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结核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子安 浦飞飞 +1 位作者 冯晶 夏平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30,共7页
骨关节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分枝杆菌培养和免疫学检测存在敏感度低、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等问题。GeneXpert MTB/RIF在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无法检测其他病原菌、肺外结核检测敏感度有限等不足。高通... 骨关节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传统的诊断方法如分枝杆菌培养和免疫学检测存在敏感度低、误诊率和漏诊率高等问题。GeneXpert MTB/RIF在骨关节结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无法检测其他病原菌、肺外结核检测敏感度有限等不足。高通量测序技术不仅提供了快速和精确的病原体检测方法,还在骨关节结核治疗指导和耐药性检测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作者就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骨关节结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高通量测序技术 药物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塑形与锁钉分布及术后愈合状态对接骨板生物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周望 徐剑晴 +9 位作者 何思渊 张述 王俊文 焦竞 米博斌 刘国辉 朱威威 何智圣 张柳云 刘梦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不同锁钉分布的假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结果在30°折弯时,3.7 mm厚接骨板比2.7 mm厚接骨板的等效塑性应变高28%;3.7、2.7 mm厚接骨板的极限折弯角度分别为55°、67°。折痕对接骨板受力影响较小,未塑形结构四点弯曲强度为2.64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2 N·m^(2);带折痕四点弯曲强度为2.63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0 N·m^(2);正反折弯后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由2.64 N·m降低至2.45 N·m,降低约7.7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降低至0.98 N·m^(2),降低了12%,影响较为明显。植入填塞螺钉后单孔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改善较为明显,由2.64 N·m提升至3.15 N·m,提升约19.3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提升至1.14 N·m^(2),提升幅度为2.1%。骨折线两侧至少各留出两个锁定孔不植入锁钉比打满锁钉应力降低约50%。在未形成骨痂的情况下,术后16周下地行走,TC4材质应力达到852.7 MPa,出现屈服。结论在需要进行较大塑形的临床场景下,不适合厚度过大的接骨板,厚度大塑形后更易出现接骨板断裂问题,可指导临床基于塑形角度选择合适厚度接骨板,极端情况可选择植入填塞螺钉。建议临床固定锁钉时,避免打满螺钉的固定锁钉方式;骨折线两端各保留两个锁定孔不固定锁钉,生物力学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形 接骨板 锁钉分布 四点弯曲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调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祥琳 浦飞飞 +1 位作者 冯晶 夏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病,巨噬细胞自噬对于清除MTB具有重要作用,但MTB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自噬,逃避巨噬细胞对其“灭杀”从而在宿主细胞内长期存活繁殖。在MTB感...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病,巨噬细胞自噬对于清除MTB具有重要作用,但MTB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宿主自噬,逃避巨噬细胞对其“灭杀”从而在宿主细胞内长期存活繁殖。在MTB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存在多种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这些ncRNAs通过调控自噬相关基因表达在自噬的多个环节影响巨噬细胞清除MTB。因此,阐明这些调控网络对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现阶段研究中ncRNAs调控MTB感染巨噬细胞自噬的相关机制,介绍了细胞自噬的发生过程以及ncRNAs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阐明TB的发病机制以及研发抗结核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非编码RNA 巨噬细胞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Piezo1表达对机械牵张应力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旋 杨开祥 +1 位作者 邓海 黄玉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1631,共11页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通过调控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1(Piezo1)表达对机械牵张应力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拉伸性变量将软骨细胞分为0%、5%、10%、15%和20%拉伸组。另取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20...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通过调控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1(Piezo1)表达对机械牵张应力作用下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拉伸性变量将软骨细胞分为0%、5%、10%、15%和20%拉伸组。另取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20%拉伸组、20%拉伸+5μmol·L^(-1)PTL组、20%拉伸+10μmol·L^(-1)PTL组和20%拉伸+20μmol·L^(-1)PTL组。使用Piezo1短发夹RNA(shRNA)干扰慢病毒(sh-Piezo1)或shRNA-NC慢病毒感染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分为sh-Piezo1组和sh-NC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另将软骨细胞分为20%拉伸组、20%拉伸+PTL组、20%拉伸+sh-Piezo1组和20%拉伸+sh-Piezo1+PTL组。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核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Fluo-4/AM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钙离子(Ca2+)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ez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e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随着拉伸量逐渐增加,0%、5%、10%、15%和20%拉伸组软骨细胞细胞核呈碎块状致密浓染的软骨细胞数量逐渐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与0%拉伸组比较,5%、10%、15%和20%拉伸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20%拉伸组软骨细胞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5μmol·L^(-1)PTL组、20%拉伸+10μmol·L^(-1)PTL组和20%拉伸+20μmol·L^(-1)PTL组软骨细胞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PTL组和20%拉伸+sh-Piezo1组软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分光光度法检测,与0%拉伸组表示,5%、10%、15%和20%拉伸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20%拉伸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5μmol·L^(-1)PTL组、20%拉伸+10μmol·L^(-1)PTL组和20%拉伸+20μmol·L^(-1)PTL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PTL组和20%拉伸+sh-Piezo1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CCK-8法检测,与0μmol·L^(-1)PTL组比较,40.00、80.00和160.00μmol·L^(-1)PTL组软骨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20.00μmol·L^(-1)PTL为最高无毒性作用浓度。Fluo-4/AM荧光探针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0%拉伸组软骨细胞中Ca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5μmol·L^(-1)PTL组、20%拉伸+10μmol·L^(-1)PTL组和20%拉伸+20μmol·L^(-1)PTL组软骨细胞中Ca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PTL组和20%拉伸+sh-Piezo1组软骨细胞中Ca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RT-qPCR法检测,与空白对照组和sh-NC组比较,sh-Piezo1组软骨细胞中Piez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0%拉伸组软骨细胞中Pie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20%拉伸组比较,20%拉伸+5μmol·L^(-1)PTL组、20%拉伸+10μmol·L^(-1)PTL组和20%拉伸+20μmol·L^(-1)PTL组软骨细胞中Piez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sh-NC组比较,sh-Piezo1组软骨细胞中Pie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TL可抑制高强度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ezo1介导Ca2+内流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 机械牵张应力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栓对髋关节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程琳 黄珩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3期160-161,共2页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髋关节手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12 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治疗组(A组、B组 )术毕、术后 12 ,2 4h分别各 1次 5 0 ,10 0mg双氯芬酸钠栓置入直肠内。对照组术后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结果 :治疗组与... 目的 :观察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髋关节手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12 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治疗组(A组、B组 )术毕、术后 12 ,2 4h分别各 1次 5 0 ,10 0mg双氯芬酸钠栓置入直肠内。对照组术后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使用不同镇痛方法后 ,治疗组 6 ,12 ,2 4,36h的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 (P <0 .0 1) ,且术后不同时段镇痛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2 4h内睡眠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恶心、呕吐等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出汗或大汗淋漓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可作为髋关节术后一种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髋关节 双氯芬酸钠 哌替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若鹏 赵晓龙 +3 位作者 刘伟 夏平 浦飞飞 冯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4,共9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并结合影像学随访;对于出现脊髓或神经病变的患者,则必须采取手术减压治疗。该病的手术入路方式目前主要有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是一种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兴术式,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结合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进展,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位下腰椎前屈后伸时轴向载荷对下腰椎在体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寇博文 张泽佩 +4 位作者 刘健超 徐瀚鹏 吴金成 兰杰 苗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1-638,共8页
目的:研究坐位下轴向载荷对腰椎前屈后伸时下腰椎节段运动的影响。方法:招募10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31(26,34)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5(22.0,23.4)kg/m2。用CT扫描获取受试者仰卧位时L3~S椎体的影像... 目的:研究坐位下轴向载荷对腰椎前屈后伸时下腰椎节段运动的影响。方法:招募10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31(26,34)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5(22.0,23.4)kg/m2。用CT扫描获取受试者仰卧位时L3~S椎体的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双透视成像系统中采集受试者坐位L3~S1在中立、最大前屈及最大后伸姿势时的瞬时影像。在Rhinoceros软件环境中将不同坐位姿势的瞬时影像与三维模型配准。测量由仰卧位变化为中立坐位时椎体的相对位移距离和相对旋转角度;在生理条件下和额外轴向载荷(背负10kg特制背心)的坐位下,比较两种状态下最大前屈到最大后伸运动中椎体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由中立坐位到最大前屈、后伸坐位姿势时腰椎活动度的差异。结果 :生理坐位下,由仰卧位变成中立坐位,L5相对于S1向背侧位移1.4 (0.6,2.4)mm,前屈旋转11.4°(10.2°,17.9°),L3/4、L4/5在矢状面上旋转0.8°(-2.1°,3.8°)、4.4°(-1.0°,8.9°),旋转幅度较L5/S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前屈后伸过程中,L3~S1各节段在左右方向位移分别为2.0(1.6,2.5)mm、1.8(1.0,2.4)mm、5.9(3.7,6.4)mm;近远端方向位移分别为1.0(0.7,1.2)mm、0.7(0.6,1.3)mm、3.3(1.7,4.0)mm,L5/S1在左右方向及近远端方向的位移较L3/4、L4/5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由中立坐位到最大后伸坐位运动过程中,L3~S1各节段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分别为0.7(0.3,1.4)mm、0.5 (0.3,0.6)mm、2.6 (1.3,3.8)mm;在矢状面上的旋转角度分别为4.2°(1.1°,5.6°)、2.2°(1.4°,3.3°)、9.5°(4.6°,12.2°)。加载额外轴向载荷后,与生理坐位相比,由仰卧位变成中立坐位,L5/S1在矢状面上旋转减小1.2°、在头尾方向上压缩1.5mm;前屈后伸运动中,L5/S1在前后、左右及近远端方向的位移分别减少2.8、4.1、1.3mm;中立到最大后伸坐位运动过程中,L5/S1的旋转范围减小6.1°(P=0.038)。结论:由仰卧位转换为中立坐位,下腰椎偏向前屈位置。生理坐位前屈后伸运动中,L5/S1有较大的活动度。伴随着额外轴向载荷的加载,L5/S1活动度减少。相比较于L5/S1,有或无加载额外轴向载荷对L3/4、L4/5在坐位前屈后伸中运动学参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运动 坐位 在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袁媛 喻博 +2 位作者 焦竞 程文俊 张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Gamma 3粗隆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Gamma 3粗隆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ERAS理念,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合并内科病,以及骨质疏松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总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术期并发症、医疗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骨质疏松程度及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前、术后及总住院时间,ERAS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及术后7天无明显差异(P>0.05)。ERAS组在围术期有7例(30.4%)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为15例(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2)。医疗满意度,ERAS组为93.3%,对照组为7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术后随访12-1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28)。ERAS组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时,ERAS组均顺利愈合,一例股骨颈短缩。对照组,一例内固定失效,一例内翻畸形愈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骨质疏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骨质疏松情况均较入院时加重,重度骨质疏松比率均升高,且对照组由36.7%上升为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0)。结论:ERAS理念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促进术后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多学科协作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