坡在重力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呈现出长期而缓慢的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蠕变属性。复活型古滑坡的滑带常处于残余强度状态,其运动特征主要受滑带土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控制,研究原状滑带土在残余强度状态下的蠕变特性,... 三峡库区许多古滑坡在重力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呈现出长期而缓慢的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蠕变属性。复活型古滑坡的滑带常处于残余强度状态,其运动特征主要受滑带土力学性质和应力状态控制,研究原状滑带土在残余强度状态下的蠕变特性,对于了解复活型古滑坡滑动机制及预测其运动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开展环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滑带土在残余强度状态下的蠕变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滑带土的蠕变速率与剪切应力比R_(CSR)(蠕变剪切应力与残余强度的比值)呈正相关变化,当R_(CSR)接近蠕变阈值1时,滑带土等速蠕变明显,部分试验条件下继而发生加速蠕变,在相同R_(CSR)条件下,土样法向应力越大,其蠕变速率也越大。采用Burger模型对蠕变过程进行模拟,获取了模型的各参数。通过分析滑带土等时蠕变曲线,获得滑带土长期抗剪强度约为0.95倍的残余强度。此外,滑带土蠕变速率受固结时间影响,蠕变速率随固结时间增加而减小,滑带土剪切强度随着固结时间和剪切位移的增加可发生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滑带土 环剪 残余强度状态 蠕变特性 长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车载激光点云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海亭 肖建华 +1 位作者 李艳红 庞小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点云信息分类提取与利用是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提高车载激光点云分类的智能化已成为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分析点云的特征入手,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车载激光点云的行道树提取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首先,在点云... 点云信息分类提取与利用是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提高车载激光点云分类的智能化已成为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分析点云的特征入手,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车载激光点云的行道树提取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首先,在点云原始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其局部几何特征及空间分布,构造了由三维空间位置、回波强度、颜色值、法向量、单位投影密度、残差及回波强度维度内的残差等17个特征值组成的点云高维特征向量,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对行道树点云进行提取实验.实验中采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进行参数寻优,采用所构造的由17个特征值构成的特征向量对点云进行机器学习,两种学习方法的行道树点云分类精度分别可以达到99.75%和99.25%.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于提高车载激光点云分类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激光点云 机器学习 支持向量机 人工神经网络 点云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地图隐私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海亭 李艳红 +1 位作者 彭清山 王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6,共3页
全景地图系统在数据生产中存在一些可能涉及泄漏个人隐私的信息。本文提出了通过采用特征提取和监督学习分类的方法来检测和处理隐私信息的方法。以人脸和车牌号为例,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和投影定位的方法进行了隐私信息定位检测。试验证... 全景地图系统在数据生产中存在一些可能涉及泄漏个人隐私的信息。本文提出了通过采用特征提取和监督学习分类的方法来检测和处理隐私信息的方法。以人脸和车牌号为例,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和投影定位的方法进行了隐私信息定位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地图 隐私信息 特征提取 监督分类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规划应用的地理国情分类标准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詹庆明 黄启雷 +2 位作者 赵中元 肖琨 樊智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3-67,共5页
自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地理国情数据已经在城乡规划、国土规划及生态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地理国情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探讨面向规划应用的地理国情分类标准的优化策略具... 自2013年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开展以来,地理国情数据已经在城乡规划、国土规划及生态保护等一系列工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地理国情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探讨面向规划应用的地理国情分类标准的优化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综述了目前地理国情分类数据在城乡规划编制和城市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其次针对应用场景中用到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基础进行了有效性分析,具体包括地理国情与城乡规划分类标准和数据采集过程的对比研究,以及其成果数据间转换的有效性研究;最后针对分析结果,面向规划应用提出地理国情分类标准及其数据采集上的优化建议,从而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分类 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 地理国情 有效性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接触面静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涛 彭华中 +1 位作者 王勇 王艳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4-81,共8页
寻求合适的方法对接触面的微观变形机理展开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阐明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本质;开展特殊土与桩接触界面的静动力特性研究,提高桩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可靠度。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桩-土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阐... 寻求合适的方法对接触面的微观变形机理展开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阐明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本质;开展特殊土与桩接触界面的静动力特性研究,提高桩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可靠度。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桩-土接触面静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桩-土接触面在静力和动力试验、接触面本构模型、接触面单元以及桩-土接触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中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了以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有效把握桩基承载性能及类似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接触 静动力特性 本构模型 接触面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素的风偏角仿真计算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晖 周晓庆 吴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4-169,178,共7页
传统风偏角的计算模型没有考虑气象因素对空气密度的影响,文中分析了气象因素对风偏角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气象的风偏角计算模型,提出了2种分析风偏角与气象要素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气象实例数据,对风偏角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用数学模... 传统风偏角的计算模型没有考虑气象因素对空气密度的影响,文中分析了气象因素对风偏角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气象的风偏角计算模型,提出了2种分析风偏角与气象要素关系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气象实例数据,对风偏角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用数学模型对风偏角及其影响因素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同时对风偏角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气压、气温是影响风偏角的主要气象因素,提出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分析了风偏角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具有较高的风偏角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偏角 气象因素 空气密度 仿真计算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栅格地图查阅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白轶多 于江佩 郑运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107,112,共3页
移动智能终端上集成了越来越多的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本文基于瓦片技术、数据库技术、加密技术等,实现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地图查阅系统,既充分展示了传统地图的精美,也具备了移动GIS的便捷。
关键词 移动GIS 地图查阅 栅格瓦片 SQL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海冰总覆盖范围与面积的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苗苗 庞小平 +2 位作者 赵羲 季青 张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0-936,共7页
目前,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已经成为提取极区海冰密集度的重要手段,其获取的海冰密集度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这样的误差进而会引起南极海冰总覆盖范围和总覆盖面积的不确定性.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海冰密集度产品进行误差的模拟,对随机模... 目前,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已经成为提取极区海冰密集度的重要手段,其获取的海冰密集度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这样的误差进而会引起南极海冰总覆盖范围和总覆盖面积的不确定性.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海冰密集度产品进行误差的模拟,对随机模拟影像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变异系数等指标量化随机误差带给南极海冰总覆盖范围和面积的不确定性.实验发现,当海冰密集度误差较小时,海冰覆盖范围的不确定性相比面积更大;当误差较大时,结论则相反.并且两者的不确定性都与分辨率和季节有关,分辨率越高,不确定性则越小,冬季比夏季的不确定性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 密集度 不确定性 蒙特卡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卫星 邱卫宁 +2 位作者 花向红 张晓章 蒋胜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3-46,共4页
基于RSSI技术的室内导航定位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对Wi Fi信号强度定位算法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分析了Wi Fi信号强度用于导航定位服务的空间分辨率,说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挖掘潜力;然后在实际室内... 基于RSSI技术的室内导航定位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对Wi Fi信号强度定位算法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分析了Wi Fi信号强度用于导航定位服务的空间分辨率,说明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挖掘潜力;然后在实际室内环境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Wi Fi信号强度在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的实际空间分辨率;最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说明了基于RSSI技术的室内导航定位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导航定位 WiFi信号强度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系统支持下地形流模式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鹏程 黄欣 郭明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453,共9页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系统的地形起伏动态可视化表达方法.首先利用D8算法并结合坡度等信息构建水流模型,基于DEM数据生成水流场数据;使用空间随机均匀和重要特征位置相结合的方法布设粒子,在粒子系统的支持下模拟高低起伏的地形水流场景...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系统的地形起伏动态可视化表达方法.首先利用D8算法并结合坡度等信息构建水流模型,基于DEM数据生成水流场数据;使用空间随机均匀和重要特征位置相结合的方法布设粒子,在粒子系统的支持下模拟高低起伏的地形水流场景,从而间接地实现DEM动态多尺度的可视化.以武汉市的DEM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得到的粒子流效果能真实反映其地形特征,该研究为DEM数据提供了新的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系统 DEM 流模式 动态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的广域地表及重要基础设施形变监测与预测
19
作者 王祥 刘艳霞 +4 位作者 宗琴 孙伟 刘涛 杨霞 方金玲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9,共6页
基于InSAR能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连续的地表形变信息,地面沉降及高精度形变信息对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PS-InSAR和广域地表形变快速提取算法,基于2012年6月至2024年6月武汉市域范围内1600 km 2 COSMO-Skyed影像... 基于InSAR能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连续的地表形变信息,地面沉降及高精度形变信息对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PS-InSAR和广域地表形变快速提取算法,基于2012年6月至2024年6月武汉市域范围内1600 km 2 COSMO-Skyed影像和2018年1月至2024年6月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和黄石市32177 km 2 Sentinel-1影像获取地表形变时空分布信息,并依据GNSS和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形变精度评估。结果表明,COSMO和Sentinel-1数据形变速率均方根误差分别在2.3~5.8和2.99~6.29 mm/a;COSMO和Sentinel-1时序形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96和5.2 mm。同时,提取地铁沿线、地铁保护区、大跨度建筑和基坑等重要基础设施区域形变信息,并分析形变与工程段起止时间等的相关性。最后,利用Logistic形变预测模型,对武汉市、鄂州市、黄冈市和黄石市地表沉降进行未来两年内地表形变预测,每季度预测一期,共8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广域 精度评定 基础设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有人口、实有房屋”数据的精细化人口空间化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瑾 李建松 +1 位作者 蒋子龙 程琦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3-140,共8页
人口数据空间化是对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处理,旨在揭示人口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信息,对精确刻画人口空间分布、合理制定人口规划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传统的人口空间化往往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公里格网的人口分布估算,最终... 人口数据空间化是对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处理,旨在揭示人口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信息,对精确刻画人口空间分布、合理制定人口规划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传统的人口空间化往往是基于行政单元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公里格网的人口分布估算,最终得到的数据精度往往满足不了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此,在武汉市公安部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以下简称"两实人口")调查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精细化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并以武汉市中心主城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得到的武汉市中心主城50m×50m分辨率的人口数据空间化和栅格化成果,总体误差分别为0.10%和0.11%,较好地达成了人口数据空间化的精细化目标,为城市人口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化 两实人口 地理国情普查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