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设计Toric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艳 冯劼 +1 位作者 李培凤 程旭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5-680,共6页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设计的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历史性队列研究,分析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 IOL植入的高度近视(眼轴≥26...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设计的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历史性队列研究,分析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Toric IOL植入的高度近视(眼轴≥26mm)患者59例(70眼),其中A组31例(35眼)植入L型襻Toric IOL(Acrys of SN60AT IQ),B组28例(35眼)植入板状襻Toric IOL(AT TORBI 709M),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残余散光度、人工晶状体旋转度,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术后Toric IOL在眼内的偏心量及像差。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显著高于术前,A组术后UCVA(LogMAR)(0.41±0.21)优于B组(0.57±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A组散光分别为(0.59±0.28)D、(0.74±0.24)D、(0.96±0.39)D、(0.99±0.38)D,均明显低于B组各时间点[(0.86±0.29)D、(0.99±0.23)D、(1.13±0.20)D、(1.16±0.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A组IOL平均旋转(3.94±1.26)°,显著低于B组[(4.74±1.29)°,P<0.05]。A组全眼总像差、全眼总低阶像差(不包括离焦)、全眼总高阶像差及慧差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平均偏心量为(0.183±0.051)mm,低于B组[(0.275±0.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度近视伴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选择L型襻以及更长直径的Toric IOL植入,能够实现较好的旋转稳定性,偏心程度小,从而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人工晶状体 散光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并发视疲劳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晓兵 陈瑜 刘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并发视疲劳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干眼症并发视疲劳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并发视疲劳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干眼症并发视疲劳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点眼。以视疲劳的6项自觉症状和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视疲劳总评分(1.59±1.2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总评分(10.18±1.52)分(P<0.01)。分项评分中,治疗组治疗后眼痛(0.23±0.43)分,眼胀(0.33±0.48)分,畏光流泪(0.21±0.42)分,近距离阅读模糊或重影(0.31±0.47)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依次为(1.66±0.68),(1.25±0.53),(0.86±0.56),(0.86±0.85)分](P<0.01),眼干和异物感的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及屈光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并发视疲劳较单用人工泪液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 干眼 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