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mer 1a过表达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神经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远 王孟阳 +1 位作者 张修民 罗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Homer蛋白同源物1a(Homer 1a)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TBI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Homer 1a过表达慢病毒(Lv-Homer 1a)组和Lv-Homer 1a联... 目的探讨Homer蛋白同源物1a(Homer 1a)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TBI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Homer 1a过表达慢病毒(Lv-Homer 1a)组和Lv-Homer 1a联合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动剂740 Y-P(Lv-Homer 1a联合740 Y-P)组,每组12只。于造模前5 d原位注射相应慢病毒至小鼠大脑皮层内,而740 Y-P于造模前1 d经腹腔注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构建TBI模型,并于术后72 h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测定小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Nissl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元丢失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自噬小体形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omer 1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 1、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的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小鼠mNSS和脑含水量显著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元大量丢失,自噬小体形成增加,脑组织中Homer 1a、Beclin 1蛋白表达和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显著升高,而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比值显著降低。与TBI组比较,Lv-Homer 1a组小鼠mNSS和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得到改善,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比值降低。与Lv-Homer 1a组比较,Lv-Homer 1a联合740 Y-P组小鼠神经损伤加重,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过表达Homer 1a可有效减轻TBI小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Homer 1a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Homer1a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远 何主强 +4 位作者 罗明 黄从刚 宋平 王孟阳 段发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Homer1a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细胞凋亡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组和Homer1a过表达(Exp-Homer1a)组。构建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转染Home... 目的:探讨过表达Homer1a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细胞凋亡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组和Homer1a过表达(Exp-Homer1a)组。构建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转染Homer1a过表达载体。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qPCR检测各组细胞Homer1a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测试盒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ormer1a、cleaved caspase-3、Bax、Bcl-2、p-AMPKα和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活力显著降低,上清液LDH活性和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Homer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Exp-Homer1a组的上清液LDH活性和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神经元中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和p-AMPK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Homer1a可能通过促进激活AMPKα磷酸化及抑制神经元凋亡来提高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机械性损伤 Homer1a蛋白 细胞凋亡 AMP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
3
作者 何主强 段发亮 +3 位作者 王孟阳 吴京雷 罗明 韦君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区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和应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COX-2在PTS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鼠...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区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和应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后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COX-2在PTS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PTSD组、COX-2抑制剂治疗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行为能力;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与Western blot测量大鼠海马组织COX-2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水平;应用Griess法检测海马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治疗组COX-2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检测显示治疗组IL-1、IL-6、PEG2含量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riess法检测治疗组NO含量低于模型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较模型组行为学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PTSD大鼠海马中IL-1、IL-6及COX-2的水平升高,同时其下游NO、PGE2的表达增加,推测COX-2是PTSD致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COX-2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改善PTSD大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环氧合酶-2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2 塞来昔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mer1a在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张严国 王远 +5 位作者 段发亮 吴京雷 闵强 李乾锋 黄从刚 王孟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究Homer1a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1(NC-V1)、Exp-Homer1a组、空载体组2(NC-V2)、sh-Hormer1a-2组、模型+SCH组和sh-Hormer1a-2+SCH组... 目的探究Homer1a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1(NC-V1)、Exp-Homer1a组、空载体组2(NC-V2)、sh-Hormer1a-2组、模型+SCH组和sh-Hormer1a-2+SCH组。构建机械性损伤细胞模型,分别感染Homer1a过表达或干扰慢病毒载体(ExpHomer1a或sh-Hormer1a),并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抑制剂SCH772984(SCH)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的存活情况,使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测试盒测定细胞上清LD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ormer1a、cleaved-Caspase-3、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降低,LDH释放水平和凋亡率增加,且Homer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leaved-Caspase-3和p-ERK1/2表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Homer1a可促进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降低LDH释放量和细胞凋亡率,抑制cleaved-Caspase-3和p-ERK1/2表达(均P<0.05);与sh-Homer1a-2组比较,sh-Homer1a-2+SC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Homer1a可能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存活,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神经元 Homer1a ERK1/2 细胞存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孟阳 段发亮 +4 位作者 吴京雷 丁伟 徐兴华 陈晓雷 罗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4-457,461,共5页
目的比较2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40例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4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并引流,手术均使用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指导,比较其疗效。结... 目的比较2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40例采用内镜血肿清除术,40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术后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并引流,手术均使用神经导航进行定位指导,比较其疗效。结果按血肿量40 mL为限分为2个组,血肿量小于40 mL为Ⅰ组,血肿量大于或等于40 mL为Ⅱ组,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3、7天,Ⅰ、Ⅱ组钻孔术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18±15.74)%vs.(40.55±15.35)%、(70.95±13.33)vs.(58.57±14.49)%、(74.50±19.05)%vs.(71.48±5.11)%,Ⅱ组内镜术组疗效优于钻孔术组(均P<0.05)。结论 2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清除血肿,针对较大血肿,应优先考虑内镜血肿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19
6
作者 韦军武 闵强 杨国平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32例脑动脉瘤破裂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于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32例脑动脉瘤破裂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于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16例,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脱水降颅压、止血等),用开放随机对比试验,探讨盐酸法舒地尔的疗效。结果法舒地尔比尼莫地平更为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于患者最终的恢复,两种药物的作用相当;对C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起效快,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出血 蛛网膜下腔 痉挛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被引量:9
7
作者 吴京雷 罗明 +4 位作者 李乾锋 陈晓斌 韦军武 戴旭辉 何主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07-2509,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脑外伤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72例进行分组,术中采用B超的观察组36例,术中未用B超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采用B超的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脑外伤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随机选取急性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72例进行分组,术中采用B超的观察组36例,术中未用B超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采用B超的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要明显好于未用B超的对照组(P<0.05)。结论 :脑外伤手术中运用B超可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手术 超声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可卷曲透明工作通道在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明 闵强 +3 位作者 陈晓斌 段发亮 吴京雷 杨国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可卷曲透明工作通道在导航指引下内镜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期间22例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节出血15例,脑皮层出血5例,额叶挫伤伴血肿形成2例,利用自制可卷曲内镜工作通道在导航指... 目的探讨自制可卷曲透明工作通道在导航指引下内镜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期间22例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节出血15例,脑皮层出血5例,额叶挫伤伴血肿形成2例,利用自制可卷曲内镜工作通道在导航指引下完成手术。结果手术耗时65~100min,平均95min。残余血肿体积〈10%12例,10%~30%8例,〉30%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5例,颅内感染死亡1例。存活患者6个月随访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自制可卷曲内镜工作通道可以配合神经导航进行准确穿刺,并为内镜提供一个清晰、稳定的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颅内血肿清除术 内镜工作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机辅助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15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段发亮 杨国平 韦君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343,共1页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我科经C臂机辅助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15例,术中定位准确,临床疗效良好。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例催乳素(PRL)增高垂体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5~55岁,平均39岁。病程...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我科经C臂机辅助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15例,术中定位准确,临床疗效良好。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例催乳素(PRL)增高垂体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5~55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切除 鼻蝶入路 C臂机 床体 定位准确 临床疗效 催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基底节区血肿体表定位法的准确度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孟阳 王远 +3 位作者 丁伟 段发亮 吴京雷 罗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2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手机App的简易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辅助基底节区血肿体表定位法(AR定位法)的准确性。方法将需要进行微创手术的22例基底节血肿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扫描数据输入3DSlicer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图像经过简... 目的探讨利用手机App的简易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辅助基底节区血肿体表定位法(AR定位法)的准确性。方法将需要进行微创手术的22例基底节血肿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扫描数据输入3DSlicer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图像经过简单编辑后传入智能手机中,并使用Sina Intraoperative Neurosurgical Assist(SINA)App,将重建图像和相机背景重叠,帮助术者确定血肿范围;将同一数据输入Compass电磁导航系统,利用神经导航检验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22例基底节血肿患者均顺利完成血肿体表定位,耗时13~28 min,平均(18.0±3.3)min,利用神经导航检验其各边误差0.012~8.348 mm,平均(2.540±1.637)mm。结论 "AR定位法"虽未达到神经导航的精准性,但其操作便捷,准确度较高,适合在不具备神经导航的医疗机构进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出血 增强现实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及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主强 殷莉 黄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166-316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PTSD患者(PTSD组)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Western b... 目的: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PTSD患者(PTSD组)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Western blot法对PTSD组血清中IL-1、IL-6、TNF-α及COX-2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PTSD组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X-2含量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患者存在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IL-1、IL-6、TNF-α及COX-2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细胞因子 环氧化酶-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及细胞因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莉 黄姗姗 何主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中表达变化及其临...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中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80例PTSD患者血清,同时收集8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PTSD患者血清中INF-γ、TNF-α、IL-6及IDO进行检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表明PTSD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NF-γ、TNF-α、IL-6、IDO水平分别为[(28.43±11.23)vs.(3.01±1.12)pg/mL]、[(14.58±2.16)vs.(2.45±0.90)pg/mL]、[(16.34±5.31)vs.(2.01±1.08)pg/mL]、[(0.223 5±0.061 1)vs.(0.031 2±0.001 6)],PTS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INF-γ、TNF-α、IL-6及IDO表达的异常升高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皮血肿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硬脑膜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阮航 吴京雷 +2 位作者 段发亮 何主强 陈晓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6-1046,共1页
患者女,57岁。因"发现反复增大的额部头皮血肿2个月"入院。患者撞击硬物后发现左额部头皮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穿刺抽吸后缩小,抽吸物为暗红色血液,但1周后血肿再次增大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一大小约5 cm×3 c... 患者女,57岁。因"发现反复增大的额部头皮血肿2个月"入院。患者撞击硬物后发现左额部头皮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穿刺抽吸后缩小,抽吸物为暗红色血液,但1周后血肿再次增大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一大小约5 cm×3 cm包块,有波动感,轻压痛,无红肿及分泌物,移动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血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首发症状 硬脑膜 原发性 神经系统查体 头皮肿物 穿刺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与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发亮 王孟阳 +4 位作者 吴京雷 罗明 韦君武 杨国平 何主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含量变化与运用IDO抑制剂治疗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机制,探讨PTSD发病原因及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 目的通过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含量变化与运用IDO抑制剂治疗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机制,探讨PTSD发病原因及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SD组、PTSD+IDO抑制剂治疗组,运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变化,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IDO的表达情况。通过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并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PTSD组与IDO抑制剂治疗组TNF-α分别为[(1.26±0.12)vs.(8.58±0.67)vs.(3.69±0.41)pg/mL]、IL-6分别为[(2.28±0.19)vs.(15.72±1.42)vs.(7.45±0.58)pg/mL]、IDOmRNA分别为[(0.152 7±0.014 7)vs.(0.827 8±0.079 6)vs.(0.223 6±0.038 7)]、IDO蛋白分别为[(0.061 2±0.008 6)vs.(1.232 9±0.114 8)vs.(0.423 5±0.041 1)]、神经元的凋亡率为[(5.46±1.87)%vs.(81.47±6.86)%vs.(42.54±3.98)%](均P<0.05),行为学表现明显改善。结论 PTSD大鼠海马区域TNF-α、IL-6、IDO表达显著提高,IDO抑制剂治疗能降低其含量,细胞因子、IDO在PTS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运用IDO抑制剂能改善PTSD大鼠海马区域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30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乔春 韦君武 杨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8-2229,共2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脑出血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3d、1周时的C反应蛋... 目的:探讨痰热清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脑出血术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3d、1周时的C反应蛋白和IL-1的平均值。结果: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后,治疗3d、1周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和IL-1浓度,其平均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可以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原发性高血压 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术后昏迷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体会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国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4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手术 肠内营养支持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Homer 1a对氧糖剥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王远 段发亮 +1 位作者 罗明 张严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探究外泌体Homer 1a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氧糖剥夺(OGD)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胰蛋白酶消化传代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和Homer 1a组(n=9)。对照组正常培养PC12细胞,模型组建立OGD损伤模型,空... 目的探究外泌体Homer 1a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氧糖剥夺(OGD)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胰蛋白酶消化传代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和Homer 1a组(n=9)。对照组正常培养PC12细胞,模型组建立OGD损伤模型,空载体组和Homer 1a组分别将空载体和过表达Homer 1a载体转染到OGD的PC12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omer 1a 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ormer 1a、Notch1、Notch基因细胞内区(NICD)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载体组和Homer 1a组Homer 1a表达、细胞凋亡率、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IL-6、IL-1β、TNF-α、Notch1、NICD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细胞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Homer 1a组Homer 1a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3.96±0.45 vs 2.18±0.19,3.68±0.72 vs 2.36±0.33,(78.01±8.22)%vs(52.82±7.34)%,(30.80±1.95)U/mg vs(13.67±0.20)U/mg,P<0.05]。Homer 1a组细胞凋亡率、乳酸脱氢酶活性、丙二醛、IL-6、IL-1β、TNF-α、Notch1、NICD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上调外泌体Homer 1a表达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提高OGD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抑制凋亡,同时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PC12细胞 L-乳酸脱氢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在治疗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伟 黄乔春 +2 位作者 闵强 王孟阳 段发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应用PED治疗的14例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应用PED治疗的14例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Kamran分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影像学方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4例患者共15个动脉瘤,均为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未破动脉瘤,单纯PED置入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12例,其中13例PED顺利到位释放,1例失败,PED疝入瘤腔。PED成功置入术中即刻造影显示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术后并发症2例(14%),1例颅神经麻痹症状加重,1例为血栓性事件。出院时mRS评分0分12例,1分2例,术后6个月14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3例动脉瘤完全或近完全闭塞,1例PED疝入瘤腔的患者载瘤动脉闭塞,患者仅遗留眼睑下垂,临床随访6~21个月,余13例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PED置入治疗颈内动脉大型或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短期评估疗效好,且安全,联合弹簧圈治疗可提高闭塞率,有可能减少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大或巨大型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Pipeline支架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压力源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夏冬冬 罗志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3期346-351,共6页
为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工作投入状况,分析一线护士心理压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源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以便利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3名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冠... 为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工作投入状况,分析一线护士心理压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源量表及工作投入量表以便利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3名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压力源总得分为(81.14±14.92)分,各条目均分为(2.27±0.59)分,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学历、职称、工龄及夜班频率对新冠肺炎一线护士的压力有影响(P<0.05);工作投入量表总得分为(55.83±14.72)分,各条目均分为(3.39±1.04)分,一线护士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呈负相关性(P<0.01)。经分析,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呈中高度压力水平及中度工作投入状态,压力负向影响工作投入度,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一线护士的压力状况,以减轻护士压力,提高工作投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一线护士 压力源 工作投入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