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血栓闭塞的危险因素
1
作者 陈颖慧 陈鸿雁 +3 位作者 张秉宜 熊狄 万珍 何晏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血栓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PTA的自体AVF血栓闭塞患者,根据治疗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组(n=114)与失败组(n=30);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AVF超声参...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瘘(AVF)血栓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PTA的自体AVF血栓闭塞患者,根据治疗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组(n=114)与失败组(n=30);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AVF超声参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A治疗自体AVF血栓闭塞的危险因素并以列线图可视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失败组年龄、AVF使用年限、血管钙化程度、血栓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最大值(Emax)及最小值(Emin)均高于,而AVF静脉流出道数量低于成功组(P均<0.05)。血管中-重度钙化、血栓高Emean、AVF静脉流出道数量为1均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AVF血栓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获模型预测治疗失败的AUC为0.969。结论血管中-重度钙化、高血栓Emean、AVF静脉流出道数量为1均为超声引导下PTA治疗自体AVF血栓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血管成形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联合HbA1c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雷琳 王刚 +1 位作者 赵鑫扬 徐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66例T2DM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yG指数的四分位...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66例T2DM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yG指数的四分位数值将患者分为TyG-1组(TyG≤8.89)、TyG-2组(TyG>8.89~9.44)、TyG-3组(TyG>9.44~9.83)、TyG-4组(TyG>9.83)。比较不同TyG指数T2DM老年患者超声特征的差异,分析TyG指数联合HbA1c对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TyG-2组、TyG-3组、TyG-4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高血压比例较TyG-1组升高(P<0.05)。TyG-3组、TyG-4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较TyG-2组升高(P<0.05)。TyG-4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较TyG-3组升高(P<0.05)。TyG-3组、TyG-4组患者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值较TyG-1组、TyG-2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TyG指数是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子。TyG指数、HbA1c预测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P<0.05,95%CI:0.705~0.844)、0.758(P<0.05,95%CI:0.684~0.831)。TyG指数联合HbA1c预测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1(P<0.05,95%CI:0.733~0.869),当预测概率值取最佳截断值0.506时,预测的灵敏度为73.17%、特异度为77.38%。结论:TyG指数联合HbA1c对T2DM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室功能障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构建列线图评估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风险
3
作者 马文渊 徐琦 +1 位作者 马亚美 陈颖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 基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建立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患者发生症状性脑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ICVD患者320例,按照3:1比例分... 目的 基于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建立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患者发生症状性脑缺血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ICVD患者320例,按照3:1比例分为训练集240例和验证集80例。训练集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相关症状或体征又分为症状组147例和无症状组9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VD患者发生症状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症状组斑块多发、溃疡性斑块、狭窄程度≥70%、斑块内新生血管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多发(OR=1.261,95%CI:1.088~1.539,P=0.003)、溃疡性斑块(OR=1.458,95%CI:1.132~1.661,P=0.001)、狭窄程度≥70%(OR=2.023,95%CI:1.458~2.561,P=0.001)、斑块内新生血管(OR=1.206,95%CI:1.057~1.489,P=0.002)是ICVD患者发生症状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ICVD患者发生症状性脑缺血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H-L偏差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χ^(2)=9.362,P=0.295)。训练集和验证集内外部验证显示,校准曲线与原始曲线均保持一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和0.86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预测风险阈值超过0.01时,该模型具有显著标准临床净收益。结论 超声造影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存在与否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斑块内新生血管构建的列线图对于症状性脑缺血的发生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疾病 列线图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