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机械/热痛觉超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恒韬 段轶轩 +2 位作者 张照庆 王娟 夏中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7-822,共6页
目的:拟探究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周龄5周,体重200~220 g,随机分成4组(n=7):空白组(control),pSNL组,pSNL+葛根素30 mg/kg组(pSNL+puerarin 30 mg/kg)和pSNL+葛根素60 mg/kg组(pSNL+puerarin 60 mg/kg)... 目的:拟探究葛根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周龄5周,体重200~220 g,随机分成4组(n=7):空白组(control),pSNL组,pSNL+葛根素30 mg/kg组(pSNL+puerarin 30 mg/kg)和pSNL+葛根素60 mg/kg组(pSNL+puerarin 60 mg/kg)。采用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法(partial sciatic nerve ligation, pSNL)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给药组大鼠每隔24 h腹腔注射葛根素,连续7 d,而空白组和pSNL组接受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和热缩足潜伏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脊髓背根神经Trpv1和Trp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SNL模型大鼠在pSNL手术后出现明显的机械/热痛阈值下降。与pSNL组相比,pSNL+葛根素组大鼠的机械/热痛阈值均显著增加。在pSNL手术后第7 d,葛根素缓解pSNL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效应达到最大,并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外周神经损伤7 d后,DRG中Trpv1和Trpa1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连续7 d葛根素给药可明显逆转pSNL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1和Trpa1的m RNA表达增高。同样的,pSNL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内Trpv1和Trpa1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也可被葛根素降低。结论:葛根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的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并且该过程可能部分通过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DRG内Trpv1和Trpa1的表达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TRPV1 Trpa1 DRG 外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脊髓中枢敏化内热针干预慢性软组织疼痛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段轶轩 张照庆 +4 位作者 尹晶 骆小娟 武欢 夏杨 胡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8-897,共10页
目的:基于脊髓中枢敏化机制探究内热针干预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热针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对内热针组大鼠采用内热针治疗,在相关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取材后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基于脊髓中枢敏化机制探究内热针干预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热针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对内热针组大鼠采用内热针治疗,在相关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取材后采用Western Blot、RT-PCR及电生理的方法对L_(4-6)脊髓节段进行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内热针组大鼠L4-6脊髓节段NR1、NR2B、GluR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且未诱发出C纤维、Aδ纤维的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在强直刺激下的群峰电位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但内热针组大鼠促进了Aβ纤维LTP的诱发,在强直刺激下的群峰电位幅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结论:内热针治疗改善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iGluRs的表达,抑制脊髓背角C纤维、Aδ纤维的LTP,促进Aβ纤维的LTP,缓解中枢敏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中枢敏化 内热针 谷氨酸受体 长时程增强 慢性软组织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38
3
作者 尹晶 余玲玲 +6 位作者 陈珂 张照庆 陈邦国 陈翠兰 刘巧媚 骆小娟 夏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冻结肩,是指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腱及肌肉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发粘连的肩关节紊乱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慢性肩痛、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该病多发于5...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冻结肩,是指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肌腱及肌肉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发粘连的肩关节紊乱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慢性肩痛、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发病率13.8%~20.6%并逐年增高。虽然其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6月至3年,平均病程1~2年。但也存有少数病人无法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遗留功能障碍[3]。现阶段国内外临床报道本病常见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针灸、针刀、关节松动术、推拿、口服非甾体药物等,其中针灸镇痛、针刀松解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4],但无影像引导下的传统盲视针刀操作具有一定风险,且病人对此较为顾忌。近年来,因超声具安全无辐射、能实时引导等优点,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逐渐兴起,肌骨超声能精准定位治疗靶点,避免重要神经、血管、脏器的损伤及并发症[5],病人容易接受。本研究总结我科多年肌骨超声治疗此病经验,将“肩前四点”作为靶点,利用超声定位并实时引导精准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经严格筛选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人,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限性疾病 无菌性炎症 关节松动术 冻结肩 针刀 关节囊 肩前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