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采用高强高延性PE-ECC的RC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耀庭 万一凡 +3 位作者 朱大壮 武建辉 黄冰峰 杨锐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6,共13页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强高延性PE-ECC材料,提出一种在节点核心及柱边区域内局部替换普通混凝土的新型板-柱节点。为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某实际工程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采用1∶... 为提高钢筋混凝土(RC)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课题组采用自主开发的高强高延性PE-ECC材料,提出一种在节点核心及柱边区域内局部替换普通混凝土的新型板-柱节点。为研究此类节点的抗震性能,针对某实际工程板-柱结构的中柱节点,采用1∶2.5缩尺,主要考虑板纵筋配筋率的影响,设计制作4个板-柱节点试件,其中3个为节点核心及柱边2倍板厚区域采用PE-ECC替换的新型板-柱节点,1个为RC板-柱节点,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RC板-柱节点相比,新型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板底纵筋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新型板-柱节点的极限荷载提升约29%,延性提升约94%,耗能能力提升约39%;RC节点发生的是局部冲切破坏,其他3个新型板-柱节点发生的是弯曲破坏;随着新型板-柱节点试件纵筋配筋率的提高,试件的极限荷载提高,但其耗能能力及延性均有所降低;根据试验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建立适用于新型板-柱节点的恢复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 板-柱节点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冬桃 李天云 +2 位作者 李欣怡 徐乐 任康宁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为研究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对普通素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开展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对冻融作用下试样的各项强度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质量损失率及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变... 为研究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改善效果,对普通素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和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开展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对冻融作用下试样的各项强度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其质量损失率及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纤维有利于改善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好,经过200次冻融循环,其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均最低;基于三次多项式建立的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比基于指数函数建立的纤维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精确度更高,在描述纤维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程度上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混凝土 冻融损伤机理 损伤变量 冻融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娟 陈创 +2 位作者 刘宣 刘鸿伟 崔振坤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1,共5页
设计并制作4根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圆柱,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参数,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它们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和破坏形式;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和延性、耗能性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 设计并制作4根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圆柱,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单参数,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它们在试验过程中的受力和破坏形式;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和延性、耗能性能、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的受力和变形与普通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的基本相同,滞回曲线普遍饱满,没有出现捏拢现象;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试件初始刚度略有降低,对试件的耗能、承载力以及后期的刚度退化影响不大;对比普通圆钢管高强混凝土柱,圆钢管高强再生混凝土柱的延性系数较大,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钢管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应力和等孔隙比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 被引量:11
4
作者 邹维列 王协群 +3 位作者 罗方德 张俊峰 叶云雪 胡中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1-1717,共7页
有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比是影响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直接因素,而应力状态是通过孔隙比影响SWCC的间接因素。然而相关文献中关于孔隙比对SWCC影响的试验研究,一般只控制了试样的初始孔隙比相同或者不同,而在SWCC试验过程中对试样的孔隙... 有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比是影响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直接因素,而应力状态是通过孔隙比影响SWCC的间接因素。然而相关文献中关于孔隙比对SWCC影响的试验研究,一般只控制了试样的初始孔隙比相同或者不同,而在SWCC试验过程中对试样的孔隙比并没有加以控制。为了深化对孔隙比和应力状态对SWCC影响的认识,以山东东营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力相关土水特征曲线仪,对试样沿预定路径进行单向压缩或单向压缩–回弹以后,控制竖向应力或孔隙比在脱—吸湿SWCC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结果表明:在本次吸力范围内(未超过400 k Pa)的脱湿—吸湿过程中,即使竖向应力相同(等应力状态),只要孔隙比不同,则SWCC就不同;但只要保持试验过程中试样孔隙比不变(等孔隙比状态),则竖向应力的变化对SWCC几乎没有影响。等孔隙比状态下,即使竖向应力不同,但试样的进气值相近,脱/吸湿速率也几乎保持一致;等应力状态下,进气值随着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脱—吸湿SWCC的滞回度和滞回圈面积随孔隙比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对于建立SWCC模型时,如何选取模型参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孔隙比状态 等应力状态 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单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循环荷载下钙质砂单桩沉降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帅 雷学文 +3 位作者 孟庆山 许洁丽 王明昭 郭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1,共9页
钙质砂中的桩基础时常需要承受构筑物上的竖向循环荷载。研制了新型循环加载桩基模型试验系统,通过电位移计、微型土压力盒等传感器,研究了加载次数、循环荷载幅值对桩顶累计沉降、沉降速率、桩端和桩侧阻力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循环荷载... 钙质砂中的桩基础时常需要承受构筑物上的竖向循环荷载。研制了新型循环加载桩基模型试验系统,通过电位移计、微型土压力盒等传感器,研究了加载次数、循环荷载幅值对桩顶累计沉降、沉降速率、桩端和桩侧阻力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循环荷载对钙质砂单桩沉降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①桩顶循环累计沉降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二者满足对数函数关系;在不同动荷载比(动荷载幅值与桩基极限承载力比值)下,可分为稳定型、渐进型、破坏型3种沉降形式,有着显著的“门槛效应”。②动荷载比越大,桩顶循环累计沉降终值越大,存在一个临界循环次数,达到临界循环次数后,桩顶循环沉降速率(沉降量增量与循环次数比)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③循环加载时,桩端和桩侧分担上部荷载比例不断变化,循环桩侧平均摩阻力随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减小,存在“累积损伤”现象,致使循环桩端平均阻力增大,循环荷载加剧桩端钙质砂颗粒破碎和密实,对桩顶累计沉降增加有弱化趋势,动荷载比与桩侧平均摩阻力弱化系数满足Logistic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对钙质砂桩基工程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单桩 模型试验 累计沉降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剪承载力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云峰 曾磊 +2 位作者 陈娟 靳思骞 崔振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5-1053,共9页
为研究异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的地震破坏机理和受剪承载力,进行了4个T形配钢柱—钢梁节点和4个L形配钢柱—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核心区配箍率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观察其受力过程和... 为研究异形钢骨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的地震破坏机理和受剪承载力,进行了4个T形配钢柱—钢梁节点和4个L形配钢柱—钢梁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核心区配箍率对节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观察其受力过程和失效模式,分析了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箍筋、钢骨腹板及钢骨翼缘框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变化规律及受力机理,分析了节点的各组成部分的抗剪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节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钢骨混凝土柱 框架节点 拟静力试验 受剪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句法的旅游街区路网瓶颈识别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晋良海 殷双萍 向名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42,共7页
为解决旅游街区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的人群拥堵问题,针对旅游街区人群流动的时空特征,提出面向拓扑分布空间句法的Logit型随机用户均衡(SUE)路径选择模型。首先,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构建旅游街区路网拓扑图,刻画复杂街区路网的拓扑不变性;然... 为解决旅游街区规划前瞻性不足导致的人群拥堵问题,针对旅游街区人群流动的时空特征,提出面向拓扑分布空间句法的Logit型随机用户均衡(SUE)路径选择模型。首先,基于空间句法理论构建旅游街区路网拓扑图,刻画复杂街区路网的拓扑不变性;然后,改进传统Logit型SUE路径选择模型,模拟人群在路网拓扑结构上的流量分布;其次,考虑路径出行时间阻抗,引入非线性的美国联邦公路局函数(BPR)行人路阻函数,表征行人出行时间阻抗扰动;最后,分析重庆磁器口景区路网。结果表明:路径S7的时间阻抗负向演化程度最大,S8、S13、S14次之,通过景区路网改造,可分摊路径S7的流量,并有效消解其时间阻抗的负向演化趋势,改善了人群疏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路网 人群流量 拓扑性 空间句法 时间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有蓄电功能的智能水表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哲 杨新星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2期139-140,共2页
智能水表的使用效率会对其应用及推广造成一定影响,而产生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该类智能水表并不具备蓄电功能,需要安装电池才能完成运转,这就会大幅度增加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困扰。设计一种带有蓄电功能的智能水表,对从根本上解决我... 智能水表的使用效率会对其应用及推广造成一定影响,而产生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该类智能水表并不具备蓄电功能,需要安装电池才能完成运转,这就会大幅度增加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困扰。设计一种带有蓄电功能的智能水表,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有智能水表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通过阐释法阐明带有蓄电功能智能水表的研究背景与技术要求,而后对智能水表设计情况展开详细剖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功能 智能水表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矩形顶管始发井反力墙数值模拟与监测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章君 杨艳玲 +1 位作者 汤东桑 张卫中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2-980,共9页
为分析顶推反力荷载对墙后土体位移、应力、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反力加载深度、土体弹性模量、加固体厚度、加固体深度对墙后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建立顶管顶进过程中工作井反力墙稳定性的动态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 为分析顶推反力荷载对墙后土体位移、应力、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反力加载深度、土体弹性模量、加固体厚度、加固体深度对墙后土体水平位移的影响,建立顶管顶进过程中工作井反力墙稳定性的动态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反力荷载仅影响对应的部分土体区域,反力加载区域附近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大;2)地面除0 m附近出现较大沉陷外,其他位置均表现为隆起,隆起呈平行"波痕"状;3)反力荷载只是改变墙后土体的土压力类型,没有改变土压力的分布形态;4)顶推反力的大小对土体孔压的变化影响轻微;5)反向顶推力合力点深度及土体弹性模量对土体侧向位移影响较大;6)加固体深度和厚度对土体侧向位移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顶管工作井 顶推反力墙稳定性 数值模拟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干湿循环强度弱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苗亮 韩松 +2 位作者 申培武 何成 申兴月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93,共9页
三峡库区发育有大量三叠系巴东组第四段紫红色泥岩(T 2 b 4,简称为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受库水位升降的影响其强度易弱化而影响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开展三峡库区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强度弱化特性的研究可为相关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参考。首... 三峡库区发育有大量三叠系巴东组第四段紫红色泥岩(T 2 b 4,简称为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受库水位升降的影响其强度易弱化而影响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开展三峡库区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强度弱化特性的研究可为相关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提供参考。首先,依次开展了干湿循环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巴东组紫红色泥岩的强度弱化特性,并通过CT扫描试验观察试样表面与内部的细观损伤特性;其次,基于CT扫描重构模型,开展了考虑试样内部初始损伤的三轴压缩条件下数值模拟试验;最后,基于岩石的变形特征,提出考虑岩石变开过程压密阶段的能量消耗的一种新的能量耗散模型。试验结果表明:0~10 kPa预应力下的干湿循环试验只对试样表面粗糙度有轻微的影响;干湿循环条件下,试样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与干湿循环次数呈负线性相关;基于CT扫描重构模型的试样三轴压缩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室内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体现试样内部的初始损伤特性,更符合实际;改进后的能量耗散模型适合于分析考虑岩石压密阶段的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组紫红色泥岩 强度弱化 能量耗散 干湿循环试验 CT扫描试验 三轴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电渗微观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康仕 庄艳峰 段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73-2382,共10页
为了在微观上探究电渗的作用机理,以单一矿物成分的蒙脱石为电渗对象,采用自制金属电极和EKG电极,设计4组平行试验,探讨土体离子迁移、电学参数、膨胀性能等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Al^(3+)迁移能力远大于Cu^(2+)和Fe^(2+),后... 为了在微观上探究电渗的作用机理,以单一矿物成分的蒙脱石为电渗对象,采用自制金属电极和EKG电极,设计4组平行试验,探讨土体离子迁移、电学参数、膨胀性能等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Al^(3+)迁移能力远大于Cu^(2+)和Fe^(2+),后两者难以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移动,电极反应生成的金属离子对电渗排水基本没有促进作用;电渗削弱了蒙脱石的乙二醇膨胀性,且除铜电极外,铝、铁、EKG电极下电渗对靠近阴极的土的膨胀性抑制作用更强;电渗作用降低了蒙脱石的zeta电位绝对值;铝电极下Al^(3+)的渗入严重降低了Ca^(2+)的排出量,铁电极下Fe^(3+)和Fe^(2+)的渗入束缚了阳极附近土体中Na^+的迁移;铁电极和EKG电极对土体有酸化作用,而铜电极、铝电极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蒙脱石 金属电极 EKG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孔隙比下非饱和黏土渗透性试验研究及模型预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陶高梁 吴小康 +3 位作者 甘世朝 肖衡林 马强 罗晨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61-1770,1777,共11页
不同初始孔隙比下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试验测量及预测,是进行非饱和土渗流分析及水-力耦合研究的基础,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南邵阳红黏土为例,利用千斤顶制备5种不同初始孔隙密度塑土样;采用压力板仪测量其土-水特征曲线;选用变... 不同初始孔隙比下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试验测量及预测,是进行非饱和土渗流分析及水-力耦合研究的基础,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南邵阳红黏土为例,利用千斤顶制备5种不同初始孔隙密度塑土样;采用压力板仪测量其土-水特征曲线;选用变水头法测量其饱和渗透系数;自制有机玻璃桶试验装置,采用瞬态剖面法进行非饱和渗透试验,测量不同初始孔隙比土样的非饱和渗透系数。选用CCG(Childs和Collis-George)修正模型和陶-孔模型预测非饱和渗透系数,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有效性。以上述试验及模型预测的成果为基础,研究初始孔隙比对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湖南非饱和黏性土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增加而降低,在低基质吸力阶段(100 k Pa以内)变化较为剧烈,在高基质吸力阶段(100 kPa以上)变化较为缓慢;CCG模型预测误差较大,陶-孔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总体吻合较好;进气值之后,初始孔隙比对非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小,对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渗透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瞬态剖面法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筠 谷孟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0,共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侵蚀环境中的耐久性问题和减轻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近年来成为工程热点问题,为了解决其耐久性问题及减轻结构自重,提出了玄武岩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了玄武岩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梁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侵蚀环境中的耐久性问题和减轻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近年来成为工程热点问题,为了解决其耐久性问题及减轻结构自重,提出了玄武岩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了玄武岩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梁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无机聚合物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材料性能对比试验,得到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发展和弹性模量等与普通混凝土接近。通过对玄武岩筋无机聚合物混凝土梁构件的正截面受弯试验,得到了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受力筋和混凝土的应变随荷载变化规律、裂缝开展过程等数据,综合分析了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性能,为此类结构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筋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 适筋梁 正截面受弯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疲劳寿命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焦海棠 张惠欣 +4 位作者 查大奎 邢立辉 邓声禄 何成 黄澧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氯盐侵蚀环境与疲劳荷载的耦合作用显著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研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氯盐侵蚀环境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疲劳荷载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以及钢筋锈蚀引起的疲... 氯盐侵蚀环境与疲劳荷载的耦合作用显著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研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氯盐侵蚀环境和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疲劳荷载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以及钢筋锈蚀引起的疲劳损伤累积的加速效应。以某工业厂房中6 m跨度钢筋混凝土吊车梁为例,评估了吊车梁的疲劳损伤与腐蚀疲劳寿命,并通过参数化分析讨论了吊车起质量、工作频率和氯盐侵蚀环境等级对疲劳损伤以及腐蚀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吊车梁在设计工况下的腐蚀疲劳性能良好,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发生腐蚀疲劳破坏,且最终的腐蚀疲劳寿命为109.8年。吊车起质量、工作频率和氯盐侵蚀环境等级可以导致钢筋混凝土吊车梁的腐蚀疲劳寿命最高分别降低61.7%、45.9%和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氯盐侵蚀 疲劳损伤 腐蚀疲劳寿命 吊车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5
作者 安宁祺 李永周 王卓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5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现状、...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建议。结果表明: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理念仍难以深入人心,安全制度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物质设施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突出负责人的第一责任意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培训实效,加强现场安全物质设施建设。该研究可为构建现代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文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安全意识 制度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