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 解构 建构——论鲁迅文体思想及文体/文类构架 被引量:1
1
作者 皇甫积庆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0,共8页
结构解构建构———论鲁迅文体思想及文体/文类构架●皇甫积庆1引言鲁迅文体及其思想的研究,迄今学术界形成两方面有价值的话题:一是从艺术角度分别探讨鲁迅作品的文体性质①杂文的文体归属?是否独立文体?②《故事新编》是否历史... 结构解构建构———论鲁迅文体思想及文体/文类构架●皇甫积庆1引言鲁迅文体及其思想的研究,迄今学术界形成两方面有价值的话题:一是从艺术角度分别探讨鲁迅作品的文体性质①杂文的文体归属?是否独立文体?②《故事新编》是否历史小说?③高度评价《呐喊》《朝花夕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体 鲁迅文本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朝花夕拾》 《呐喊》 散文诗 《野草》 文学作品 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论池莉笔下的孩子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文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8-80,共3页
本文通过对池莉笔下的孩子形象的分类分析,论述了池莉在孩子形象塑造领域的新眼光,阐明了池莉进步的儿童观及其对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 池莉 孩子形象 小说 解构补白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风度与琴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63-67,共5页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本文论析了“韵”由品音进而品人,推广为品艺范畴的嬗变过程;通过探讨“韵”与音乐美、人品美、艺术美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了“韵”作为古典美学范畴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学范畴 音乐美 人品美 艺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游仙窟》说到唐传奇的衰亡
4
作者 张虎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4-68,共5页
一、《游仙窟》的重新评价时下流行的两部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所编文学史、游国恩等人的文学史)对某些思想内容不符合今人味口而艺术上有着独特贡献的作家作品,常常采取回避或轻描淡写的态度,结论也不免失之偏颇。唐人张鷟... 一、《游仙窟》的重新评价时下流行的两部影响最大的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所编文学史、游国恩等人的文学史)对某些思想内容不符合今人味口而艺术上有着独特贡献的作家作品,常常采取回避或轻描淡写的态度,结论也不免失之偏颇。唐人张鷟的《游仙窟》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仙窟》一文,无论是从题材的开拓、人物性格的塑造、艺术手法的创新以及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方面,都在小说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自叙奉使河源,投宿山中某宅,与女主人崔十娘的一段韵事。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底蕴乃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寻芳逐胜,喜与女冠交游的猎艳生活的写照。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院 游仙窟 封建社会 唐传奇 古典小说 中国文学史 士大夫阶层 小说史 独特贡献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的变形方式
5
作者 刘正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变形方式 现实生活 意指错位 修辞方式 异化 实存物 比喻式 论诗 文本意象 自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壮的世纪回眸
6
作者 张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13,共2页
悲壮的世纪回眸张皓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问世约有一百年了。百年来,我们出版了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然而,我们在20世纪末回眸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并没有多少丰收之喜,却感到一种困惑,一种悲壮的文化危... 悲壮的世纪回眸张皓第一部中国文学史问世约有一百年了。百年来,我们出版了数以百计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然而,我们在20世纪末回眸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并没有多少丰收之喜,却感到一种困惑,一种悲壮的文化危机感。上个世纪末,正是面对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回眸 中国文学史著作 自然人性 中国特色 《文心雕龙》 文化危机 西方文化 古代文学研究 教育学院 强势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
7
作者 邵则遂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9-60,共2页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邵则遂汉语的语法研究,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偏重于共同语的书面语法,对方言语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汉语方言的研究,以往总是注重于语音和词汇(特别是语音),对方...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可喜收获──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读后邵则遂汉语的语法研究,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偏重于共同语的书面语法,对方言语法的研究重视不够。汉语方言的研究,以往总是注重于语音和词汇(特别是语音),对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是着力不多。过去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研究 大冶方言 汉语方言语法 大冶话 状态形容词 静态句 功能分布 普通话 语法成分 程度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炬之光 通体皆明──论高鹗笔下贾宝玉的中举与出家
8
作者 虞江芙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5期34-37,共4页
一炬之光 通体皆明──论高鹗笔下贾宝玉的中举与出家虞江芙一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几乎每个时代的批评家都根据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对它进行了不同的评价。然而,“崇曹眨高”,否定高续... 一炬之光 通体皆明──论高鹗笔下贾宝玉的中举与出家虞江芙一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几乎每个时代的批评家都根据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对它进行了不同的评价。然而,“崇曹眨高”,否定高续后四十回则是“红学界”的一种主要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人物性格 曹雪芹 《红楼梦》 创作意图 《中国文学史》 高鹗 社会环境 反封建意识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崛起论——赵树理与池莉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苏文清 《理论月刊》 2000年第9期25-26,共2页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赵树理和池莉在文坛上的崛起之作及其崛起前的准备以及崛起的原因,力图发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关键词 赵树理 池莉 比较分析 文学发展 文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叠略说
10
作者 刘正国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16-117,共2页
累叠是故意堆砌词语的修辞手法 ,它主要有等义累叠与器用累叠两种方式 ,其审美表达效应主要表现为渲染特定情感、创造特定氛围、丰富特语义 ,调整音节语气等方面。可是学界对它缺乏研究 。
关键词 修辞 等义累叠 器用累叠 审美表达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ABB、AABB构词格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金瓶梅词话》中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拟声词性语素均能进入ABB、AABB两种格式。ABB式有A与单纯语BB组合和A与合成语素BB组合两种构成方式;AABB式有双语素重叠(AB→AABB)和语素重叠后并列组合(A... 《金瓶梅词话》中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拟声词性语素均能进入ABB、AABB两种格式。ABB式有A与单纯语BB组合和A与合成语素BB组合两种构成方式;AABB式有双语素重叠(AB→AABB)和语素重叠后并列组合(AA+BB)两种构成方式。无论什么类别的语素,通过什么构成方式进入这两种格式,构成ABB、AABB式词,便获得了摹状绘景的结构意义和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词格 构成方式 结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意象创造过程的自组织
12
作者 张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167,共7页
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中能够自发产生自组织运动,这是一组变量之间无需外在力量干预而自动发生的,从无联系状态进化到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奥秘正是潜藏于艺术意象运动的自组织中,这种自组织贯串着直觉元的运动6其运动轨... 在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中能够自发产生自组织运动,这是一组变量之间无需外在力量干预而自动发生的,从无联系状态进化到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艺术创造的奥秘正是潜藏于艺术意象运动的自组织中,这种自组织贯串着直觉元的运动6其运动轨迹为:主客体信息的碰撞,产生了某个独特的艺术意象内核——直觉运动的聚合中心,经过腾挪变化,内化与外化的双向作用激起涨落,促使艺术意象要素形成一串串系列,当直觉元同化对象的凝聚力与审美外射的扩散力之间达到相干耦合,这些要素系列就会高度有序化,形成巨涨落,新的意象群簇便由此诞生。艺术意象的自组织并不排斥主体的自主控制,自组织过程对于主体自我的超越,实质上也就是主体自主意愿中的自我实现。两者关系应是:自组织并不是可以脱离主体控制的过程,而自主控制又必须通过自组织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过程 艺术意象 创造过程 意象运动 开放系统 艺术创造 客体信息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