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与继发结核性脓胸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蒋钰辉 刘小玉 +1 位作者 盛健 戴希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12-314,共3页
为比较原发结核性脓胸与继发结核性脓胸的手术风险及术后早期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结核性脓胸行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60例,按其病因分为原发组和继发组,原发组32例,继发组28例,对两组... 为比较原发结核性脓胸与继发结核性脓胸的手术风险及术后早期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结核性脓胸行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60例,按其病因分为原发组和继发组,原发组32例,继发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1个月肺完全复张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原发组的手术时间为(190.63±67.06) min,术中失血量为(255.34±61.72) ml,术后带管时间为(7.03±2.34)d,均少于继发组[分别为(301.07±81.29) min、(504.39±115.56) ml、(14.37±4.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7、4.33、3.85,P值均<0.01);原发组术后1个月肺完全复张率为90.6%(29/32),明显高于继发组(17.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0,P<0.01).作者认为,相对于原发结核性脓胸,继发结核性脓胸手术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早期恢复差;术前可以通过结核性脓胸分型对手术的风险和预后进行评估,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胸 结核性 外科手术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肠结核多发穿孔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蒋钰辉 盛健 戴希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144-1148,共5页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后广泛散布到肺或各器官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性结核病,近50%并发肺外结核。在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的肺外结核中,肠结核的发病率并不高,且大多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痊愈,但若继发肠穿孔、肠梗...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后广泛散布到肺或各器官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性结核病,近50%并发肺外结核。在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的肺外结核中,肠结核的发病率并不高,且大多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痊愈,但若继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往往需要外科治疗。病灶单一的、局限性的肠结核穿孔,虽然存在患者基础状况差、结核感染未控制等问题,但由于术中可以将病变肠管一期切除,治疗效果总体较好。而对临床上少见的多节段性肠结核继发的多发肠穿孔,手术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笔者报告l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肠结核多发穿孔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总结经验教训,供临床医师交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多发穿孔 肠结核 并发症 结核分枝杆菌 肺外结核 临床医师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蒋钰辉 申磊 戴希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280-1285,共6页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80例行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肺恶性肿瘤者23例(28.75%),感染性肺病者57例(71.25%...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80例行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肺恶性肿瘤者23例(28.75%),感染性肺病者57例(71.25%)。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胸内残腔分为有残腔组(29例)和无残腔组(51例),比较两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0例肺上叶切除者中术后发生胸内残腔者29例,发生率为36.25%。有残腔组患者发生全胸膜粘连者占72.41%(21/29),明显高于无残腔组[27.4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19,P=0.001);有残腔组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1.85L者占60.00%(12/20),明显高于无残腔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0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全胸膜腔粘连者发生术后胸内残腔的风险是无全胸膜粘连者的7.00(1.66~29.46)倍;FEV1〈1.85L者发生术后胸内残腔的风险是FEV1≥1.85L者的10.50(2.40~46.02)倍。术后有残腔组72h引流量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1380(1010,1635)ml,明显多于无残腔组患者的920(630,1150)ml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00,P〈0.05);术后有残腔组拔管时间M(Q1,Q3)为15.0(11.5,25.0)d,明显较无残腔组[9.0(7.0,10.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5.50,P〈0.05)。术后早期发生手术重大并发症者4例(5.00%),均为发生术后胸内残腔者;其中残腔感染3例,迟发性胸腔活动性出血1例。 结论 全胸膜腔粘连、FEV1〈1.85L是导致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胸内残腔在术后早期可导致胸腔渗液增多和拔管时间延长,并可继发残腔感染和迟发性胸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科手术 胸腔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