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预保护效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文祥 杨永丽 +4 位作者 杨晓 夏章晖 韩敏 聂祥智 徐翠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剂10μmol/L)、LiCl干预组(GSK-3β阻断剂20μmol/L)、rHuEPO干预组(20U/L)、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组、rHuEPO+LiCl双干预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AktSer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GSK-3βSer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Ⅴ/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HK-2细胞凋亡率上调[(15.2±1.4)%]、Akt活性水平下降、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组相比,LY294002干预使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调[(18.2±2.1)%]、Akt活性水平下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LiCl干预使细胞凋亡率下调[(12.3±0.8)%]、Akt活性水平上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HuEPO干预与I/R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11.1±1.6)%]、Akt活性水平升高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HuEPO干预组比较,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升高[(13.4±1.9)%]、Akt活性水平下降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rHuEPO+LiCl双干预组细胞凋亡率下调[(7.5±1.3)%]、Akt活性水平上升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kt活性降低及GSK-3β活性升高,影响Caspase3依赖的外源性凋亡途径可能是其凋亡机制之一。rHuEPO可通过增强Akt活性,降低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对HK-2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肾虚湿瘀病机科学内涵及益肾清利活血法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蔚 高坤 +7 位作者 赵静 夏平 周瑶 陈继红 涂玥 刘红 刘不悔 孙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1047,共7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临床常见病,在现今老龄化社会发病率逐年升高。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而“益肾清利活血法”是孙伟教授长期实践于临床的慢性肾脏病中药汤剂治法。孙伟教授科研团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临床常见病,在现今老龄化社会发病率逐年升高。孙伟教授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而“益肾清利活血法”是孙伟教授长期实践于临床的慢性肾脏病中药汤剂治法。孙伟教授科研团队历时10余年,通过阿霉素大鼠模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UUO模型等,证实了特定中药对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我们发现中药对于肾损伤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自噬信号通路、AMPK通路、NLRP3炎症小体)。本文探讨了“肾虚血瘀”病机的科学内涵和“益肾清利活血法”的作用机理,为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虚湿瘀 病机 益肾清利活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江英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双肾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口服尿毒清颗粒,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及肾...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双肾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口服尿毒清颗粒,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及肾功能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CRF可避免药物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而疗效同常规疗法,使CRF患者又多了1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注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4
作者 曹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560-560,共1页
中药穴注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曹阳武汉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武汉430022)肾性高血压是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加重肾衰的原因之一。近5年来,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方法治疗肾性高血压,以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 中药穴注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曹阳武汉市第一医院肾内科(武汉430022)肾性高血压是各种肾脏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加重肾衰的原因之一。近5年来,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方法治疗肾性高血压,以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诊断按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穴注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丙酸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红波 凃璨 +2 位作者 付帅 姜南 熊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 评估3-吲哚丙酸(3-indoleacetic acid, IPA)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μmol/L)的IPA... 目的 评估3-吲哚丙酸(3-indoleacetic acid, IPA)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μmol/L)的IPA对LPS处理前后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IPA最佳使用剂量。将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成Control组、LPS组、LPS+IPA组、LPS+LY364947(TGF-β1/Smad3通路抑制剂)组、LPS+IPA+LY364947组和LPS+IPA+SRI-011381(TGF-β1/Smad3通路激活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间质表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α-SMA,EMT相关因子E-cadherin,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A的最佳使用剂量为1.0μmol/L。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增殖活力、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均P<0.01),侵袭能力、α-SMA表达水平和p-Smad3/Smad3升高(均P<0.01)。与LPS组相比,LPS+IPA组和LPS+LY364947组细胞增殖活力、E-cadherin表达水平上升(均P<0.01),侵袭能力、α-SMA表达和p-Smad3/Smad3下降(均P<0.01)。与LPS+IPA组相比,LPS+IPA+LY364947组所测指标趋势更加显著,LPS+IPA+SRI-011381组所测指标变化趋势均被逆转。结论 IPA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中Smad3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EMT进展,减轻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3-吲哚丙酸 Smad3磷酸化 上皮-间质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检出率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何浩 杨惠琴 邹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研究泼尼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检出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研究泼尼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检出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率及治疗前后ANCA阳性检出率、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炎性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6.74%),观察组(95.35%)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水平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IL⁃10和β⁃arrestin1水平均更低,IL⁃12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30.23%),观察组(6.98%)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3.26%),观察组(4.65%)复发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7.91%),观察组(6.98%)ANCA阳性检出率更低(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有效降低复发率,调节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黄芪注射液 联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阳性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长期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在血管条件匮乏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彤 何达 熊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46-1546,共1页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分,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再次建... 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充分,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是目前最理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但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或耗竭,无法再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其颈内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常规的血管通路无法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条 留置导管 永久性血管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 应用 涤纶 脉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马西平致三系减少为特征的药源性红斑狼疮的分析
8
作者 李璐璐 胡韬韬 张燕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卡马西平致三系减少为特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并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分析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结果41岁女性患者...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卡马西平致三系减少为特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并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分析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结果41岁女性患者服用卡马西平14年后出现三系减少为特征的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检索到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共16例,女性占比81.3%,平均年龄为(28.3±12.2)岁,用药日剂量多为200~600 mg,43.8%患者合并出现血液学异常,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服药后2 d至18年,62.5%患者集中于用药后1年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痛(56.3%)、皮疹(43.8%)及呼吸困难/胸膜炎(37.5%),停用卡马西平后,临床缓解时间多在停药后10 d~6个月,56.3%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临床使用卡马西平时,应重视其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关注该药导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药源性红斑狼疮 三系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