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时期武汉社会各阶层政治向背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涂文学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5-29,36,共6页
五四运动不是少数人的事业。国家主权、民族情感、集团利益:加上舆论的压力、沉重而炽烈的氛围等外在因素,都使时人很难隔岸观火,超然其外。爱国的旗帜把除极少数国贼之类的社会中的每一份子聚合起来,无论是缙绅耆宿、豪商巨贾,抑或是... 五四运动不是少数人的事业。国家主权、民族情感、集团利益:加上舆论的压力、沉重而炽烈的氛围等外在因素,都使时人很难隔岸观火,超然其外。爱国的旗帜把除极少数国贼之类的社会中的每一份子聚合起来,无论是缙绅耆宿、豪商巨贾,抑或是一介寒儒、贩夫走卒、市井小民,都或深或浅、或显或隐、或主动或被迫地卷进了这一历史巨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豪商巨贾 阶层政治 王占元 武汉发展 国家主权 北洋政府 除极 上层人士 巨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笃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6,共8页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第一次是1902-1903年之间在越南河内(或檀香山)将兴中会改建为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是1910年将美洲及南洋同盟会机构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这两次改组活动在孙中山革命奋斗经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第一次是1902-1903年之间在越南河内(或檀香山)将兴中会改建为中华革命党,第二次是1910年将美洲及南洋同盟会机构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这两次改组活动在孙中山革命奋斗经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一次,他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誓词运用于新组建的革命团体,为日后创立的中国同盟会所继承,成为中国同盟会著名的四大纲领;后一次,他将中国同盟会的四大纲领修订为中华革命党"废灭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十八字誓词,标志着他旧三民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理清孙中山辛亥革命前两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的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孙中山政治思想发展脉络的认识,而且更能理解他后来在日本第三次重建中华革命党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中华革命党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