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书力 冯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2,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KRB1过表达质粒组、空载质粒组、槲皮素(100 mg/kg)+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另选12只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以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机械性刺激痛觉、热刺激痛觉与冷刺激痛觉,比较各组机械性缩足阈值、冷刺激抬足时间、热敏潜伏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各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阳性细胞比例;试剂盒测量大鼠血清炎症介质IL-17、环氧化酶-2(COX-2)、IL-18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槲皮素+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分别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升高(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空载质粒组大鼠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BDKRB1表达抑制炎症,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缓激肽B1受体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调节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田佳玉 冯丹 +3 位作者 胡焓 张书力 童胜雄 李少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根碱低剂量(50 mg/kg)组、血根碱高剂量(100 mg/kg)组、NU... 目的:探讨血根碱调节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血根碱低剂量(50 mg/kg)组、血根碱高剂量(100 mg/kg)组、NUCC-390(CXCL12/CXCR4信号激活剂,2.2 mg/kg)组、血根碱高剂量(100 mg/kg)+NUCC-390(2.2 mg/kg)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大鼠腹腔注射树脂毒素(RTX)建立PHN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含10%Tween 80和10%乙醇的生理盐水,血根碱和NUCC-390处理后,检测大鼠长时程自发痛、机械性痛觉过敏及热痛觉过敏症状,比较自发缩足反射次数、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热刺激反应潜伏期(PWTL);TUNEL染色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大鼠脊髓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环氧化酶-2(COX-2)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XCL12/CXC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MT显著降低(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根碱低、高剂量组大鼠PWMT均升高(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NUCC-390组大鼠PWMT降低(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血根碱高剂量组比较,血根碱高剂量+NUCC-390组大鼠PWMT降低(P<0.05),自发缩足反射次数、PWTL、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指数、脊髓组织及血清TNF-α、IL-1β、COX-2水平、脊髓组织CXCL12、CXCR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血根碱可通过下调CXCL12/CXCR4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进而阻止PHN大鼠炎症反应发生,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大鼠长时程自发痛、机械性痛觉超敏反应和热痛觉减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CXCL12/CXCR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3
作者 吴桐 张书力 +3 位作者 李少军 钟亚春 冯丹 童胜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成松解组和保守组,松解组采用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 目的评价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成松解组和保守组,松解组采用X线引导下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保守组采用镇痛药物配合理疗。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3、6、12、24个月两组腰痛评分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松解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在治疗后1周及1、3、6、12、24个月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解组腰椎功能障碍调查表得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在治疗后1周及1、3、6、12、24个月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松解组和保守组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X线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治疗老年小关节源性腰痛安全可行,近期、中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源性腰痛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TNF-α/STAT3通路及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焓 冯丹 +2 位作者 田佳玉 童胜雄 张书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09-2215,共7页
目的:探究天麻素对坐骨神经痛大鼠TNF-α/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120 mg/kg)、TNF-α过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组(Ad-TNF-α,4μl/只)、空腺病毒组(Ad-GFP,... 目的:探究天麻素对坐骨神经痛大鼠TNF-α/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120 mg/kg)、TNF-α过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组(Ad-TNF-α,4μl/只)、空腺病毒组(Ad-GFP,4μl/只)、天麻素+Ad-TNF-α组(120 mg/kg+4μl/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坐骨神经压迫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痛模型,每组10只。各组均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天麻素经腹腔注射给药(1次/d),Ad-GFP及Ad-TNF-α经鞘内注射给药(2次/周),各组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活动;检测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WL)及机械缩足痛敏阈值(PWT);ELISA检测痛觉敏感相关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HE染色检测脊髓病理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TNF-α与星形胶质活化蛋白(GFAP)共表达水平及TNF-α、STAT3、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v1.6)与神经元结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NF-α、STAT3及其下游蛋白Nav1.6、趋化因子配体2(CCL2)、IL-6、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紊乱且结构破坏严重,CGRP、PGE2水平、TNF-α与GFAP、TNF-α与MAP2、Nav1.6与MAP2阳性共表达水平、TNF-α、STAT3、Nav1.6、CCL2、IL-6、COX-2蛋白表达升高(P<0.05),PWL、PWT降低(P<0.05)。天麻素组神经纤维排列稍整齐且结构破坏缓解,且上述指标变化与模型组相反(P<0.05);Ad-TNF-α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紊乱且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模型组一致且比模型组严重(P<0.05)。天麻素+Ad-TNF-α组上述指标变化与天麻素组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GFP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可能通过抑制TNF-α/STAT3通路激活下调Nav1.6表达,降低坐骨神经痛模型大鼠痛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坐骨神经痛 肿瘤坏死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痛觉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引导下颈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书力 李敏 +5 位作者 李少军 袁峰 童胜雄 田佳玉 胡焓 冯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 目的观察在X线引导下行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患者81例。所纳入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40)和阻滞组(n=41)。松解组在X线透视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颈4、5脊神经后支,并注射镇痛混合液(倍他米松4 mg+利多卡因40 mg,以盐水稀释至6~12 mL,各点约3 mL)。阻滞组单纯采用颈4、5脊神经后支注射镇痛混合液治疗方法(药物同松解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及6月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月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治疗后1周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松解组与阻滞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及6月,松解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阻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月疗效评估,松解组(显著有效率93%)要明显优于阻滞组(显著有效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3 d均未出现局部血肿、感染、区域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X线引导下颈4、5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可长期有效改善患者颈肩部疼痛,具有安全、远期效果理想等特点,是颈脊神经后支源性慢性颈肩痛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 颈脊神经后支 松解 阻滞 颈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冯丹 李少军 +3 位作者 袁峰 张书力 胡焓 乔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48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 目的观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48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松解组(n=76)和药物组(n=72)。松解组在DSA引导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腰脊神经后支。药物组患者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 questionnaire,RMQ)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和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本研究首次报道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老年患者小关节源性腰痛。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松解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1)vs.(4.0±1.3),P=0.013;(2.9±1.1)vs.(4.1±1.3),P<0.001]。同样,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松解组患者的RMQ得分、ODI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解组76例患者无麻木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SA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腰椎小关节源性的腰痛症状和改善患者腰部功能状况,且操作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脊神经后支 神经松解治疗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21、缺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及评估后遗神经痛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峰 张书力 +5 位作者 李少军 李敏 胡焓 童胜雄 田佳玉 冯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及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83例,其中122例作为训练组创建模型,另61例作为验证组评判模型,同时选... 目的 探讨血清miR-2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变化及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83例,其中122例作为训练组创建模型,另61例作为验证组评判模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带状疱疹患者均常规治疗。三组均检测血清miR-21、HIF-1α水平。分析训练组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因素及血清miR-21、HIF-1α水平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评估价值。结果 训练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清miR-21、HI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训练组治疗1周血清miR-21、HIF-1α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血清miR-21、HIF-1α水平仍为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评估发生后遗神经痛的AUC为0.876,验证组中评估发生后遗神经痛的AUC为0.869。结论 血清miR-21、HIF-1α在带状疱疹患者中呈高表达,经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且miR-21、HIF-1α水平升高为患者发生后遗神经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二者水平构建的风险模型具有较高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缺氧诱导因子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及其预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峰 冯丹 +5 位作者 李少军 张书力 李敏 胡焓 童胜雄 田佳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09-1814,共6页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并对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明确为健康的成年人10例作为研究对象,构...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并对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明确为健康的成年人10例作为研究对象,构建VZV特异性组、对照组模型,分析两组间细胞免疫因子之间的差异。选择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HZ)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初次就诊时患者存在差异的VZV特异性细胞免疫因子指标(后简称指标),而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指标预测PHN发生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VZV组患者CD4^(+)T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及PD-1^(+)CD4^(+)T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BMC上清液中IFN-γ、IL-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ZV组患者PBMC上清液中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N组患者合并前区疼痛占比、多阶段发病占比、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及PBMC上清液的TNF-α水平均高于非PHN组;CD3^(+)T细胞百分比低于非PH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上清液TNF-α(HR=1.148)是HZ患者PHN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BMC上清液中TNF-α对于PHN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AUC=0.902,P<0.001,95%CI:0.821~0.981)。预测的截断值为>54.36 pg/mL,预测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85.11%,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93.02%。结论PBMC上清液内TNF-α是影响PHN发生的VZV特异性细胞免疫因子,对于预测HZ患者PHN发生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9
作者 张书力 袁峰 +4 位作者 李少军 胡焓 童胜雄 田佳玉 冯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0-476,共7页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成为近期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SCs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SCs对谷氨酸(glutam...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成为近期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SCs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SCs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CCK-8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中IL-1β、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裂解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Glu组相比,Glu+ASCs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1β、TNF-α、IL-6浓度、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cleaved-Caspase-3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之,研究结果提示,ASCs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