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圆 雷敏 +1 位作者 沈哲 赵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19年第6期611-617,共7页
本文分析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对肝细胞癌(HCC)微循环功能的评估,及其对HCC的诊断效能。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病理分级Ⅰ级58例、Ⅱ级36例、Ⅲ级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 本文分析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对肝细胞癌(HCC)微循环功能的评估,及其对HCC的诊断效能。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病理分级Ⅰ级58例、Ⅱ级36例、Ⅲ级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3.0T核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真实扩散系数(D)及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各参数值对HCC的预测价值。研究组ADC、D值均低于对照组,f、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患者的ADC、D值均高于Ⅱ级、Ⅲ级患者,f、D^*值均低于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患者的ADC、D值均高于Ⅲ级患者,f、D^*值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f、D、D^*值预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600、0.700、0.593,其中ADC、D值对肝癌的预测效果较好(P<0.05),其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011×10^-3 mm^2/s、2.141×10^-3 mm^2/s。结果表明,IVIM-DWI技术对肝癌微循环功能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灌注参数有助于肝癌的病理分级诊断,其ADC、D值对HC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微循环功能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TIC参数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剑桥 李睿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本研究分析了二维超声(2DUS)联合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81例(共93个病变),均行2DUS及CEUS检查。结果显示,2DUS检出恶性病变17个,良性病变48个,诊... 本研究分析了二维超声(2DUS)联合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81例(共93个病变),均行2DUS及CEUS检查。结果显示,2DUS检出恶性病变17个,良性病变48个,诊断准确度69.89%(65/93)、敏感度53.13%(17/32)、特异度78.69%(48/61),阳性预测值为56.67%(17/30),阴性预测值为76.19%(48/63)。恶性病变达峰时间早于良性病变(P<0.05),峰值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良性病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DUS联合CEUS-TIC参数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2DUS或CEUS单独检查(P<0.05)。因此可知,对于乳腺导管内病变,2DUS联合CEUS检查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病变 良/恶性 二维超声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参数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